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没有这样的一所学校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有没有这样的一所学校

2019-04-01 08:56:1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没有这样的一所学校

  看到张文质先生梦想感觉到了他的些许无奈。他说:“如果有一个更开明社会环境的话——不是整天想着严控一所学校,不是整天把校长叫到局长办公室来训话,不是整天拍检查团到学校里进行密集轰炸式的检查的话——我真希望到一所学校当校长,就是到一所”井口大“的学校当校长,跟《窗边的小豆豆》那个巴学园一样大的那样的小学当校长。我相信我可能别的事情干不了,但是当这样的一所学校的校长,我会尽心尽力的干好。我会每天都去听课,我会不时的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也给他们上课,给他们开讲座,包括给他们父母开讲座,给学校的所有的老师、给来学校的朋友开讲座。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可能自己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到这样一所小学当校长,而且这所小学越小越好,就是小到井口那么大,才是最好的。”

  看了张老师这段文字,给我的第一感觉这就是教育上的世外桃源理想状态的学校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没有太多的功利在里面,只是为了教育,为了生命润泽。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可以说点燃了很多教育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怀,但这份情怀又能在极端功利的教育中存留多久呢?所以说起来张老师这样纯粹干净的学校大约应该还没有吧?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渴望有这样的世外桃源的!当然,理想与现实永远存在差异的,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太多的功利化扭曲了教育的灵魂。以至于学校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弱化,最后简单蜕变知识传递场所。再加上由于各个学校校长对教育理解的差异、个人素质的差异或者对校长角色定位的差异,就决定了学校在办学的时候发展思路的差异、办学水平的差异、办学特色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最好还是不存在的好。尽管一再强调个性化,其实中国人还是喜欢一刀切更多一些的。因为差异的存在,就更需要各种定期不定期的督查与训话。不可否认上级的各种检查、局长的训话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有时候静下心来研究各级出台的哪些检查标准督导细则、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如果每一所学校真的能做好这一些,不用说这个学校一定会做好教育的。但过于频繁、过于强化、太注重形式,就有悖于初衷了。学校就容易懈怠管理就容易僵化,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昨天看一段文字,一位校长抱怨老师们在迎检时布置了二十多天的任务,居然没做一点,校长感到非常苦恼类似的事情,应该说大多数校长都遇到过。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就引不起老师们的重视呢?为什么他们还要磨蹭要应付呢?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件事情对于你校长来说是重要的,这件事情是你校长的事情而不是老师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多了,就没有时间精力来做一些本真原点的教育工作了。有时候就是纯粹为了粉饰、应付、造假。

  不管怎么说,既然做了教育,就要有一颗真挚的心。无论什么样的理由、什么样的现实,都不能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对教育的热忱。那种最纯粹的教育生活可以说是当前最美好的一种生活。曾经多次对身边的同事谈起在南京行知学校的日子,那么的纯粹而充实。白天听教授讲座,晚上与教授们沙龙到十一二点,回到住处却还要整理笔记、写体会、发博客,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但是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那种在纯粹的教育生活里行走的日子是值得珍惜而铭记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日子就是一种纯粹的教育生活,检查也好、训话也罢毕竟不是天天。我们更多的时日还是一种完全的教育生活,只不过我们把这种教育生活的纯粹性弄丢了。不管是体制的、制度的、还是自身的。往往纠缠于乱麻一般的功名利禄不能自拔忽视了教育本身的那种最需要的宁静

  读了张老师的文字,感觉很惭愧。虽然张老师没有做校长,但是坚持听课。有的时候一年居然能听到150节课,从小学到高中的。所以,才有了对生命化课堂那么澄澈的理解。我们其实如果能摒除杂念的话,也能够静下心来进课堂去上课、去听课。想来自己对一学期完成50节听课任务还颇有些意见,现在开来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拿着听课记录坐进了教室,一切繁杂就少了。还有比较惭愧的就是张老师提到的后几条:有几人能与孩子做游戏?能给孩子做讲座?能给老师和朋友做讲报告?能给家长做讲座?想来一对照,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些事情都没有做,哪来的那么一所理想状态的学校。或者应该说先去尝试着做一些,然后才会有那么一所学校,而不是等有了那么所学校我们再去做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