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条关于粗浅的经典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15条关于粗浅的经典语句

2018-06-25 22:31: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5条关于粗浅的经典语句

  ●为了使用“科技”两个字,你至少要连续地花三年时间(每天四小时)在数学上,你并不需要独立设计电路,但你需要根据别人的设计制做出来,并懂得如何测试,你至少可以简单地编一点简单程序,就如同你谈到中文时,你需看一遍《辞海》与《说文解字》一样,你至少要知道你谈是东西在最粗浅的意义上是什么。 ----石康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望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的一团糟。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关于《学会忽略学会忘记》,并不是一场多么高深智慧的说教,倒宁愿是推心置腹的恳谈:以成长的脚印,记录某些生活的粗浅道理:以忘记的方式,舍弃某些生活的不快瞬问。放开一颗心的过程,远远难于写下这些字的过程。我以生命为长度学习“海纳百川”的精神。才知道:原谅,不过是将遗憾悄悄掩埋;忘记,才是最深刻彻底的宽容。 ----叶萱《学会忽略学会忘记》

  ●学识对于女人太重要。没有学问的男人不会呱呱,但粗浅女人的喉咙就有杀伤力。 ----亦舒《曾经深爱过》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览山河的景色。 ----郭枫《生命的一抹》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蒙田

  ●长大二字,常常和懂事连结在一起,其实长大不仅仅代表著懂事,懂事只是长大最粗浅的一个阶段,一个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阶段,第二的阶段是叛逆,因为你忽然瞭解了一些事情,你发现这些事情和其他人所告诉你的,似乎有些出入,于是你去思考自己的答案,不管你最后的思考结果为何,叛逆的最终下场只有两种,回归懂事,或者持续叛逆;但一个人总不能这样叛逆一辈子吧,有些思维逻辑走不出来的人他的确就叛逆了一辈子,但一些比较有想法的人,他更加对自己的问题深入思考,他会走进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懂事阶段,这种懂事就不再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毫无自我的盲从了,这个阶段便是知道了其中的无可奈何,各种主客观因素,所以心境忽然开朗,不再吵闹,回归平静,笑看天下万物

  ●若要使观点产生粘性,第一步就是要简单。所谓简单,绝不是指化智为愚或断章取义,也不是说一定得用粗浅词汇。我们这里所说的简单,是指找到观点的核心。 ----《让创意更有黏性》

  ●问题于是转换成,如果你有十年时间,每天拿出四小时,你是学习中文还是英文?我觉得多数人仍会选择学中文,尽管多数人的中文水平到高中就停止了,但仍会以为中文更易蒙混过关,只要你置身于中文粗浅的人当中即可,但实际上你应该知道,你会的真的不是什么中文——而是,怎么说呢,一声中国口哨儿而已。 ----石康

  ●兄弟姊妹间的不和
多源于父母有所偏爱
有失公平所致
不公不只在于财物上的分配
而在于脸上和心理的认同
喜好和厌嫌才是最大的不公
最坏的父母是让兄弟姐妹间
相互监督批评告状攀比
嫌贫爱富嫌好道歹
喜美厌丑悦帅恶陋
夸优贬差说长道短
亲乖顺远拙朴亲甜言巧言恶不善辞令
美其名曰听话孝顺懂事
粗浅至极昏聩无道
这样的父母当了皇帝
就是亡国害民残害忠良的昏君
乖巧奸滑的会极力取悦媚上
是标准的奸佞之徒
小人都是蜜口巧舌
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拙朴的常遭冷遇
受厌恶被打击的会怨恨逆反
每个人的性情体貌都有不同
表现也就各不相同
愚蠢的父母不明其理
既无良谋好断又无远见卓识胸怀
且虚伪是

  ●雨生百谷。
谷雨不是成熟,只是结出了一些小小的果实。
我们和这个世界相撞,面对未来,面对突如其来。
接受,不理解,暴躁,懵懂,执拗,在春天结束的时候,慢慢打磨出一个粗浅的自己的样子。

  ●我变的越来越不喜欢公共的场合,高谈阔论的人们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粗浅浮躁,干扰旁人的进餐,休息,思考,娱乐。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 ----西恩《心灵捕手》

  ●孙少平在农村长大,深刻认识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这里既有不少呆憨鲁莽之徒,也有许多了不起的天才。在这厚实的土壤上,既长出大量平凡的小草,也长出不少栋梁之材……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最留不住的是时间,成长在路上踉跄了许多年,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没有时间了。
不知道这个年纪的人够没够资格说青春,至少在我粗浅的认识中,青春就是自己不计后果的冲动,是竭尽全力的靠近,是没有理由的选择,以及无法抑制的喜欢。
喜欢花就去种,喜欢阳光就去触碰,喜欢大雨就去奔跑。喜欢自己所在意的一切,所以,我们都在原地走一条陌生的路,满是疲惫,却以为走遍了整个世界。

  ●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波士顿,所以和你谈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琪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负,他和教皇的关系,他的性倾向,所有作品,对吗?但你不知道西斯廷教堂的气味,你从未站在那里抬头仰视美丽的天花板,我看过。 ----格斯·范·桑特《心灵捕手》

  ●我们今天可能不太能意识到这个“经”字加到“诗”后面,“诗”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经”字。什么叫“经”?说白了,就是文化的正统、主流。用更粗浅的话讲,就是教科书。所谓的五经,就是五种教科书。所有的知识分子在读书的过程中都要接受这五本教科书的熏陶。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意思是你如果不读《诗经》,连开口讲话的资格都没有,所以“经”有很强的文化意义,它是被官方规定成范本的东西。 ----蒋勋《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

  ●从前总是抱怨得到的配不上付出,现在时常感慨付出的配不上得到的。至今还粗浅的理解生活,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努力。

  ●如果人的面貌和内在保持一致那该多好啊 这样世上再无作奸犯科之人 偷盗之人 你也不会那么虚伪了 事实全写在你脸上 而现实呢 已经乱套了 我们总是轻易相信美貌便是美 那不过是粗浅的表面

  ●生活必然是存在秘密的,但敏感的他们也一直在用显微镜观察呀。那么到底是哪儿出错了呢?为什么总有那么一刻震惊地发现,即使用显微镜对准了问题,所作的解释却十分粗浅呢?于是,总有那么一刻感慨地发现,对一个带有情感的人来说,拥有的是最高放大率和低放大率的两种镜片,总是完全遵照情感来决定选择哪种放大率的镜片。真相大白的时候,几乎不会自责自己的选择,而是怪罪制造秘密的人。 ----陈柳环《萝铃的魔力》

  ●准备了一个要满嘴经典看破人生的语气,却半天憋出了一句妇孺皆知的幼稚言语,是阅历粗浅的牵强附会,是仓促无防的裤裆拉门,是标着度数的娃哈哈。

  ●所谓能看懂一本书,我认为就一个标准,即,合上书上,能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能理解《经济学人》任何一位有点名气的经济学家的文章在说什么,都需要五至十年的专业学习,最粗浅的理解“供应学派”的理论,光数学就需学两年,你最蠢也要自己能就一个多前提的复杂经济问题建数学模型—— ----石康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出现在必要条件之前,而博学的无知则跟随在知识之后 ----蒙田

  ●我认为这是不能再低的标准了,事实上,我正是我本人将将达到的粗浅水平,我很难想像还有更低的水准,但我发现,我经常被称为一个狂妄的人,很多人认为我说的不是吹牛就是不可能达到——这对我犹如当头一棒,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在与什么人说话,从而一身冷汗地停住—— ----石康

  ●见苏景脸上认真肃穆中还透出一丝憧憬,陆崖九微微一笑:“不用这般正式,只是些粗浅的东西,虽与修行有关,却于修行无助,你随便听听就是了,说完了境界,我的事情就好讲了。这十二个境界中,第一层、即最低浅的一层唤作‘通天’。”

‘通天’两字一出,苏景开始眨眼睛,最浅薄的一层境界是‘通天’?这就通天了?那后面还练啥? ----豆子惹的祸《升邪》

  ●暂借斯普林格先生的珠玑之言:请问翻搅死者的骨灰对我们有何好处?或者按照《新闻报》较为粗浅的说法,被害人已死,找到凶手有何益处?当然,除了正义和事实,什么也没有。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你没有资格用你粗浅的了解,去否定任何一个人的成功。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几乎所有新颍和惊人的思索都受到过有系统的粗浅的思想的启发 ----纳·斯·穆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