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年跟拍三个阶层的孩子,这部纪录片扎了高考一刀|导演分享场报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六年跟拍三个阶层的孩子,这部纪录片扎了高考一刀|导演分享场报名

2022-04-23 03:04:05 作者:主理人小姐姐 来源:她影 阅读:载入中…

六年跟拍三个阶层的孩子,这部纪录片扎了高考一刀|导演分享场报名

  她影主理人小姐姐华罗庚杯优秀教练员转行

  爱吃爱电影爱招呼朋友

  pick me

  她影主理人小姐姐 ,屡教不改的嗜吃者,十数万女性电视电影爱好者的选片人。 

  1998年的《新华字典》上有一句例句,在如今被广泛传播: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当年的张华和李萍们,命运或许也早已天差地别。因此,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质疑,一方面阶层固化”的壁垒难以用一场考试来击破,另一面越来越多精英阶层的孩子放弃高考转而留学——高考,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导演郑琼试图用一部纪录片来回答这个问题,她用6年时间拍了三个孩子。让你看到三个阶层,同样是面对“读书”这件事,是怎么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从左到右:袁晗寒 徐佳 马百娟

  6月23日,郑琼导演的《出·路》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开票当天一售而空,因此上影节官方特别加场,这也是唯一一部加场的国产纪录片。

  6月30日,《出·路》通过“大象点映”平台在全国各地同步首映。

  熟悉我之前文章的都知道,小姐姐我上周我一直在上海电影节看(mian)片(ji)【相关文章文末可看】:

  《出路》是我这次在上影节收获的国产纪录片新作佳片之一(其他类型的各种好片我也会陆陆续续的举办导演和我的分享活动)

  这次正好借大象的平台举办这次【导演分享场】的活动。

  如果你想在上影节后,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直击人心的电影,

  如果你想在北京和我以及郑琼导演一起观看电影分享感受,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发起参与购票:

  时间是下周日(7月8日)下午14点,地址在中影星美国际影城(世贸天阶店)

  以下是影片介绍,来自【有束光】,有删减

  甘肃,湖北,北京——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把这天南地北的三个地方串连在一起。串连在一起的,还有三个年轻人:一个山区女孩,一个小镇青年,一个都市少女。

  高考,像一道选择题,摆在他们面前,有人连卷子的密封袋都摸不到,有人发誓要在ABCD里挑出正确的那个答案,而有人觉得,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道多选题?

  这三个人的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在故事的开始,他们都想要去光明的未来。

  导演: 郑琼类型: 纪录片片长: 94分

1

  2009年·农村孩子马百娟

  甘肃白银市会宁县,野鹊沟小学。马百娟沿着土路步行,到达学校。

  “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那是马百娟父亲的认定。马百娟在家呆到10岁,直到野鹊沟小学的校长出面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

  马百娟的爸爸已经60岁,脸像是野鹊沟沟壑纵横的一张地图,妈妈有智力障碍。年长的哥哥14岁便出去打工。几个人围着一张矮小方桌,就着一碟咸菜,默默咀嚼,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我试图从手机地图上寻找野鹊沟存在的蛛丝马迹,一口井,一条路,一间商店,一所学校。然而无论怎么放大,视野中还是一片空白,这个地方仅仅以一个地名存在着,就像活在这里的人们,好像无人在意。

  小如棋盘的课堂里,老师用掺杂着西北黄沙味道的方言请马百娟起立读课文。马百娟手捧着课本,眼睛亮亮的,藏不住的笑意。像在最神圣的尖顶教堂唱诗。

  马百娟在日记里写道:“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但高考于她,如同遥远夜空中的星星,你知道它明亮耀眼,但你甚至无法叫出它的名字。

  2009年·都市少女袁晗寒

  在北京家中的秋千上,17岁的袁晗寒晃荡着,和导演聊着天。她骨架纤细,脖子修长,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后,被告知仍旧有几门课不及格。一天妈妈告诉她,回家了,休学手续已经办好。

  漫长的夏日白天,她用书和电影打发,此外就是对着一幅已经完成一半的作品。画中是两个女人,一长一幼,妈妈在旁看了半晌,就走了,把私人的空间留给她。

  “一代搞制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艺术。”虽然不完全吻合,但粗线条地勾勒出了袁晗寒的家庭轨迹。父亲从事房地产,母亲觉得她有艺术天分,钢琴、舞蹈、美术班轮着上了一圈,袁晗寒最后选择了美术。

  “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17岁,辍学,她逻辑清晰,很快自己打破了这种局面。她骑着自行车,转悠到南锣鼓巷,一眼看中一间铺面,两万块一年。“价格挺贵的,但我还能承受。”她租下了这个铺子。

  她自己筹备开张所有的事宜,跑商店买原料,自己刷墙装修。开张那天,袁晗寒背了一个足足有半人高的登山包,她打开了音响,摆出“open”的牌子,弄好风铃,特别的“葡萄奶18块”,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个方砖厂胡同4号的小小酒吧开业了。

  说起未来,她没有想过会成为哪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也没有人会被饿死”。

  不会饿死,后面,是有一个家庭会为她兜底。

  2009·小镇青年徐佳

  在袁晗寒和马百娟之间的徐佳,更像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

  面对497分,和第一次高考一模一样的分数,离当年湖北的二本分数线还有7分,他感觉目眩,怀疑是命运的玩笑。

  这个家庭,已经被命运嘲弄过一次。那是2007年,亲戚承包了一个山头,一天午后,吃完饭的父亲开着亲戚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栽下山去。

  参加高考,念大学,是父亲的遗愿。于是徐佳选择第三次复读高三,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大学通知书拿给父亲看。

  两次高考失利,让他对失败已经有了恐惧,冒冷汗,手发抖握不住笔,面对镜头说起时,他仍是条件反射地眨眼、咽口水,最严重时,他甚至想到过轻生。

  2009年,6月7日8日,这两天对很多像徐佳这样的人而言,就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他第三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2

  2012年·辍学的马百娟

  靠着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马百娟一家人在宁夏中卫买下了一处房子,有电,有水,能吃饱饭。虽然过上了“好日子”,马百娟却不能上学了。

  学校老师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说马百娟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在努力,被哥哥一句“纯粹不想念了”轻轻挡回去。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试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在街头游走,寻找务工信息。一间酒店让她燃起了希望,“工资1000多块”,正是她当时在作文里期望的,她眼睛重新亮了。

  ——你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你能做什么?

  ——我能扫地。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其他工作也需要技术。

  几番对话,让她的心冷下去。

  2012年·留学德国的袁晗寒

  三年前袁晗寒在南锣鼓巷的小酒吧没开多久就倒闭了,现在的她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像一切神经敏感的人一样,她永远和环境保持着克制的距离。央美附中是这样,杜塞尔多夫也是这样。

  全世界顶级学者艺术家来这里讲学、开讲座,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袁晗寒并不当一回事。她不爱去画室,一进画室就感觉胃疼。

  很多时候,她会去魏玛和朋友玩,用烟草作为消遣,对着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讲着漫无边际的话。

  2012年·待业青年徐佳

  总算还有几分幸运,徐佳进入了湖北工业大学,成为村中“祖坟冒青烟”的那个名字。

  学校是座大型催熟剂,所有人早早地成熟了。刚刚大三,宿舍里就在讨论“未来”。徐佳在互联网上海投了简历,反馈寥寥。

  工作难找,徐佳和他的同学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几经辗转,徐佳把自己“卖给了中电技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没有感觉松一口气,反而有些心里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卖出去的感觉。”

  一份工作,只是焦虑的开端。

  3

  2014年·已婚少女马百娟

  马百娟家的门对摄制组关上了。马百娟的父亲对镜头说:“早知道是私人的,给十万块也不拍。”摄制组几经交涉,父亲说,“两万块,继续拍。”马百娟在一边沉默。

  “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对她的命运,父亲盖章定论了:“再没有别的出路。”

   

  后来,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现如今她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陶瓷厂就在她当年退学的小学隔壁。

  2015年·公司CEO袁晗寒

  从德国回来,袁晗寒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

  德国让她感觉像一个发展到头的养老国家。虽然生活总是漫不经心,但她还想回国折腾一下,“看看国内这个环境需要些什么。”

  同年,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像当初那个酒吧一样,家里人并没有指望她事业成功,她自己喜欢就好。

  对袁晗寒来说,试错成本是低的。她可以选择学业,选择职业,也可以选择,随时换个目标。

  2018年·新晋中产徐佳

  直到此刻,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大学、工作、结婚,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能比别人走得更稳。

  现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子车子,摸上了一点点中产的边,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

  虽然他奋斗的终点,还远未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人。

  被问到阶层的差距,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4

  马百娟,徐佳,袁晗寒,像是三个阶层的缩影。

  徐佳曾在朋友圈上说,“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学毕业前,他想进行一次西藏骑行,但拿不出往返4000多元的路费,到现在也没走成。

  而袁晗寒无法理解徐佳为什么一直无法成行,“他可以先工作,再旅行,然后边旅行边工作。”

  阶层,就这样被清晰地区分了出来。

  它无关4000元路费,甚至也跟高考没有必然的牵连,它远在高考之前,就可能影响了人生的出路。

  《出·路》的导演郑琼则认为,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虽然,选择这个词对于有些人来说,显得过分轻而易举;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机会。

  但如果默认了这场比赛,人生只会被局限在一条赛道上。高考很重要,可以让你在这条赛道上不至于落后太多。但更希望,你可以发现在赛道外,还有绿茵场、看台和什么都没有搭建好的空地。

  但愿你们能在空地上,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有束光”,有删减)

  如果你觉得这个片子不错,可以转发购票链接或者这篇文章到票圈,分享给喜欢的朋友。

  8日,我在现场等你。

  这次上影节的其他值得关注的大热国产电影,会陆陆续续介绍给你们,上影节期间相关文章有:

  ?王菊没有组团,但签了美宝莲,9月去时装周,弯道超车的人往往最后都赢了。

  ?70年前,101里粉丝-偶像-公司的博弈就被大师希区柯克剧透了

  ?微信公号页面改编,不想做今日头条标题党的号主们该怎么办?

  ?真的有穿了比不穿更自由的内衣吗?来自灵魂的拷问。

  【这两天还会出一片吃吃吃的文章,毕竟我吃出了5斤肉,至少7家店(包括一家米其林)】

  最近我的热文有:

  ?成功率99%的生男孩术!30年前国产喜剧老片的脑洞竟如此出色

  ?张柏芝,别人眼里的糊了,她好像并不太在意。

  ?伊能静怒怼繁殖癌:你是买个老婆回来让你完整的吗?

  ?“拥有一个好父亲而不是好丈夫,是一个女孩儿人生最大的幸运。”

  ?因“B站邱淑贞”的梗被王晶diss,可这个特别又努力的女孩已经在101等到了自己的风来

  ?用尽所有交换名利,苏芒的前半生,就是时代猛女的草根上位史

  往期线下看片分享活动部分:

  《路过未来》?“毁容”出演深圳漂二代,杨子姗找到了中国女演员最缺少的真实感。

  《摇摇晃晃的人间》?她的诗制造无数10W+,她的纪录片一票难求,别的电影院看不到,但这里能

  《生门》:?《生门》 | 昨天400多个我们,在同一时间,都有着类似的心情

  看看我们的粉丝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吧!?

  ?PICK ME UP?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