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考倒计时丨高考作文新动向:思辨型作文辩证分析抢分策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高考倒计时丨高考作文新动向:思辨型作文辩证分析抢分策略

2018-06-02 20:15:06 作者:豆党锋 </span> 来源:意林 阅读:载入中…

高考倒计时丨高考作文新动向:思辨型作文辩证分析抢分策略

  高考作文新动向:

  思辨型作文辩证分析抢分策略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豆党锋

  豆党锋,长期致力于高考作文教学命题研究,在《意林·作文素材》《中华活页文选》《求学》等多家报刊发表作文论著近1000篇,主编、参编作文类图书数十部;2014年精准押中北京卷、江苏卷、湖南卷等省(市)高考作文试题,2015年精准押中广东卷、北京卷、江苏卷等省(市)高考作文试题,2016年、2017年所发表的系列作品精准押中全国新课标卷Ⅰ、浙江卷、北京卷、山东卷等省(市)高考作文试题。

  考查考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引导考生对“二元矛盾体与多元矛盾体”辩证思考,可谓高考作文命题一贯的理念,更是中学生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如:2017年上海卷对于“预测”有人乐于接受而有人则不以为然,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我认识中国”既看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也关注了中国所面临的问题;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对提高语文素养多种途径讨论......这些充满着极强思辨味儿的作文试题虽说写作难度不大,但如果不辩证分析欲使文章出彩也绝非易事。

试题特点

  思辨型作文试题一般有如下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型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二大类——

  (1)二元矛盾型。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如2017年上海卷有人乐于接受预测,有人对于预测则不以为然,这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多元矛盾性。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金题导航

  【2017年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本题考查的显然是考生对“预测”话题的辩证思考能力。对于“预测”,材料给了明确地解释,即是预先推测,而不是随意猜测同时对于“预测”,材料又呈现了两种态度,即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这两种态度显然是对立统一的,属典型的二元矛盾。

  此类试题,考生一般有以下几类写法:以“预测”为话题泛泛而谈,此类写法属基本切题,一般得分在36分至40分之间;以“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或“对预测不以为然”为中心行文,此类写法也属切题,得分一般在40分至45分之间;以“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为文章的写作重点,同时又兼顾到了“对预测不以为然”,或者以“对预测不以为然”为文章的写作重点,同时又兼顾到了“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此类写法属二类文,得分一般在45分至55分之间;以“预测”为中心话题,以“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为切入角度,辩证地看待预测,此类写法属一类文,得分一般在55分至60分之间。

  由此可见,思辨型作文得高分关键在于是否对矛盾体做了辩证分析。

  那么,思辨型作文如何对矛盾体做辩证分析,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主观点,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墨要占全文的80%,对于其它的观点考生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可。

  如优秀作文《未知世界,有我最美的期待片段——

  《礼》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引用名言做中心观点】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让人趋利避害。天将下雨,携带雨具免于狼狈;风欲转紧,添加衣裳敌抗寒冷。再或者,能力稍强的,可以预测大盘走向市场变化,赚个盆满钵溢。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厘定国事。曹操在注释《孙子兵法》时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说的就是预测在军事行动中的意义

  孙正义二十三岁时,他用了整整一年来思考将来。他做了未来十年的预想损益表,选择了四十个项目,分析思考未来十年能否做成日本第一,最后他选择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项目。可以说,正是他当年的大胆预测成就了今日软银帝国传奇。【阐释预测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对于未来的预测,是必然也是必须的。【总结上文】但是,如果我们对于预测的结果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的话,那么我们就又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过渡句】比如有人说,根据血型星座信息可以预测你未来的命运,这样的预测准确吗?你能相信吗?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测的,所以我们对于一些预测要不以为然。【兼顾对预测要不以为然的观点】

2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等。

  (1)揭示影响与解决方案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优秀作文《摸着预筹的石头,涉过生活的激流》片段——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巨著《俄狄浦斯王》一开场就是俄狄浦斯向祭司咨询神启。俄狄浦斯渴望预测未来,因为这样的预测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预测的影响】

  然而,生活真的会如老黄历上明示的每日“宜”“忌”那样可以准确地预知么?《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泄漏了甄英莲的人生秘密,细心的人们根据“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推测人物的命运。但是,生活不是一部《石头记》,生活的石头上,并没有刻着你我未来人生的书。【预测的影响】

  普希金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所谓的“镇静”,我理解理性的预筹。预测没有筹划做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免不了失望透顶。理性主义者不会有宿命感,反而会有着一种强烈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虽然下一站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前往每一站的路该怎么走,我必须认真规划。我看不清下一站的模样,但是却看得见通往远方的轨道。【解决方案】

  (2)用一分为二眼光看问题。如优秀作文《比“预测”更重要的是“人为”》片段——

  在文学世界里,儒勒·凡尔纳预言了有声传真,设想了直升飞机,预见到了潜水艇、霓虹灯导弹坦克,还预演了阿波罗登月。他的预测,是多么的有趣,又是多么的伟大

  在科学的世界里,尼古拉·特斯拉十九世纪就预测到“会有一个发送无线讯息装置,将世界连接起来”,而google公司工程师雷蒙德·库兹韦尔则预测到电脑将会在象棋比赛中打败人类。这些预测,是多么的科学,又是多么的准确!

  到了现代社会,预测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与影响。股市预测,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房市预测,有助于调控;市场预测,有助于规划。【阐释预测的利】

  就连最不可预测的人生、命运,也有了预测的市场,称之为“科学算命”。

  人生真能预测吗?命运真的可以破解吗?季羡林,他的人生可谓多变。谈到人生,季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若人生可以预测,那必定是美满的,那就不会有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竟没回家看望一次的懊悔;那就不会有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的漫长痛苦。还是季老说得好,“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机会,有想像的田地。”是的,如果能有预测让好运满满,人生还有奋斗的意义么?【阐释预测的弊】

金题演练

  【2018名师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歌手一开嗓子就是用中文夹杂着英文演唱。评委老师对其的英文演唱提出质疑:你是中国人,对于这种有关物质文化遗产的综艺节目,你应该唱中国纯正传统音乐,为何要夹杂着英语?歌手反驳道:听众不仅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本题是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所以考生围绕着评委与歌手的观点即可发表评论,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从评委的角度:文化的传承,守住我们的根。

  从歌手的角度:文化的世界性,莫要“讨好”国外观众。

  从歌手与评委的角度:文化的兼容性与纯正性。

高分范本

  文化交融,谁能抵制

  一考生

  评委质疑歌手没有守住文化的纯正,歌手反驳因为“听众不仅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二者的争论让我不禁想起诗人北岛这样对传统的描述:“传统是一张航空照片山河都缩小成桦木的纹理。”而如今“桦木纹理”交叠呈现,我们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值得争论的,与其争论谁是谁非,还不如看清其背后的本质——文化的交融。

  岂止是传统音乐可以夹杂英文演唱,就是元宵节与情人节不期而遇了,这场相会本来就不是火星地球,而是一次潜行于历史中漫长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当你苦恼家人和“佳人”时,当你一手拿汤圆一手握玫瑰不知抉择时,何不带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呢?何不让中西文化来一次盛大的会面呢?为何偏偏以传承文化名义担忧“文化入侵”呢?

  既然并非文化侵略,又为何要以防备之心、抵抗之意去对待呢?当有些人怒言故宫中的美国咖啡馆应“滚出故宫”时,自己是不是正将故宫留在日本相机的取景框中呢,又把纪念品塞进法国的名牌包里呢?那些貌似满腔的爱国血随处泼洒,是在抗拒咖啡,还是在抗拒美国呢?是不自信病入膏肓以致将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还是前朝宫中复现前朝的闭关锁国呢?如果那些口口声声控诉着“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这些问题,那至少应该理性地探求:如果真的是侵略,那又是什么遭到了侵略?

  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大儒王国维之死。有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但王国维还是沉湖了。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如果王国维能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成为另一种文化的先驱。

  文化现象与文化产物,都是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托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宫,若物质湮灭,那前朝不过是遗民早醒的梦;若精神无凭,那故宫不过是病老砖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观,异国而来的文化,并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许说是异国文化挤占了本国文化的生存空间以至于侵略,而这番言论正如“异国”的小说家罗森所说,是在“信誓旦旦保证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国文化并非以侵略之姿进入,那我们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从而持自制的正义旗,去抵抗不同姓的期许善意呢?桦木的纹理,若是将之粉碎焚烧抛洒又如何追求琴瑟和鸣的群英荟萃呢?

  文化交融,无需抵制,而谁又能抵制?

  ✍高分点评

  内容:对于用中文夹杂着英文演唱这一现象,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抵制,或者认为其是崇洋媚外,而本文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看出了其实质是文化的交融,而且又得出文化交融并非侵略,无需抵制,而谁又能抵制的结论,可谓见解深刻,充满了十足的思辨味儿。

  表达:文章突破了传统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写法,而是顺着自己的意识顺其自然地表达,虽看似毫无章法,但很自然流畅,同时逻辑性极强。

  特征:群英会、龙虎斗这些形象比喻,彰显了考生较强的语言功底,再加上大量的引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点阅读原文可进入意林微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