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权威的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关于权威的名言

2018-06-11 22:28: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权威的名言

  ●由于国民政府奉行以蒋介石为中心的新权威主义策略,在引入西方的科技、军事知识的同时,还是以传统方式拒绝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国民党所努力的“民族复兴”的成效有限,离建立一个得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民族独立国家的目标距离尚远。 ----高华《历史学的境界》

  ●通往智慧之路必经三个阶段
一是合群期,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二是沙漠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生长,重估一切价值。三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但这肯定不是出于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自己,我就是命运。 ----尼采

  ●【告别平庸的10种小方法】1、每天坚持读书1小时;2、坚持提升专业知识,争取成为某个领域的权威;3、战胜两个坏毛病:抱怨与拖延;4、先从形象上改变,提升你的自信心;5、时常反省自己,但不要诋毁自己;6、向优秀的人学习;7、坚持早睡早起;8、坚持体育锻炼;9、保持微笑;10、帮助他人。

  ●不要企望谁顺从于你
你又不是圣贤
你又不是十全十美
不要要求谁都听你的话
你又不是楷模
你又不是全能全对
不要恃权压人
不要仗势欺人
不要挟威迫人
不要持财令人
不要倚老强人
这个世上只能以理服人
这个世上只有以德服人
谁都会犯错
谁都会有错
干吗要求人顺于你
干吗期望人从于你
强迫永远不是善行
压迫永远不是德行
你不敢与强大者对擂
你不敢与权威者争锋
你只会恃强凌弱
你只敢怠贫慢贱
正确面对反对的声音
才是一种包容
正确对待抗拒的行为
才是一种宽容
不是敌我关系的矛盾
都可以理解和包容
不是悖逆天理人伦的行为

  ●一杯茶,喝出了自己的体悟感受,足矣足矣。别人讲的,有多权威,那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经验之谈,我喝的茶,味道如何,为何不能自己做主呢? 一样的茶,品的却是不同的味道。或许,茶,也只是个出口。很多时候,人是不了解自己的,倒是“茶”能帮你看清自己。

  ●当下教育者不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判断的能力,而是把课本书籍上别人现成已有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学生的脑袋。一批批前赴后继的学子都像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货物商品般成了人云亦云的社会从众羊群。
我的建议就是教会学生要对所学的产生疑问,不断求证。“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为什么老师家长不教育孩子敢于质疑权威,因为本身老师家长这个身份扮演的就是权威的化身,他们也不想在学识层级上败坏自己的形象。

  ●歇斯底里的女人是一个实在的女人,一个处在象征秩序之外、在象征秩序的边缘挑战菲勒斯 能指的权威的女人,她以一种夸张或戏仿的方式把自己的欠缺彻底地暴露出来:“你看吧,我就是这样,你能把我怎么的!”所以,在女人的种种装扮或伪装中,歇斯底里最能体现这一运作功能的喜剧性。 ----拉康

  ●那些热切和匆忙搬出权威说法以定夺有争议问题的人,在请来别人的思想、见解作为救兵时,的确是洋洋得意,因为他们无法求助于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这些是他们所缺乏的。 ----叔本华《论思考》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无疑有好处。通过锻炼,我们能增加耐力和免疫力,就如专家指出的那样:由于减少了换心脏病或糖尿病的风险,我们可能会活得更久(尽管这一点还未被严格考证过)。我们只是感觉自己好多了。很明显,许多经常锻炼的人会变得十分热衷于运动,我自己也是如此。但是我想在这里探讨的不是锻炼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是好事,还是如权威们不断向我们建议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辅助,而是锻炼能否在我们销售的时候帮助我们保持体重,在我们发胖的时候帮助我们减轻体重。 ----盖里·陶比斯《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当每个人都学会用脑、学会独立思考,不再迷信权威、拒绝人云亦云时, 其意义和威力是100个思想家都不可比拟的。

  ●在每一个情境中,试着分辨哪些人是真正拥有专业、智慧、资深资历或特殊地位并值得尊重的权威者,哪些人则是只会要求别人服从却说不出像样道理的不公正权威。许多披上权威外衣的人其实只是善于推销自己的冒牌领袖、乌龙先知或是过分自信的人,这些人不该受到尊重,反而应该别听他们的话,让他们受到公开的批判性检验才对。
父母、老师和宗教领袖们应该更积极教育孩子们有足够的能力做出批判性的区别。当一个人的权威立场具有充分理由时,孩子们应该要有礼听话,但是当权威并不值得尊敬时,反抗他们才叫做聪明的好孩子。对付优先性立场不符合我们最佳利益却自称为权威的人,这样做可以减少我们盲从的机会。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也许仇恨可以化解,
百合却总以清新脱俗来面对着权威。
也许春已将青草重生,
绿叶却总以朴素来伴着艳丽的鲜花,
也许谎言会成为现实,
而我却总以为那是一场华丽的梦幻。

  ●1)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是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2)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够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做了A,是否意味着就必须去做B)
3)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4)移花接木: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5)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6)诉诸权威:通过引入一个在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7)稻 ----《走出思维的误区》

  ●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会批判自己了,怀疑权威
还做出几件令自己感到意外的事,都说明在成长
而后会日益浅尝人生的坚辛,会变得体谅,疼爱他人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优柔寡断了,你是整个世界巅峰,他们挑战你的权威,就应该全部下地狱! ----决《圣君之巅》

  ●面对权威或是潮流,世人总是习惯于顺从,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也许在一开始有人会跳出来说些什么,但是很快就会被那些强大的粉丝的口水淹没,一而再再而三,便没有人会说不一样的话了。世人总是盲目的,没有自我主张的相信些什么,并将其奉为真理,有时心里明明有着一丝微弱的怀疑,但却选择忽略。创作什么的,我觉得真谛就是敢于怀疑,然后才会有相关领域的具体步骤操作,若是没有怀疑,那后面什么的就不用提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说法合法化,却又不具备对应的力量和权威。

  ●要勇于挑战伪装的权威。

  ●无论社会多么文明,大众永远是权威,小众永远是弱势,作为弱势的一员,无论如何争取,都达不到绝对的公平,你可以给予弱势丰厚的福利,却消除不了有色的眼睛,也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自尊。作为大众的一员,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同时扮演着小众的角色,所以作为大众,请放下你的骄傲,不要等体会到同病相怜的时候,去咒骂别人的狭隘和恶毒。因为你也有机会选择善良,宽容和博爱。但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所以要推己及人,甚至不需要你做出一点点帮助,但至少要以开阔的胸怀去理解。

  ●为何这世界平添一层灿烂?因为我掌中握着生命的权威! ----孙大雨《爱》

  ●苏西认为,对自己而言,一条关键规则是:“我必须永远按照那些权威人物的交代去做事。”她知道,这条规则源自童年时代,过度严格的母亲对整个家庭实施的是一种近似于军事化的管理,质疑她的权威的人无疑会大难临头。此外,苏西还提出了另一条经典的“可爱”法则:“我应该常常帮助别人,自己却不能请求别人的帮助。”
我经常对自己及来找我的咨询者这样说:“想象某个你喜欢并钦佩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他/她会怎么做?” ----雅基·马森《可爱的诅咒》

  ●不要在自己人那里去争权威。一个懂得让步的女人,实际上,不是为了退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男人,让他可以建立自信,让他可以多一份骄傲。因为,女人为了爱而奋斗,男人为了成为权威而争取!

  ●习俗创造了全部的公道,其理由仅仅在于它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它权威的神秘基础。谁将它拖回到它的原则上来,谁就是在毁灭它。 ----帕斯卡《思想录》

  ●每个人都在毫无利益地为上面的权威说话 而且这样的话我从小听到大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听到的 为了与自己毫无关系只是社会地位在其之上的人大肆宣传 这样的人不是奴隶是什么 我已经听腻了 真是幼稚又反胃

  ●个体只有使自我向高于人的心灵权威臣服,才能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特质和意义。
(The individual cannot give his life point and meaning unless he puts his ego at the service of spiritual authority superordinate to man.) ----荣格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得以远离个人生活的混乱,远离那些有违道德的身份。因此,作为文明人,我们委任了公共权威比如警察,不单单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到他人卑鄙冲动的伤害,更是为了抑制我们自身的阴暗面。但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必要的保护措施却招致了我们的不满情绪,因为我们不得不抑制那些以快乐为导向的本能行为。为了和别人和谐共处,我们只能抑制那些冲动鲁莽的欲望。

  ●无论如何,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可以让行动者成为驾驶座上的行动者。当你允许其他人削弱、分散自己应负的责任时,就等同让他们坐到后座去开车,不必负责任的驾驶自然会开着车子不顾一切往前冲。当我们拥有个人责任感,并且愿意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时,就会比较有能力对抗有害的社会影响力。当我们越意识到责任分散只是种掩饰,使我们看不清自己在执行可疑行动的共谋角色,就会越不容易盲目服从权威。当你越不接受责任被转嫁、被分散到黑帮、兄弟会、工厂、部队或企业成员之中时,就越能抗拒顺从反社会团体的规则。记得,当你今天在做一件不对的事情时,想象一下你未来站在法庭上受审的情景,想象一下当你说着“我只是听命行事”、“每个人都这么做”时,没有人接受你辩解的景象。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有三种力量---世上仅有的三种力量---能彻底征服这些孱弱的反叛者的良心,为他们造福。这三种力量是:奇迹、秘密和权威。你把这三者一概加以拒绝,并且以身作责这样做了。当时那可怕而又绝顶聪明的精灵把你带到殿顶上,对你说:'你若想知道你是不是上帝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说,天时会用手托着,免得你跳下去碰在石头上,那时你将知道,你是不是上帝的儿子,那时你也将证明,你和你父亲的信仰有多么伟大。'但你听完以后拒绝了这个建议,不为所惑,没有跳下去。哦,你的行为当然象上帝一样正气凛然,但人们---这个孱弱的反叛族类---他们都是上帝吗?喔,你当时明白,只要跨一步,只要纵身望下一跳,那你就等于立刻向上帝发起挑战,你就丧失了对上帝的全部信仰,你会在你来拯救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不论一句话内容怎样,只要它出身名门,就会深得追捧。高贵的东西当然应受华冠,但有的人,屈颜附势,有的哗众取宠,有的不懂装懂,有的狐假虎威。这就是大众普遍的思想水准以及审美能力。他们,追随权威而不信从真理。 唐棠

  ●他可以享用部落内部的所有女人,但不允许儿子们觊觎他的特权,所以他首先是一个暴虐的父亲;但他的暴虐、他的禁令招致了儿子们的强烈反抗,儿子们联合起来杀死了他,并分食他的尸体,所以这又是一个死去,被谋杀的父亲;不过,父亲的死并没有带给儿子们想要的东西,为了享有父亲一样的特权,儿子们相互残杀,最后他们只好达成妥协,立下不准乱伦的禁令,并以死去的父亲为图腾,视他的特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时,父亲又成了象征的父亲,象征着父法的权威,也象征着子民们的牺牲;进而,在拉康的逻辑中,原始的享乐的父亲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父亲原本就是“死去的父亲”,即他原本就未曾活过,他原本就是已然死去的、永远死去的,他的存在、他的被谋杀都不过是承受阉割的主体回溯性地想象出来的。 ----拉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关于权威的名言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