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纪念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掷地有声(纪念版)》是一本由金星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一):真实自然做自己,和谐与世相处。
喜欢实话实说直接大胆的人,金星就是典型一位。这本书是我近来看得最快的一本。因为很多语言容易与自己产生共鸣。人,生来不易,所以更加要珍惜自己,珍爱爱我们的人,珍爱共同生活的社会。做一个活出自己,但又能与这社会和谐共处,对社会有益的人。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二):金星说的都是大实话
很喜欢金星,从《武林大会》开始。
就像她说的那样,群众都是喜欢听真话的。我喜欢听她说话。
我也是一个群众,当然具有群众的特点,也是喜欢听真话的人。虽然真话有时候的确让人难以承受,其实往深了看,难以承受的往往不是真话,而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事实。
这本书很耐看,就像和一个实在的朋友掏心掏肺的聊天。都是大实话。有的时候看到感同身受的地方也会犯酸,会好奇金星在写到某段文字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受?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去写下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呢?
一个人能对自己真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我想大多都是因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抑或是不想面对一些伤痛,然后就会刻意的逃避而不去面对。实际上这种痛苦,比面对真相的痛苦还要持久,因为没有面对,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又若隐若现。
看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多,我喜欢金星,喜欢她那种对美好和真实的态度,也佩服她勇于为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选择买单。
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看清自己。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三):金星-通透而真实
初识金星,还是千禧年之初,她扛着“变性人”和“中国现代舞第一人”的两面大旗活在大众的印象里,虽然那个年月没有微博,但想来受到的非议绝不会少。那时我正是20出头的大好年华,和陈同志正是你侬我侬,两人跑到海淀剧院去看金星的舞剧,舞剧叫什么演什么完全没了印象,只记得金星个子不高,估计170出头,另外还记得票价不贵,好像20元还是40元的样子,看完觉得好看又买票看了第二遍。等她再走进大众视野的时候,除了舞蹈家的标签外还得加个“电视人”了,各种评委没怎么看过,金星秀倒是看了不少,她观点明确,一针见血,一如她的这本书,和她做电视节目的风格完全一样。书的文采谈不上斐然,但贵在真实,这真实是种可以感染人心的力量。书中谈女人,谈家庭,谈舞蹈,谈孩子,说到底是谈了金星的价值观。可以说,她的三观很正,活的又通透。最后说到她的愿景,一个是建个剧院,从演出、展览到艺术教育;另一个就是在政治层面有影响力,无论她的愿景是否可以实现,金星的成功也说明了我们生活环境的进步,宽松而多元。很期待她的下一回转身,依旧漂亮!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四):越来越看好金老师了
看完这本书,觉得书里信息的没画面感,于是翻出一些金老师的视频看,着实加深了对金老师喜欢,她身上的特质是现代中国人少有,专注真实且丰富。
之前,没有追本逐源的看过金老师的舞蹈,金老师的现代舞跳得极好,每个动作传递着她对自己的要求,舞蹈的表现似她生命的一种缩影,是种非凡的准确性。
金老师也越来越有韵味了,归功于她将家庭、事业、梦想三者都经营的很好,它们相互平衡。相由心生,这一点也没错。
金老师必是当下成功人士里的少数派,除了自带人格魅力开挂外,她的眼界与经历提醒了我这个昧者未想到的事与前方的坑。
越来越看好金老师了,喜欢她的情才,喜欢她的真性情!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五):金星就是金星,往下跌的时候能为自己亮着,被人捧的时候也能为自己守着,一如既往。
从这本书中,看到了金星骨子里的直率、自信和真诚。
她从小到大的经历、生活阅历造就了她的这股子韧劲儿。
9岁开始学习舞蹈中途想要转行,后来发现是舞蹈给了她真正的自信,给了她真正的放松和成就。是舞蹈成就了她,她对舞蹈热爱、专注、敬畏之心也让她成为了舞蹈的“虔诚信徒”。
当人提起“金星”这个名字的时候,最初的反应都是“变性人”3个字,这3个字一直伴随着她很多年,可能她一辈子也摘不下的“头衔”。金星经历的苦很多人没办法体会“挨打受罚,饥寒交迫,背井离乡,半身不遂,被人误解,被人羞辱,被人中伤,我都经历过。然后,我又从底层慢慢站起来。不带一点阴影。脚底带的泥,都沾着力。”社会舆论、压力都是命运对她的考验使她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金星就是金星,往下跌的时候能为自己亮着,被人捧的时候也能为自己守着,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这句话就是对她的最好诠释。任何的灰暗都遮不住“金星”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曾经经历过灰暗,它现在发出的金光才格外的耀眼。
坦然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为自己做的每个决定都负责任,这种大气从容值得我们学习。希望金星越来越好,保持有赤子之心不断前行,酱紫的艺术家是最值得敬佩也是最迷人的。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六):厚度与长度
豆瓣读书有两个版本,并且评分还不一样,我读的是纪念版,可能是后来修订过的,这一版的评分稍微高点。 我基本不看还活着的影视/综艺明星写的自传或者书,之前读过金星的一个长篇纪实采访,里面有一节讲述了她变性的经过,看完之后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这本书大致就是一些作者零零散散的感想,有点像随笔,或者是人生中的认识和收获,但是排版整理比较有序,很好读。从文字间能感受到金星是一个比较通透而且活得很从容的女性,是一个充满勇气并且对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明确的人,她兼具了男性的执着勇敢和女性的细腻感性,她决绝,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并且永远不放弃,是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这是我现阶段最匮乏的东西。 不放弃不服输这种话,听多了就渐渐没有感觉了,金星在变性过程中遇到了医疗事故,左小腿瘫痪,这种连续性的巨大挫折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会好久振作不起来,甚至就此放弃一切,但金星书中是这样说的: “躺在床上,我就问天,你究竟要我什么?父母,好友,甚至是医生都在为我哭,不能跳舞的金星还是金星吗?我只是困惑。做手术的时候我一无所有,没有惧怕,心想大不了你连我一起拿走算了,但是如果你把我留下来就一定有你的道理。可为什么你把我的命留下了,却把我想走的路抽走了?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你得证明给我看。你觉得我把你放在男人的性别里是放错了,我真的错了吗?那我就要看看你的决心有多大。’我似乎听懂了老天爷的回答。” 我想,为什么要去读传记和名家书信集,可能就是要从别人的生命厚度中,吸取一部分来丰盈自己的生命,每个人只能过一种人生,并且不一定能过的好,翻翻自己的生命履历,贫瘠的和求职简历一样,因此才惶恐地去读书,经历。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七):最为难得是自知
不可否认,最早知道金星这个人,依然是因为她的“变性”事件,这几乎是普通大众对她最深刻的印象。
后来她担任《舞林大会》的评委,似乎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传出金星所谓“毒舌”的名号。近两三年,东方卫视出了档《金星秀》的脱口秀节目,金星的“毒舌”跟“怼功”开始全面绽放。
坦白来说,女人讲笑话天生有弱势,不容易对“度”进行所握,然而或许是因为金星有过身为男人的经历,这档脱口秀节目并不那么显得“尬聊”,远比《吐槽大会》请到的女嘉宾们要强大的多。
作为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公众人物,有人爱,有人恨,然而通过屏幕,透过娱乐节目,我们其实容易被热闹的表象所误导,并不大可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这本《掷地有声》远谈不上是金星的自传,但是透过这本书,却能让我们对聚光灯下的名人有一种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
《掷地有声》这本散文集,讲述了金星关于舞蹈、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人生追求的种种观点,既朴实又一身正气,不空洞,不说教。当然了,《掷地有声》的文笔不够好,很家常话。本书前半部分写得很打动人,后半部分甚至有点“大东北热炕头吃瓜子唠嗑”的味道了。
书里书外,金星都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但就如同她在书中说的那样,她的敢说敢做,是有自己几十年前的经历与成绩在底下托着她。那些非同常人的历练早已经把她的性情刻在了骨子里。作为一个在全国及至全世界范围内超一流的现代舞演员,金星获得的成绩与付出的辛苦远不是那几句“毒舌”可以媲美的。
有人说金星强大的地方在于敢说真话,真实坦荡。但在我看来,金星最强大的地方其实是在于,她在任何时候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无论是年幼时想要在部队里学习现代舞,还是在28岁时异常坚定的做了变性手术,抑或是在后来领养了三个孩子,并与汉斯结婚组建家庭。在她身上,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勇气,而应该是这勇气背后透露出的是她对自己的强大认知。这便是全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八):活出真实的自己
因为《舞林大会》的一段关于她的犀利评语而开始认识她,认识她之后发现她是一个强大的女人,让妹纸们都开始爱上她这么勇敢独立,后来看她的脱口秀,更是对她钦佩,同时又多了一份亲近的像是邻居姐姐的真实。
金星姐的经历注定是不平凡的一生,可更让人佩服的, 是她能够活得很明白,知道自己的最想做的而又能真实的与世界相处着。
小时候因为想学习舞蹈担心妈妈不同意,就用绝食的办法让家人同意,妈妈说了让她终身手影响的话:“你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当她想放弃时,妈妈拒绝了她的放弃,“你既然选择了,就坚持走下去。如果这辈子一直这样不喜欢就换一个,那什么都干不成。”所以因为她的坚持,也开始慢慢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反观自己,很容易因为太辛苦,所以想放弃的事情总有好几种理由说服自己,不适合,时间不够,没信心继续下去······
喜欢一件事情而把它坚持下去是很幸运的,金星对舞蹈的热爱,也因为舞蹈而成就了她,不该为了幻想功成名就而把爱好当成炫耀的资本,而是因为它充实了自己,带来的富余的收获。
在舞蹈中的美和在生活中也一样美的她,社会塑造了她独一无二的美,自信和真实,她说的话总能给人带来力量,带来醒悟的思考。而从她叙述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也能体会到为人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期待和关心。
对于常常在迷茫中摇摆不定的人,在金姐的书中感受了她强大的气场,独立勇敢有真实,你也好像心清明镜了一般。
“我不知道答案,但从不会迷茫。每一刻有每一刻准确的金星,我每一刻都努力完成,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踏实。别人问你晚年要落个什么样,我说不知道。别人在问我那你有没有想过墓志铭要写什么,我说,这我想好了:‘一个活透的人’。”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九):舞出我人生
文/R郭郭
这次很荣幸读到了这本星姐写的《掷地有声》,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儿像自传性质的散文鸡汤。谈到了感情、婚姻、舞台、社会……不过星姐说,自己的文字“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针灸扎下去,有用!”就是这样从容自信而且又从来不矫作的女人,用着她的独特“三观”走着跟别人不一样的舞蹈之路。
说起星姐(请允许我这么尊称),从出生到二十八岁之前,都只能用“他”来称呼,去部队跳舞,出国深造,拥有很多人羡慕的光环。二十八岁之后,我们改用“她”来称呼了。老天爷给了星姐二十八年的时间去学习,去沉淀,去见识。到了二十八岁之后,星姐做了一个令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把自己由“他”变成为了“她”。
对于她自己的改变,星姐没有做任何解释,她觉得也不需要解释。回到了这片她深深爱着的大地上,把她学到的最令她骄傲的现代舞带回来。她想把现代舞在这里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这一项迷人的艺术。她就是为了舞蹈而生的,舞蹈就是她人生最大的目标,其余的,已经一点儿都不重要了。
带着一腔热情回国的时候,曾经被这里的制度给伤害了,但她如果被这些困难给吓倒的话,她就不是金星了。体制里容不下她,她就自己跳出这个不合理的地方,用自己的规则建立了“金星舞蹈团”,她相信,她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养活一个舞蹈团。万事开头总是很难的,经费问题,演出问题,还有生计问题,好几座大山都压着她,就算当时被人骗了几百万还在法院打官司期间,她依旧没有放弃她的舞蹈团,没有放弃她所坚持的舞台,继续做着她知道正确的事情。
她就是个明白人,她说,以后自己的墓志铭上就写着:“一个活透了的人”。多么自信和骄傲的女人,多少人耄耋之时可能依旧没有搞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星姐可以很自在的说,自己活得很明白。因为她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要做什么。
认识星姐,也是因为《舞林大会》这个节目,不管星姐身上的身份是“毒舌”评委、话剧演员还是脱口秀主持人,每一个不同的身份转换我都好喜欢,我毫不避讳地说,我就是她的“脑残粉”。我喜欢她,是因为我敬佩她身上的那股子精神,那就是认真。因为她是很认真的人,不管是对待舞团、舞台还是秀场,只要她往那儿一站,我就能感受到她120%的精力。她自己做事情,可以不用给任何人交代,但唯独不能不给自己一个交代。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本着最基本的良心和道德。这是她作为一个“人”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舞者,在舞台上,是用肢体来述说着一个个有灵魂的故事。有态度的舞者,在舞台上,那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表现着故事。这种态度就是因为对舞台的尊重,舞台在心目中就是个圣地,不容玷污的艺术殿堂。你不能不尊重舞台,不能不尊重艺术。亵渎了舞台,那就是轻视自己。
这是一个生命精彩纷呈的女人,这是一个舞台上美丽的舞者,这是一个脱口秀场里面最犀利的女王。我喜欢她的特立独行的果敢,我喜欢她不用讨好任何人的直言不讳,我喜欢她坚持自我的执着。她就是金星,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掷地有声(纪念版)》读后感(十):磨难会让你看到不同的东西
如果一本书中有一句话能让我产生同感,那这本书就买值了。
可是《掷地有声》这本书,里边有无数的言语与自己产生了共鸣。
金星老师,我是我见过穿旗袍最好看,站姿最美丽的女人。
这本书已经重复看了两遍,每一次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它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金星,一个真实且活得透彻的女人。
一开始注意到金星,是在娱乐节目上,被她的“毒舌”所吸引,这个词或许不那么好,但是一直受网络词语熏陶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这个词,这也网络的弊端吧,信息传播之速度,能让我们把中国博大精深的言语都抛之脑后了,所学的美妙词语被加以修改成各种版本,唯独丢失了最原先的意境。
时间的穿梭,他把学者和百姓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如金星于自己的孩子说的:古时候哪怕是状元和平民百姓说话,老百姓都能听得懂,但现在一个大学教授要说半天才能说明一个观点,底下的人还都一知半解。之所以退化,都是人自己造成的。
好了,话题跑偏了,回来继续,接着就百度了金星,第一个就看到了关于变性人的信息,她那么多的荣耀、勋章、那么多光荣的事件,我都一晃而过,独独记下了这条信息。
往后再在电视上看到金星的身影,只要旁边有人、只要他们有疑问,我就会把这条信息重新提起,不能说是歧视,只是觉得新奇吧。想想自己的做法挺龌龊的。
渐渐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上了这个女人的一切,她的所作所为对我来说都是正面的,她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但是心里想着的。她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让我忍不住想去深入了解。
从这本书里,发现百度的信息都是片面的,节目上她的言语的犀利,也是为了收视需要被后期剪接出来的。
她说: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别人要怎么处理,是别人的事。
“1995年,接受变性手术。术后短暂出现左腿瘫痪,康复后到上海作编舞工作 。”
这是在百度词条上查到的信息,这段经历就这么被一句带过,在那么一个封建的时间段,这是下了一个多大的决心,才能坚持想要做最真实却会承担没人能保证的风险并遭受各种流言蜚语的自己。
其实,她那时候是因为护士的疏忽造成的左小腿瘫痪,能报二级残疾。对于一个舞者来说,这比拿走她的命还要严重,不能跳舞的金星还是金星吗?
或许这是因为她跟老天爷做反抗所遭遇的惩罚,而她也是这样安慰自己,并且她要做给老天爷看,她要证明她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连医生都给她的腿宣判了死刑的时候,她拥有一个最强的底牌,就是信念——成为一个准确的“金星”。
在出院不到半年,她靠着信念重新回到的舞台,谢幕的时候,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左腿是凉的,右腿是热的,眼眶是烫的。也只有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她能重新站到台上是奇迹,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奇迹。
在电视上,我能看到她的光鲜亮丽、她的言辞犀利,如她自己所说:那不是“毒舌”,是“药舌”,无论是明星还是百姓,都一视同仁,该说就说该夸就夸。总不能因为药苦就怪医生吧,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药效,不是吗?
在这本书中,我更深入地认识她,褪去台上的灯光,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她回到中国,是因为认为中国可以更好;她能带着孩子定期到一家路边摊、到家附近的小店买1、200元的裙子,时而还会砍砍价格,只是因为喜欢那种人情味;她的车开了12年还不换,是因为上边充满了各种回忆…
对于金星的事迹真是言之不尽。剩下的,等读者慢慢去探讨。
无论是女生或者是女人,都推荐看看这本书,她以实际例子告诉你要自尊、自爱、自立,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另:在爱情与婚姻中,女人获得的是自己)
在这个混浊的社会,越踏入其中,越要保持最原先的“真”。
人世间走一遭,准确地活着,没有浪费一点时间。没有比这更棒的一生。(原文)
曼笔。
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