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树
天空中飘着小雨,走进鱼肉卖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腥味。左边是牛羊肉,右边是虾类等水产,右前是二叔家卖带鱼的摊位。二叔看到我走过来就咧着嘴笑,他一边拿剪刀剪开鱼腹,从中扯出内脏扔到垃圾袋中,一边跟我打招呼“今儿买几条嘞”?
“三条”我也笑着回复他。说完,我就等着他把前一个顾客的鱼收拾干净。
我是二叔的老主顾,现在是,以前也是。小时候我常常缠着他给我讲故事,现在大了又经常去菜市场他家摊位处买鱼。他家的带鱼吃着很香,就像他讲的故事一样,过久不忘。
在二叔所讲的故事中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刘秀的民间传说。那是我上小学时他讲给我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柘城县。
在柘城县城关镇往西,顺着双河路向前走有两条河,一条叫蒋河一条叫惠济河。两条河在经过官桥合二为一,流经了大半个柘城。 据载,这惠济河是乾隆皇帝取“恩惠济加”之意命名。不过,民间传说中,在刘秀时期这边就已经有很大一条河了。
当时,王莽篡权,刘秀出奔。
王莽知道刘秀的存在对自己是个很大的威胁,于是就派大队人马紧追不舍。负责追杀刘秀的首领下令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在逃至惠济河附近时,刘秀被河水阻住了去路。眼看追兵将至,河面又宽阔异常,刘秀仰天长叹,准备束手待毙。 这时,芦苇荡中一条小船探出头来。一个老汉唱着歌,哼着曲缓缓向岸边划去。
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
这首曲子是管夷吾被囚之时所作,刘秀此时的心情就像当时的管夷吾。他恨不得自己能化身黄鹄飞过大河,逃出险境。
眼看小船越来越近,刘秀大喊,“老丈,能渡我过河嘛”?老汉看刘秀虽落魄之中却气宇不凡,猜想应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对他说“中”。
“你知道因为啥河南方言说‘中’吗?”二叔讲到这里,停下来问我。
二叔识字不多,故事却不少。讲故事的时候每每引入各种其他的小插曲。讲故事和说相声颇有相似之处,有人发问就得有人附和才能接着讲下去。我此时如果不问一句“为什么呢”怕是他不会接着讲下去的。
“为什么呢?”我问二叔。
管夷吾辅佐齐桓公时,齐桓公尊其为仲父,并通告全国“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律凭仲父裁决”。古人不敢犯管仲“夷吾”之名,不论贵贱,都称“管”或“仲”。千百年流传下来,就成了现在的方言。
“那后来呢?”我更关心刘秀。
待到王莽追兵赶到的时候,刘秀坐着船已经到了惠济河的中央。那河宽几百米,官桥还没有修,过去是不可能过去的。周围并没有船,追上也几无可能。那时没有手枪,想要远程攻击更是难比登天。
追兵们个个气急败坏,他们看着刘秀乘坐的船一点点划向对岸却束手无策。
刘秀过了河之后,不知不觉来到了西门寺的地界。这是天已过晌,他疲惫不堪,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前方有一座破败的小庙,庙前有一棵白果树,刘秀来到近前,胡乱吃了点东西就躺树下睡着了。
正在鼾睡之际,忽然腿上一阵疼痛。刘秀醒来一看,是一只虫子正趴在腿上咬。那是一只蝼蛄,块头似蚂蚱那么大,那真是比蚊子叮了还痒,比蝎子蜇了还疼。
刘秀抓起蝼蛄,一掰两截。 正要接着再睡觉的时候,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刘秀知道追兵将至,仓皇之中找不到躲避的地方,只好躲到了小庙里。
追兵追至白果树下停了下来,首领勒马四处瞧了瞧,除了破庙之外并没有什么藏身之处。一个红袍小将献计:首领,要不要查看一下那边的破庙?那里看样子是能藏的下人的。
刘秀在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整个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座庙长宽不过九尺,高不足三丈,如果他们到庙里搜查,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的”。
首领朝庙门口看了看,刘秀此时越发的紧张。
谁知首领说了一句,“不必了,庙门口蛛丝缠绕,附近也没看到什么脚印,往西一路平地,咱们还是往北方丛林较多的地方找找看吧”。
原来,在刘秀躲进庙里之后,蜘蛛看到真命天子驾临,赶紧织蛛网保护起来。土里的蝼蛄也在第一时间翻松了土壤,处理掉了刘秀的脚印。首领带着追兵赶来,发现并没有什么痕迹,就去了别处了。
待追兵走远后,刘秀找了被自己撕裂的蝼蛄。
“蝼蛄啊蝼蛄,多谢你在我睡着的时候提醒我追兵赶到,也谢谢你替我抹平了脚印”说着他找到一根葛针,把掐断的蝼蛄接了起来。那蝼蛄被接了之后满血复活,又跑到地里去翻土去了。一直到现在,蝼蛄还维持着被刘秀接续的状态呢。
刘秀逃脱了王莽的追捕,后在南阳郡乘势起兵并于公元25年称帝,史称光武帝。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