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九连真人:你要怎么向别人解释,起起落落是人生常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九连真人:你要怎么向别人解释,起起落落是人生常事?

2019-07-11 14:03:12 作者:武志红主创团 来源:武志红 阅读:载入中…

九连真人:你要怎么向别人解释,起起落落是人生常事?

  ↑点击上方 “武志红”,回复数字“002”

  随机送你一个专业心理测试

  文 | 五花鹿

  最近《乐队夏天频繁热搜

  在朋友推荐下,我也开始看了起来。

  看到第二期就遇到一首让我泪崩的歌:

  “九连真人”乐队的《莫欺少年穷》。

  这首歌里通过父亲和儿子对话,原原本本地重现了很多年轻人长辈沟通场面

  年轻人有不同父辈想法追求

  父母听到后忧心忡忡,忍不住反驳

  在我看来,这首歌的本意是:

  莫欺少年少,不经事,

  跌跌撞撞是常事

  年少有志,但求莫苛责。

  讲出了两代人争争吵吵中的各种无奈心酸

  01.

  歌里讲了个有点老套故事

  山里一个叫阿民的少年,想要下山出去城里闯荡赚钱,但他的父亲同意,认为阿民没计划、没能力

  于是,父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前奏响起,知道阿民想下山闯荡后,父亲开始质疑他:

  (你打算)如何下山啊?

  阿民面对这番质问不甘心地说起自己壮志

  随后,父亲继续一句句地反驳他:

  这些对白,其实发生在很多人的生命里,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那几年。

  一边是少年勇,一边是老父亲并不看好的讽刺

  到了辩论白热化,主唱阿龙高举双手合十,低头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不断地拜托和解释

  阿公阿叔......,出来做事就会有起有落;

  阿公阿叔......,出来做事就会有起有落;

  阿公阿叔......,出来做事就会有起有落......

  像一个被逼到绝路孩子,面对着父母的问话努力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还要和每个长辈们解释下自己暂时的不如意

  爸爸妈大姑大姨大舅们,

  求求你们不要再苛责我;

  我不可能一出去就很成功

  请多给我一些时间吧.....

  这立马地唤起了我的回忆

  作为一个985毕业生,在刚刚进入社会之后,我也惨遭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滑铁卢。

  每个月一分钱没有剩,熬夜通宵几乎没有假期,常常感到挫败,回到家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流眼泪,好不容易熬了一两年,却突然想要转行从头开始,失去了方向.....

  为什么最后那几句重复的歌词会让我泪崩?

  因为当时的我不仅要独自去面临困境、去安抚自己——没有人会一帆风顺,而且还要不断向忧心的父母和长辈们解释:为什么我暂时失败了。

  请他们不要着急催我回去找个安稳工作,不要用别人的高薪稳定要求我,请多给我一些耐心吧,毕竟我才刚刚开始啊。

  这一切,太难了。

  而这样艰难的辩论和解释,似乎也贯穿了很多人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

  特别是经常出现在,我们不如社会期望优秀、不跟随社会大流做决策时候

  02.

  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压力

  只要我们不够优秀、不随大流,就好像有义务一定要和长辈们辩解一下。

  而这种辩解是无穷无尽的。

  哪怕工作薪资提高了,还是要不断和他们解释,为什么我在其他方面不如某些人的成功:

  谁谁谁能找到一个月入3万的老公,买了房子养了孩子,你为什么还是单身

  谁谁谁工作稳定生活悠闲,为什么你一个女孩子还在拼命,甚至熬夜不顾健康

  谁谁谁家的孩子上了哪所学校,为什么你家娃就上不去?

  谁谁谁现在听父母的话现在过得多幸福,为什么你自己找的对象就老是会吵架?

  于是年轻人要解释很多,甚至要告诉长辈们,几乎每对夫妻都会吵架,这和有没有听父母的话没关系

  但尽管不断澄清,心急的长辈们还是听不进去。

  之前看《我家闺女》。

  每当年轻嘉宾们想要解释自己的现状决定,就会被长辈们用年龄阅历、正反案例进行反驳。

  例如焦俊艳在解释自己不想生孩子:

  越听越担忧的父亲马上就来几句:

  渐渐地,有的年轻人累了烦了,索性不再沟通,先做自己,再用时间去证明

  但更多的年轻人,是一种迷茫状态

  自己的想法不被接受

  父母的想法没有动力去做,

  干脆不着急,不积极,看运气

  可这样一来,长辈们的“心病”就会一直都在。

  甚至有时候,父母和孩子看似和气,但一触发到这个关键问题,就又变得很疏离

  而这种沟通,对孩子来讲,也是伤害

  当一个人需要不断解释自己为什么不优秀时,其实也是认可了那些挑剔声音,无法接纳自己。

  长辈挑剔和质疑的点越多,我们盯着自己的破洞就越多。

  就像节目里的袁姗姗。

  热爱学习和健身的她,是个很让人喜欢的健康自律的女孩子

  但一到了和钱枫的“相亲局”,就开始纠结自己为什么单身,抓住自己不爱收拾、不会做饭的缺点不放。

  要知道,是个人都会有缺点。

  钱枫也有不自律、身材肥胖黑暗料理的时候,但他也依旧很好地接纳自己,生活自得

  而钱枫妈妈开明乐观,珊珊爸爸的挑剔,促成了两人完全不同的心态

  当然珊珊爸爸的挑剔,也是发自对女儿的爱。

  他担心女儿不能成为符合社会期待的优秀女性,例如适龄结婚照顾家庭,怕她没机会找到对象,过上普通人都过的生活。

  这种充满爱的担忧,和阿民父亲、焦俊艳父亲、我们父母的担心是一样的。

  背后隐藏着上一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虑不安

  03.

  为什么上一代人那么急着去修正和反驳呢?

  说到底,是这样一种隐隐的不安:

  爱孩子,但又怕孩子不行

  这个“不行”分为2个方面:

  -孩子不如他人般优秀;

  -孩子不随大众脚步

  所以他们总试图用各种方式,去刺激孩子、纠正孩子,让他们重视起来,回归正道”。

  这背后和很多社会原因、个人原因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焦虑

  首先,长辈们无法接受个性化的人生,所以把无法融入社会主流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

  这和他们早年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那是一个集体严重的环境。

  在他们的成长经验里,特立独行是有风险的。

  所以他们宁可让孩子不假思索地走大众的路,也不愿意孩子因为“搞特殊”而承受风险。

  就像《我家那闺女》中的父母们。

  他们也许知道,这种催婚的急迫,会破坏掉她们对爱情体验向往,或是导致不成熟的闪婚。

  但比起这些风险,他们更不忍心看到女儿不婚、错过所谓的适龄期,最后成为一个孤独的人,承受着没有家庭的风险。

  这些焦虑让他们忘了,年轻人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比较

  在年轻人看来,如果没有做好心准备,没有情感基础,结婚生子也是有风险的事情——这个风险年轻人不一定愿意去承担

  无力

  其次,面对变化快速的现代社会,父母也有难以安放的无力感

  过去几十年来,快速的社会变化,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很多行业,许多抓住时机的人一跃而上。

  对此,习惯一步步慢慢来的父母们,也会容易变得焦虑,并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曾任北大心理学系客座教授的徐浩渊博士曾说过,

  父母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

  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

  结果就是,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父母习惯的应对方式是:

  急着否定孩子的想法,根据父母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去走父母们认为更好的路。

  例如考上名牌学校,嫁个富有的老公,从事某个行业或者回家创业等等。

  这样不仅会把焦虑渲染给孩子,也会让孩子没有了自己的动力——

  无法试错、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更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平庸

  最后,父母还有一部分焦虑,来源于自己的平庸。

  他们无法接纳自己平庸和不优秀。

  无法接纳自己跟不上脚步的人生,所以把不平庸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把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

  仔细想想,优秀的人只有少数,剩下的人必须学着和平相处,活出自己个人化的快乐

  可是在追求优秀、追求完美的大背景下,和平庸相处变成了一个难题

  中科院博士侯瑞鹤曾说过,

  追求完美的父母,容易受内心安全感驱使,想通过控制外在来寻求安全感;

  当孩子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时,父母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进一步想通过控制孩子的心理、情绪行为,来重新实现内在的控制感。

  无法接纳孩子不优秀不完美,背后其实是无法接纳自己不完美、不优秀的人生。

  这双重的不接纳重重地压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他们该有多无助、多迷茫、多想要逃离回避

  04.

  我很能理解父母的无奈。

  不仅要担心孩子,还要承受孩子疏离的风险。

  在这个矛盾中,如果父母一直执意地催促,不去倾听的话,作为年轻人其实也别无他法。

  但父母如果愿意换个方向,也许可以和孩子一起获得开阔幸福的生活

  怎么做才好呢?

  做好两个点。

  首先,父母要试着去接纳自己的平庸,并学会欣赏它。

  要知道,平庸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并不丢人羞耻

  如果能接纳,那就意味着可以把自己对社会、自身的焦虑,从孩子身上卸下来。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好的父母可以给到孩子一个抱持的环境,也就是一个接纳、宽松的环境。

  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待自己身上,也行得通。

  不要再说:父母已经没希望了,只能看你们了。

  而是接纳自己,体会平凡生活的细节美,欣赏自己那些温情、坚持和努力的时刻

  当我们不把平庸当做洪水猛兽,在很多问题上可以自洽,不过分追求处处优秀,我们就可以筛选出自己最重要的一些事情,把精力放在上面,去提升 、去享受,去过自己独特的人生。

  只有这样,才可以体验到个人化的生活之美,也不会再焦灼地逼着孩子处处赢、处处与社会相同,而对他的生活起伏可以有更多的耐心、支持和欣赏。

  相信自己可以过好日子的父母,才能安心信任孩子可以过好自己的日子

  其次,放心让孩子去经历一切生活,只有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才伸手。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理学教授Dr. Paul Wehr曾在授课时分享过一个学者研究结论

  父母总是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告诉孩子,美其名曰“帮孩子少走弯路、多走捷径”。

  但实际上,家长们之所以作为过来人,会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深信不疑,是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

  也就是说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相信这些经验。

  并且,对不同的人而言,即使同样经历,未必会塑造同样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所以孩子们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哪怕是失败和痛苦,然后才能从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也相信自己的体验,这样才是孩子的成长。

  一味要孩子听自己的,孩子不仅不会信服,也失去了他们自己去体验的机会。

  所以,就让孩子去经历他们想经历的一切吧。

  当孩子不再背负着父母的焦灼,他们会更加敞开地去体验人生,收获自己的经验。

  真正的两代人不疏远,是去经历一样的成长之痛,然后再回来一起交流

  在这个变化很多的时代观念、环境、经验随时在更新

  孩子带回来,也许是:爸妈你们说得对。

  就像九连真人中的主唱阿龙。

  虽然他在歌里唱到了阿民被阻止闯荡的心酸,但现实中,他经历了在深圳闯荡的高节奏生活后,发现自己更适合家乡的生活,于是回去当美术老师,结婚生娃,专注给村里的娃提升艺术审美

  我有另一个朋友,在父母不催婚后,反而感受到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对恋爱更加向往。

  当然,孩子带回来的也可能是:爸妈,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和你们说.....

  这会有助于促进父母对社会的认知,也能放下一些模糊的焦虑。

  但无论带回来的结果如何,最终的结局双赢的。

  不仅达成家庭内的亲密和共识,还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负责。

  生活自得,家里有爱,孩子独立幸福,这不就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个心愿吗?

  作者简介:五花鹿。心理学科班出身,满腔的少女情愫,都用来追求真实和逃离秩序。本文特别感谢张真Derek的专业支持。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

  后台回复“九连真人”,

  即可观看《莫欺少年穷》纯享版视频

  推荐你看 

  ▽▽▽

  睡眠基因   |    性魅力   |   人生底色

  讨好型人格自救  |  创伤30讲  |  认知思维训练营 

  预约咨询师   |   团体小组报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