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易经》:不断成长,需要做好三种准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易经》:不断成长,需要做好三种准备

2020-08-17 14:12:20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载入中…

  《易经》博大精深,暗含着不断前进的动力。

  不断前进的人,都懂得把注意力放在准备上。

  读懂《易经》三句话,做好这三种准备,直面每一次成长

  

《易经》:不断成长,需要做好三种准备

  1

  把握好时机

  《易经》里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人要成长,首先要把握好时机。

  “时”指的是积累能量所必需的时间,而“机”则指等待一飞冲天的机缘。

  在时机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也没有用,不过是白费辛苦。

  而一旦时机到来,便犹如诗中所说:“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这里的“风云”,指的正是时机。

  按照禅宗所讲,机缘总是稍纵即逝的。

  《道德经》里说:“涣兮若凌释”。

  意思是,行动起来要果决迅速,就像冰柱瞬间融化四散一样。

  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

  一旦决定行动,就不要瞻前顾后。

  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并非无所作为。

  而是不断积蓄能量,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耐性。

  如此才能把握好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

  

  2

  调整好心态

  《易经》里讲:“乐天知命,故不忧。”

  心若忐忑,任由外界混乱冲击,便会失了方寸、患得患失。

  心若安稳,那便任凭风浪起,我依然稳坐钓鱼。

  调整好心态,就是成长所需的第二项准备。

  正如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

  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一切成长,皆向内求。

  因此禅宗要求我们,用“戒、定、慧”的功力,来对治自己的“贪、嗔、痴”。

  调整好心态,从而获得降伏烦恼、解除妄想的禅定之力。

  莲池大师在《竹窗二笔》里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境。”

  愚蠢的人,总是把眼睛盯在外部环境上,觉得外部环境不好,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它,从不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智者则恰好相反,遇事先从自己内心找原因。

  扫除内心的障碍,才能无畏前行。

  

  3

  掌握好方法

  《易经》里讲:“养物不穷,莫过乎井。”

  水利万物而不争,井则是深挖自己,从而造福于人。

  《易经》当中的“井”卦,赋予了水井人格。

  寓意惠及他人,亦是提升自我的绝佳途径。

  《论语》中说:“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任何事物都无法孤立存在于世上,都必须有所依靠和援引。

  没有外力相助,那么即使有上升的能力,也等不到上升的时机。

  同样的,行走在人世间,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不管我们有多强的能力,有多高的智慧。

  作为个体,始终是渺小而脆弱的,而集体的力量,永远要比个体强。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自然如同百川归海、顺水行舟,无往不利。

  左宗棠说,为人要“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哲学。

  高处立,就是做人格局要大,跳出自私自利的小圈子,这样就不会斤斤计较;

  平处坐,就是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与周围的人平等相处;

  宽处行,就是遇事让一步,留一点空间给别人,这也是避免争执最好的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