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朱光潜名言
1、天生的禀赋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 ----《天资与修养》
2、“人人都埋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没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断力不好。” ----《天资与修养》
3、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
4、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天资与修养》
5、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谈修养》
6、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7、“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谈美》
8、世间大概没有比中国大学教授与学生更孤僻更寂寞的一群动物了。
9、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10、美术作品借现实实界的帮助愈少,所创造的理想也因而愈大。图画世界虽极小而创造的理想世界则极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1、想到这点,我感觉到很烦闷。就个人设想,像我这样教书的人把生命断送在粉笔屑中,眼巴巴地希望造就几个人才出来,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年复一年地见到出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朝一条平凡而暗淡的路径走,毫无补于文化的进展和社会的改善。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岂不是自误误人?其次,就国家民族的设想,在这严重的关头,性格已固定的一辈子人似已无大希望,可希望的只有少年英俊,国家耗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成万的青年,也正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担负国家民族的重任,而结果他们仍随着前一辈子人的覆辙走,前途岂不很暗淡? ----《温和的修养》
1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与美对话》
13、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厚积落叶听雨声》
14、许多人都时时为我见所蒙蔽而不自知
人不易自知 犹如眼不能自见 有力不能自举
15、“敬”不是别的东西,它就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向善向上的情感。心里觉得一件东西可尊贵,觉得它超过于自己所常达到的程度,而值得自己去努力追求,于是才会对它肃然起敬。 ----《温和的修养》
16、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新的生命的话。 ----《天资与修养》
17、骄傲是自尊情操的误用,是虚荣心得到廉价的满足。虚荣心和幻觉相连,有自尊而无自知。它本来起于社会本能——要建好与人;同时也带有反社会的倾向,要把人压倒,他的动机在好胜而不再向上,在显示自己的荣耀而不在于理想的追寻。虚荣加上幻觉,于是在人我比较重,我们比的胜固然自骄其胜,比不胜也仿佛自以为胜,或是丢开定下来的标准,另寻自己的胜处。 ----《温和的修养》
18、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19、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活本身也就是目的。 ----《温和的修养》
20、处世本是立身之一端,对人对物是敬。持己则是谦虚;敬是对于生命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眷恋。到失去虔诚情感的时候,就不会作向上的企图,使生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了。 ----《温和的修养》
21、人生道路的确立。一个人一生从事什么职业,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出自己主观意愿和努力外,还要看客观环境是否提供相应的机遇和条件。尤其是青年时代,往往把握住一个重要的机遇,就决定一生所走的道路。对朱光潜来说,进入香港大学即具有这样的意义。他曾说:“这(这进港大)是我生平的一大转机。假如没有得到那机会,说不定我现在还是冬烘学究。”他还说,在港大四年,我花力气学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了教育学、生物学和心理学,“这就奠定了我这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 ----《出世的精神与入世的事业》
22、现实界没有尽美尽善,理想界是有尽美尽善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3、朱光潜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他有说过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00周年》
24、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谈美》
25、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谈美书简》
26、“自然美”中“自然”与“美”是相互矛盾的,自然不代表美,美不代表自然,因为一个东西总要经过一番精心雕琢后才能展现它独特的美,然而经过雕琢后的它又失去了它的自然,所以“美”与“自然”不可兼得。 ----《厚积落叶听雨声》
27、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谈美》
28、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29、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的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必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以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 ----《谈修养》
30、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中国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 “ 尽性 ” 。他们说: “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 ” 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使人 “ 尽性 ” , “ 发挥性之所固有 ” 。 ----《大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