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官巷的昨天和今天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上官巷的昨天和今天

2022-03-23 03:05:40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官巷的昨天和今天

  上官巷是太原五一广场附近的小街。我们山西老文化多,城里的巷大多是以祖宅子命名的。北京人叫小街道是胡同,元朝建都,各种民族的凑合到一起了。古代有种说法,汉人以外叫胡人,胡人圪挤到一起安家了,成了街坊邻居,胡同,很有点儿民族融合的味道了。上海呢,小街道叫里弄的多。现代化了,老城都快成了水泥大方块,小区占领了市,里弄快成历史了。里是古词儿,还听过弄堂。居民组织的最小单位,弄,倒是沪人的创造,是洋人租界时弄的?胡说也弄不清。

  还是我们的巷子有嚼头,老传统的文化。

  上官巷在五一广场北300米的地方。刨根找不到考证的资料,这上官大人具体哪位哪朝在此住过。反正上官属于高贵的姓氏,大户人家多。

  上官巷东西长约400多米,可在太原市千百条小巷中名气大。因为这里有古代和现代的三处重要地标。古代的有崇善寺和文庙,在上官巷的东把头。崇善寺是古代的佛寺,最早建于唐朝,原叫白马寺。后来到明朝,朱皇帝的儿子统辖太原,大兴土木扩建了寺院,改为崇善寺。当时规模宏大,有14万平方米呢,可惜在清代毁于火灾。现在的崇善寺只是尚存的一角。废墟上面,清代巡抚新建了文庙,文庙也有名气。崇善寺是太原香火最旺的古老佛寺,香客多半得路过上官巷。上官巷的北面还有皇庙,是明、清两代皇族和官员祭祀和聚会的地方。看上官巷多耀眼。

  现代最醒目的地标是省公安厅。公安二字,是老百姓无法离开的缘分。就象普天下的佛寺,你无论磕头的是大佛还是菩萨,旁边或佛身后,总有手持武器的卫士护法菩萨,或是韦陀,或是迦蓝,相当于保卫部长。公安就是老百姓的卫士。省公安厅在哪儿?不妨在街头问一个太原的成年男女。上官巷!五一路拐个弯就是。

  建国以后,上官巷的主要单位和居民,基本以省公安厅机关和家属院为主,另外还有太原师范学校,铁路宿舍,少量的其它市民等。省公安厅的机关占了巷北的大片,以前大门简陋,两立柱朝南开,天下衙门都讲究门的开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门改造的有了气派,上下两层,二层横搭在门头上,两边站上了荷枪实弹的武警。有了种森人的感觉。警察从1983年起都穿了橄榄绿职业装,太原市除了府西街的省政府,这里成了人们仰望的地方。一问在哪儿上班,省公安厅,牛X啊。上官巷也跟着沾了光。

  五一广场这一片,是建国以来30多年间太原市最核心的地方。闹革命热烈的那阵子,广场大型活动不断。广场正对并州路座北朝南,建有座相似天安门广场的观礼检阅台,中间有巨幅领袖像悬挂。检阅台后,是一片野蛮生长的树林,里面只有几条野蛮布局的小道,野草,灌木,如果自然生长到现在,那一定是城市中的老树森林,远比人工硬化的的水泥板块亲近自然世界了。我们在国外的许多著名都市看到,城市存留的原始林地、草地不少,与现代概念的建筑相映成趣,太有文化了。

  广场的正北一条干道是五一路。这条路以前的交通份量很重要,城市南来北往,五一路是大车流。路并不宽广,2016年改造前也就4车道,大车小轿车自行车行人挤成一团,过往的司机都很挠头。五一路是老城区,旧建筑老房子多,有的还有文物价值,修新成本巨大。加上路两旁栽有一抱粗的银杏老树,很贵重的绿植,多年没人敢下手改造。还是市长耿大将军,终于下手吃了这只螃蟹。如今新建的五一路漂亮大气,丑小鸭换了妆。

  上官巷西临五一路。笔者是30年前调到省公安厅机关工作的。那时的路口右侧,是临五一路的三层老旧建筑物,省公安厅招待所。我们的集体宿舍在三楼,住在左拐上官巷的这边。招待所的后门在上官巷。那阵子巷子里的车辆很少,路也就十米左右宽窄。公安厅算繁忙的,也不至于堵车。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个别暴发户有私家车,少数有钱的买了摩托车。绝大部分人的出行靠自行车。城市是自行车的海洋,大街小巷,漫山遍野的,人行道停的,街上跑的,包了存车点的关系户,都可以发小财。

  窄条的上官巷,由于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农民也进了城,城管这种职业还没生出来。两边都是大小跳蚤商店,卖菜的,烧饼的,修鞋的…,吆喝的商贩扯着嗓门,高声卖货的男女有晋南北的,有川湘的。空气中弥漫着烧烤味,油脂味,辣椒味,脚下一不注意,就会踩到烂菜叶子。人群嘈杂声,还得注意穿来穿去的小猫和小狗。应有尽有的生活服务类摊位,都是见缝插针,红火的集贸市场,呵,有点儿集镇赶会。尤其是夏天,烈日当头,那种刺鼻的气味,在上官巷过路的,都得有耐受的功夫。到了黄昏后,夜幕中一盏盏挂着的照明灯,每日一直会喧闹到十点以后。

  风停雨住了,第二天早晨可就累坏了环卫工人,收拾鬼子扫荡了一般的街道。瓜皮,菜叶,树枝,各种纸袋包装盒…。最辛苦的是清理淤泥。

  冬天的上官巷,很冷。30年前,各个机关和居民楼房都有了暖气,但还有临街的小房子和商铺靠煤炉取暖。每天一早上班,就能看到若干根烟筒突突的向外排烟。离地面几十米,漂浮着淡色的蓝烟,戗鼻子那是没说的。反正城市的环保没什么指数监测。我们的家属院就在上官巷,一到过冬,机关家属院的锅炉房就运转起来,送来热气,高大的烟囱喷发出黑烟。粉细的煤面,每天都是薄薄的一层。细想来,如果监测能怎么样,不取暖会冻死人的呀。那会儿的寒冷低温,记得1990年冬,大雪过后,太原市最低零下23度。看来文明根本不是一句号召,物质水平上不来,打造绅士淑女那是鬼话。

  上官巷十多年前第一次改造。快进入21世纪了。省公安厅在大院子西面盖起了指挥中心大楼,上官巷的门堵起来盖了房子,正门移至五一路。

  终于盼来上官巷的改造。路边所有经营的摊位被取缔了,马路加宽了好几米,人行道上还栽种了槐树,一下感到宽敞明亮许多。两边的老楼房也进行了化妆,也是为搭调不远的崇善禅寺了,上官巷临街的房子一律刷成铁红色。

  也就刚扩了没几年的马路,忽然间又塞堵了。自行车潮流已经写进了历史,私家车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又是挡不住的蝗虫,漫延到上官巷各个角缝。交警想治理,下不了手。上官巷满爬的各式车辆,都是省公安厅或市公安局警官的,不在此处停往哪儿停,解决不了。贴个罚单吓唬吧,十八个关系马上找过来。交警队长愁死了。后来索性是睁着眼晴当看不见了。市政硬件弄不好是城市的硬伤,可从另个角度看,发展快了,不但灵魂跟不上,全社会都会手忙脚乱。

  但终究是感觉到,瞬息万变的世界蜕变的更好了。

  这不2018年了,五一路又改造了,刚完工。上官巷小街又被挖了个底朝天。平展的大路修成了,换了一张新脸。

  每到农历月初一和十五,路经上官巷,到崇善寺的香客们络绎不绝。他们也感受了这条小巷的巨大变化。我们的老宿舍院还在,外墙又贴上了保暖新衣。不过院里见的大多是新面孔,老住户大都搬到崭新的高层小区了。

  据传,省公安厅机关整体要搬迁,这里要开发成旅游观光片区了。除了文庙,皇庙,崇善寺等,跨过五一路的皇华馆,还有民国古建,去海子边的路过,那两颗围档的千年古槐,据说是古时阳曲县县衙门口的绿植。这些宝贝距离上官巷都不超百米。

  看来上官巷在不远的将来,又要面临着一次大的折腾。先把现在看到的定格住,将来你看到更好的景致时,想起以前的老脸,或许还会伤感呢。人就是这种复杂的情感机器。

  上官巷,亲亲的老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