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因斯坦的1919年:离婚、再婚与一夜成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情感文章 >

爱因斯坦的1919年:离婚、再婚与一夜成名

2020-05-12 02:56:32 作者:矩阵星 来源:今日文摘 阅读:载入中…

爱因斯坦的1919年:离婚、再婚与一夜成名

  1919年2月14日,一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情人节爱因斯坦他的妻子米列娃终于正离婚了。

  他们在4年前就已经分居了,因斯坦在德国柏林,担任一个物理研究所所长;米列娃在瑞士苏黎世,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

  两人是物理专业同学,米列娃比爱因斯坦大3岁,他们在大二时候就谈起了姐弟恋。米列娃会照顾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也能和他一起讨论数学物理问题——每一个理工男在学生时代希望遇到这样的女生毕业3年后,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了婚,也在这一年成为了一名专利职员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在专利局的日子里,爱因斯坦连发了几篇关于量子相对论论文展现出了惊人物理学天分。但他的婚姻生活并没有那么顺利:米列娃想在男性统治学术界闯出一片天地,婚后却过上了琐碎主妇式生活,想的破灭让她情绪越来越低落,另一方面,爱因斯坦把精力投入到了科研交际上,很少关心家庭生活。

  過不下去了?离呗。

  孩子的问题很好解决:让自己都照顾不好的爱因斯坦带两个儿子,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如此一来,离婚的问题最后简化为钱的问题。

  为了说服米列娃离婚,爱因斯坦把每年给她的生活费从6000马克提高到了9000马克(时的1马克能买2打鸡蛋),同时做出了惊人的承诺:如果自己以后得了诺贝尔奖,会把高达225000马克的奖金转给米列娃。

  米列娃一开始强烈反对离婚,但在谈判过程中,她已经被焦虑抑郁折磨得太久,小儿子还因病住进了疗养院。生活困苦的她最后决定接受爱因斯坦的巨额补偿

  双方达成协议后不久,苏黎世地方法院正式下发了离婚判决书

  判决书上的离婚原因是这样说的:爱因斯坦“坦诚在柏林与一位表姐保持了4年半的亲密关系。因此,原告对方私通而提出的离婚要求应当被立刻判定为合法。”也因为这个原因,根据瑞士法律,爱因斯坦最终被勒令两年内禁止再婚——尽管他很快就违反了这条判决。

  1919年6月2日,离爱因斯坦结束第一段婚姻4个月后,他与判决书中提到的那位表姐爱尔莎喜结连理

  爱因斯坦和这位爱尔莎从小就认识,但直到1912年(离婚7年前)才暗生情愫。那时的爱因斯坦忙着在欧洲各处讲演,家中的米列娃越发情绪低落。婚姻生活蒙上了阴影,爱因斯坦决定独自去柏林度假。好巧不巧,爱因斯坦在那里遇见了已经离婚4年、带着两个女儿的爱尔莎。

  米列娃和爱尔莎的差别太大了:米列娃精通数学物理,爱尔莎对此一窍不通;米列娃生性沉默寡言,而爱尔莎性格活泼开朗,热衷于社交……爱尔莎美丽成熟体贴,她的热情让爱因斯坦很快沉沦了。尽管如此,假期结束后,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愧疚,爱因斯坦主动提出给这段婚外情画上句号。

  在声明与爱尔莎分手的信件中,爱因斯坦附上了自己新办公室的地址。2年后,爱尔莎向这个地址寄了生日贺卡,爱因斯坦立马回了信。没多久,爱因斯坦接受了物理学家普朗克的邀请,担任普鲁士科学院的新增院士、一个新研究所的所长和柏林大学的教授,工作地点是爱尔莎所在的城市柏林。

  要知道,此时爱因斯坦的标签有:普鲁士最年轻院士(他当时才34岁)、柏林大学教授、与发妻分居、和表姐婚外恋——感谢那时候没有微博吧。

  再往后,拼命工作的爱因斯坦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胃炎,爱尔莎在自己家公寓楼里找了一间房子,帮他搬了进去,这样就能更方便的照顾这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天才表弟。两人近似同居的关系就此开始。

  爱因斯坦和爱尔莎都经历过失败的婚姻,早已失去了激情,他们的结合更像是一种合作。爱尔莎完全不懂相对论,和爱因斯坦也没有思想交流,但她既当妻子又当妈,既帮他做家务又帮他管钱。爱尔莎一方面是出于对这位天才表弟的崇拜,另一方面也因为她很享受爱因斯坦所带来的名声。

  在经历了离婚和再婚后,1919年还有大事儿在等着爱因斯坦。

  1919年5月,一次日全食前夕,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一支来到了西非小岛,另一支前往亚马逊森林。远征队要观测的是太阳边缘的一个星团——在日全食过程中,星团会变得更加闪亮。

  这两支远征队要通过拍摄的星光检验爱因斯坦的理论:引力会使光线弯曲。在爱因斯坦的预测中,远征队所拍摄的星团的光线会在太阳附近发生1.7弧秒的偏折,而数百年来统治物理学界的牛顿给出的结果是0.85弧秒。

  11月6日,伦敦的柏林顿会馆人头攒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们齐聚一堂,等待关于日食观测的最终报告。最终的观测结果公布了:1.7弧秒多一点。天文学家戴森在会议上宣布:“经过对底片的认真研究,我郑重宣布,它们无可置疑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皇家学会主席汤姆孙的总结更简练有力:“这一结果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几天后,待在柏林家里的爱因斯坦才从电报里得知了这一消息。为了庆祝理论得到了实验的验证,他买了一把新小提琴奖励自己。

  但公众可没这么淡定。报告后第二天,《泰晤士报》就刊登了三行大标题:“科学中的革命、新的宇宙理论、牛顿思想被推翻”。《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用上了六排大标题:“天堂之光都是歪斜的”“爱因斯坦的理论胜利了”。

  在报纸的影响下,普通群众变得极度兴奋,他们被告知牛顿的理论已经被推翻、星球附近的空间是弯曲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虽然他们自己也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所写的通俗读物《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迅速成为畅销书而一版再版,与相对论相关的讲座演说全部座无虚席,就连最普通的车夫和店员都在争论相对论是否正确。

  人类的宇宙观被这个叫做爱因斯坦的犹太人颠覆了。

  面对突然爆红,习惯了低调生活的爱因斯坦经常表露出反感,面对媒体的穷追不舍,他表示“几乎喘不过气来,更不要说抽出时间做任何有价值的工作”。不过爱因斯坦嘴上这么说,实际行动却非常诚实,他经常接受报纸的采访,乐于和各种社会名流做交际(例如出席卓别林的电影首映式)。

  爱因斯坦一夜走红,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是有关系的。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受到创伤的灵需要治愈。空间、时间、宇宙,这些抽象的概念让人们暂时忘记了战争,把注意力都转移到颠覆传统认知的新理论上:一颗葡萄干蕴藏着摧毁一座城市的能量,一个人接近光速时会变得特别矮……诸如这样的科学发现太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了。

  但一夜成名,绝非没有坏处。与现在张扬的社交媒体不同,上个世纪的人们对出名有着本能的排斥,爱因斯坦的朋友和同事大多觉得关于相对论的宣传过于高调了。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身份也被反复提及,他的理论被贴上了“犹太物理学”的标签,被德国民族主义者严加声讨,认为他的相对论代表了道德的“相对主义”。

  无论如何,爱因斯坦的1919年最终在名声与非议中画上了句号。这一年不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年:他论文大爆发的1905年,以及提出研究原子弹的1939年,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更深的记忆。但在经历了离婚、再婚与一夜成名后,将1919年称为他最为光怪陆离的一年,似乎也并不为过。

  (张天真荐自《东西南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