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古代当捕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在古代当捕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2-03-29 03:33:08 作者:李媛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影视剧中的捕快跟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一样的吗?在古代当捕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捕快那些事

  古代的捕快,属于衙役,是衙门里少不了的跑腿办事的勤杂人员,负责当地行政权力的执行,算是执法和行政的主力。从重要性来看,衙役名列前茅,但从地位看,衙役基本是地位最低的一群人:没有官方身份, 即没有编制,只算是为衙门服役。

  皂班的职责是前驱护卫和仪仗,知县升堂办案时执行刑讯拷笞;

  快班分为马快和步快,职责是巡夜、传唤、逮捕,问案时到庭供长官驱使,还会被派出到乡下催征赋税;

  捕役的职责是侦查案件,缉捕盗贼,也同快班一道巡夜,押运官银时充当护卫;

  壮班的职责是守卫粮仓金库和监狱,护送官银或罪囚时,也充当杂差;

  门子掌管仪门(衙门中正门与正堂之间的门,正官升堂办公,须关闭仪门),叫升堂,喊人犯,掌管发令竹签。

  其余零散衙役的职责大多从名字就可以判断出来。

  行文至此,也许你会有个问题——为什么对衙门来说这么重要的职位,要由贱民来做?

  因为捕快干的活儿,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得罪人的活计:总是要抓人拿人,总是跟坏人坏事打交道,所以只能让贱民做。

  

在古代当捕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捕快的生財之道

  也许有人会问,捕快待遇这么差为什么不辞职呢?而且感觉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很厉害,看起来也没那么穷?

  那再来说说捕快为什么不辞职,答案其实就在后两个问题里:他们被百姓畏惧,就可以借机搞自己的生财之道,有钱自然就不愿意辞职了。

  为什么老百姓怕他们?他们的钱怎么来的?对百姓而言,可以不认识远在天边的皇帝,但近在眼前负责县里日常治安的捕快大家必然都是知道的。

  百姓对捕快的感观还来源于其具体职能。皂班负责刑讯拷笞;捕役缉捕盗贼的刑罚权力让人们不自觉地畏惧;再者,捕快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像无赖一样无常的捕快来负责刑讯和缉捕盗贼,总有种一言不合就会套罪抓人的既视感,老百姓定然也深怕自己触了霉头被抓。

  说到捕快怎么获取钱财,其实就是诈百姓、收贿赂。

  再举个例子,清朝方苞在《狱中杂记》中称:同样三个人受刑,一人花了三十两银子,被打伤骨头,躺了一个月才好;另一个人花了六十两银子,打伤的是皮肉,二十多天恢复;第三个人花了一百八十两银子,挨打的当天晚上就能像平常一样散步。方苞问这些衙役:既然都花了钱,为什么挨打轻重不一样?衙役回答说:如果一样,谁还会多给钱?

  即使进了班房,有钱和无钱的待遇也大不一样。所以,不管地方政府有什么公务,到衙役手里总能生出捞钱的法子来。可以说,收陋规的方式和理由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两人为了能放心操作,不约而同地拜了县衙的二把手屠主簿当靠山,寻求庇护。之后陈、陶两人很快勾结到一起,“各结揽写法,讨钱使用”。

  佥派名单里有一个叫刘选的平民,他被安排去做快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快班,巡夜、传唤、逮捕还要去乡下催收赋税的衙役。刘选不想做快手,因为总要奔走太过劳累,但是又不能拒绝服役安排,于是他找到了陶成、陈佐二人想寻求其他解决办法。这基本就是送上门来的索贿人选,陶、陈二人协调后让一个叫刘本敖的闲汉替刘选去做这个差事。作为给刘本敖的报酬,刘选每个月要出三斗米、三钱白银;至于陈、陶二人,虽然没有记载,但可想而知他们一定收了不少贿赂才会愿意为刘选奔走。

  总而言之,在古代,除非是服役需求,普通百姓一般都不会去做捕快。如果真要回到古代谋职,考科举做正儿八经的官可比捕快香。说白了,捕快并不是一个实现抱负的好职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