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丨少时不识辛弃疾,读懂已是不惑年
诗词天地 每早六点相约
你有 40 个好友已关注
关注
按钮—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
他一心报国,在20多岁的年纪,召集2千起义兵加入抗金杀敌的队伍。
他侠肝义胆,带领50多个弟兄,夜袭5万金兵大营,生擒叛将。
他义无反顾,在多次被罢免、贬职后依旧初心不改,誓让敌人溃不成军。
他就是辛弃疾。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他只是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上叱咤风云,仅仅称得上是铮铮铁骨汉。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原来他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似水,铁血与柔情兼备。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倾城月光抵不过似水流年,凭栏倚靠,且站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刹那间的恍惚,时光倒流,原来你也在这里啊。
辛弃疾出生在战乱年代,北方已沦陷在金人手中。
他自小便目睹着汉人遭受屈辱与痛苦,报国雪耻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他是满腔热血、纸上谈兵的一介文人,报国无门,只能凭栏眺望,自饮自乐。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原来,辛弃疾不仅亲自上阵杀敌,还获战功无数,自始至终把杀敌报国放在心头。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汉族人民不堪于金人严苛的压榨。
21岁的辛弃疾加入反抗的队伍,带领2千人加入由耿京领导的起义队伍中。
一年后,辛弃疾奉命南下,归途中,无意间得之耿京被叛徒所杀。
辛弃疾心中愤恨,当即率50弟兄袭击敌营,将叛徒捉拿归案。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他年少有成,就会被加冕官位,从此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整日纸醉金迷。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原来,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被认可,也不是所有优秀的人都会得到人们的青睐。
莫邪三尺照人寒,
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
未须携去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
从辛弃疾写给友人的诗中可以看到,辛弃疾虽然劳苦功高,却没有受到重用。
当时,由于擒获了叛徒,辛弃疾一时声名远扬。宋高宗怜惜他的才华,便将任命他为江阴签判。
那年他25岁,仕宦生涯至此开始。
在任职期间,辛弃疾写过不少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
比如《美芹十论》,比如《九议》。
然而,这些书册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却入不了统治者的眼。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可以高枕无忧,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悠然自得。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人言亦可畏,苦乐心自知,孤身一人不如成群结伴,不要小看他人的力量。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现实是残酷的,豪放诗人辛弃疾也开始发愁了。
当朝统治者看上了他的“务实”,先后派他去江西、湖北等地担任地方官职。
从此他的主要任务便是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辛弃疾虽然很有才,但他有着倔强的性格与执着北伐的热情。
这些足以让他在官场无法立足。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诗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只是虚无,是疲惫的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原来,世间真有“山水草木,诗酒琴茶”般的诗意生活,每日摘花煮茗,悠然自得。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后,做了归隐的准备。
淳熙八年,辛弃疾被罢免官职后,回到上饶,开始闲居生活。
谁知,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广寻才人,再次将辛弃疾提携为官。
得之被重用的消息时,辛弃疾的第一反应还是欣喜。
年少时看辛弃疾,以为他口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永远,是一心放下世间浮华后的慨叹。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原来,辛弃疾从来没有放弃过报国的念想,即使身在万籁俱静的山村,心中也是波涛汹涌。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世事难料,在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再次为官的生活并不好过。
几年后,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命他速到临安府赴任。
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
不久,辛弃疾不幸病逝,再也无缘官场。
在生命最后一刻,辛弃疾垂危地躺在卧榻上,依旧不忘高呼:杀贼!杀贼!
年少时看辛弃疾,他壮志豪情满怀,“左牵黄,右擎苍”,好像从来没有畏惧过沙场,一生都在官场中周旋,好不惬意。
到了不惑之年,回首再看,方才明白,世事的烦累是世间最无用之物。
人生后半场,多一份洒脱,多一份随性,拿得起放得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图片来源:陶冷月
后台回复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1、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2、诗词聊天:最近咋样?也无风雨也无晴!
3、愿有一方小院,盛满人间清欢
4、《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5、老了,做一个安静的看客
6、心似莲花开,清风自然来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