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禅茶一味传播禅茶文化点击视频,观看立秋节气介绍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21时31分迎来“立秋”节气,末伏夏尽,凉风渐至。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立秋三侯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天气
立秋之后仍有一“伏”,天气很热,号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
中午热、早晚凉,并且有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的说法。
立秋养生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食欲开始增加。可根据秋季特点科学养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立秋后白天炎热,但早晚寒气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属金、金主肺,人体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立秋后,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暂且“歇歇”,脾胃虚寒的人勿吃冰镇西瓜,待在空调房时肩颈、肘膝关节处也该“捂”起来。
立秋民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
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
食秋桃
浙江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浙江取西瓜和烧酒同食,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诗词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七绝·立秋
[当代] 徐书信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立秋日登乐游园[唐] 白居易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
[唐]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时值立秋,禅茶君希望大家用淡定美好的心情迎接收获的季节,注意养生健身,拥有好的体魄,及时进补。
有时间可以遍览层林尽染的山岚,看看美好风光;总结这半年来的心路历程,从容不迫、开怀乐观的面对2018下半年~
文图整理自网络
排版编辑:禅茶一味(chchayiwei)四月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 半生已过,学会放过
◎早读:一路走来,懂得了许多◎心言堂 | 人生不易,必要有趣◎今天的中国,全民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