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韩信:胯下之辱和漂母千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韩信:胯下之辱和漂母千金

2018-08-18 19:01:02 作者:国学学长 阅读:载入中…

韩信:胯下之辱和漂母千金

  点击关注元知共读

  开启文化生活方式

  100万文化爱好者关注

  元知君按

  各位听众好,今晚我们有幸请到了知名历史作家百家讲坛主讲人梅毅,为元知的读者们讲讲秦汉历史。

  梅毅老师笔名“赫连勃勃大王”引发中国历史读物出版热潮《百家讲坛》梅毅话英雄专栏让他更加广为人知

  这是赫连勃勃大王首次网络献声,将在元知共读连播六期,一定不要错过

  作者· 主播|梅毅 

  韩信的气度

  说到韩信,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拥有最多典故成语的人,如果读史记,我算了算,大概有三十多个。

  耳熟能详的,包括背水一战、一饭千金、胯下之辱、能屈能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半渡而击、多多益善等等。

  一个人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成语典故,可以想见这个历史人物有多么重要。但是,由于西汉政府当时对他谋反的指控,我们总对他有些负面的印象

  比如,言及典故成语“胯下之辱”,我们总有人说:“韩信连做人尊严都能放弃内心深处就是一个胆小鬼,也是他这个人做事底线表现。”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就历史事实分析一下:胯下之辱,就是指非常难以忍受奇耻大辱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韩信,青少年时代是江苏淮阴地区的一个破落贵族子弟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由于运气不好青年时代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淮阴闹市中,就有个年轻的屠户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如果读书不细,可能就会认为韩信当时内心很是恐惧,也确实真感到屈辱。确实,“胯下之辱”是侮辱的最高级别

  在秦汉时期,我们中国人更是性情刚烈,这样的污辱,比起今日要强烈得多得多。满清二百多年统治实际造成了我们汉民族刚烈性格的退化。

  但是,当时韩信真得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了吗?

  我认为不是!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看司马迁史记的原文:“于是(韩)信孰视之,俛[fǔ]  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大家特别注意的,是那个“孰”字,就是说韩信“仔细地”看了看那个青年屠户。如果韩信真是个胆小鬼,他不可能那么从容

  而且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以为怯”三个字其实已经表明了司马迁的态度,那只是路人以为的而已。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写照

  有一句话叫“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之辱,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俯出胯下,能够在闹市的哄堂大笑声中忍受如此奇耻大辱,韩信肯定不是一般人,肯定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韩信的道德水准

  确实,也有人就说,韩信连做人尊严都能放下,是否证明他这个人在道德方面没底线呢?

  当然不是!

  如果他当时不忍,我们知道,秦法严苛,闹市之中偶语都可能被杀,别说当街杀人了,肯定要被官府抓住杀头。

  但历史证明,如果韩信当时和这个青年屠夫意气,日后哪里还有机会和西楚霸王争雄呢!

  最让人佩服的,韩信封王还乡后,把那个曾经当众污辱自己的屠夫叫来,对诸将说:“此壮士也。”并且赐为中尉官职

  有恩报恩易,有仇不报难,这种以德报怨的胸襟气度,更非常人所能及。为此,大文豪苏轼曾在《淮阴侯庙记》中感叹道:“(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故忍耻胯下!”

  韩信的勇气

  体现韩信勇气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情。韩信投靠刘邦后,没有收到重用,还因为大概是连坐的原因,按照军中法律当斩。

  当时十几个人跪成一排,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手起刀落斩杀了,可能惨叫的也有,大哭的也有,斩到韩信时前面人的血估计都喷了他一身。要是一般的人,早已经吓得不行了,什么冷静沉着根本是很艰难的。

  但韩信不一样,他怎么做的呢?

  记载,韩信举目仰视,他要找什么呢?他得找一个有眼光,有权力的人啊。

  他这么一仰视,刚好看到了路过的刘邦哥们、滕公夏侯婴,于是他马上大声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思就是说汉王刘邦不想得天下了?为何要斩杀壮士?

  还真别说,韩信这么理直气壮的一吼,真救了自己的性命

  这夏侯婴也真有点见识,听到这话,就走过来了,觉得在一帮被杀光的人中此人话语不同凡响,又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才把他推荐给汉王,才有了韩信后面的发展

  从这件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韩信的智慧一个人面对生死时候,是最考验意志和智慧的时候。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的心志坚韧,能受胯下之辱,又能面对被处死的危机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韩信的仁义

  而另外一个体现韩信仁义性格的成语就是“一饭千金”!这个成语 。

  “一饭千金”这个成语,是我们中国特有感恩文化重要的符号表示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韩信青少年时代家里很穷,父母双亡,所以常常四处蹭饭吃。秦朝大乱前,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看到没有自己的饭食,知道亭长夫妇嫌憎自己,一怒而去。怒是怒了,肚子可是到时候就饿,韩信只得在城下钓鱼,估计也是姜太公的钓鱼,基本钓不到鱼。

  当时,河边有一些漂洗丝絮的中年妇女,也就是史书上的“漂母”,其中一个漂母看到韩信饿得眼睛发蓝的样子,非常不忍,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

  就这样,漂母漂洗了数十天的丝絮,为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

  等漂母们手中的活计干完的那天,韩信对漂母表示说日后一定会重重回报今日的恩德。没想到漂母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漂母的意思是:一个男人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因为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回报啊!

  “大丈夫”“王孙”是漂母对韩信的尊称,由此可见,漂母的话语其实是暗含激励的!韩信听了很惭愧

  后来发迹后,韩信被汉朝封为楚王,马上找来那个漂母,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

  接着,他又派人把那个亭长找来,只赏给他一百小钱,并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你是个小人,没将好事做到底。”所谓的“为德不卒”,即“为善不终”的意思。

  “一饭千金”这个成语体现了韩信身上英雄报恩传统道德价值观,也是秦汉那个时代人们为人处世理念的一个体现:“一饭之恩必报,睚眦之怨必报”。

  当然,听完这个故事,好多人觉得有些奇怪。韩信吃了几个月饭的亭长,只给一百钱打发,而吃了几十天饭的漂母,却得千金赏赐,这是否彰显韩信这个人性格太过睚眦必报狭隘

  韩信此举,当然不是狭隘的表现。作为秦朝基层吏卒,贪污受贿少不了,那南昌亭长家里多韩信一张嘴,不会吃穷他。但作为以漂洗丝绵为生的漂母,生活非常艰辛,有可能一天只吃一顿饭!

  如此贫穷妇人乱世血腥与困顿苦厄,竟丝毫未能侵蚀磨损漂母善良完美的人性。出于伟大母性,她宁可自己并日而食,也要把自己赖以生存的雕胡饭(茭白籽)给韩信这个落魄王孙,这是多大的仁爱啊!

  亭长和漂母对于韩信的情义,可以这样比较

  这就等于一个百万富翁给了你一百块钱,和一个全部财产只有一百块钱的穷人给了你99块钱,这感觉意义是不一样的。

   

  我在深圳有个老朋友博士毕业,当年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来深圳,可以说是又老又穷,一个十九岁的漂亮姑娘看上他嫁给他。

  这姑娘学历不高,工作辛苦,老哥们高不成低不就半年多没工作,姑娘天天给他带饭做饭养活他,然后给他生儿育女

  后来,这个朋友混了十多年后发迹了,身家上亿却有了新欢,就对我说他要过新生活,说现在有一个漂亮姑娘,家里有钱能够帮他事业大发展,要抛弃从前黄脸婆了。

  我当时就对他说,你真是“猪狗不如”。

  当然,我这样说话确实过分了,因为我侮辱了猪狗,因为猪狗都知道报恩。我们想想,我这个朋友对待情谊对待恩德,比起韩信来,简直就是判若云泥!

  话说远了我们还是说回韩信。特别是漂母当时的怒言:“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这十八个字,振聋发聩,对韩信一生影响至大,激励了一代英杰的自立和自强,唤醒了他为乱世开太平人生追求

  至于韩信对待亭长,正如韩信所言“(当时)望子深矣”,我当时穷困潦倒那个地步对你期待太大了,你们夫妻竟然如此对待我,所以让人大失所望

  韩信年少孤贫,性格孤傲内敛,又有几分忧郁,所以每每落落寡合,性格属于冷静中带点冷漠那种。

  当年为了生存不得不在饥饿贫困挣扎的时候,太期望别人的帮助鼓励了,所以才对亭长夫妇产生那样的失望,和那样的一百个小钱的带有侮辱性质的“回报”。

  好,更多历史细节和历史分析,欢迎大家收听我的《秦汉史》课程

  #今日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以前不曾听过的中国史,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收听梅老师的56堂中国史通识课

  让你的视野开阔、内心更丰富人际交往愉快

  

  赫连勃勃大王首次网络献声|秦始皇为什么不穿黄色龙袍?

  《百家讲坛》主讲人梅毅首次献声:战神项羽的战斗力如何?

  《百家讲坛》主讲人梅毅首次献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大兴巫蛊之祸:妻离子散,骨肉相残

  皇帝中的西门庆——汉成帝是怎样炼成的?

  本期编辑鲸鱼

  作者·主播丨梅毅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以笔名“赫连勃勃大王”引领中国历史读物出版热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