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之門》读后感100字
《殺人之門》是一本由東野圭吾 / 东野圭吾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360元(新台币),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殺人之門》精选点评:
●田岛的命运真的是被仓持所诅咒,还是他自己寻觅的结果?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对于这个唯一的朋友,究竟是向往还是惧怕,直到最后也没有答案。甚至于田岛和仓持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装好人,一个装坏人。一个装落难富家子,一个装奋发邪恶男,哪一个都杀不了对方,也互相依赖。稍稍反常的是作者给的结尾太善,反而到失去震撼力。
●人物形象塑造得蛮好的一本,但是不能说好看吧。比起上一本的野口口,仓持的恶意更恶。男主被骗是很可怜,但懦弱到不懂得及时止损就是活该。/ 6分
●推理无关,懦弱气死人的受虐达人和幸。
●爱上傻逼女人真是倒霉一辈子 或者 那叫爱么 大概是习惯吧 东野让人会害怕人生呢
●其实我觉得有白夜行的感觉。真为楠竹的智商捉急啊死包子。
●当初因为年龄阅历的原因,还无法完全体会《恶意》中的杀意是如何产生的,《杀人之门》更为明了的表现了产生的过程
●一部主人公没有聪明的头脑,冷静的心智,特殊的才能,只是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懦弱胆小,难敌诱惑。最终超出理智,迈过杀人之门。读过东野最抑郁悲伤的书。写的好,不推荐。
●彻头彻尾的恶意,唤醒你沉睡已久的杀意
●怪怪的感觉,弃子~~~
●拖沓冗长,对于杀意如何形成并无令人信服的描述与见解,对东野圭吾越发无爱。
《殺人之門》读后感(一):错别字的意味
不知道日语中的汉字是不是跟中文一样的
幸和辛的写法?还有他们表达的意思?
如果跟中文一样的话,那么这个改变是否就是一个隐喻,为和幸的一生埋下伏笔呢?由于那个人,让他原本幸福的一生变得充满辛酸……
《殺人之門》读后感(二):性格决定命运
通读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主人公性格有缺陷,被坏人抓住,结果陷入了无法逃脱的悲剧人生。父母离异、家庭破产,初恋被别人骗走玩弄悲惨的自杀。连婚姻都是被人操纵。磨练自己的性格,何等重要啊。本书,看到最后,非常纠结,没有酣畅淋漓的快感。
《殺人之門》读后感(三):「要是当时杀了他就好了」,故事从「没有」开始
说实话,在我所处的教育环境下,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杀意几乎不曾产生,可能是并未遭遇能够产生杀意的事件,抑或是因为从小被灌输「杀人是犯法的」观念,总之并未有过主人公那样如此强烈的念头,但在阅读过程中却对主人公经历有种莫名的感同身受,从头读到尾,心情极其压抑,最终主人公跨越那道界限时,我也并没有释然,只是这失败的一生让人觉得「杀死那个人真是太便宜他了」。
《殺人之門》读后感(四):多重标准的误区
如果一个人的忌妒可以令另一个人从此遭遇不幸的一生,那应该是一种无比的憎恨和厌恶吧!明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幸”字,却被硬改为“辛”,这是对命运的讽刺抑或是对平凡的诅咒?在恶意的推搡下踏入杀人之门,是无辜、是无奈、更是无助!潜伏在你我身边的恶念巨蟒正悄无声色地吞噬它的猎物,而除了牺牲者之外,还有谁察觉呢?!
不得不承应,对于杀人之门,我在判断上犯了多重标准的错误。其实本作与我上一本评论的3星作品绝对不在同一个水平,私以为这是作为东饭的三星评价。主要是题材方面比较普通,诈骗类的社会系推理小说实在是出得太多太滥了,加上老师通俗的笔触就更让本作平淡乏味。
《殺人之門》读后感(五):有冲动就行动
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向是刻画人心
将最细微的心思放大到最大化
这本杀人之门一开始只是想看看里面传说中的孽缘
可是看完完全被郁闷到了
内心的草泥马不断呼啸而过
直接杀了他吧
杀了那个玩弄你的人
可惜内心的呼唤完全传达不到书中
于是只能看着男主角被仓持玩弄在手掌中
一点一点的倒霉再倒霉
果然渣攻贱受圣母受什么的最讨厌了
渣的萌点是哪里啊完全看不到
看完真是对这种所谓的朋友倒了胃口
恶意起码是转折的比较平缓
这个直到最后才转折
生生憋了一口鲜血啊
这书太引发人的黑暗倾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