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你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前段时间,央视采访华为CEO任正非的视频,相信大家都看过。
任正非在采访中说:
ldquo;我这一生就是短的,我只做长我这块板,我再拼别人一块长板,拼起来就是一个高桶了。”
他还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一看这个人总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没有希望。”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任正非并不这样认为, 他的意思是:“人人都有缺点,有缺点很正常,不要去改正所有的缺点做个完美的人,要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优点上,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是企业家任正非的经验总结。
这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坐立不安。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有哪些缺点?
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用拖延的方式来逃避问题?
想减肥却忍不住美食的诱惑?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该死的讨好型人格?
当我们想起自身的时候,出现在脑海中的总是那些无法摆脱的缺点。
可奇怪的是,有时越是想要摆脱这些缺点,这些缺点越容易赖在身上不走。
越想逼迫自己睡觉,反倒越容易失眠;
hellip;…
想必,每个人都用过很多方式,来改变缺点。
最常见的,就是压抑。
然而,刻意压抑自己需要耗费很大的心理能量。
久而久之,人就会感到疲惫、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在“哥哥”张国荣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中,他扮演了一位常年压抑着心理秘密的心理医生阿占。
中学时的女友因不想和他分手而自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阿占选择了压抑,他不仅扔掉了与女友相关的所有物品,还强迫自己彻底忘记女友。
压抑,能缓解一时的痛苦,但是却无法解决问题本身。
其次,我们还经常用自责来惩罚自己。
一旦我们表现得不好,它就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指责:
ldquo;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小事也能被搞砸?”
实际上,这种声音可能来源于我们成长的经历。
如果小时候经常被责备、训斥,这种评价就会被我们内化成自己的声音。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松子从小就得不到父亲的夸奖和喜爱,相反,一旦犯错还会受到父亲责备。
于是,年幼的松子总是会以为:“一定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得不到爱。”
在后来的人生中,她遇到了很多的“渣男”,有的对她始乱终弃,有的对她实施暴力,还有锒铛入狱的……但几乎无一例外,她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忍了下来。
过度自卑,成了她一生痛苦的根源。
自责,不仅会让人变得自卑、畏首畏尾、拖泥带水,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残、自杀的念头。
合理化,通俗地说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它看似是一种“接纳”,但其实并没有触及问题本身,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提升。
当我们指责他人、抱怨环境,批判生活中的种种不公时,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开脱。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赋闲在家”。
慢慢大家就不耐烦了。
一个朋友忍不住说:“你再这样下去,就真的成为啃老一族了!”
总之,不管是压抑、自责还是合理化,都在说明一点:我们不能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身缺点,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积极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爱丽丝·博伊斯在《真正的接纳,就是爱上不完美的自己》书中,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认清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人生而完美。
因此,任何的不足、短板、缺点都有可能长期伴随着我们。
或许你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够出色,或许你因脾气不佳而备受困扰,但是没有关系,缺点人人都有。
我们之所以不接纳自己,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你需要成长。
如果你一直是“五音不全”,那么音乐就是你的短板。
怎么办呢?
最后,寻求性格的升华和超越。
当我们接纳自身的不完美的时候,那个一直指责自己的声音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