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帝王之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论帝王之术

2018-05-31 08:47:14 作者:上天教主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帝王之术

  论古之帝王之术:

  自古帝王,非有德者和有才者,而多为一些既无德又无才者居之。为何无德无才者反而能居之?因为这些人虽无德无能,但是这些人掌握了为帝王之术,那何为帝王之术呢?实质帝王之术也不是多么高深莫测。总结起来就是,识人之术、用人之术、和拢罗人心之术,那有了这些就具备为帝王的条件了吗?非也;还必须要无情,只有没有亲戚没有友情,铁石心肠才行。但是也必须有审时度势,荣辱不惊的眼力和心态在就是把世间万物都做为自己财产的心里,唯我独尊 ,冷漠无情为达目的不记得失。必须有除己之外在无它物,没有任何不能丢弃的,亦无任何不能损失的。

  我们可以拿一些历史人物,来分析一下其,成为帝王过程。第一个我们说谁呢?就说始皇帝赢政吧,始皇帝嬴政其父开始在赵做质子,后逃回秦,从重多王子中脱颖而出,夺得王位,绝对不是靠运气,如果其父看好他也就不会放弃他让他去做质子了能夺得王位是得意与做质子其间,苟活与赵国管场中,看惯了勾心斗角与血腥挣夺,学到了为帝王的冷酷无情。可是异人到秦后在无子仔,只好想法接留在赵国的儿子嬴政回秦,嬴政在继位时上年幼,可他与其母在赵时受尽凌辱,看透人世间的无情与欺诈,虽年幼亦能苟活与众势力之间,与吕不韦互为表里,挣夺秦政府分散的权力,最后取得胜利,并把合伙人吕不韦杀掉。后来不但得到了秦政府的全部利益而且发动战争夺得了其他六国的利益。

  在始皇帝嬴政晚年的时候因为知道利益是不断有人挣夺的,就想法修筑工事阻挡其它势力的抢夺,可还是有陈胜武广,和项羽刘邦等起来造反挣夺利益。我们就说汉高祖刘邦吧。因为刘邦比较典型,没有什么历史背景,从我们了解的那些,不太真实的历史来看,刘邦应该算是草根皇帝。其出身是泗水亭,亭长,在野史记载中完全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坑蒙拐骗偷,放现在评价就是一败类。从秦律法和官职来看,亭长官并不大,也不过就管几个小村子而已,在陈胜吴广造反之后,就开始笼络人才,虽然亭长官不大,可是也让刘邦从管割的村子里,搜刮积蓄了一些财产,有才不一定出身就好,有才也不一定就会挣钱,这时刘邦利用不多的钱财,笼络了一些有才的人,开始分析局势,并开始招募了一些兵佣。随着具有野心的人逐渐不在能沉得住气,纷纷开始造反,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势力,其中以项羽为最,刘邦虽然尽量搜刮财产,来想法壮大自己,因当时刘邦所掌握的地盘,还是造反后才抢来的,也只有沛县那不大的一点地盘,就是把老百姓的所有财产都搜刮完,也是有限的。这时就想出了联合其他小股势力,其协议就是名义上以他为主,利益大家平分,甚至他拿最少都行。当时刘邦主导的势力,只是在周边,尽量抢夺地盘,并不与秦政府正面冲突,刘邦所主导的势力其实就是一些流寇而已,真正与秦政府抢夺权利的是项羽和其他势力。等项羽把秦政府的军队基本消除后,刘邦在后方也 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因项羽在与秦政府争夺权利的战争中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消耗,这时并不比刘邦强多少,打算在灭掉刘邦已经不容易了。项羽想靠收编刘邦,拿出一些利益解决问题,(近代蒋介石亦犯了同样的错误)想通过刘邦的父母妻儿为桥梁达到目的,这时刘邦就显示出了其帝王的冷漠与冷血无情,项羽威胁他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父母妻儿煮了,可是刘邦怎么说呢?他说可以把他的父母妻儿煮了,想着分一杯羹给他喝。所以说帝王之术没有亲情没有道义,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没有不能牺牲的东西。

  任何能成大事之辈都没有尊严之说,刘邦几次被追的像丧家之犬,韩信亦曾被地痞无赖逼的从其夸下爬过去,在就是信义,前一分钟还信誓旦旦,后一分钟就什么都不是了。成大事者没有信誉可言,只有利益。被常人看的都重的尊严和信誉在统治者眼里什么都不是,一分钱不值。最后刘邦不论用什么手段,把项羽给困住,逼项羽自刎与乌江,如果项羽能有刘邦的能屈能伸,完全可以渡江而逃,东山再起可是项羽没有帝王所必须具备的不记得失,牺牲完所有能利用的人,可是项羽妇人之仁,让剩下的兄弟逃命,自己留下,才被困与死地。

  我们在看看其他历史中的统治者是什么样的,汉末就是三国,三国中重要人物就数刘备、曹操和孙权了,真实情况我们先不论就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是怎么描述他们的,曹操在逃亡之时,不惜杀死救了他并收留他的恩人全家,可谓不仁不义对与与己不利的人说杀就杀,根本不念及亲情。刘备曾经多次逃亡,在任何逃亡之时也是跑在前面,从来不顾及别人的生死。为了收买人心,自己的儿子也可以摔死,当然被赵云接住了没有真正的摔死,如果赵云不去接,或没有接住,那就把他儿子摔死了。孙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刘备,所以说帝王是没有亲情和道义可言的。最后司马氏在有能力后直接替代了他的主子,什么君臣之道,什么忠孝仁义见鬼去吧。在往后就是赵匡胤看到有机可乘就直接黄袍加身,接手了他原来的主子柴氏的江山。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就干脆利落的铲除,有利益之争的其他和伙人。其弟赵光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看准时机后,直接杀兄夺权,收取全部利益。

  元朝本来就是生长在草原的民族,对中原的农耕并不习惯,在过去几千年里,都是以放牧为生,只有在出现灾害的时候没有了吃喝才到中原抢夺一些财物和女人,充实自己,直到成吉思汗看到放牧人,与放牧牛羊的利益大,就开始抢夺人和土地,放牧牛羊需要牧场,放牧人需要土地和市场,因为一些人是靠土地种植来得到利益,一些人是靠货物互换从中得利,所以统治者需要提供土地和市场来放牧人,才能靠它们来创造利润。对于统治者而言,老百姓就是一些可以自主创造利润的财产而已。与牛羊无异。只是形态不同尔。在古代人是可以任意买卖的。

  因为元朝统治者习惯了人与牛羊买卖,没有控制好自己财产造成了羊牛抵人,奴隶造反的现象,最后被大量的奴隶推翻。所以说牧人与牧牛羊是有区别的,拿牧牛羊的方法牧人是行不通的。

  在元末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军和一些有一定财产,为了得到更多利益的人组织自己控制的奴隶参加利益挣夺战。各路挣夺利益的组织不下几百个最后被朱元璋一个要饭吃的小和尚,所在的利益团体,把所有的利益得到了。这个叫朱元璋的小叫花子办事还特别利凉,在占据了所有地盘和老百姓后,就把同伙一股脑除去了在当时朱元璋不可能掌握最大的势力,可是最后他不论用什么手段,把所有阻碍自己的同伙都弄死了,只有几个人逃出了死劫,但是也无法与他挣夺利益了。朱元璋杀死他的同伙对老百姓而言,算是好事,就像牛一样少一个东家就能少干一点活,一个东家的牛上午干完活下午就可以歇着,两个东家的牛上午他干完,下午另一个东家还有活等着。

  在朱元璋死后,就把财产移交给了他的一个孙子,可是他的一个儿子因为有一定的势力,就直接想法把他的侄子灭了,夺得了所有财产。所以说帝王之术,为夺财产利益是不分人的,谁的都可以夺。

  在明末因为统治者的帝王之术运用的不理想,又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势力挣抢利益。

  最后李自成和吴三桂因为利益而起冲突,吴三桂因为没有李自成的势力大,不得已而联合努尔哈赤与李自成争夺利益,最后吴三桂和努尔哈赤打败了李自成,夺得了大面积的控制权,成为了明末利益争夺战最大的赢家,最后清康熙皇帝,不甘心其他合伙人分享利益,慢慢的把吴三桂等三蕃灭掉,统一了利益,历史中提到的什么明相名将,只不过就是国之助手,提统治者挣夺和管理财货和利益的帮凶,明相是为统治者管理老百姓,从中为统治者获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有不明事理,拿统治者的利益来惠之一民,让老百姓受益,别说是出名被重用了就是怎么死都不会知道。至于名将就是,想法让老百姓参军去替统治者掠夺财产和利益,或让老百姓拿生命去阻挡入侵的势力,来保护统治者的利益,对于战争这些名将只是躲在攻室和战壕中簇拥别人去卖命的投机之辈,如果不幸死亡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之有活着才能得到名利,战争只要是能赢又有谁去管百姓死多少,几十万,几百万,有如何,在战争中都能抢回来,所不同的只是换了一批人而已。在战争年代老百姓是用来挣夺利益的武器,为了利益死在多的人亦无所谓,关键是赢得胜利才会有利益,因为赢得胜利后也会赢得有大量的百姓,来补偿战争损失的百姓,在战争时期老百姓得用处就是用来挣夺人和土地。

  在统治者认为没有利益可以争夺的时候,就是老百姓的和平时期,统治者不发动战争,去掠夺利益老百姓就不用卖命去打仗,在这种时候老百姓只要卖力气干活,创造价值和利益就行,统治者从老百姓手里收取一些利益供自己和为自己管理老百姓的仆人,(也就是那些当官的)来挥霍,在这种时代老百姓是最不值钱的,如果兔子接近灭绝统治者为了能不少一种美味,就算是用几万,甚至几十万条人命换取几只兔子的存活都会连考虑都不考虑的选择兔子,而不会在乎人的死伤。因为人太多,对统治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够统治者利用的就行。有的统治者收取足够自己和陪自己玩耍的下属消耗的就行了,也有一些统治者,贪念太重,虽然知道所有百姓都是他们的财产,百姓手中的财产就是他们的财产,可是还想把尽量多的财产放在自己的库房里。如果收取得太多,导致老百姓无以为生,就会造反。统治者对于造反的就像是你喂的狗总是咬你,你会毫不犹豫的宰了一样,是不会容许任何人抢夺自己的利益和财产的。

  我们就说到这里就行了,大家了解帝王之术是怎么回事就行了,说白了就是无耻,无情无信,无德,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偶尔人会给自己的牛马弄一些草吃,最适合做帝王的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辈,而是像刘邦那样的市井之徒,平时危害乡里,偷鸡摸狗,坑蒙拐骗之徒才是帝王的不二人选。也是为了牛马更好的为自己干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论帝王之术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