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名句_关于王小波的名句
●我们也不能听杜牧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说杜牧“性泛滥”,不道德。我们更不能说王小波,贾平凹等素质低,没文化,就会露骨的描写性,为了博眼球。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敢于直面生活的人,反而我觉得是可爱的人,反而是心怀敬畏的人。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五年前,无意中被一本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书吸引,然后看了作者名字王小波,感觉挺亲切,像是邻家哥哥。读过之后,纯真欢喜与细腻温柔甜了心。真是男生写的吗?!
五年后,又被一本名叫《沉默的大多数》所吸引,翻看一看也叫王小波。读过之后,黑色幽默与犀利深刻湿了眼。心想这是那个他吗?!
哦,书中的他在变化。原来,读者也在变化。
●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王小波《王小波思想小品》
●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低一档的东西,只能带来痛苦,如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王小波
●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投入研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我和陈清扬在蓝黏土上,闭上眼睛,好像两只海豚在海里游动。天黑下来,阳光逐渐红下去。天边起了一片云,惨白惨白,翻着无数死鱼肚皮,瞪起无数死鱼眼睛。山上有一股风,无声无息地吹下去。天地间充满了悲惨的气氛。陈清扬流了很多眼泪。她说是触景生情。 ----王小波《黄金时代》
●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好危险,差一点爱上你。 ----王小波《黄金时代》
●王小波厉害的是他的幽默和坚决的嘲讽态度。这两块是容易展现自己的。因此后来我也在他的文本里读到他的优越感。我也不觉得他留下了什么典型的文学形象,他的文本留下的都是三个字:王小波。也许他和鲁迅一样,在针砭时弊上有突出贡献,但从求知层面说,他误人不浅。今天如果我的朋友还在看这类杂文,我会低看他好几眼。我觉得这样的读者没有多少自制力。我们终归应该将有限的阅读时间投放到自己未知的领域。 ----阿乙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他(王小波)的创造铺就了一条美丽的牵牛花之路,他的启示则成为反智时代清新的解毒剂。在备受激励的新蒙昧主义卷土重来之际,这位理性与自由之子的作品,将继续给拒绝愚弄的人们以智、美、爱的滋养与勇气。 ----李静《牵牛花与解毒剂——纪念王小波诞辰64周年》
●我猜越是生活了无趣味,又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这大概是因为撒癔症比过正常的生活还快乐一些吧。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尊严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王小波
●我要说的是:只要我们真正相爱,哪怕只有一天,一个小时,我们就不应该再有一刀两断的日子。也许你会在将来不爱我,也许你要离开我,但是我永远对你负有责任,就是你的一切苦难就永远是我的。我觉得我爱了你了,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对你无动于衷。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始终盼着陈清扬来看我,但陈清扬始终没有来。她来的时候,我没有盼着她来。 ----王小波《黄金时代》
●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打人的棒子、迫害别人的工具。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他以独有的声腔和文体,把“智慧”和“有趣”破天荒地纳入社会伦理论域,同时,他也一再把道德判断转换为智力判断,由此突破了社会伦理探讨的单一道德向度:)
“伦理道德的论域也和其他论域一样,你也需要先明白有关事实才能下结论,而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
只要你是个好人,或者说,站对了立场,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
“智慧”作为蒙昧之敌,在王小波的作品里乃是道德的前提,更是道德本身,
而与道德灌输势不两立:“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王小波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
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我会爱,入迷,微笑,陶醉。
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
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
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我也坏得很,我总用最刻薄的眼光看人。
你爱我吗?你要教我好,教我去爱大家。 ----王小波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路遥说,活着不只是活着。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你的心中是否埋藏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蘑菇是菌藻植物门担子菌纲。我呢,起码是动物,灵长目,人科人属,东亚亚种,和您一样。您看我哪一点像蘑菇?” ----王小波《三十而立》
●人文研究的诚实原则:
“这个研究的出发点是对这个社会视力缺陷的忧虑,以青蛙的视力来打比方……它能够看到眼前飞过的一只蚊虫,却对周围的景物视而不见,于是在公路上常能看见扁平如煎饼的物体,它们曾经是青蛙。它们之所以会被车轮轧到如此之扁,都是因为视觉上的缺陷。”
“假如不了解这些事,恐怕有一天我们会被轧得如此之扁。” ----王小波
●中国纯文学的幽闭、世故和说教,王小波尖锐批评其“无智、无性、无趣”,
坦陈自己的文学观与之相反——智慧、性爱和有趣,是他写作的价值前提,“我总觉得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
这是因为,“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 ----王小波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王小波《王小波全集》
●科学家和圣贤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寻求知识,还寻求知识的证明。不幸的是,证明知识使人人可懂,他们就因此丧失了权力。相比之下,圣贤就要高明的多。 ----王小波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要说的是:只要我们真正相爱,哪怕只有一天,一个小时,我们就不应该再有一刀两断的日子。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学术界就是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劝年轻人从事学术时总要说:要耐得住寂寞。好像劝寡妇守空房一样。除了家徒四壁,还有头脑空空如也,这让人怎么个熬法嘛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可以干两件事:其一,创造精神财富;其二,不让别人创造精神财富。中国的知识分子后一样向来比较出色,我倒希望大伙在前一样上比较出色。 ----王小波
●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人活在世界上,假如你想要什么,就没有什么。这就叫辩证法。所以假如你真想要什么的话,就别去想它。 ----王小波《我的阴阳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