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余念林名言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余念林名言大全

2021-05-09 17:41:06 作者:余念林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余念林名言大全

  编者按:关于余念林的经典语录,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网络整理未免有纰漏,推荐句子或指正,请留言评论。

  1、所以说中国历来都是这样,对人对事不一定针对当事人,而是要针对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两位主考都是向杨廷和谢罪,而非向杨升庵谢罪!可委曲了我们的杨升庵同学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2、这个时期,这里盛产一种稻谷,碾出来的米被称作“长生米”,不仅米粒白,而且煮了吃起来也格外的香。长期食用还可少生病、延年益寿----不晓得跟现在当地的“瑞玉”米是不是一种哈。这就很奇怪了,有了这种米,这里的人们不是更应该活得舒适、安心吗?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个好东西,这里的人们受苦了----好东西不是普通人能享用的,要送进皇宫,送给皇帝能及皇帝的后宫们享用!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3、才子,佳人。杨廷和这由娃娃亲得来的首次婚姻令人既羡慕又嫉妒。
然而,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黄夫人竟一病不起,驾鹤归西去了,让一位神童失去了妻子,另一位神童失去了母亲。
所以,我不是神童,但我很知足,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并且家人和睦、家人健康!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4、也许真的是遗传因素吧,人家出生后,一到晚上就不吃不喝,“哇哇哇”地啼哭不止,任家人请太医诊断,甚至请巫婆神汉都不起作用。直到心烦意乱的杨廷和高声念诵《中庸》时,他不哭了。而且每晚都要听他老子读《中庸》才不哭,以至于他妈妈都能把《中庸》十八章一字不漏地背熟了。可见遗传是多么地重要。所以,要想自己的儿子有作为,还是首先自己要多用功哦:)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杨升庵要庆幸,因为他比几百年后的郭沫若幸运多了,郭沫若娶了一只“黑猫儿”,所以逃离家乡去闯荡天下,让那结发妻子从到郭家第一天起就独守空房,直到老死郭家——这一点往好了说是要打破礼教的约束追求自由恋爱,往坏了说可就……就有损淳大才子的形象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6、很自然,杨升庵独自一人来到了王研坟前,和王研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东坡先生的一首词正好表达了升庵同学的心声,因此就大声地吟诵起来:
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当然,苏东坡是丧妻十年梦见旧爱所作之词,因此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对于杨升庵,自然就是“一年生死两茫茫”了。
就在此时,一个改变杨升庵命运的人出现了——笑东坡。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7、那么,我们能够想到什么?我们能知道500多年后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吗?
今天,我们在肆意地开采与使用地球的资源,能够利用汽车、火车、飞机日行千里,让世界变成地球村,让人类真正能够“小天下”。
但是,若我们继续肆意地对待地球,大自然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天我们三月踏春,甚至我们走出房门晒晒太阳、从这座山到那座山去旅游这样简单的行为,500年后也许都会象今日的“花香果居”一样,成为一个亮点,成为一种种奢求!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8、我们并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烙印,但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好的工作,是我们这些农民的儿子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唯一途径。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9、就这样,这位牛人同学最终实现了妻子的愿望,留下了“青山”,在云南成就了他在文坛的地位,成为了云南人最崇敬的三个神(人)之一。
这三位是观音、诸葛亮、杨升庵。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0、绝大多数的人满怀豪情与自信做某件事,但却遭遇滑铁卢时,一定灰心丧气,神童也不例外。但杨春用自己的教导让他重新拾回信心,并且安排杨廷和去国子监(当时的最高学府)去学习,而且三年后的会试也没让他参加,直到杨廷和十九岁了,杨春感觉时机快到,让他参加会试,如愿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继续深造。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11、知道什么是强人,懂得什么是牛人不?一人独中88注双色球头等奖,强不?康熙当皇帝,牛不?一句话,他们都凶——运气太好了,中彩票的运气好数字买对了,康熙运气好生在了帝王家。然而,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在新都,有一家人不仅仅是凶字了得,而堪称是真正的强人和牛人!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2、不久,杨慎因晚上巧遇父亲与朋友下象棋,应那位即将输棋的长辈要求,以下棋为题,即兴赋诗一首:
兵卒冲千里,将军坐九宫。
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
士相围城固,江河天堑雄。
笔谈番几局,月白映灯红。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3、因为所谓小人,心眼也不会大。他认为杨升庵是不是得到了什么考题之类的,去给他的老朋友透露。却不知,这不过是杨升庵从老家新都带来的几盒自己亲手做的桂花糕(新都名小吃,一种用桂花和糯米等制成的糕点)而已。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4、所以啊,我们诗书的朋友们,不要太再意一次考试是否考得不好,有可能是你的才能没有被伯乐所发现,只要努力就行;所以啊,当家长的朋友们,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而不是只看分数。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15、终于,黄峨完成了她13岁时的诺言:非杨升庵不嫁,也终于成就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
在后来,这位才女妻子还将在嘉靖皇帝面前,为自己的夫婿据理力争,为杨升庵求请,使他少挨了五十庭仗——也是因为“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这个特殊身份,这是后话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6、人生有四大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此时的“探花”杨廷和,想起了与黄小姐的婚约,准备同时尽情享受四大喜之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17、在随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因他巧遇他父亲与别人下象棋,应那位即将输掉棋局的长辈要求,以下棋为题,即兴赋诗一首:
兵卒冲千里,将军坐九宫。
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
士相围城固,江河天堑雄。
笔谈番几局,月白映灯红。
不愧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绝!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8、也许是新都真的是灵气之地,除了明朝出这个“一门七进士”、“老子宰相儿状元”的杨氏家族外,费密、雪堂和尚、吴虞、王铭章、艾芜、哈华、袁珂(排名不分先后)……也都还是在国内“小有名气”哈。当然,对他们的同行来说,就不是小有名气而是振人耳聩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19、于是,这位极聪明之人,利用嘉靖恨他入骨的心理,使嘉靖认为,与其让这位讨厌的杨同学痛快的死去,不如让他活得生不如死。于是罚他去充军。
然后杨升庵又说,充军哪里我都愿意去,就是不愿意去云南,因为那里有“十八怪”——三只蚊子一盘菜、这边下雨那边晒、四个竹鼠一麻袋。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0、要翻越大巴山时,由于山路崎岖,马车颠簸,杨老夫人有些受不了——她觉得头昏眼花,浑身无力,乃至呼吸困难。
错误的判断来了——杨春以为老妻是患高山不适应症,必须尽快找到医生医治。好容易找到一间茅屋,向主人说明情况,希望帮忙找到医生。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21、11岁能诗,23岁中进士,且是首甲第一,也就是状元……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2、这有历史为证:杨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杨惇,癸未进士;杨恒,承荫中书舍人,擢大理寺寺副;杨忱,字孚庵,丙子举人。杨廷和的弟弟杨廷仪的儿子杨恂还是丙戌进士。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3、他人虽然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但同样出生时是0岁,去世时是72岁,是否这是老天的特意安排?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24、然而更让嘉靖始料不及的是,当他的父亲兴献王被正式尊为皇考的诏书刚刚颁布结束,杨升庵领头丰熙、王元正等竟聚集了二百多人跪在左顺门外哭谏,劝他改变立场,遵循祖制,仍立武宗之父为皇考。这不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吗?嘉靖一怒之下,将丰熙等人逮捕下狱——但仍念及杨升庵父子的功勋而没有逮捕杨升庵。也许从那时起,知识分子就有一个悲哀的缺点——固执。杨升庵等人非但不离去,反而“撼门哭喊不止”。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5、而杨升庵同学,却没有听从父亲的教诲“慎言谨行”,而是选择了作忠臣、铮臣,同嘉靖同志斗争到底,还领头百官进行哭谏,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坚持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是大孝,同时他认为是对朝廷的忠——但毫无悬念,最后的输家是我们这位状元。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26、不知道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反正现在因故改名的人还是很多的,说什么生辰里缺什么,可以在名字里补什么。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7、所以,不管你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是“锦上添花”,本职工作没做好就不应该算是成功之人——不然,为什么有岗位和职责之分,为什么有“爱岗敬业”之词呢?
所以,首先要知道、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尽到自己的本分。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28、而且,他很多时候是在别人欣赏风景的时候学习的----因为他是在坐轿子的时候学习的。
凡人,特别是平凡的少年,坐轿子的时候是在欣赏风景的;杨同学不是凡人,所以,他选择了利用这样的时间来学习。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29、可惜,这段时间的悠闲,相对于他日后的遭遇,显得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却也是更加的珍惜——在这难得的悠闲后,杨慎回京就不可避免地卷入“议大礼”的大风暴,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惬意。
所以啊朋友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的一切,千万不要让自己将来坐上摇椅后连一点能混时间的美好回忆都没有!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0、谁叫杨升庵名气太大,招得一路上都有人们围观新娘呢——迎新队伍不得不在沿途的不少重要地点停下来让人们一睹新娘卓绝的风姿;同时,还有很多牙掉后新牙没有长出的小孩,需要新娘用手指摸那牙床,以期快快生长出新牙——这也真是难为了我们这位幸福的大龄剩女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1、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杨廷和没有认识到,走路无声的,除了是猫,也可能是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黄鼠狼也可以给鸡拜年;天真的外表可能是老成的内心的最好外衣……
杨家最终的悲剧,正是因杨廷和而起——自拥朱厚熜为帝始,就已然如商鞅立法必需凭证住宿,自然摆脱不了最终因嘉靖而毁了杨家辉煌的结局!
此所谓自种的因,自得其果——这叫做作法自缚,也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2、所谓龙是龙,虫是虫。人家杨升庵和一般的年轻人就是不同——在经历了少年丧母、祖母意外离世的打击后,杨升庵懂得了祖父、父亲的用心良苦。
杨廷和因回新都为母守制3年,不久又传来杨升庵叔父杨廷仪高中的喜讯,后来杨升庵两位叔父都回家为母守制,一家人难得清闲地聚在一起享受亲情之乐,也算是大团圆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3、县长当即表示,自己出一上联,若杨同学能对出下联就归还衣服。这可是杨同学的拿手好戏,当即表示同意。一幅学问县令与胆略儿童联手成就的妙对就诞生了:
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澡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34、而明朝许多神童并没有走少年高中之路,也就是说,明朝还有更多的神童是隐匿在民间的——在明朝,哪怕你是神童,该修的功课还得修,不是靠聪明和运气就能高第的。当时的官宦人家都了解这一点,所以在培养自己的后辈时十分注意这点,而最典型的莫过四川新都的杨家。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5、我要单独写写这位年轻的、杨廷和的第三任妻子,不是因为她很出名,不是因为她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我觉得,不管自己的出生如何,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自己都应该自信,因为自己一定会有他人不及的长处。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6、想想那个一边帮着父亲做活,一边拿着“四书五经”专心研读的样子,想想那种一心想“跳出农门”走入仕途的心情,不禁就想起了我的高中生活——一个字,苦。
当然,我们还并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烙印,但通过努力学习来争取好的工作是我们这一代农民的儿子能过上好日子的唯一途径。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7、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想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首先要让自己有学习的习惯,让自己家里有一个学习的氛围,千万不要光顾着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大部分是家人,是自己的下一代!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38、杨升庵一是人缘好,二是幸运,他及时得到消息并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可能经过几年的流放生活,他都还没理解父亲当年为什么要主动退让,致仕回家。但此刻,面对父亲的灵柩,他理解了----历古千年,是非荣辱,惨烈争夺,也不过是这一结果----再次回到永昌,他便写就了这首千古绝唱。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39、一日杨慎突然想到,夏去秋来,池里荷花凋谢,只留残荷岂不令人扫兴?一时兴起,便在荷塘边广种桂树,一边为黄色金桂,一边为白色银桂,约有500多株,即成为后来的桂林。而这宅院出就成为了 “桂湖”。
榴阁前的石榴也正是那时王研和杨慎一起种的,桂湖大门内那两株全国最大的紫藤也是他们一起种的,还被杨慎称为“连理藤”。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40、这次充军,杨升庵又创造了一最:别人充军,若活到了七十,就可以回家乡,但他却时常被嘉靖惦记,以至于他七十岁时在回家乡的路上都又被撵回去了!所以,有再好的学识也要有自知之明,所以,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老大!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1、牛人就是牛人。我五六岁的时候,还只晓得在地上耍泥巴,而人家这个年龄就喜爱读诗书,而且是是过目不忘,学一首,记一首,在童年时代就把唐诗N百首,以及宋词N百首,元曲N百首,直至明朝前辈们辛苦抓脑袋瓜子写出来的诗词歌赋背得滚瓜烂熟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2、当然,他回到老家无非就是读读书、写写词、谱谱曲、种种花、酿酿酒、做做糕点、会会文友……这里列不完,因为他会的太多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3、这个牛人叫张璁。虽然当举人当了很多年,但就没当过进士。然而凭着一张奇厚无比的脸,以及一颗极善钻营的脑袋,他硬是通过“议大礼”使权倾朝野的杨廷和退休回了老家,将身负奇才绝学的杨升庵送去了云南充了军。最牛的,要算他凭着他这样差的成绩,这样低的学历,却进入了内阁,而且成功赶走自己助自己入阁的恩人杨一清首辅,再取而代之。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4、正德怒了——因被揭穿了而怒;江彬惧了——因被揭穿了而惧;众大臣乐了——因揭穿阴谋而乐。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5、杨廷宣给杨慎出的问题是:一处好景,人说如图画一般;一幅好画,人说像真景一样。哪一种说法正确?
杨慎没有辜负人们对他的赞誉,不愧为人们心目中的敏才、怪才、全才。他的回答那才是一个绝字了得。
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
梦觉难分列御寇,形影相赠晋诗人。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6、原因很简单,鳌头任考三日这件事,本身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在当时是无古人,到现在是无来者。应该以后更无来者了,毕竟现在的信息量比以前多了不知多少倍,想这样恐怕也没人有这个能力了。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7、小杨慎骑在宝光寺山门的门坎上,调皮地问方丈他是想进去还是想出来。
方丈毕竟是方丈,一回答就把两条路都堵住了:进者死,出者亡!
杨同学却又一次展示了其敏才:横着走,越过这座生死墙!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48、虽为神童,杨慎也感到有些紧张,唯恐不慎有愧家人。
但人家看问题很准:他觉得面对科举,自己在学识方面没有多大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经验不足。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成年的杨慎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要让杨廷和带他到阅卷场去看看,让他熟悉一下科场的情况。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49、她进宫的唯一目的就是救他,因为她知道他现在唯求一死了----所谓知夫莫若妇啊——同样的原因,黄峨一句话就打消了杨升庵求死之心:死又何用!要留得青山在,才能为百姓、为后世多做些有益之事!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0、其实打破他们这种幸福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应该是杨廷和——第一,他太懂礼仪了,所以要让人家嘉靖不认亲生父母;第二,他对自己太自信了,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控制。殊不知,权力啊,会让人疯狂----特别是让小人疯狂!所以,做人一定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身边的人:权力大不过别人,不要死撑;身边有小人,要及时发现。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1、当然,当时没说话的杨升庵是不会让事情就这样过去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而作为民代三大才子之首的他,只会在沉默中爆发。
他的爆发是用脑子----先说下外间传闻,再给正德戴高帽子,说不会强抢民女,肯定是自愿的;再要求让民女们自己说是自愿的还是被抢的。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2、只见他分开人群,扶起那人到店内桌前坐下,要了馒头、小菜,请那人吃。然后问了一些情况,并进行安慰。在看到杨升庵从张含房内出来离他们不远时,大发感慨:世道不好,坏人当道,生灵涂炭,我却只有眼睁睁看着而无能为力啊!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3、所以,这天子第一诏,绝不是因为嘉靖想卖个人情给杨升庵,而是他当时确实胸怀大志,想为祖宗留下的大明江山做点事情,而又知道当时的杨升庵是怀才不遇,装病在新都家中,所以下了这一诏,请他来帮他而已。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54、还好,杨春老先生不愧是教育名家,而且肯为子孙牺牲自己的仕途——当时的杨廷和任左春坊中允,当皇太子老师,肯定没时间教好自己的儿子,所以杨老先生就上本乞归,得到恩准后便携妻子、孙儿启程回川新都,准备专事教育杨慎。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55、李太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非虚言。那时从北京到四川可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坐飞机两个半小时就到,火车也不过25小时。那里要么坐船走水路,要么乘坐马车走旱路。经比较,杨春选择了用时较少的旱路。
当然,苦归苦,但沿途经太原、郑州、开封、洛阳到长安,观赏风光,寻访古迹,听祖父讲述古代文人骚客的风流韵事,小杨慎还是暂时忘却丧母之痛。对于爱学习的小杨慎来说,这不失为游山玩水,欣赏大好河山的好机会。 ----《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儿事》

  56、有一点我信,那就是有名的人的姓名,多半是取得好的——因为我们有个传统,大凡名家名人名著,后人都会成立研究学会,比如升庵研究会、红学研究会等。都会对所研究对象的姓名加以解读,做出一个子丑寅卯的说法,得出一个名字取得好的结论。 ----《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余念林名言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