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土雅事丨∮ 容城的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风土雅事丨∮ 容城的秋

2018-09-06 07:16:42 作者:墨海平台 来源:墨海一斋 阅读:载入中…

风土雅事丨∮ 容城的秋

  墨海一斋温柔岁月,相宜共好关注容城的秋

  作者丨汴州月明 主播 | 红袖东风

  秋天,无论在哪儿,注定是要来的。如十月怀胎,在经过酷暑,望穿秋水之后,总是如期而至。可是,容城的秋啊,今年虽立的早,但却体会不到秋凉的味道。倒是“秋老虎”肆虐,依旧炎热如故。

  蛰居容城,不觉已有经年。日复一日的喧嚣似乎早已把人变得麻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浑然中懵懂而过。哪有闲情雅致去领略秋的滋味?!

  然而,今年的暑天与往年不同,不仅来得特别早,且高温持续时间长。自进入五月下旬后,便开启了“蒸烤模式”,人们仿佛掉进了火焰山,被痛苦地炙烤,度日如年。因而,对秋的渴望比往年格外强烈。在这种期盼里,记忆的碎片总是不经意闪现出儿时乡下秋天的画面,那种立秋后天凉如水的感觉回想起来还真是沁人心脾。

  不逢故乡之秋,已有三十多年了。记忆里,每年入秋后,总要想起那个梦寐一样的小湖村,秋风阵阵,湖水浩荡,想起“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这样的句子,想起坐在门前的矮凳上,望断南飞的大雁,想起秋收后一群顽童在稻田里“打仗”的嬉戏,想起夜晚在小树林寻捉秋蝉的情景,想起清晨光着脚走在田埂上的清凉感觉,想起秋雨敲打玻璃,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蕴……只是那时年少意气,呼朋引类,喜欢嬉戏顽劣,秋的意境与姿态是无论如何也领略不到的。

  或许是人到中年,或许是今年遭遇异常燥热之故,增强了对季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吧,开始留心每天天气的变化。今年立秋后,能明显感觉太阳有些花白,略些疲软,空气中有一丝丝的湿润在弥漫,心儿不再跳得厉害,不再大汗淋漓。虽然还是炎热,但感觉暑气明显的消退了一些,久久抑郁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

  初秋的容城,天似乎变得高远、湛蓝,白云朵朵,如洁白的羊群优雅徜徉在天宇间,只是尚看不见那一对对井然有序南飞的大雁。阳光一如既往散发巨大的光芒,马路上依旧灼热。偶尔,一阵秋风拂过,有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地上宛如铺上了黄金,绚丽夺目。日益繁华拥挤的小城到处车水马龙,到处扩建改造,熙熙攘攘,时不时有洒水车经过闹市,带来一阵清凉。人们脸上虽然依旧汗水淋漓,但不再绷得紧紧的,开始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入夜,秋的色彩似乎流动起来,较之白天,秋的味道正一点一滴变浓。晚风阵阵,长堤外、马路上、广场里到处可见一些闲逛的人群,三三两两,脸上荡漾着幸福的涟漪。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路上的夜行人与广场里的跳舞一族。行者多是些发福的中年男子,他们甩开膀子,昂首挺胸,大踏步走,个个气宇轩昂,汗流浃背;而广场里音乐震天的响,各式各样舞蹈目不暇给,多是中老年女士,在音乐的伴奏下,个个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动作花样百出,常常令游人驻足观看。行者与舞者,构成了江城秋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近年来横空出世的滨江未来城广场,已成为容城秋夜一个热闹非凡的景点,为丰富容城的秋夜生活增色不少。入秋后,这里比夏日的夜晚更加热闹,人流如织,络绎不绝。广场中间,有一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每晚都在不停地播放监利新闻。霓虹灯下,跳舞的,练功的,打太极的,行走的,摆摊的,叫卖的,遛狗的,静坐的,恋爱的,唱歌的等等,还有江堤上不时驶过的汽车声,组成了一首广场大合唱,令人流连忘返。

  在这热闹的群体间,最为令人瞩目的当属演唱荆州花鼓戏的一帮自娱自乐的人。他们每天晚上准时出现在广场东面,音响设备一应俱全,演唱者无论男女都顶呱呱,唱得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做派专业,功底了得,赢得阵阵掌声。戏曲内容大多系过去湖北天门、沔阳(今仙桃市)一带的戏曲,如《站花墙》、《铡美案》、《李天宝吊孝》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曲子,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许多老人围坐在一起,神情专注,津津有味的听着,唱到情深处,还有人献花,捐钱,把演唱推向高潮。

  回首二十余年的容城秋夜,那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何其贫瘠,亦不注重养身之道,记忆里残留的总是些吃喝玩乐的影像,当然这也成为那个时代容城秋夜的一大看点。至今尚能记得的有凤凰堤的烧烤,逍遥岛的野味,黄金海岸的香茶,常青树的歌舞,古香岭的麻辣烫等,一到秋天格外火爆起来。印象中西门凤凰堤的烧烤一直是烟雾缭绕,余香袅袅。

  自从凤凰堤下填(江)水造地成功之后,这里开始成为容城秋夜生活的一个纯天然逍遥场所。一些生意人为了招徕顾客,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五颜六色的“蒙古包”,一个个屹立在沙滩上,远远望去,仿佛到了辽阔的北方草原,令人忍不住想进去看看,很有创意。生意自然是出奇的好。二十多年来,这里一直香火旺盛,络绎不绝。即使是西风紧,秋意寒,依旧如故。

  梧桐,是最能点缀秋景与心情了。这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可谓俯首皆是。古代的文人,总是喜欢把秋与梧桐落叶联系起来,叶落而知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等等。可是,我的容城啊,在近二十余年的城市改造中,梧桐早已被斩尽杀绝,令人叹息。梧桐不见,秋在何方?极目所致,是一幢接一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我们都沦陷在钢筋水泥丛中,秋天也只能坐井观看了。

  但是,秋天是包裹不住的。清晨,如果你起得很早的话,沐浴晓风习习,漫步在大街小巷,你会感觉空气新鲜,无比清爽;能隐隐约约闻见空气中的桂花以及菊花的香气,会看见地上有许多不知名的湿润的落叶等等,这些都昭示着秋临人间。遗憾的是秋蝉的鸣叫似乎已经听不见了,城市的喧嚣令它们无地自容,四处逃遁。倒是在故乡小湖村,那里的蝉声依旧,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可以听见许多不知名的秋虫在骄傲的吟唱,声音婉转,一声高过一声,仿佛比赛似的,庆贺秋到人间。

  秋风之后,必然是连绵的秋雨。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十天半月,那秋的味道则愈来愈浓。去年的容城,秋雨下得特别的凶,丝毫不比春雨逊色。而今年的秋雨还迟迟不肯落下来。夏秋大约还在较劲,但我相信,秋凉必将战胜酷暑。

  秋天,在古今文人的笔下,总是一阙填不完的词。但似乎多是一些悲凉的韵调。当然,颂扬的也有,不过很少。

  秋色无边,一年一度总关情。秋天,在我看来,比春天更有魅力,更有风韵。万紫千红的春天固然生机勃勃,然而,硕果累累的秋天,处处弥漫的却是飘香的芬芳。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人间带来丰收的喜悦。

  我爱秋天,更爱这座千年古城的秋天!

  作者简介

  原名徐军华,男,汉族,出生于湖北荆州监利。80年代中期投身工商,一直从事系统宣传报道调研工作。闲暇,爱涂鸦。以字会友,抵御喧嚣。有论文、评论、散文、随笔、诗歌等散见于各杂志及网络媒体。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读物,常年面向文字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授权独家原创,拒绝一稿多投。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一半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封顶。

  6、本平台概不负责版权纠纷。

  7、投稿邮箱: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页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