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母的晚年生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父母的晚年生活

2018-06-22 22:27:31 作者:猎豹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母的晚年生活

  父亲教师岗位退休好多年了,在县城,也早给他和母亲买了单元房,装修一新,完全可以不用再操啥心,安安心心地享清福了,但是每年从开春到霜冻农闲,他们一年大部分时间就呆在农村老家坚持种五亩责任田。

  每年一直到冬天,冰天雪地的供暖季节父母在我们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同意进城过冬。整个冬季,在温暖如春的单元房里,母亲浑身自在血糖血压升高,牙龈上火……她不停抱怨道,“城里有啥好?楼这么高,唱句秦腔,邻居都找茬,又不能串门聊天,和坐监牢,没啥区别?”只要农村老家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也不管与我们是否有亲戚关系,她都三番五次地打电话,让我送她回农村。无可奈何,我只好照她的吩咐做。

  村里上了年纪老人都说父亲很像去世多年的爷爷,小姨也说母亲现在衰老样子,尤其她患糖尿病以后,腿脚不便,走路要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前挪,从背影看,极像外婆。也许人老的时候都是这样,过了五十后,面容形态越来越象父母,过了七十后,就与去世的父母简直是神似。老了老了,也许在心里总想着靠近父母,面容与神态也就慢慢酷似父母,一切都是亲情使然吧。

  在我记忆深处,爷爷是标准农民,一辈子老实本分沉默寡言吃苦耐劳,终日与土地打交道,是村里务庄稼的一把好手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赵家的这一脉祖先智商极低,太爷爷那一辈头脑就不灵光,经常疯疯癫癫,经常被村里无聊的人戏弄,一位太爷爷半夜在野地疯跑,被狼吃了,另一位太爷爷也过早地死于非命。剩下两个苦命的妯娌相依为命,还好留下了奶奶,才算为赵家保留了唯一的血脉。爷爷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情况下,从离我们村十里的梁园村过继到赵家,与奶奶结成娃娃亲,艰难地延续着赵家的香火

  我的家乡在沙苑腹地,小时候,每天上学放学几乎都与黄牛同行。拉车,耕地,甚至出行,在交通不便的艰难岁月,牛也与农人形影不离感情深厚。牛车便成为农人出远门的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黄昏时分,在落日的余辉中,爷爷端坐在沙丘之上,咕噜咕噜地吸水烟壶,烟雾袅袅,他通体笼罩在金色晚霞中,象一尊亮闪闪的佛。一群生产队的黄牛,在他不远处,幸福地吃着绿油油的嫩草……那时我看到这一幕,总幻想自己变成一头小牛,偎依在爷爷身旁……该回家了!爷爷站起来,伸着懒腰,拖着悠长的腔,喊道,回喽!牛儿打着喘着粗气,争先恐后地跟在爷爷身后,跑回到生产队的饲养室,这是我最遥远的,最幸福的记忆。包产到户后,我家分了五亩责任田,父亲是民办教师,拿惯粉笔的手,根本不会种地。不善农事,家里没有耕牛,种这几亩地,对于父亲来说,比登天还难。使唤耕牛是技术活,也是传统农民的基本功,父亲不会使唤使唤耕牛,只能靠爷爷手把手教他使唤耕牛,教他种庄稼,养家糊口。

  当时,每天太阳还沒出来,天蒙蒙亮,爷爷就起早拿着铁锨和粪筐,去路上拾夜归牛儿拉得牛粪。他拾完粪,坐在路边抽烟时,庄户人才陆陆续续起来上工了。几次爷爷碰见我,让我带话,让父亲把他在村口拾得粪,用架子车拉到地里。“庄稼一朵花,全靠粪当家",农民一年的吃食,全靠双手辛苦地从地里刨。我放学后,经常看到爷爷在我家的自留地,给父亲点拨庄稼的诀窍,种播种麦子的稀稠以及萝卜深浅等。

  在农村老家,夏天的晚上,母亲喜欢孙女宓宓在她怀里,给她编头发。此时,母亲也经常念叨外婆的一些事。宓宓听着,不情愿地嚷道:“奶奶,我都听了一百遍了,耳朵都长茧了。”

  外婆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农活干得顶呱呱,一点不输男劳力,做了十几年妇女队长

  ……母亲小时候,有一年清明,她与外婆穿着衣服邻村吃席,在半道上,外婆看到路上有两颗南瓜籽,老人家把南瓜籽捡起来,装在口袋里。继续走着,又看见一堆牛粪,老人犹豫了一下,对母亲说,你在儿等一会!别乱跑,我一会就来!说着,老人脱下新衣服,把牛粪包在衣服里,朝自留地走去……原来老人在自留地田埂边,挖了坑,倒上牛粪,种上南瓜籽,然后在水渠旁洗了被牛粪弄脏的衣服,穿着湿衣服与母亲又一起去吃席。

  母亲说,那两窝南瓜,如同变魔法,从夏天到霜降,一直开花结南瓜,那年正值粮食歉收之年,许多人家都饿肚子,两个南瓜籽,让他们度过一个饥馑之年!从外婆身上,母亲学会勤俭持家。我有时想,如果母亲与孙女一起去邻村吃席,路上捡到南瓜籽与牛粪,她也会象外婆一样,毫不犹豫地用新衣服包牛粪,把南瓜籽种在地里。至于我,相信和大部人一样,都不会用新衣服包牛粪,多脏呀,况且还要吃席,穿湿衣服去吃席,多没面子呀!说句心里话女儿从小在城里长大,对于农家生活,她感到陌生而又新奇。我想让她利用周末时间,与奶奶一起下地干活,让她学会劳动,学会勤俭持家。前段时间,我带她回农村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下地,栽红薯苗。一回到家,她就兴奋地说:“爸爸,我真正明白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含义,就是夏天在地里干活,流出的汗滴到地里,可是我的汗,奶奶都帮我擦了……”言语间,女儿对于自己的汗没有滴到地里,很不满意。

  爷爷去世后,这十多年,农村的种植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大面积机械工作,养牛的人越来越少,在农村,已经很少能看到牛了。老家邻居胜山叔养了两头黄牛,父亲偶尔也会借胜山叔的牛干农活。有一次,父亲赶着牛车下地回来,女儿宓宓大老远看见,嚷着:“爷爷,我要坐!”坐上牛车,又嚷着:“我要赶车!”每逢周未回老家,她一有空就跑到邻居家看牛儿吃草,喊她吃饭,也不回家。母亲心疼孙女,对父亲说,“要不,今年农闲买两头小牛吧!”

  父亲与母亲将近半个世纪珠联璧合,繁衍了赵氏家族强悍的一脉,他们不顾年老体弱,坚持种地,周济村人,他们的勤劳善良,福泽了子孙后代。步入中年的我们,都要面临父母年老体衰现实问题。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朋友的父母不幸辞世,这种境状,几乎年年都有,而且随着时光推移,这种不幸的事会增多!我们能做到的是关注父母的健康,尽量推迟这种不幸事件

  进城快十年了,父亲最看重两件事,一件是买彩票,各种有关彩票的资料堆满他的卧室,母亲无可奈何地说,你老子梦想是500万元,让他的子孙有钱花。虽然没中过大奖,但5元小奖还是有的。平时,父亲总是一大早骑着电动车在县城收集些垃圾,诸如矿泉水瓶,纸箱等,到废品回收站,卖十几元钱,又去买彩票。我几次去看望父母,父亲不在,问其去向,母亲说,你老子发大财去了。我忍不住笑了,心想老父亲离500万元该不远了吧!另一件事是祭祀,尤其是春节,父亲每顿饭前,都要把肉食饭菜放在爷爷奶奶的像前,毕恭毕敬地磕头,念念有词,“大,妈,你们吃吧!保佑子孙健康!"有一次,因为忙碌,一时忘了祭奠爷爷奶奶,父亲郑重其事地叮咛,先别动筷子,祭奠一下吧。

  七十岁过后,一辈子唯母亲马首是膽,唯唯诺诺的父亲终于挣脱了母亲的控制,母亲也懒得去管父亲了。面对父亲与母亲偶尔爆发的言语冲突,让我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付,实在难断他们的口舌官司。一次清早,老爸身体有点不舒服,他躺在床上,给我打电话,我刚端起碗喝稀饭,立刻放下碗,楼心急火燎地下楼,急忙地开车去他们的小区……父亲皱着眉,躺在床上,表情异常痛苦,“你妈上街还沒回来,给她打了三次电话,她说马上回来,也没有回来!”显然,对于母亲的怠慢,父亲满腹怨言。我赶紧给父亲倒了一杯热水,温了两包奶,让他喝了,才了解事情原委。原来,清早,老爸老妈相约去黄河广场散步,半道上,父亲感觉身体不适,便要回家,母亲只好说,你先回家,我转一回,路过菜市,买些菜,回来就做饭。不一会儿,母亲回来了,对于父亲给我打电话,她大为恼火,一般情况下,身体没有多大的事,她坚决反对打扰我们,给我们打电话。对于母亲的指责埋怨,父亲极力辩解。有几次,在楼道上,父亲与母亲激烈地争吵,每每碰到他们象孩子似的争斗,而且争论话题让人感到可笑,诸如小麦该不该浇水?母亲说浇水,小麦灌浆,需要水,父亲则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人家才浇了两次水,我们都浇了四次水,你还浇!对于父亲的顶撞,母亲的性格一向喜欢占上水,她很恼怒,向我诉苦,你爸越老越犟,象个杠头!其实,父亲先前不是这样的,他大半辈子还是顺民,母亲象个高超战场指挥家,指到那儿,父亲就冲到那儿,配合天衣无缝。只是老了,突然性格大逆转,遇事总喜欢与母亲一争高低,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敢于频频挑战母亲的权威。即然争执由小麦引起,那么索性就不种地了,不就掐灭他们之间矛盾导火索。然而在种地这件事,老爸老妈却惊人地结成坚定联盟,地还是要种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的观念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

  父母的争执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他们是相濡以沫的爱。母亲做了早饭,父亲吃过饭,神色好多了,他主动帮母亲搜索电视剧。母亲喜欢看得电视题材是地下党,有钱的富家小姐出国留学,投身革命,最后壮烈牺牲,经常会让她热泪盈眶,久久不能释怀。父亲会结合剧情,不耐其烦地给母亲讲解分析主人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父母的晚年生活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