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芒种 :人生,种好才能收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芒种 :人生,种好才能收好

2018-06-06 13:01:53 来源:明伦书院 阅读:载入中…

芒种 :人生,种好才能收好

  芒种,麦子成熟的季节。

  芒种一词,始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芒种时节,正是收麦养稻之时。

  俗话说:“芒种芒种,有收有种。”它预示着农人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丨小螳螂此时破壳而出。

  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丨伯劳鸟开始鸣叫,其声鹃鹃然。

  三候,反舌无声丨反舌鸟因为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古人说,螳螂不生出,这叫阴气灭息;伯劳鸟不叫,说明政令不行而奸邪逼人;反舌鸟还在叫,定有巧佞之人在君侧。

  芒种 | 人生,种好才能收好

  芒种的“芒”,指麦子等有芒植物该收割了;芒种的“种”,指谷黍类作物到了播种的时候;芒种,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一“收”一“种”,道出了芒种的节气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芒种虽然是大忙时节,古人对物候的观察并不肤浅,反而仍能引申出生活中诸多道理。芒种期间的大量农谚,同样也反映了生活的道理, 里面也都是满满的人生大智慧: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人生同样需要样样都种,种人品,种能力,种修养……到了收获时节,才能收人缘,收事业,收人生品质……佛语云:因果不虚。人生需要取舍,但在关键的素质和能力上,则是绝不能舍的,舍必瘸。这些素质和能力,包括自我认知、为人之道、处事之法、专业能力等。

  “歪嘴葫芦拐把瓢,品种不好莫怪苗。”

  人的“品种”是什么?心中的素养,和胸中的理想。没有素养,易入歧路甚至邪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瞎飞乱撞;路走不对,找不准方向,人就废了。

  所以,多涵养自己,将目光放长

  “薄地种不出壮麦子。”

  种子好,地还要厚,苗才能长好。

  什么是人生的地?学识、经验和阅历。人生的修行和理想只有在这其中生根发芽,才能长高、长粗、长壮,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多读书、勤做事、勇于经历各种事,就是路径。

  “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情准时不如提前,最忌拖延懈怠。提前的好处,一是给自己一些缓冲时间,不至于手忙脚乱;二是能够准备地更加充分,有备而无患;三是体现着你做事的态度,是积极认真还是消极怠工。态度,是做好、做成一切事的基础。

  “种地无巧,手勤肥饱。”

  大巧不工,天道忌巧。做人做事切忌投机取巧,老想走捷径。踏踏实实,勤快一些,日久比什么都好使。投机取巧无异于赌,一时可能见效快,长此以往必会坏,你什么时候见过靠赌发家的?不把自己折进去就不错了。

  记住:慢就是稳,稳就是快。

  “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多跟别人比付出,少跟别人比享受。付出才是根本,付出到位了,收获和享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是一种心态,反映着你踏不踏实;也是一种智慧,反映着你能否抓住本质。老老实实埋头做事,莫论其他。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落袋为安。

  百味人生,总有残缺的存在。知足常乐,才能自在逍遥。

  为人,永远不要疑惑自己的人生,切莫攀比他人的幸福,抱怨自己如何的不如意。平凡的生活,需要一份心态的平和。

  每个人都有不同之处,不要辜负了生命的行程,切莫在嫉妒和羡慕中迷失自我。

  人生,有了播种时节,才会有收获的季节,春不种,秋不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生也是要抓住播种时节,付出劳动,才会迎来收获的金秋时节。

  种庄稼和养品行一个道理,不要空虚中渡过,要努力中生存,付出了,才会有得到的时候来到。

  老辈的人说:“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也是芒种。”行走在芒种的节气里,站在大江两岸的麦田上,总会被农人们劳作的激情所感动。

  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种地如此,人生亦然。对于身处繁华都市的我们,“芒种不种,过后落空”,那么,就在此刻,为自己种下一亩心中所愿吧!

  芒种,最是一年鸿运当头时

  “五月石榴红似火”,疯狂绽放的石榴花恰好赶上了芒种时节,一边是金黄的麦地丰收,一边是意味着生活红红火火的好兆头,这个将美好愈演愈烈的夏天,不正是我们最期待的吗?

  农历五月,"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怒放的石榴花,像极了一团团炽热燃烧的火焰,娇媚浓艳。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榴之性又复喜高而直上,就其枝柯之可傍,而又借为天际真人者从而楼之,是榴之花,即吾倚栏守户之人也。”

  也许在文人的世界里,花之性情才会被看得如此之重,如这一“倚栏守户之人”,似有无尽的侬侬细语在诉说。倒是在普通人家的后院里,则将石榴花开,视为好运福来,那颗粒饱满的石榴籽,则寓意“多子多福”。

  热情如花,运气不差

  古时的芒种当日,素有饯花神的习俗。

  芒种近农历五月间,此时百花开始凋零,民间爱花百姓便饯送花神归位,以表对花的感激之情,期盼来年相会。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便有提及:“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如今此习俗虽已不存,但爱花之兴却不曾减退,爱花人士也日渐增多。花象征着美好,比起含苞待放的含蓄,热情绽放更能给予人能量。

  匆匆人生如花,有盛开,亦有凋落。但愿你把握当下,热情如花,世间的美好与幸福,总会像固定的花期那样,如约翩跹而至。

  芒种雅事 | 庭前蛙鸣

  蛙鸣庭草,酴醾香梦,此时节可听取蛙声一片。

  芒种过后,真正酷暑来临。庭前后院的蛙声从三两声,到聒噪一片。惹得不好安眠。不过,私以为这却是极为雅致的事情。

  芒种时节,人行池边小径。夏风习习过,莲花还羞赧含苞。这时候入夜天清气爽,风过而无燥热;

  蛙鸣荷叶间,荷叶上,荷叶下,声乱中有序,月光平铺湖面之上,竟安然不散。慢行其中,包围在蛙声里而不闻,世界沉寂宁静。这已经是赏蛙鸣的第一层小小的雅了。

  芒种之果 | 枇杷满树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不在秋或初冬开花,而在春天至初夏成熟,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枇杷古称芦橘,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英文作Loquat,来源于此。

  芒种之花 | 闲看中庭栀子花

  暗香凝露、栀移月影,栀子花事;

  夏渐深,草碧遮蔽、路径不识,修缮庭院正当时;

  恰回自家柴扉开,玉堂凝露暗香怀,

  新科与栀移月影,尺素存心结乡愁。

  初夏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采栀子花苞,浸在瓷碗里,静待花开,芬芳入眠。栀子,之于榴花,淡雅而从容。

  芒种之味 | 青梅煮酒论英雄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梅子味道酸涩,难入口。故有煮梅。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煮甘酿,夕阳照画舫,三五好友,倚月光。

  芒种之色 | 枝绿色

  芒种世界,花辞树,不再有春季那般轰轰烈烈的满树花树了,所以,有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这时候草木葱绿,满目苍翠,芒种之色为枝绿色。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时 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题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台落绛英。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芒种,收获幸福,再种下希望

  我们常常容易为暂时的收获自满,却忘了幸福往往从一颗种子开始。它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从萌芽到成长,经历风吹雨打、世间沧桑最后开出人生的花结下香甜的果。

  人生,总要有一点盼头,在这一刻种下。

  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淮南子》中“二十四节气”的五大历史意义

  萧萧:说文解字之“小满”

  内容来源于【京博国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