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和手机相处的3个绝招
1,
前几天的评论区里,有朋友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困惑:
曾少早啊,现在就是拿起手机不知道要干嘛了,没事做,我很恐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心其实咯噔了一声,思绪万千,因为大家遇到的问题,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也同样遭遇过。
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就是自己的某种需求越是被压抑,等到自己有属于自己有能力时,就越有可能事无忌惮去满足这种需求。
高中时代每个人都被强制学习,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每个人都得拼了命地往前冲,这个时候,你只要一松懈下来,想要偷个懒玩玩手机,立刻就有父母、老师、同学跳出来:你怎么可以这么自甘堕落,别人都这么努力了,你凭什么还在玩手机?
于是你就只能红着脸,把手机丢到一边,带着无尽的愧疚感滚去学习。
好不容易等到你到了大学,逃离了父母、老师的各种束缚,你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手机了,你购买了使用体验最佳的手机、你下载了一个又一个新闻客户端、你安装了一个又一个游戏软件、你......
你看似什么事情都知道,你看似每天都非常充实,但只有等到和自己相处的时候,你才会猛然发现:
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每天都抱着手机,却完全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2,
为什么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之上,每天都让自己被手机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了解互联网的本质,你就能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你的目标和别人的目标产生冲突。
之前王者荣耀这个游戏非常火爆,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在这个游戏之中,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家长一方面希望游戏厂商能够加强防沉迷机制,一方面又责骂自己的孩子自控力不够。
但实际上,这个难题是无解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游戏这个系统之中,游戏厂商希望用户花费在这个游戏的时间,当然是越多越好;用户则希望自己能控制好游戏时间,当然,能够不玩游戏肯定是最好的。
你看,他们的目标就产生了冲突。
同样的,你希望自己能够少玩手机,能够做到完全的自我约束;但你这个目标却和潜藏在手机背后的运营人员完全相反。
也就是说,手机背后的运营人员,为了加重你对他们的依赖,不惜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你产生影响。
就拿知乎来说吧,刚开始的时候,知乎其实没有「想法」这个功能,很多用户只是把知乎当作是查询资料的网站,后来知乎加入了「想法」这个功能之后,不少用户就把知乎当作朋友圈,有什么新的想法,都会在知乎上发布更新一下。
原本你想少花点时间在知乎上的,可没有想到的是,你有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它。
3,
除了因为目标的不同,导致你花费不少时间在手机之上,无所事事,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习和玩手机,这两者的「注意力类型」是完全不同的。
玩手机的时候,无论是刷知乎还是刷微博,你的注意力不需要高度的集中。
知乎和微博给你提供什么信息,你就接受什么样的信息,这时,你的注意力是「自下而上」的,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很爽,你无拘无束,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
但学习就不同了,学习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认知活动。
你要提前做好学习计划,你要提前准备好学习物品,你要保证输入和输出的完全匹配,你还要远离各种外在诱惑......这时,你的注意力类型是「自上而下」的,你得以你为中心,你得主动做出选择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感到相当的痛苦。
人类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趋利避害」。
玩手机让人感觉很爽,学习让人各种心累,刚开始你确实知道经常玩手机不好,但在趋利避害这个天性的驱使之下,你还是乖乖地向手机投降了?
4,
看到这里,想必你应该对于我们为什么会沉迷手机之中,不能自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那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利用好手机,让其为我们所用呢?
第一,卸载一切的信息流软件。
信息流软件真的是一个无底洞,它会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无聊程度给你推送各种各种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没有多少知识含量,充其量只有「时效性」而已。
但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那些非常及时的信息吗?
说句不好听的,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这个新闻对于你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果不重要,为什么要被这些信息流软件带着到处跑?
而且跑着跑着,竟然连自己的正事都给遗忘了,这难道不是丢了西瓜,连芝麻都没有捡到吗?
第二,找准一个目标,让手机围着这个目标转。
人最忌讳的,就是过分贪婪,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想要,而且最终都能得到。
你选择了一个目标,就同时意味着你需要放弃另外一个、两个、三个的目标。
举个?:
曾少给自己的定位是心理学、自我提升、思维方式相关的方向,那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我就会去看和这些方向相关的文章和课程,去听TED演讲,去努力学习英语,去查阅心理学相关的论文和文献......
可能别人全力在做的事情,我并不能和他们一样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但没关系,术业有专攻,我们都只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
所以,当你捧着手机无所事事的时候,要仔细地去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通过手机这个媒介,获得什么。
第三,不要妖魔化手机。
不少人一谈到手机往往会大惊失色。
认为手机夺取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沦落成为它的奴隶,于是对手机各种厌恶和贬低,尤其是父母,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手机,巴不得把手机给扔到地狱当中去。
心理学中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的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们越是想要去得到它。
手机和互联网也是一样的。
但你一味地去贬低它,抵抗它的时候,那往往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的本质,没有办法和它做到好好相处,正因为如此,你才会采用这个方式来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
手机和互联网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们手中的工具,你可以让工具将你绑架,同样也可以让工具为你所用,让它发挥正确的作用。
关键的因素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下面两篇干货,建议你读一读:
看完这篇文章,我就再也没有失眠过
恭喜你!比别人更快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