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男子,泪崩的遗愿清单和选好的墓地……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7月31日凌晨,一个叫刘凌峰的37岁男子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的遗愿清单:
我想要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想跑一次马拉松;想去当兵;想回一次母校;
想陪儿子钓鱼、野营,参加他的家长会,让他体验一个真正的父亲的温暖;
想和妻子重新穿上婚纱,拍婚纱照,想回到过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想再多一点时间陪伴年迈的父亲;
想让朋友们为了自己爱的人去做一次体检;
然后从此敬畏规则、敬畏亲人、自己……
而这些于他来说,已然是奢望。
刘凌峰是湖北武汉人,在湖北地产广告圈颇有名气,是知名的广告策划人。
他长期超负荷工作。
六月初,他连续拉了几天肚子,在朋友圈开玩笑说:“感觉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当时,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话,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
6月6日他飞到济南出差,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往成都。
6月11日,他再也扛不住了,回到武汉看病。当天即被检查出患有腹膜炎合并胆囊结石、肾结石、尿路感染、肠梗阻,住进了ICU病房。
两天后,他被确诊为胃癌。
转入肿瘤医院后,他发朋友圈自我调侃:报个平安,我还健在……得个癌还熬夜……
面对朋友们关切的询问,他在评论里留下简单两个字:胃癌。
他从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患癌!
他一直是个要强的人,熬夜、出差、酒局都是他的日常。
年初,他在深圳创业,压力越来越大,抽烟、喝酒、应酬、出差越来越频繁。
每个月平均出差五次,常常凌晨两点后睡觉,最拼的一次,他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
甚至,6月初,当他查出有腹部积水的时候,他依旧还在继续出差跑业务。
住进医院后,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拼命”。
他劝朋友们:烟酒少碰、在家吃饭、敬畏生命、关注健康……
几天前,他和家人回到老家,住进了老屋,打算在这里养病。
在正对着祖屋的地方,刘凌峰为自己选好了墓地,紧挨着母亲的墓地。
刘凌峰花了三四天时间,把入院后的心情写成长文,告诉朋友们:
“千万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一定要敬畏规则,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好,就忽视日落而息的规律;
要敬畏亲人,不要自私;
要敬畏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要学会恐惧,别忽视身体的异常……”
四十多天时间,他瘦了五十斤,被癌细胞折磨得像变了一个样子。
写下这些遗愿的第二天,他发微信给妻子:“老婆,委屈你了,跟了我,倒霉。”
妻子回复说:“没有,不委屈,我愿意”。
妻子与他相爱多年,他从来不觉得和妻子说这些肉麻的情话, 是一件奢侈的事。面对即将到来的天人永别,这个37岁的男人禁不住泪奔。
刘凌峰的两个孩子,现在正是看《爸爸去哪儿》的年纪。此去经年,当孩子拉着妈妈的衣角问:爸爸去哪儿呢,心里该是多么的悲凉?
要么不休息
要么永远休息
可是,面对高额的房价,孩子的教育,生活的成本……他不拼又怎么办?
前半生拿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拿金钱换健康,这是当下大部分人的生存状态。
你总想,得癌症是小概率事件,不会那么巧发生在自己身上。很遗憾,刘凌峰成了那个最倒霉的人。
创业者的压力及劳动强度众所周知,毋需多言。面对诸多的压力,尤其是创业者,更多人选择了同张锐一样沉默,孤独是他们的写照。
很多个晚上和周末,创业者都是与合伙人在办公室度过,夜半三更,灯火通明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如滴滴的程维说,那个时候,为了滴滴能占领上海市场,他们每天只睡三个小时。
我们由此可以计算一下创业者的劳动强度,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其过劳死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2018年3月17日,现年45岁的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018年1月,杭州香积寺路公交三公司门口,一位36岁的男士在上班的途中猝死,生前从事会计工作。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再一次刷新了猝死年龄纪录,去世前他频繁加班、通宵,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
2016年12月,44岁的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周期天王周金涛因胰腺癌去世,去世前已知病况还在发报告。
2016年10月,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6月,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4岁。
……
比房价和股市更先崩溃的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比年轻人的生活更先崩溃的是职场人的性命。
多少职场人历经奋斗活成了自己曾期望的样子:在CBD的高级写字楼俯瞰市区、挎着2万元的包包、带着职业又有距离的笑容、周旋于客户和上级之间,用PPT展现自己的专业、看着新入职的同事若有所思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奋斗……
一切看上去都光鲜亮丽。
然而外表的光鲜亮丽难以遮掩的是加班熬夜带来的倦容、老板上司和项目进度的压力、同行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得不应酬的觥筹交错、上下班拥挤的通勤……
你累了吗?能休息吗?
你敢说累么?你敢说休息吗?
O! 你不能休息,你说安逸是留给死人的,要么不休息,要么永远休息。
结果,你加班加着加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你在一杯杯咖啡的陪伴下渐渐地离“英年早逝”这个词了越来越近了。
有责任地拼
“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宝贝加班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前段时间,这首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迅速刷遍朋友圈。原因之一是歌词唱出了当前许多上班族的心声——过度劳累,透支健康。
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对工作成就和野心的赞誉能像我们这个时代如此旺盛。
追求田园牧歌、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似乎就是“没有上进心的Loser”;好不容易有些人鼓起勇气“逃离”北上广去大理开店、过悠闲生活,结果没多久媒体就开始报道“过不下去了,只能又回来上班。”
除此,也要承认,我们对生活物质的追求确实变高级了,不愿再将就、委屈自己的消费升级心态让自己辛苦的生活有了一些小确幸;但,同时也意味着你得为这样的生活更拼命工作才行。
我们阻止不了社会变新、变快、变好的步伐,也改变不了职场上前浪会越来越快地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规律,更不可能劝格子间的同事和自己好好享受生活、别用力过猛。每个人都要讨生活,不拼,难道辞职等谁来养活不成?
不拼不行,但要有责任地拼,这个责任不仅是对上级和工作单位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
“有责任地拼”最重要的一步是从转变观念开始。
2014年,一位在阿里巴巴集团工作6年的员工正在为请孕假做交接工作,第二天便因为子宫大出血不治身亡,此前她连续工作了好久。
尽管阿里是出了名的工作压力大,但马云也感慨,“一个不会认真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工作的好。一个不快乐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创意。”
公司从来都不缺努力工作的人,只要想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努力。
前谷歌、腾讯副总裁、现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曾在《硅谷来信》里提过自己的价值观,其中有一条我很认可,大意是说,我们从事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美好,工作赚钱是手段之一,但很多人却不知不觉把目的和手段混淆了。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回复:这个时代的职场人,只能说“我病了,我需要休息”,不能说“我需要休息,不然我要病了”。
“过劳死”引发的猝死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原本该一切照旧的今天,突然被划上了休止符,甚至来不及和亲人告别,留下的只有抱憾的自己、错愕悲伤的亲朋。
活着才是王道畅销书《此生未完成》的作者、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她31岁的那年查出乳腺癌,2年后她匆匆离世。在生命最后的岁月,她用30多万字的生命日记《活着就是王道》告诉了我们:我们该为什么而活?
于娟29岁就拿到了两个硕士学位,面对世俗的成功,名利权情,她像和我们一样,为此付出无数的精力和热血,不惜把自己过成了旋转不停地陀螺。
直到因为意外晕倒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她这个呼呼旋转的陀螺才被迫停下。这一停,彻底停掉了凡俗欲念。要认清活着的意义,她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以下是她的生命独白: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我愿像一个乞丐——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乞丐匍匐在国泰路边,只要能活着看我爸妈带土豆(于娟的孩子)经过。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记之。”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没有哪一件不是小事。
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在满是坎坷的小事上,努力做到温和平稳,热爱生命,做到与人为善,内心温柔;做到真珍爱身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做到均衡身边的各种千奇百怪;尽量做到不为生活失去激情,不为小事失去本心,做到敬畏生命和客观规律,做到有责任地拼命和有节制的努力。爱生活,也爱你自己。
人首先要活着,生命才能有所附丽。
重磅!“青艾地”全民征文启事
为了拓宽题材,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给亲爱的粉丝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青艾地决定开启“全民征稿”。
还记得,青姐今年大年初一写下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全民征稿(青姐爱你不是100天
)点击蓝字直接跳转。
【对象】全体青艾地粉丝以及关心本号成长的文坛高手。
【要求】真实、接地气,能引起共鸣,本人或身边人的特殊人生经历及情感故事,有独特的内心情感世界,文笔有温度,有真情实感,选材尽可能“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
【报酬】线索费50——200元,稿费500——1200元,发表三日后领取稿费。
【奖励】最接地气,受到大量转发,留言好评的,每月评出1-3篇纪实好文,除稿酬外,奖励1000——3000每篇不等。
【纪实作品邮箱】
77465519@qq.com
备注:其他小说或半虚构作品投稿邮箱:1576023159@qq.com
请勿重复投稿喔~~
青艾地作者简介:号主青姐和艾哥是一对资深情感记者,每日执笔写红尘情爱。欢迎粉丝们深夜里送来唾沫。
青姐有酒,等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