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见你,但是_________。
“何时能见上一面?”
作者 / 张荆棘
一。
原来,友情就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虽然大家嘴上都说它很重要,但实际活下来,发现友情变得可有可无。
因为那些用尽全力喊出的“下次请我吃饭”,都像烟云一样消失在黑夜里;而那些约好的酒局,烧烤局,甚至是海底捞局,也会源于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导致组织失败。
渐渐的,一个人去操场坐着,一个人去吃寿司,一个人玩游戏成了常态。
当然,有时还是会不死心,跑到深夜的朋友圈里呼朋唤友;或者趁假期问许久不见的挚友们能否一起出游。
但每次的结果都是郁闷的。
朋友圈从来没得到过想要的回应,旅游邀约的结果是“我没钱/有个项目要加班”,就连“喝杯东西聊一聊”这个请求都被拒绝得一干二净。
我这才明白,村上春树那句“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境遇。
于是,我从“习惯一个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
二。
但其实,我不喜欢“一个人”。
所以从高中到大学,我没缺席过任何一行同学聚会或旅行;几个好朋友的生日会,永远都由我来操办和组织;而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朋友一句“你在哪”,我都会尽量到场。
不是闲得没事干,只是觉得:
做朋友,不是你多做一些,就是我多做一些。
想起读大四临毕业的时候,一位好朋友半夜十二点发了条朋友圈,只有六个字:“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我知道他是那种“不出事不发朋友圈”的人,所以我当时就回复了他一句:“在哪。”
然后我就接到了他的语音消息,大意是“别了,你们学校离我们那么远,我只是瞎说而已。”
我也没想什么,继续问:“在哪。”
随后他给我发了个定位,是东莞大岭山的一家大排档。
等我坐车到那个大排档的时候,他已经一个人在那猛喝了几罐可乐。
我问他“点菜没”。
他摇摇头,说:“等你来了再点。”
那天晚上其实我们什么难过的事情都没有聊,继续讨论以前班上的女生,聊聊高中舍友现在都过得如何。
他没告诉我“到底怎么了”,
我也知趣地绕开所有关于“困难”的话题。
直到最近我跟他聊起那天晚上,他才告诉我:“其实那晚真算得上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爸,被发现欠了别人六十多万。他把房产证都拿出去抵押了。”
“如果不是你找我,我怕我真的顶不住。”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泛泪光。
我其实从没想过,自己能够给予朋友这么大的帮助。
我只是希望,我能够为身边的朋友多做一些事情。
也许没什么用,
但只要你会因为我的陪伴而好过一些,那就够了。
三。
但当我跟那些朋友都各奔东西后,这个“多做一些”的成本就会成倍上涨。
而且我们的生活,会在毕业后会多出很多要考虑的事情:
手头上还未完成的工作,
在电话那旁等待的男/女朋友,
年初就定下的,但如今仍然未完成的存钱目标,
....
这些“事情”的确不会跟“交朋友”起到正面冲突,但它们会让你累得像一条狗一样。
挤地铁,坐公交,回到家再吃一顿“九点多才能吃上”的饭,再洗个澡,就失去所有精力了。
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我当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友情会变得可有可无。
但还是好想能够拥有朋友,
跟他们一起去吃特别的料理,
跟他们一起开一些无聊的玩笑,
跟他们说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忧愁,
帮他们解决一些烦恼。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
那些许久不联系的朋友们,跟我汇报一下最近的生活吧。
我不想失去你们,我也不想你们失去我。
作者/张荆棘
歌曲/ Idiot
插图/ 无
问两个问题:
点赞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