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10篇

2019-08-24 23: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10篇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是一本由李开周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一):古代房市面面观

  有人说,对于当下大多数步入社会青年人来说,一套房子就能消灭一个梦想。房子问题就是居住问题,从古至今,居住问题一直都存在,是无论上至宰相下至平民逃避不得、又爱又恨的生存题目曾经北京爱情故事人物中谈到,你不租房子,怎么知道租房子的人心里的苦楚,心里面没有根,睡觉永远都不踏实,那种滋味就好像是飘。也有人说,没有爱情婚姻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更加不幸。在物欲横流时代,房子至少是一个稳定居所,在拼搏的背后给予一定的安慰。当下中国住房刚需结婚得有房,有房才有家,现实情况是,泡沫经济发展,很多房子是空的,用来投资,大量资本的涌人导致房价越来越高,影响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年轻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质量幸福感降低。就连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现在的楼市是如此现状,古代的楼市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在这本图书中,开创先河视角独特,从古代的繁冗史料地方志或墓志铭等中,考究古代楼市房产方方面面,将古代房产市场以及家居生活,用通俗易懂言语深入迁出的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这其中不仅仅房子问题,居住问题,更有背后时代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不论是房子的拆迁补偿还是建造开发环境自然生物的影响,也不论是房屋报修背后产生利益博弈还是人性贪婪腐败,不论是从建房标准封建礼制对社会的影响还是住房救济反应民生思想,作者从古代建房、买房、租房、户型或环境、典当与抵押税收贷款政策等等方面入手,从西周到唐宋元明,不同时代的政策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对房子的看法也迥异。

  房子是居住问题,也是生存问题,苏轼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有时候房子修的再大,毕竟是一种临时住所,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房子源于山水草木,是大自然赐予,当房子更多的与利益挂钩,与贪婪为伴,将失去原有的属性。当房子变成人身上的的一座大山,变成一道枷锁,变成人类自己创造工具的工具,那将是一件可悲事情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二):关于古代住房的那些事——读《千年楼市》

  本书分六部分:建造与开发、楼市也疯狂、租房时代、住房政策、居住环境、家居生活。 作者博古通今视野广阔,从史料中挖掘住宅相关的记载,加上作者自己的观点及与现代情况的对比,写成一则则短小文章,涉及征地、拆迁补偿、报价、包工、环评、地价、房价、买房流程房奴集资房、租房、财产税、契税、合同产权物业费、房屋中介、环境卫生风水卫生间、阴宅房产证等等问题,看过只叹住房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不只在当下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从前对穿越还有点幻想,想着穿回去之后房子随便盖,荒地随便占,屋子随便住,这一看,不是那么简单事儿。连历代名臣文豪都对住房的事儿头疼,有些人终生租房居住,苏辙七十岁了还没买房,儿孙为此事经常闹腾——“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穿过去的情况,恐怕还不如现在。 作者考据功夫厉害,广泛的阅读面令人惊叹,这本书里出现了许多资料,作者引用史料信手拈来,文章风格口语化,讲故事时将古代的官职职业与现代的相对应,幽默诙谐,简单明了,是一本轻松有趣历史读物。 历史是现代的镜子。人类发展几千年,科技在变,文化在变,人心却似乎没太大变化红尘里那些滚滚的欲望喧嚣着躁动着,纷纷攘攘追名逐利过江之鲫。房产,不仅有生活保障功能,而且是一种可增值的资产,在大众心理预期里,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获利来源。2009年,有个同学问我:“你觉得房价会怎么样?”那时我还是个学生,说房价已经涨得很高了,泡沫总有一天会破。没想到,十年后房价也还没有降。幸好那个同学没听我的,动员家里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年少轻狂,现实打脸。同学聚会时我没有参加,后来也听说有同学在家乡的小城里名下有十几套房产。前些天去一个小城,但见临街住宅亮灯的只有十之二三,小区里面后排的住宅楼,亮灯的人家多说有十之六七。也曾去过一个较大的城市,某小区里有别墅区,二三层小楼,带院儿带车库雕花铁门栏杆上攀着爬藤植物院子没人经管,红蓼长了一人多高,晚上一座座黑乎乎轮廓大门紧锁,没有灯光,没有人住。院里却又都装修像模像样,有亭有棚,都有主。每每经过,不禁感叹你不住我还想住,可惜住不进去。转念一想,倘若租住在这样的屋子里,租金贵暂且不说,想必会被认为是有钱人,说不定会有危险,还是算了。原本我对楼市的预期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人口减少,房屋总有一天会降价。但现在既然可以生二胎,便未必会如所想的那样发展。届时要看人口数量与房屋数量,也要看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 现代关于房产的种种制度规定,古代也曾有过雏形。现代楼市的集体躁狂,古代也曾有过。现在大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古代都城的人们。不过现代和古代比起来,毕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城市里公寓楼,一般都有电梯,有电灯,有独立卫浴,这些是古代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人们在想办法改变这个世界,希望将来会变得更好。

  感谢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里把有关住房的资料汇集起来,写给我们一本这样有趣的书。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三):让你焦虑的房产,也曾让白居易、欧阳修寝食不安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

  俗话又说,吃饱了不想家。这都是物质决定意识朴素例子

  “穷人买一所房尚不可得,富人狡兔三窟,住宅空置”,这种物质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去哪里寻找平常心呢?人心非古井,古人也不例外。我们为了买房东拼西凑凑,翻开《千年楼市》这本书,也同样看到:

  28岁的欧阳修,进京做官,没有住处,在一个偏僻街区租了一所破旧小屋

  白居易在长安做官20年,一直没有发财,连一套房子都没有买上,开始羡慕蜗牛老鼠来了。

  偏偏这么尿急的事,历史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古人重视历史,但不重视数字,关于地价和房价的文献,关于不动产交易的记载,鸦片战争以前似乎从来就没有专书问世。因为资料太稀缺,所以房产史一直是冷门”。李开周也说过,历史史料卷帙浩繁,偏偏提到房产的东西很少,常常一天也找不到一条有价值的。

  这本书写的不容易。读这样的书,我常常会想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找到了这些史料,又怎么把它们串起来的?

  顺着作者的微博找:

  他每天跑图书馆,在古代名人的信札、日记、行状、年谱和诗集中寻找细枝末节,一一抄录下来,回去慢慢研究。“这十年读书很密集,尤其最近三年,堪称笔不停挥,手不释卷,做了十几本笔记和一大盒子卡片。如果把所有读过的书都拿来生炉子,恐怕够烧几个冬天的了。”

  再后来的微博里,我看到这样一条:

  “写历史题材的时候,搜集文献的环节也可以用Python来完成,写一个爬虫程序,一敲回车,爬虫启动,相关文献乌泱乌泱地往我硬盘里跑……”

  那么作者为什么独辟蹊径,想到了房产史这个路子呢?

  房地产属于经济领域,是他念大学时的爱好,历史是他的阅读偏好。两好合一好,这事就成了。只是这一结合,把你我辗转反侧的焦虑,投进了千年历史。我们猛然意识到,原来做房奴的历史,不仅仅是现在,古已有之

  看得远了,难免变得悲观。所以我想,天文和历史两门学问,或可增添忧郁气质。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偏偏“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于是,我看到了作者的这句话:“体验旧朝就是体验今天,采访死人就是采访活人,跟生者同在就是跟逝者共生,读新闻就是读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新闻”。“因为我相信我们都是古人诈尸,都是今之古人,时代虽然变了,我们自私奸诈愚昧鼠目寸光的人性没有变”。又欢喜悲哀,悲哀的是我们依然贪婪而健忘,所以痛苦依然重演。欢喜的是我们依然乐观而健忘,所以温暖也依然重演。

  我们可以翻开书,看看古代的房产市场和古人的家居生活,西周的地价、汉朝的房价、唐朝的置业秘笈、宋朝的购房流程、元朝的住房政策、明朝的装修方案,以及清朝的购房者怎样贷款等等。

  当然,考虑古今事件相似。我们翻开这本书,也可以当作浏览今日新闻。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四):很严肃认真的古代中国楼市房市变奏曲

  中国人要为房子发愁,看来并不只是当代中国人的“专利”,估计早在大约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或者是后来的“山顶洞人”时期,那时的人就要开始为住在哪里发愁了!调侃归调侃,但房子问题在中国,却从来都是一个必须打起精神来考虑的重要问题。“诗圣”杜甫也曾经报怨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也曾经慨叹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但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倘若没有知名专栏作家李开周在一本不算厚的《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里娓娓道来,还真是难以想象,总体来看,虽然古人对于房子问题并没有当代很多中国人这样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毕竟是在“吃穿住行”里占了四分之一的重要份额,“住”的问题很难被轻易放过去。无论是房子的建造与开发,还是买房、租房、住房政策,直至买了房子、住了房子以后多少都要考虑到的居住环境、家居生活,即使不是很烦恼,也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的焦点难点问题。

  在这《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这本书中,李开周把当代中国人几乎都要考虑的住房问题“穿越”到了古代,从西周到清代,当然更重要的是唐和两宋时期,总体来说,住房问题即使不是焦点问题,也足以让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为之赋诗疾呼!看来,这样的一种焦虑感,可不仅仅只是现代人通病,古代人多少也在其中。

  但凡说到住房问题,就很难像佛教里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样潇洒,而是要“通古今之变”,一路数落下来,很多时候,还真是很难分得那么清楚——居有定所,国泰民安颠沛流离,莫知我哀!现代中国人、当代中国人如此,古人也很难逃得过去!

  孟子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罢了。人在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很难会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的其实就是谁更能有定力、有底气,能够做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然,即使是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过曾经被人提醒“长安居大不易”……更何况,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住房,除了希望居者有其屋,还要有所档次诱惑面前或者繁忙面前都是很难做到内心恬淡、气定神闲的!

  房子,既只是房子本身,同时也会被赋予很多的含义,要去证明“很多”,也会被“很多”所证明、推崇——古今中外,似乎也都很难避开这个问题。其中的区别不过在于,谁能够拥有真正的“住房自由”?!

  或者,不如换个思路吧——估计就是作者本人,也难免会为这个建议而发狂——假如真的存在穿越的可能性,在当代为住房问题发愁的中国人,更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或者时代呢?不能不选择,必须二选一、三选一……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一言难尽的住房问题呢!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五):笑谈中讨伐时弊

  这部《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的作者李开周是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者,其语言诙谐风趣,行文风格轻松流畅

  作为七零未八零初人,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楼市三十年的变迁,在这部《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之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许多与居住与楼市相关的场景,这些充满想象力和诙谐幽默的场景读来令今时的读者忍俊不禁,掩口而笑之余,也感叹作者李开周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时代的危机意识。

  若时代多些如此有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若当朝权势者能审慎的看待这身处水深火热底层民众之生存之苦,并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那倡导的和谐社会、稳定政治富强理念实现还会遥远吗?万马齐喑终可哀。能有像李开周这样敢于正视社会矛盾并为之清醒发文的人在这个时代少之又少。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里底层却是托起整个社会大厦基层老百姓话语权早已被剥夺,没有话语权也就有质疑权,连赫赫有名的白居易,苏轼之流都在为那头顶上的几片瓦片而奔走,更遑论仍在为生存而劳苦着的大众?现实的迫切生存问题解决不了,桃花岛的虚幻之境就成了飘渺的精神寄托,若是黄药师归来,大概面对一地的碎叶桃花而感概无家可归了吧。当下里,有关民众身影的话本小说如此盛行就在于这是万众呼声的一个出口,一个象征,洪流之下终有溃堤之时,政治不昌明,制度不健全,民生无保障,终将如李开周在此书中所写的一般,不安定的社会现实下,人死也不得安生,给死人办证并非虚妄之谈。悲也,哀也。

  乱世之下,生也不易,死也不易,活着更不易。日本的繁荣之下的连续几年的低出生率致人口成负增长,日本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了新生健康的生命,就没有了希望的所在,渐渐步入老龄化探讨会也罢,日渐衰败的家庭构架,无一不是警钟。医疗、教育、住房、生活问题,在李开周笔下,如掀开新娘的洁白美丽面妙,支撑在这优美面妙之后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

  有几人敢正视?李开周引古喻今,此书非时尚小说,却以其涉及的真实问题颇显份量。以笑谈中讨伐时弊,真性情,真磊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