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2018-01-08 01:01:31 作者:洞见出品 阅读:载入中…

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作者:洞见YoYo

  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细节,赋予它一定的仪式,便有了特殊意义

  01

  @Maggie: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妈妈每天先开广播叫醒我起床,然后去做我爱吃的葱油饼。现在的我,一想到那个场景,仿佛还能闻到葱油饼的味道

  @Hello World: 小的时候过春节,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汤圆心子(花生、芝麻),一起手搓汤圆,然后问吃几个,4个,6个还是8个?

  @b.gu: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爸爸为了教我2的n次方,带我去吃了碗拉面,拉着我看师傅怎么把1拉成n次方。

  这是前些天看到一篇名为《终其一生孩子最能记住父母的5个时刻》的文章底下,读者关于家庭传统的分享。

  从这些描述来看,在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感到幸福的,从来不是什么轰轰烈烈大事,而是一些暖心的小细节。

  或是独有的家庭传统,或是某个特殊场景,但无一例外,它们都带有仪式感。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就曾做过一个社会调查,发现家庭传统等仪式带给孩子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满足甚至学业事业成功

  仪式感妥善地为孩子们保存了美好记忆,仪式感更给了孩子们极大的安全感

  生活在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02

  《小王子》中王子问狐狸:“仪式是什么呢?”

  狐狸回答他:“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正因为这份不同,才让孩子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人总是容易遗忘的,特别是懵懂孩童时期发生的事,多数都不太记得了。

  所以聪明的父母,懂得利用仪式感为美好的记忆加一层保鲜膜。

  曾经看过一期名为《父女情缘,一年一拍》的TED演讲。

  演讲人是美国摄影师Steven Addis,分享的内容是关于15张照片

  但这次Steven 不是掌镜者,而是出镜人。

  故事开始要追溯到十多年前。

  那年,Steven受邀去纽约演讲,又恰逢女儿1岁的生日,于是妻子让他抱着女儿在纽约街头拍了张照片。

  一年后,因缘巧合之下,他们再次来到纽约,于是父女回到同样的街道摆出同样的pose再次合影留念。

  等到女儿快过3岁生日的时候,妻子就建议,“嘿,你为什么不带萨比娜回到纽约来个父女之旅,继续这个小传统?”

  于是这个独属于父亲Steven和女儿萨比娜的生日仪式就这么延续了15年。

  teven说,“这是我和女儿最期待也最珍惜时间。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旅程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对我们而言,它渐渐变得神圣起来。”

  对父亲而言,拍照的小仪式见证了女儿的成长,妥善地保存了父女之旅的美好回忆

  那女儿的感受呢?

  照片中她越发咧开的嘴角,一次比一次灿烂的笑容不言而喻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是由生活体验组成的。

  而体验生活需要仪式感。

  它能为记忆保鲜,让幸福绵延。

  因为有了这些小传统、小仪式,哪怕再平淡简单的日子,在孩子的记忆里,是幸福隽永的。

  03

  心理学博士Barbara Fiese 和她的团队研究“家庭仪式传承”长达50多年。

  根据他们的研究,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秘诀就是,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代有效地传承他们的家庭“仪式感”。

  研究发现,家庭仪式感有强有力的黏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把家庭成员凝聚在一起,让成员体会到归属感、安全感和爱。

  美剧《This is us》讲述的是美国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的生活日常,从播出至今,收视率和口碑都居高不下

  所有观众都为皮尔森一家的温馨幸福的氛围感染,而这份幸福与这个家庭浓重的仪式感分不开。

  三个孩子与父亲Jack是同一天生日,于是到了生日这一天,全家会一起拉上横幅,布置房间,玩驴贴尾游戏

  每天早上起床,爸爸会带着孩子们回忆一遍他们的出生过程,喊一遍家庭口号,互动逗趣有爱:

  关于感恩节,这个家庭的传统也与其他美国家庭有所不同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有一年全家受邀去外婆家过感恩节,没想到半路车子抛锚,一时间也找不到修车拖车的,于是父亲就弃车带着全家徒步穿行小树林,在饥寒交迫中住进了一家小旅馆

  看着孩子们和妻子都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又冷又饿,疲乏倦怠,父亲Jack决定行动起来,不能让孩子们的感恩节过得如此不美好。

  于是他串起香肠放在暖气炉上烘烤,借来一顶帽子扮先民里克,带孩子们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看影碟。

  旅馆外大雪纷飞,旅馆内暖气不足,但孩子们早已忘却了饥饿和寒冷,笑着闹着,蹦着跳着,不亦乐乎

  从这以后,徒步旅行,戴幸运帽表演节目,看《警察学校3》就成了皮尔森一家独有的感恩节活动

  哪怕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再嫁,三个孩子分离各地,但只要到了感恩节,继续着这些传统,就像父亲没离开的那些年一样。

  而无论孩子们成长路上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一想父亲带他们做过的事,想着如果是父亲会怎么处理,想着想着,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勇气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儿童正常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

  仪式感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小花样,它会浸透到孩子的骨血中,随着年岁增长变成安全感,信念感,归属感与爱。

  让孩子在漫长人生路上不感到孤单,因为知道家永远是他强大的后盾和可以依靠港湾

  因为有了仪式感,孩子们就有了安全感;也因为有了仪式感,家庭才有了凝聚力。

  04

  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都认识不到仪式感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曾做过一个关于家庭仪式感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有74.3%的人感觉家庭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了。

  究其原因,有61.5%的人认为,是仪式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人不了解仪式感的内涵

  其实,仪式感并不抽象,也不复杂

  它不需要父母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记得关注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细节,赋予它一定的仪式,便有了特殊的意义。

  《纽约时报》曾评选出美国十大经典家庭传统:

  秘密的拉手方式

  生日帽

  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吃同样的饭

  每年问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

  开学第一天/最后一天留影

  家庭时间胶囊

  开心

  固定的家庭活动

  和爸爸/妈妈的单独约会

  特别节日的全家福

  当然,中外传统有别,每个家庭的状况也各不相同,但仪式感从来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模式

  一次旅行,一次聚会,一场观影,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哪怕一花一草,一针一线,只要你赋予了它特殊的仪式,那就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抹亮色,会是他们记忆里最美的光景。

  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负责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

  而为人父母,不仅要为自己的人生意义负责,更要对子女的人生意义负责。

  哪怕不能负上全部的意义和责任,但这一世父子母女一场,至少要教会他们获得人生意义的手段

  那就是,仪式感。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