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周庄

2018-08-27 20:19:21 作者:6风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周庄

  假如要用一个词来描绘江南水乡形象,我想许多人会说,小桥流水

  江南多水亦多桥。一弯小桥,一叶轻舟流水之上,迎来送往。江南的桥,是水乡文明钥匙,是游子心间的寄予。

  但是,没有哪座桥,可比周庄双桥更闻名。

  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油画,题为《故土的回想》,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的画展中展出。随后,哈默将画作买下,改名为《双桥》,在访华时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寓意架起中美两国的友谊之桥。

  从此,周庄成为榜首个在国际扬名的江南古镇,被誉为“我国榜首水乡”。

  这些年,周庄一向为盛名所累,承受着“过度商业化”的责备。缄默寂静的双桥,早已无法满意人们殷切等待世人接踵而来,只留下一句“绝望”便漠视脱离。

  但是又有多少人清楚自己来到周庄,想要感触赏识的终究是什么。商业化也好,“榜首水乡”也罢,都不过是人们为她贴上的标签

  阅历了宋元明清的风雨春去秋来多少故事,周庄永久缄默而漠然,将归于自己的文化回忆传递下去。褪去光环,她仅仅昔年富贵的贞丰里,仅仅一座温婉如画的水乡小镇

  你若来周庄,请不要仅仅为了她的名望,不要让她成为游览册上的一枚打卡印章。撕下标签,忘却他人赋予的等待,用单纯眼睛和本真的心灵,去倾听,去寻觅。你会遇见一样的周庄,看见不寻常风景

  和其他古镇比较,周庄给人的感觉愈加精巧而古拙,街巷都是窄窄的,没有特别开阔空间民居散布密布,人家尽枕河。

  说她古拙,是由于周庄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时期的修建,修缮的痕迹亦不显着。这个面积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散布了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全体的古旧风格保存得非常无缺。

  说她精巧,是由于尽管古旧,却干干净净,每一个角落因地制宜用心妆扮,并没有脏乱差的破败感。

  我去的那天,镇上人不多,冷巷里安安静静,听得到虫鸣鸟啼,还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的声响。路旁边和水畔的花儿都开好了,人们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孤负了妙曼春色,但花儿从来不会。

  我漫无目的的走着,小镇就那么大,你想去的景点,不需要特别的安排,随便逛逛也不会错失

  在某个路口,蓦然瞥见一间不大的宅院,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维护基金会工作站。

  阮仪三,苏州人,同济大学博导,毕生致力于我国的古城古镇维护。2003年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维护出色成就奖,被誉为“古城卫士”。

  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还有丽江和平遥古城,都是由他拟定的维护规划方案

  走进工作站,房间里陈列着阮仪三起草的各项规划文件的节选、以及他的事业阅历和获奖感言。与之相照应的,是一件件制造精巧的古建模型,周庄双桥的景致也用模型的方法呈现出来,置于展厅中央

  墙面多媒体屏幕上,陈旧的石门慢慢翻开,一位白叟带着温暖笑脸健步走来,婉转叙述着周庄古镇维护的故事。

  看着这样的画面,简直就要落下泪来。

  在大学阶段,我就读的专业是城市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关于古城维护的内容曾经不太放在心上的学业,此时却有着万分的感恩过往学习阅历,让我比许多游客更早也更多的了解关于阮仪三的生平功业。若非如此,我可能会错失这里,或仅仅仓促看过路过,很难具有这样深重感动

  工作站的摆设极具古镇风情,古典与现代的规划完美结合变换,营建出美妙时空参差之感。我在小小的展厅中前后来回看了许多遍,总算不舍地脱离,和我心中的大英雄离别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脱离工作站,跟从一路游客的脚步,就来到了沈厅。

  沈厅是镇上最有名的宅子,由沈万三的后嗣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所建,来此观赏的游人乃至多过沈万三的“财神居”。

  沈厅坐落周庄南市街,七进五门楼,巨细房子共有一百多间。在第五进中,安放着沈万三的坐像,面前有一个金光闪闪的聚宝盆,走到这里时,导游便会指引观赏者用硬币投向聚宝盆,听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

  宅子的侧边还有一条被称作“万三财道”的通路,与“水上财道”并称为来周庄必走的两条“财源”。即便明知是附会之说,游人带着讨个好彩头的愿望,也八成会去体会一番。

  不知有多少来周庄的人,是为了感染一些沈万三的财运

  这位富甲一方的明代富豪传奇一生发明了富可敌国家业,却也因而获罪,晚景悲惨客死他乡。他的子孙似乎也没有多好的福报,仅在明洪武年间,沈氏一族就遭受了三次重创冲击,数十人不得善终。对此,人们倾向于责备帝王家的残暴和凉薄,也算是一种安慰和怜惜。

  一切人都津津乐道沈家滔天的财富,总要为其赋予一些带有神秘色彩解读。但是,哪有什么聚宝盆呢?腰缠万贯从何而来,或许沈厅的旧名“敬业堂”就是最好的注解。勤劳敬业是根基,再加上才智和一点点运气,每个人都有可能打造归于自己的“聚宝盆”。

  这沈厅的主人,本来也是游手好闲花花公子,后逢变故浪子回头,凭仗勤劳开垦劳动,重振家风,终成一镇巨富。

  从明至清,沈家香火绵延不断,纵然屡遭变故,终有从头崛起之时。子孙未曾给祖先丢人,万三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了。

  从沈厅出来向北走,很快就抵达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始建于明代,清初转让给张姓人家,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数明代修建之一,也是在全国都很稀有的明代民居,有着极为宝贵的前史文化价值

  张厅虽与沈厅都是周庄的必游景点,但游人仍是相对较少,浓艳清幽,也令玉燕堂多了几分大家闺秀的寂静柔美气质

  厅堂内挂有一幅闻名的对联——“轿从门行进,船自家中过”,对联中描绘的景致就是张厅的最大的修建特征:院内有一条与南湖相通的小河

  小河的姓名叫“箸泾”,流水潺潺,为简静素雅的后花园增添了灵动天然的气味。园有活水,才是风味天成的美。

  离别张厅,向前就是双桥。尽管闻名,但其实就是两座为行人供给交通之便的小桥,造型古拙简雅,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像是古代的钥匙,故又名“钥匙桥”。

  想要赏识双桥如画般的美景颇有难度,由于在桥上行走和摄影的人简直不曾连续。所以我决议换一个思路——不如去看看那副闻名的画作吧,画中自有双桥最美的姿势

  双桥的斜彼岸,就是“逸飞之家”,画家陈逸飞的留念馆。

  这是一处安静秀美小院,厅堂为明代修建,展现有缩小版《故土的回想》复刻品,游人能够一睹画作风貌。为表思念景区恢复了陈逸飞早年工作室的摆设,在素净的水乡民居里,重现旧上海艺术家的温婉情调

  宅院里海棠春天的暖阳里迎风娉婷,淡粉的花瓣,淡绿的枝叶,如碧玉年月少女,清丽绝俗,意态单纯,美得惊心动魄却不自知。

  一旁的桂花树上挂了逸飞先生题字的名牌很喜欢这种诗意细节,为每一朵花每一棵树取一个姓名,让年月就在这琐碎的夸姣中怒放。

  陈逸飞在创作中寻求“大美术,大视觉”的抱负,承先生之志,周庄将“逸飞之家”改造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和公益艺术传播基地,为艺术家和爱好者们供给一个沟通互动渠道

  在周庄,深深浅浅的巷弄里、小河滨,古桥旁,随处可见写生的美术爱好者,这里的绘画艺术空气,比我去过的任何古街古镇都更稠密。我想,这或许就是陈逸飞先生留给周庄最宝贵的礼物吧。

  愿,艺术之梦生生不息海棠花岁岁年年

  一位我很敬重的教师曾说,到一个当地游览,假如可能,必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那是了解一方风土人情的最佳方法。所以,周庄博物馆天然出现在我的游览清单上。

  周庄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初时期的一家民宅,通过修缮相貌无缺,真诚宽厚的气味,与博物馆的前史意蕴相得益彰

  周庄作为镇一级的行政单位,能具有独立命名的博物馆已属可贵,且展馆的规划毫不唐塞,乃至称得上分外精巧别致。展厅并未选用多么贵重新潮方式,身在其中,你却能感触到江南水乡的烟雨含糊之美,正是古镇应有的简淡气质。

  一路慢慢而行,博览周庄的前史遗存、名人掌故和民俗风情,小镇的千年画卷在陈旧的宅院之中徐徐展开,叙述着一个个长远动听的故事。

  精心营建的布景,让观赏的进程处处有惊喜,这些小景自身已极富神韵,偏又出现在古镇里的古民居之中,一切都是那么调和又合理自在而天然。没有一点点的故意突兀之感,含糊间就含糊了时空的边界不知今夕何夕

  周庄的美,归于小桥流水,归于旧时江南,更归于纸短情长的连绵诗意,归于琴剑飘零、诗酒天边的文人风流

  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放浪而有才名。旧日宦居洛阳,因见秋风起,思念起故土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感叹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所以弃官归乡。

  这是一个实在的故事,张翰的故土就在周庄南湖之畔。南湖旧名“张矢鱼湖”,就是为了留念这位千古留名的“洒脱吃货”。

  今日的南湖秋月园里,建有思鲈堂和季鹰斋。来周庄,除了万三蹄,也别忘记品味那直令文人弃官的莼菜鲈鱼羹,感触“莼鲈之思”的舌尖魅力

  时刻转瞬到了民国,贞丰桥畔的德记酒楼里,坐着几位畅饮酣歌的醉客,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尽在座中。

  外面的国际充满白色恐怖,南社的诗人们在幽僻荒芜的小镇酒楼中畅意畅饮、不分昼夜,写下很多影响深远爱国诗歌,结集为册,称为《迷楼集》。德记酒楼,亦因而改名为“迷楼”。

  这段往事,让人不由想起鲁迅的名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1989年,作家三毛从台湾来到周庄,为这古拙的水乡流下了悸动泪水。此时的她,还无法预知自己与张寄寒先生的一段文缘。

  生活在周庄的张寄寒从来敬慕三毛的才调,曾写下散文《三毛在周庄》,并宣布在国内外的一些报刊上。一个偶尔的机会,他经人介绍,将自己的文章和一封信笺寄给三毛。未曾意料,很快收到了三毛的回信,信中相约1991年10月在周庄相见。

  但是,张寄寒终究只等来了三毛自杀的心碎音讯。后来,为了留念三毛,周庄旅游公司开设了“三毛茶室”,张寄寒承包下来,尽心运营。他将自己与三毛的故事共享给更多的人,作为永久的思念。

  三毛茶室至今仍安静的开在冷巷深处,没有人故意宣扬或招揽生意,仅仅用文字相片无言的诉说着那段往事,等待有缘人前来,喝一壶清茶,叙一场情深意长

  面对苍莽年月,韶光如瀚海。文字的力气如此菲薄,淡淡的翰墨,道不尽昨夜星斗的绚烂往昔。

  关于周庄的故事总要讲完,而此时的我只想对你说,假如,你也曾对周庄有过一些美丽误解,不妨换一种心境,换一个视点,重游一回。

  要信任,这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一种灵心善感柔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周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