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喜欢的父母(2)
所以说,观念的培养贯穿孩子的整个教育阶段。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那么他在关键时刻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通常我们会说这个孩子真“二”,什么拧巴的事都敢干。
观念的培养其实是贯穿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母什么样的观念,孩子必然也是什么样的观念。父母不孝顺老人,将来孩子也未必孝顺你。那么观念的培养,应该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比如说,你五六岁的孩子,跟你一起去海滩上玩。突然,他在海滩上捡了一个别人的玩具,他很喜欢,马上占为己有,自己玩了起来。这时候你怎么办?你必须要给他一个捡来的东西还给他人的观念,你要是纵容他捡来的东西据为己有,那么以后他就会发展为偷来的东西据为己有。总之,你必须给他一个普世的价值观,要不然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以后吃亏的还是他自己。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很严肃地对他说,这是那个小朋友的东西,我们应该归还别人。你把他抢过来,还给别人。这会有什么后果呢。小孩子还没有是非观,他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他淡化物归原主的意识,他在喜欢的欲望驱使下,便很想变成是自己的。你在他爱不释手的情况下,抢了过来,虽然给他说明了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方法并不对头。他对你的做法是反感的,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权利,他或许会哭起来,心里并不服气,也许心里会想,以后捡到东西,都不让爸爸妈妈知道了。这样不但没有灌输物归原主的价值观,而且与父母产生矛盾,没有起到教育的后果。也许你这时候应该换成一种商量式的做法,比如你可以跟他一起欣赏这个玩具,说真漂亮,不过哪个小朋友丢了心里一定很着急的,我们是不是还给他。假如我们东西丢了心里也一定很着急,希望别人也会还给我们的,等等,先需要在情理上把这一观念说清楚,让孩子自觉地接受这一观念。然后一起去还给他人,在还给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实施这一观念的快乐,甚至给小孩子一定嘉奖。我敢保证,如果能够做到这么完美,那么捡到东西要还给他人这一观念绝对彻底地灌输了过去。
实际上,许多家长在捡到东西时会顺手给了孩子,以为占了一便宜,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对孩子灌输的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对家长来说也许是一种很小的事情。但长此以往,小孩子的观念已经被你的粗枝大叶糟蹋得不成样子,以后这一观念你想改过来都来不及了。
还有一些孩子,眼馋,比如看见小朋友玩好玩的东西,吃好吃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一定哭。这时候家长为了制止他哭,就会跟别人家要过来,给他玩,给他吃。这种做法也无形中纵容孩子的占有欲,这种占有欲在无限制的情况下很可怕的。那么你宁可让孩子哭一回,跟他说这是别人的东西,不可能无理占有。你让他哭完这一回,以后就会少哭,因为他以后已经有了观念,知道这是别人的,我不能强行占有的,我哭也没用,他会由你引导下想正当的辙。
生活中的观念很多,我们很难说清楚哪些必须培养。这需要家长们自觉意识,善意引导。很多观念是从认识人性开始,从人性开始引导孩子对生命、对他人的尊重珍惜,这就是很普世很正确的是非观。他形成一定的是非观之后,就会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是非观,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很“乖”,很聪明懂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有观念,他就有会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判断,甚至会纠正你大人的错误,你就会发觉别人夸你的孩子聪慧,而绝不止是小卖乖、小讨巧的那种小聪明。你就是觉得,你已经有成为社会人的雏形。比如,一只挣扎的小鸟落在地上,小孩子往往会去折磨它,这是小孩子好奇的天性导致。那么你告诉它,小鸟跟人一样,它受伤了,它孩子正在等它回家呢。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救治的工作。如果救治有效,看到小鸟能飞起来,小孩子得到的快乐一定大过很多游戏。而他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的教育也是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已经渗透到他的心灵了。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杀人犯吗?不可能的。他在道德感已经建立起很强的堡垒,不用担心,他永远在一个道德和法律的及格线以后活动,已经保证了不会堕落了。(qq空间哲理日志大全 www.wenzhangba.com)
很显然,这需要家长自己首先有人性的光芒,你才能激发你孩子的人性光芒。观念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大方面,但却是从小事里做起。在有孩子以后,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不良举止。
3。给孩子的定位不是让他出人头地
咱们有一些做父母的,自小家里比较清贫。长辈和老师会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做父母的,也确实通过一番奋斗,吃了好多苦,才换来个有吃有住让孩子生活得安心的环境。既然自己都实践了,那么肯定认为这是真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想让孩子将来更上一层楼,出人头地,成为超男超女超人。
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说不客气点,是封建残余,等级制度的思想残渣。有这种思想,教育孩子上就会过分用力,欲速则不达。
咱们中国人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奇怪,是从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古代呢,一个家族想混得好,除了考试当官,没有别的路可走,当了官就出人头地,鸡犬升天。古代你做个手工业者,遭人歧视;做个科学家发明点什么,属于旁门左道,甚至会举报你妖言惑众;你有娱乐天赋,卖卖唱当个明星什么的,遭人歧视,辱没门风。总之,除了吃喝拉撒那一套,你要是想靠自己的天赋,是很难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分工很明确,平等意识加强,行行除状元,唱个歌什么的根本没人歧视你,而且捧你场的还不少。简直翻个个了。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在各个行业发展自己的天赋,获得人生价值,路子宽了许多。但是呢,其实封建那一套出人头地其实没有消除,你只要看见一群家长聚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拿孩子当个人,而是当个品牌,给自己赚门面呢。这个气味不对,所以我要强调,先矫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举个例子来说,人看丁俊晖成台球打得好,成世界冠军了,都佩服他爸爸的眼光,给孩子找对门路,赌一把赌对了。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么天赋,赶紧发现呀,也倾家荡产送去赌一把,出人头地呀。仔细想想,不对了,可能全国有成千上万个爸爸是这样的,可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有一个小丁,大多数是让孩子辛苦单调了半辈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什么冠军也没得一个。他不是那个料,或者根本不是顶尖的料,只是你出人头地的牺牲品。再说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过一生,也不必什么世界冠军差呀,要那点虚荣干吗呢。
有的父母,自己是企业老总,就想让孩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曾经有一个孩子,大学刚刚毕业,说父母是做工厂的,想让自己毕业后来做管理,最后做继承人,可是他十分惶恐,因为他最怕管理,根本不想做,他只想去哪里做个普通的员工,过简单的日子。赶鸭子上架是不成的。
所以,初为人父人母,就想初进考场一样,千万不要奢求,不要想得100分,要平常心,这样才能发挥最好水平。孩子绝对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指定用来做什么事业的,家长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对,孩子可能跟着遭殃。我碰见一个做母亲的,母亲老是说他孩子怎么考第一,特虚荣,结果孩子高考都没考上。孩子为了满足母亲的虚荣心,可能平时动了些手脚,说了些假话。母子真正从来就没有知根知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