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是一束滋养自己的光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山茗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发生了一个过程曲折的反转事件。
5月20日,一个微博名叫“菲妥妥_穆修修”的姑娘在微博发布了一封遗书,大意是父亲欠下巨额高利贷,一家人无力偿还,所以决定一起自杀。
来源:微博
这封遗书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还好在网友、警察、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家人都被找到,抢救成功。有人对菲妥妥说:
也许生活还是很不易,但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呀,加油!
只要你再坚持下去,一定会好起来的。抱住你。
但反转的是,前一晚还在帮助支持她的网友,一夜之间开始对她冷嘲热讽,原来,她的很多生活都被扒出来:去旅行,用iphoneX,有大量未拆封的化妆品,在游戏中充值了上万元,等等。
这不是一个身负巨债的人的生活,网友开始怀疑这一家人在利用大众的善意炒作自己。
但几天后,这件事又发生了反转:5月31日,这一家人第二次尝试自杀,父亲和女儿当场死亡,母亲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暂无生命危险。
公安局工作人员说:“这家人本来经过警方做思想工作,(第一次自杀后)已经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准备回北京好好生活……”而在菲妥妥死后,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评论:
逼死她的是钱,关网友们什么事?
我才不心疼她,我心疼的是那些债主。
01
其实,善良是很多人的下意识选择。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吝惜施与或大或小的善意。比如,给身处困境中的人捐款,给需要帮助的路人搭把手,或者,如网友所做的,在菲妥妥的遗书出现时,竭尽所能去挽救这一家人的生命。
我们的善意,源自我们天然被赋予的共情能力,就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所以,当你痛时,我意识到这种痛我也体会过,而我不想让你痛。
因为这种共情能力,我们看到菲妥妥的微博下,有很多人给她加油打气,在菲妥妥一家生死未卜的那个晚上,哪怕素未谋面,大家都不想听到这个姑娘从这个世界消失的消息。
生命何其美好,我想让你留下来一起感受。这也是一种共情。
而有时候,善意的施与其实多多少都出于某种“自私”的味道。这听上去有点矛盾,其实也是人的本性。
亚伯拉罕·林肯有一次在马车上和一名乘客讨论起利他主义这个哲学问题。林肯认为,自私能引发所有的善行。
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声母猪的嚎叫,因为它的小猪跳到一片水塘中快被淹死了。林肯马上跳下车,把小猪救了起来。回到车上,同伴问他:“刚才的小事,自私在哪里呢?”
林肯说:“如果我刚刚径直走过去,丢下即将失去孩子的母猪不管,那我一整天都不会安心,这就是自私的本质。”
所以,有时候,善意其实来自于自私。我们可以想想,每一次献血,每一次捐款,每一次帮朋友的忙,真的没有期待过某种回报吗?
只不过有些回报是显性的,比如,期待对方回馈同样的善意,有些回报是隐性的,比如,让自己得到某种内心的满足,如林肯这样,让自己安心。
02
我们都愤怒于,善意被利用
为什么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善意会转变为攻击?如同一夜之间,所有对于菲妥妥一家的担心、鼓励都变成指责攻击和质疑。大概有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大家觉得受到了某种欺骗。
没有人喜欢被骗,当菲妥妥用iphoneX,高级化妆品,去国外旅行的照片被扒出,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被骗了”:你不是因为还不上债才自杀吗?可是看起来,你过得不错啊。
所以,大家开始怀疑这场“微博自杀”是作秀,甚至可能是一场滥用大家的同情心来完成“众筹还债”的策划。
所以,大家愤怒了,攻击随即开始。
第二,很多时候,我们所付出是善意其实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求助者必须符合我们的想象。想到不久前,朋友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某天他下班路过天桥,见一个妈妈带着儿子乞讨,那天风很大,这母子俩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弱小。他便动了恻隐之心,掏出10块钱给他们。
第二天,他再次路过天桥,发现妈妈还在带着儿子乞讨,不同的是,儿子手上拿着一块小蛋糕,吃得很开心。朋友说:“那一刻,我一方面觉得孩子吃得很可爱,一方面,有一种隐隐的不舒服。”
犹豫间,这位妈妈好像认出了他,说:“谢谢你,好心人,孩子今天5岁生日,就想吃块蛋糕,我才买给他。”
朋友内心释然了,却又觉得有些惭愧,觉得自己对他们太苛责。
我们在每一次付出善意时,都带着或多或少的自我想象。
就像朋友觉得,乞讨者用讨来的钱买蛋糕吃是不合想象的,就像菲妥妥一面表达着对于还债的绝望,一面过着不错的生活,打破了我们对于一个还债者的想象一样。
当我们期待善意背后的结果,也就会被善意绑架,所谓的道德绑架,大多由此出现。
03
你的善意,照亮别人,滋养自己
之前和朋友去爬山,路遇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独自爬山,看上去有些体力不支,靠在路边休息,大口喘着粗气。
一位路过的外国朋友,走过去,什么都没说,把背包里的一瓶水递到老奶奶手中。老奶奶的眼中瞬间有了光亮,双手合十,对这位外国朋友说了一句:“上帝保佑你。”
我和朋友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朋友说:“突然很感动,很想哭。”而我的内心,也充满了一股暖流,每每想起,都觉得无限温暖。
在那个瞬间,我和朋友,既非求助者,也非施与者,仅仅作为旁观人,都被感动着。
因为人和人之间,用以交换的,除了金钱、商品,其实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爱。
每一份爱的施与,都会形成一股暖流,在人们的心里流动。那个大家一起救菲妥妥的夜晚,我相信,不管参与的、没参与的,都会在内心升起一种特别温暖的东西。
我们会感动于,那么多人,这样努力地在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我们也会觉得安全,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都这样充满爱。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公交车上,司机一个急刹车,你本能的抓住前面那个站不稳的姑娘;
商场里,你看到一个无助的孩子,便不遗余力地去带她找自己的家人;
小区里,你见到一只流浪的小猫,想都没想,把它带回家照顾。
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或许都是小事,但是每每想起,你都会嘴角上扬,在内心给自己点一个赞。因为这些不经意的瞬间,你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我真的不错”。
当你付出善意的那一刻,便被善意本身滋养了,我想,这便是善意最大的价值。我们的善良:
对外,形成一种爱的暖流,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美妙。
对内,形成一种自我认同,那是一种对自我的滋养,让你,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哪有什么白费的善意呢?
真正的善良,不会用一次,少一次。每一份善良,都是照亮别人和滋养自己的光,当你每次付出一些善意后会忍不住地嘴角上扬,这样就够了。
你的每一次善意,都是你拥抱这个美好世界的证明,而那个用善良爱着世界的你,真的很美。
…
作者:若杉
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新书《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已上市。个人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
主播 | 山茗,主持人,用心的朗读者。愿我的声音,可以伴你同行。微信公众号:山茗为你而读
插图 | 电影《奇迹男孩》
今日话题
亲爱的,你曾经对陌生人付出过善意吗?你被陌生人温暖过吗?你的善良为你带来了什么?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心灵戏剧 · 《遇见小食空》
北京首演倒计时 1天
现在,德芬与至乐汇联手为你奉上季播剧《遇见·小食空Tiffany’s Wonderland》即将在北京首演,这部剧正是想引导你放慢节奏、静心思考,从戏剧中获得疗愈。
用这荒诞世界里的一餐暖汤,湿润你的眼,温暖你的胃,抚慰你的心。
《遇见·小食空》北京场现已开票
演出时间
2018年6月7日(周四)晚19:30
2018年6月8日(周五)晚19:30
2018年6月9日(周六)晚19:30
2018年6月10日(周日)晚19:30
备注
德芬将会参加每场演后访谈
并特别出演8日、10日两场
演出地点
北京剧空间剧场
票价
100 / 180 / 280 / 380 / 580
特别说明
上海场、南京场现已开放在线选座
其他城市可接受预定
购票方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购买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