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吕氏的经典句子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吕不韦《吕氏春秋》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 ----吕不韦《吕氏春秋》
●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女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首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又因为正月为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依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表庆贺,并要出门赏月、燃放烟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共庆佳节。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姓篡权,吕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了吕姓势力,
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表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要的节日。 ----《中国民俗一本通》
●我很单纯,喝水只喝纯净水,喝奶只喝纯牛奶。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吕氏春秋有云,我的春秋我做主,爱咋咋地。菲尔普斯山寨防手机,山寨机,就是牛。 ----吕子乔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吕氏春秋》
●而王陆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很简单啊,说服何吕氏和刘大娘搞百合,然后村长坐享齐人之福呗。” “……” “你这痔疮发作的表情是什么意思啊?我的方案有何问题?三个人每一个都少了一个仇人,多了一个炮友,更放下几十年旧怨,趁精力尚在,足可享受最后几年夕阳红,完美解决一切矛盾嘛。” ----国王陛下《从前有座灵剑山》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不韦《吕氏春秋》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吕不为《吕氏春秋》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吕氏春秋》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姜尚
姓名: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
生卒:前1156-前1017年,寿至139岁
尊称:“太师”(武官名),“师尚父”
简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 ----吕不韦《吕氏春秋》
●吞周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吕不韦《吕氏春秋》
●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不韦《吕氏春秋》
●言极则怒,怒极说危。 ----吕不韦《吕氏春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但是,学到这么多知识,卫鞅还感到不满足。他又跑到了鲁国学习了杂家的理论。什么叫“杂家”呢,古人解释说他们是“兼儒墨,合名法”,“漫羡而无所归心”。也就是说这个学派没有明确的学术主张,而是喜欢吸纳和整合其他学派的观点,一会儿赞同儒家的观点,一会儿认为墨家说的有理,一会儿又提倡法家的做法,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搞“大杂烩”的学派,比较适合当一个“百科全书”。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茅庐小生《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
●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 ----《吕氏春秋》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 ----《吕氏春秋》
●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吕氏春秋》
●言之易,行之难。 ----吕不韦《吕氏春秋》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吕不韦《吕氏春秋》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吕氏春秋》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吕氏春秋》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