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录像厅里那个面红耳赤的少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录像厅里那个面红耳赤的少年

2017-12-10 21:31:51 作者:内陆飞鱼 阅读:载入中…

录像厅里那个面红耳赤的少年

  我有一个热切的梦想

  在工人文化俱乐部旁边

  那个小礼堂录像厅

  希望有一天能帮老板换录像带

  并参观一下他的片库

  //

如何活成一部电影

  (节选)

  内陆飞鱼

  来县城一中上学,学校阅览室可以读到最新的《大众电影》《电影画报》,太过瘾了。平时好好学习,心无杂念,继续保持成绩不败的神话,满足自己虚荣的同时,继续给山里的父亲在其他老师面前争回面子。当然,娱乐生活也不能搁浅,没用几个星期,我迅速掌握了县城六、七家录像厅的位置、定价、上座率、内部环境等情况。

  有三家是用电视放映,其他三家是大屏幕镭射投影,如果加上校门口哑巴开的偶尔兼营录像的冷饮室,就有七家。六家都集中在龙川街,下段的西门街一带有四、五家。镭射是比录像带高级的一种播放载体,播放硬件是 LD 大碟,样子和黑胶碟差不多大,画质、音效也更高,所以票价不便宜。

  1995 年下半年,国家刚刚推行双休制,周六早晨不用再上课,周末从周五晚上开始,我们的娱乐项目就是看录像,有些同学更热衷于去游戏厅买游戏币打「街机」。热门的有街头霸王、三国志之类,有一种日系麻将游戏,好像叫「麻雀学园」还是「大满贯」什么的,只要打赢了,屏幕上的发牌女孩就会挤眉弄眼脱衣服给你看,很多男同学又害羞又爱玩,生怕撞到熟人。

  我不打游戏,只爱看录像。心有县城录像厅地图,周末不愁没去处。有一个高年级同乡叫杨理智,小个子,人机灵,脸上正在冒绯红的青春痘,晚上挤掉第二天又出来,他的学习任务重,为了调节神经,也经常去逛录像厅,我们都是结伴同行,但是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了。原因是他们经常喜欢去外面装修洋气,内部沙发雅座的「梦达尔」镭射厅,这家的广告牌上永远写着「儿童不宜」几个斗大的手写美术字,舒淇、徐锦江、叶子媚、叶玉卿、吴启华、翁虹等「三级明星」是主打星,广告语还极尽宣传夸张之能事,颠鸾倒凤淫贱无敌,价格也死贵。

  我还小,不懂男欢女爱,坚持「不打架,不开枪,没有好人坏蛋,没有正义战胜邪恶就不是好片子」的准则不动摇,就去工人文化俱乐部旁边小礼堂看周发、刘德华主演的片子。不是大屏幕镭射投影,不是沙发软座,没有包厢,但是片源好,服务态度不错,一块钱可以从早上十点看到下午五点。在这里我开始系统地看港片,以导演作品、主演作品来给电影分类,并初步接触到一些外国文艺片。这里算是从普通影迷进阶到初级影迷的洗礼教堂。

  工人文化俱乐部从一楼到三楼,基本上是镭射录像厅,由不同的老板承包,一楼是售票处,摆放了三家各自的桌子,写片名的白板一家比一家大,放映的声音也是一家比一家大,对面是公厕,闹哄哄,也臭哄哄的。三家都不知老板何许人也,二楼还是三楼,据说「午夜场」几次放成人片被查封,没几天,又都神奇地解封了,放得更理直气壮,白天也改头换面地放,提早发育的同学,社会上闲散人员,爱去这里。

  工人文化俱乐部旁边小礼堂录像厅是一个老文青开的,像是缺点维生素,皮肤白白的,神情淡漠,他老婆在门口收票,听说好象从什么花灯团还是文体局之类单位下海出来单干的。两台 21 寸的彩电摆在舞台黄金分割线的左右两侧,电视之间放着一部能 180 度「摇头」的电扇,电扇是摆在录像机上的。机器一天放到晚,不清场,电扇也就一直「摇头」为电视和录像机散热。

  看了很多老片,比如 1975 年邵氏公司拍摄、姜大卫主演的《七面人》。民国初年的侠盗故事,姜大卫一个人分饰七个角色,好玩,有趣,有智慧,七个角色性格各异,职业不相同,年龄层次也横跨老中青,玩变脸一样换来换去,穿梭奔走于各个场景,兴奋的回味了好几天。1994 年,黄秋生也有过类似的一个新片叫《怪侠一枝梅》,一会儿是怪侠,一会儿是荒唐的军阀首领,就像得到了分身术。

  看过很有先锋精神的武侠片《94 独臂刀之情》,镜头语言出神入化,光影造化飘忽迷离,人物喃喃自语,动作戏切换总是晃来晃去,一般人会看晕掉,导演是新武侠代表李仁港,姜大卫、徐少强、刘松仁、杨采妮等主演,片子是向邵氏大导演张彻老先生 1967 年杰作《独臂刀》致敬。前几年,有段时间 CCTV6 电影频道还在重播。

  最喜欢的导演是吴宇森,每一部都看得热血沸腾,《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辣手神探》《喋血街头》这些片子带着义气带着血色,打不完的子弹,死不完的人,百看不厌,可惜,县城太小不能看到他所有片子。

  思考过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偏远小县城,录像带为什么能保持片源丰富,门类齐全,有时,再经典的片子最多放一两周,很少有重复的,除非是大导演、大明星,不然每家录像厅都能各放各的片子,不冲突,不打架,不抢客。

  仔细观察城里每个角落,发现唯一一个录像带租赁店,位于县广播电视局门口的街上,一个打着瞌睡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小姑娘在轮流看店,蔫乎乎的,一样百无聊赖。隔着柜台,仰望架子,录像带象一本本美丽的书籍码在一起,整齐有序,一个本子通向一个异色世界光怪陆离的仙境。大体数了数,顶多几百部片子。按一天两部左右计,专门供应一家录像厅放映的话,一年内就可以放完了。也就是说城里面五、六家录像厅的片源来自地下渠道,来自未知地方,是盗版还是走私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也许是第三世界民间非法组织在供货。

  小地方,没什么好玩的,亚热带河谷气候。一年四季天气热,太热,急于了解外面世界的年轻人,一身荷尔蒙无处碰撞释放,要么敞开衬衣露着胸膛甩着头发晃荡街头寻找对手,要么早早被生活打败隐形巨石压身,多出来的时间不好打发,看录像是主要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

  大规模的「严打」还没有到来,社会治安一团糟糕,县城的乱一度是出了名的。还没进城,很多人就告诫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或许受社会风气影响,连校园里也拉帮结伙,打斗成风,抬头多看几眼时髦人物,都可能惹祸,很多乡下来的学生被人打跑了不敢读书。每到周末一帮帮小阿飞在校园恶霸的带领下,里应外合,气焰嚣张地来扫荡寄宿生的宿舍,四处抢劫「跳墙」,为了好看的女孩吃醋打架。我们被迫在枕头下藏匿好西瓜刀、菜刀、红砖之类的应急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县城西门是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段,录像厅、游戏厅、卡拉 OK 歌舞厅、溜冰场遍布,迷宫一样一圈绕着一圈,每天出没着吸毒青年,争地盘小混混,逃学出来痴迷录像、游戏的学生。华灯初上,路边,黑压压地蹲着一大片小太保、太妹,破洞牛仔裤,耳钉,板寸头,奇装异服,言行夸张轻浮,歪歪扭扭吸着香烟,睡眼惺忪,迷茫地看着大街,行人不敢正视他们。走在街上,坐在录像厅、游戏室,他们随时可能出现,拍拍你的肩膀说:「老大,给几块钱吃饭」、「兄弟,请我打电子游戏嘛」,如果强硬拒绝不被袭击、威逼才是不正常。

  有段时间,我和同学杨茂军结伴去录像厅,每当收到家里来的生活费就互相请客,看完录像,走在县城大太阳下,边走边讨论剧情,回学校要走过县医院门口与民房之间一个长长的大坡,我们就在坡脚大榕树下吃凉粉、凉虾,不过瘾,再吃一根甜筒,就完美了。

  县城东高西低,几条被老树覆盖的老街有好几个自流井,近百年历史,名曰「龙井」,砌了石阶下去,泉水汩汩地从黑暗处涌出来,四壁生着苔藓,沁凉如冰,居民在这里洗菜、打水。走热了,我和杨同学也在这里洗洗脸,醒醒目,再往前。可惜初一读完,此君就转学了。

  没有伙伴,我独自一人钻进录像厅,不需对号入座,抢占最佳位置,爱看开影前随机播放的流行歌曲 MTV,有张学友、刘德华、周华健等当红歌星的新歌,还有黄家驹和 Beyond 乐队、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实况,看得忘我投入,浑然忘记了学业,忘记了置身鱼龙混杂地界的危险

  在工人文化俱乐部旁边小礼堂录像厅,我有一个热切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帮老板换录像带,并参观一下他的片库,舞台后方一个类似密室的阴暗所在,摸索着进门,在灯光下仔细端详那一本本魔法书一样的录像带,并且自己随意挑选来播放,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录像厅还能赚钱,一些事业单位、文化团体也通过出租场地或者自办,开起来了。在县城中心地带新华书店二楼,与之相邻的县图书馆二楼阅览室,也有录像厅。新华书店二楼这一家,有档次,装修别致,放的是镭射投影,门口白板上水粉笔写的片名、主演,类型介绍很霸气。图书馆阅览室二楼录像厅,窗明几净,整整齐齐的米黄色木椅,通风好,外面是有房子高的银桦树,密叶舒朗,树下是熙熙攘攘人流,两台电视机,一台录像机,吊扇在头顶呼呼作响。

  一般去图书馆阅览室二楼录像厅,先翻翻报纸、杂志,再不慌不忙地进去找座位。营业执照就挂在两台电视上方的墙壁,法人和放映员就是一个人,姓普,遮耳长发,中分,有些文艺气,属于图书馆编制内人员,除了放片子,还要守阅览室,有时人手不够,就参与图书借阅登记管理。他选片子比较主流,每场总要有一部成龙、李连杰、周星驰、刘德华这些大牌,新片老片混搭。

  迫于生存竞争需要,有时也放一些「儿童不宜」的片子,比如由午马、李子雄、大岛由加利等老师主演,讲大陆公安和香港刑警联手破获人口拐卖案的《性奴》,就是在这里看的,拳脚动作和床上动作戏都有。毕竟是国有单位,放这些片子,普老师会下意识的拉拉窗帘,不慌不忙地开小音量,关好房门,以免打扰到隔壁来借阅图书的广大读者

  我要离开县城那一年,真正的录像厅开始一片片倒闭之中,广播电视局开的录像带租赁行也销声匿迹。残存的几家录像厅在放《97 蛊惑仔》系列,名为录像厅,用的不再是正统录像带,而是 VCD2.0 版本,备考复习中,我没时间再光顾了。那年春天,最流行的片子是全球热卖的《泰坦尼克号》,录像厅放的是盗版 VCD,我们班好几个女生闻风出动,回来说感动哭了,几天茶饭不思,神情忧郁,我忙着温书,没去。

  2000 年以后,县城第一阶段的改造完成,新城区、新街道、新娱乐方式全面崛起,70、80 年代残留的建筑成为古董,万利达、金正、爱多这些 VCD、DVD 影碟机普及到大多数家庭,录像厅基本死光了,当初靠放录像起家的人们似乎开起了网吧、水吧、迪厅,城里社会治安也比以前好多了。当年看录像的工人文化俱乐部小礼堂已经被打倒拆除,开辟成了市民活动广场,设置了群众健身设施,老人小孩跑来跑去。

  上学时,很多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只有坏学生才会去录像厅,报纸法制版上也说泡录像厅的青年没几个好孩子,犯了各种不耻于言说的刑事案件,就象现在天天泡在网吧的游戏狂人,总是被人诟病一样。

  我想说,人坏不坏和看不看录像、打系,我爱看录像,也没耽误学习,成绩不打游戏没有多少关没下过班级前三名,还当着班长一职,平安度过了青春期,健康成长,心智健全,性格温和,端正善良,至今还对录像厅有着人间消失的故友一样的感怀心情

  (未完。)

  //

  - 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 文艺小说组 - 

  - 决选作品 - 

如何活成一部电影

  内陆飞鱼

  限时免费 

  电影是一个无边的黑洞,看多了,人会被吸进去,变成一部正在进行的电影。

  如果像英国科幻电视剧《黑镜》的预言,未来每个人的眼睛可以转换为摄像头功能,每时每刻即时记录,可以倒回去看回放,大家可以互相交换观看,饮食男女、人间烟火已经没有隐私,把一个人一生的素材经历剪辑成两小时的电影,我们就是导演和主演。

  #我在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当评委#

  这里有在豆瓣经历过层层厮杀的近千部精彩小说;这里有最高一万元的读者评委奖励;这里数十项大奖的归属,都由读者评委决定。如果你也是爱书之人,一起加入来当评委吧!

  ↙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阅读《如何活成一部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