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
一个把老人打得满脸是血的儿媳妇,在老人去世后却又哭又唱,泪水涟涟,演得跟真的似的,好像很恓惶。知情的亲戚乡亲们都暗地里骂,做鬼做精的东西!
类似的场景在农村并不鲜见。仿佛老人去世了,一哭就是孝顺了。
其实也不尽然,有的哭是真的悲伤,为失去亲人而难过,眼泪自然而然地流出来了。有的是干嚎,只有声,不见泪,就是人说的干打雷不下雨。更有甚者,哄先人呢,自己不哭雇人哭,为此不惜掏腰包,比给他先人钱还出手大方,就是想落个孝名。据说,替人哭丧已成了一个产业,很红火,且有做大之势。
哭丧是一种传统,“如丧考妣”一词就出自《尚书·舜典》,可见父母去世哭丧的历史很久远。
亲人死了,哭几声,表示一下哀思,乃人之常情。但更重要的是,要生前孝敬。老人活着时,给老人吃好穿好;老人病了,给老人看医生,伺候在侧;有时间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以慰老人的寂寞。做的无愧天地,无愧我心就行了。老人死了哭几声很好,即使不哭也无可指责。孝不孝不在哭,在生前的厚养。
记得好像毛泽东他老人家说过,人死了,找几个生前朋友一起庆祝一下,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有生必有死嘛!真够达观的。
农村也有一种说法,对活得长久的老人去世,谓之喜丧。
不孝而哭,猪狗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