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里的名言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美国文艺青年都成群结队地往巴黎跑,美国诗人哈里?克罗斯比有段话大概能做一个解释:
红色的连锁小店,汽车加油站,卫生间,向右行的路标,俗艳的广告,到处是蜂拥的汽车,像一具腐尸上爬满了蠕虫。弥漫着一种清淡的空虚气氛,一种挫折感,虚幻的清醒感,一大堆无足轻重的事和一大群可有可无的人。
这是一战结束后让美国青年厌恶和窒息的美国社会,如果不加注释,我也可以将它解读成我正置身于其中的中国当代社会。不同的是,上个世纪的美国人还有一个巴黎可去,现在的我们呢,大概就只能去大理和丽江了。 ----扫舍《灰屋顶的巴黎》
●陈述缺乏一种在乎事实的关切,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我认为就是“狗屎”或“扯谈的本质”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奥丁的大儿子托尔,人称雷神,一个浑身肌肉的呆子,胡子比脑子多,热爱运动和捶东西。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伤寒和天鹅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托马斯·哈里斯《沉默的羔羊》
●有那么一刻,我几乎相信我们谁也没在说谎。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因此,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了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谈。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船舱里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扎克循着绝望的敲击声找到了茱莉亚所在的位置。洗手间的大半已经被海水淹没,主舱里的铁炉子被甩到了洗手间门外,把门卡得死死的。正常情况下,扎克很快就可以挪开炉子,可现在他是在一艘正慢慢下沉的船上,身上皮肉烧焦的臭味还一阵阵往鼻孔里钻。虽然如此,扎克还是做到了。他是美国三角洲部队的特种兵,几乎没有做不到的事。就像扎克贝雷帽上的"De Oppresso Liber"--解放受困者,他最后带着茱莉亚逃出火海,救了茱莉亚一命。
所以,哈里只需要对茱莉亚半年后的死亡负责。 ----迈克尔·道布斯《重新洗牌》
●有荣耀与美誉
我们终将胜利
我们的救世主,对抗邪恶
派遣大军保卫我们
帝国建立,国家覆灭
没被填埋的万人坑
无依无靠的子孙后代
带着绑在胸膛上的炸弹归来
对人生的憎恨,憎恨中灭亡
当从新的哈里发统治中浮现
这场恐惧战争中的胜利者们
将统领之后的几千年
欧罗巴,欧罗巴
在我们有生之年找到更好的未来
以仁慈和鼓舞之名
引领我们听从更高的召唤
列宁格勒,柏林墙
进军罗马,拜占庭陨落
闪电战,德累斯顿之夜
丢下炸弹,结束战争
Never again 再不重演 ----Globus乐团《Europa》
●如果要我举出世上我最喜欢的声音,恐怕很难。若是非举不可,我可能会说是鸣禽在黎明时的合唱,还有初阳抚上大地的声音。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忽略掉有翼昆虫在喀拉哈里沙漠无数平方英里的大地上所发出的嗡嗡声;但要说虫鸣是我的最爱,又会忽略掉猫头鹰的呼噜声,还有它们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丝柏间一跃而起的声响,或是沿着奥地利村庄狭窄石巷回荡的教堂钟声。如果答案真的只限定一个,我会说,我在世间最爱的声音是期盼的声音:即将听到声音前的那刻寂静,或是两个音响之间的刹那。 ----戈登·汉普顿《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混血儿也往往是对血统最敏感的人。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然而这依然只是一出戏。奥丁和我都心知肚明。这只是一出戏剧,一场幻梦,在梦中他和我能够彼此信任,由此产生的结局也完全不同。于是我们打猎,唱歌,放声大笑,夸张地谈论过去的好日子,一边紧盯着对方,一边在心中猜测屠刀将何时落下。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但也养成了狼人的某种习惯:无精打采,嘟嘟囔囔,无声地睥睨众生。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总之,一个明星所能做的所有胡作非为她都干过。金也许知道,她是个不怎么样的演员,但她也知道,作为补偿的是,她是一个明星。哈里·科恩说:“还能要什么呢,推出一个明星很简单,难的是,要给她解释清楚,这都只不过是宣扬鼓吹而已。可我们是如此能干,我们能使世界相信明星们是卓越非凡的,首先以此自信的应该是他们自己。” ----法拉奇《好莱坞的七宗罪》
●纽约,我所知道的唯一的家,我曾经觉得自己在这些摩天大厦之间显得渺小而卑微,但现在不会这样想了,今天,当我停在我最爱的店门口,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很明显,我变了,这就是我:哈里。如你所见,关于爱情,我还没有任何希望。 ----《寻找真爱的小哈里》
●就因为风俗习惯啊。哈里,咱们就因为风俗习惯变成了盲人。 ----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
●我想要享受人生,一个不同的人生。 我不想每天去去到同一个地方,遇见同样的人,做一样的工作。我期待有趣的挑战。 ----哈里森·福特
●法兰克福认为,正因为扯淡者对事理的真假无所谓,而且对证实还是证伪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全然不系于心,扯淡其实离真实更远,是追求真实的更大的顽敌。记不清是哪位前贤说过的,爱的死敌不是恨,而是冷漠。以此观照,真的反面虽说是假,它的大敌却是伪,伪对真横加利用,对真假之别却完全不在乎。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因为如果孩子们根本不会听你的血泪之谈,那么所谓经验教训又有什么意义?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因为我的魅力更多表现在诙谐机智的对话而非单纯打砸东西上。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扯淡不仅是反真相的,而且更严重的是它是反价值的,扯淡会消磨掉人类严肃说出的各种价值,进而解构各种具有价值的事情和生活,这才是扯淡的最大危害。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他和凯瑟琳的惊人相似,使得他跟她可怕地联系在一起了。你也许会认为,这一点最能吸引住我的想象力,可实际上是最微不足道的。因为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跟她联系在一起的呢?还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在夜晚的空中。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最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的脸——就连我自己的脸——都像她,都在嘲笑我。这整个世界就是一部可怕的纪念集,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失去了她!
是的,哈里顿的模样是我那不朽的爱情的幻影,是我为了维护自身权利拼死拼活的幻影,也是我的落泊、我的骄傲、我的幸福和我的痛苦的幻影……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要由正义的理念过渡到财产权的结构,显然需要有适当的联结。这个关键,就出现在第10章。在这一章里,哈里斯明确列出他认为合于正义的三个基本条件;他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或任何一个通情达理的公民),会接受这三个条件。因此,符合这三个条件,财产权的结构就是合于正义:第一,承认自然的平等(natural equality);第二,接受选择自主的价值(the value of autonomous choice);第三,强调身体的尊严不受任意侵犯(the banning of unprovoked invasions of bodily integrity)。 ----熊秉元《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目前我们正面临另一个‘谢顿危机’,瑟特。想要解除‘谢顿危机’,绝对不可能依靠个人,而必须仰赖历史的力量。当哈里·谢顿为我们规划未来的历史轨迹时,并没有考虑到什么显赫的英雄豪杰、名将良相,他所计算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历史巨流。所以每一个不同的危机,都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应视当时我们手中的力量而定。” ----阿西莫夫《基地》
●凡事都要看到光明的一面。
可如果没有光明的一面呢?
那就看点别的吧。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十三岁左右,我去到一个黄金国,琴博腊索山,科托帕克西山,牵着我的手,跨过奥利诺科河,越过火热的卡拉哈里沙漠,横过南非的蛮荒草原,经过狂野……回到家园。 ----《她比烟花寂寞》
●假冒的东西之所以有问题,并不在于它像什么,而在于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
●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说:“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辰格《戒了吧!拖延症》
●尘世之子啊,我知道一个故事
我必须将之传诵。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话语能打碎信仰,点燃战火,改变历史的轨迹。 ----乔安娜·哈里斯《洛基启示录》
●当形势需要人们去讲他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的时候,扯淡即不可避免。
因此,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哈里·G·法兰克福《论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