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灰烬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灰烬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4 12:36: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灰烬读后感精选10篇

  《灰烬》是一本由叶俊超著作,平装出版的2019-5-1图书,本书定价:21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灰烬》读后感(一):【雨枫试读】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

  《灰烬》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实在没有办法给出好评

  首先要感谢雨枫书馆,然后我想问问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先生,你到底有没有完整的看完这本书?你是怎么做到“久久沉浸在作者构筑的历史诡异性和悲剧性中”的?做为普通读者,我是真没有这样的感受。

  我尊重作者的创作,但是凭心而论,既然是评论,就得说实话。就个人的阅读感受,《灰烬》做为一本科幻小说实在不算合格,甚至能不能归类为科幻小说,都得打个问号。请问小说中科幻元素是什么呢?莫非穿越+死而复生是中国科幻的新新模式?反正我是看不太出来。

  没有或者隐藏起科幻元素也不重要,小说毕竟还是以情节为主。可惜《灰烬》的情节延伸也不够好,甚至有点凌乱。小说以罗马与迦太基战争为背景,讲诉汉尼拔对罗马的复仇故事。事实上第一篇开始的启动活死人模式,装有外挂的战马,莫名飞起的巨鲸,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想象力和笔下刻画的场景值得肯定。

  我尤其认可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先生的推荐语,就是作者特别喜欢用仪式感来丰富情节。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手法,至少战争场面还是可圈可点。可惜,本该渐入佳境的故事,在第五章被完全逆转。首先是不相干的图拉真与离奇登场的徐福相遇了,继而徐福传授给图拉真来自远方中华的黑色秘籍(笑)。

  小说最为诡异的部分是,经历过酒池肉林一般的罗马浴场洗礼,汉尼拔竟然性情大变,不仅回师设计消灭了政敌,还一鼓作气击破罗马,顺带还杀了军师阿基米德,最终面对万骨之门展开狂想,营造出异样的华丽血时代。惨烈是够惨烈了,可是意义何在呢?

  假设作者试图借血色浪漫来讲诉时间的无情,讨论人性的善变,或是在重建历史的过程中表达自我,那未免用力过猛。当然,看不出作者的意图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毕竟看惯了情节流畅毫无思想的畅销书之后,我会对严肃的创作感觉有点陌生,甚至是接收不到信号。因此,整部作品看完之后,我只认可《灰烬》中展现出的部分想象力,其余的部分确实理解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给出好评。(我知道作者也注册有豆瓣的账号,假如您有时间有心情,麻烦豆邮解惑,谢谢)

  《灰烬》读后感(三):【雨枫试读】《灰烬》——愚忠的汉尼拔将军

  拿到《灰烬》,首先被封面吸引住了,灰色纹路配上素描样式的古欧洲战士,用蓝色拉丁文字母做底图衬托,我想这部幻想小说的氛围一定不是积极,应该是忧郁的、沉闷的吧!然而我读了三分之二时,觉得主人公的心境是压抑的、呆板的、机械的,“愚忠”的。我不懂这位1991年的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汉尼拔将军的悲壮故事。

  当然,对于作者来说,能依靠想象,写作出古欧洲国家战争这样的宏大场面,是很不容易的。光有画面感还不算,读者肯定是不能满足于此的,还得存在情节矛盾。在汉尼拔将军所在过度——腓尼基,统治者并不关心汉尼拔将军的征战是否取得胜利,也不思考汉尼拔将军面临的困境,也不想一想城民的生活状态如何,转而关注的却是能否在元老院真正掌握统治权力!从派出汉尼拔将军带兵反抗罗马帝国入侵,到主动求和、割地、赔款,召回汉尼拔将军参加与罗马使者的“和平”晚宴,当我读到此处时,感受到汉尼拔将军在这部小说中的有勇无谋,我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当晚宴中出现了有损汉尼拔将军的剧目演出时,那种人人对待英雄的蔑视,有什么值得汉尼拔将军为保护这个城邦而付出的呢?作者写此处时,可能极度想体现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情主义吗?我猜是吧。可是这么写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接下来,晚宴上出现了混乱,有人伤亡,此处也可能是描述众人在醉酒时的幻觉。汉尼拔将军被之前的罗马帝国小伙子基尼捧为主公,奉劝汉尼拔将军尽快举旗易帜,另谋出路,而汉尼拔将军“愚忠”到底,硬是把谋划已久的罗马小伙子基尼给杀掉,换取为元老院的几位主子的重新信任,我想这还是一些历史剧情的模仿吧!作者在小说情节上的构思,还是应该有些完善、调整的。为小说提高身价的,绝对是韩松老师给予的评语,但我读了韩松老师的评语之后,我觉得他也没有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要义,韩松老师用了一个词——“匪夷所思”,估计就是说这个想表达的核心不知所云的问题。再有一个文章问题是,文内错字、病句太多,我在读时已经懒得用铅笔标出了,有些前后位置人名不统一,有些语句不通顺有歧义,我不知道责任编辑干嘛去了?为何不给小叶把关呢?

  《灰烬》读后感(四):历史的战争,深邃的人性

  【雨枫试读】 首先感谢雨枫书馆让我有了读灰烬这本书的机会。科幻类书我一向读得不多,国产科幻就更少了。作者叶竣超和我一样都是90后,2015年获第二届磨铁超好看年度新人奖,灰烬是他写的第一部长篇作品,文中描写了一个虚构的历史时代,充满了对战争,人类的思考。

  汉尼拔将军是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在多次战争中取得过胜利,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贵族的信任,最终在古罗马战争失败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有过很多伟大的发明,像投石机和起重机等等。这两个人都是古代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不过并没有过交集。在作者的笔下,二人相遇了,一起打败了古罗马的军队,避免了迦太基的灭亡。而后迦太基和古罗马达成和解停战协议,汉尼拔感觉遭到了背叛,篡夺了权力进攻罗马,,最后确发现自己变成了和眼中讨厌的古罗马人一样的样子。

  可能是因为是新闻广播专业毕业的,又做过类似的工作的原因,作者讲故事的水平很好,能用很简单的话语吸引住读者。作者笔下的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到处都充满了流血和战争,从空中飞向敌人的鲸鱼,被投石机投出去的大象无不再说着战争的残酷无情。

  除了描写战争的残酷,还有更多的对人性的思考。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权利?欲望?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为这些东西争斗。汉尼拔的军队觉得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实际他们只是迦太基贵族的旗子,为了他们的欲望进行着战斗。角斗士们为着自由而战斗,实际确什么都不是。人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斥着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谎言,时间久了连我们自己甚至都无法分的清谎言和真实了。即使你知道了谎言有些人也不愿意去反抗,他们宁愿沉浸在自己给自己构建的“理想世界”里,安稳的生活。

  作为一个90后作家的出道作而言,我认为本书的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作者想在书中尽力的给读者展示深层面的东西。不知是否战争,人性这种东西太过于深刻了,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于从文字表面获取,缺少了思考的时间,感觉对于这些东西有点虚无感和代入感。最后说下书中的文字有几处错误,以后编辑校对时还要更认真啊。期待作者以后会有更好的作品。

  《灰烬》读后感(五):【雨枫试读】莫让前程化灰烬

  当我们翻开史书的时候,历史往往会留给我们一些遗憾与谜题,或让人扼腕叹息,或让人百思不解。但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想象力飞扬的空间:假如阿基米德从罗马人的屠刀下逃生,假如汉尼拔和西庇阿各自指挥一支“高科技”军队再来一次对决,假如徐福扬帆西指……这本《灰烬》为读者打开了这样一扇想象力的大门。

  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灰烬》,封面下方是一群罗马和迦太基时代的战士,将我带入了那片烽火之中。作者叶竣超,是个比我年轻一岁的新人。

  小说的开头,罗马人利用科技让骑兵飞了起来,打败了迦太基战神汉尼拔。汉尼拔又被迦太基人复活,与科学巨匠阿基米德联手,大败了罗马入侵者,保卫住了真实历史上本该灭亡的迦太基。之后他们又一起微服进入罗马,去重新认识这个强大的对手。其间插入了一段徐福出海后的奇遇。之后,迦太基与罗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平协定,而汉尼拔像岳飞一样,成为“和平”的绊脚石,受到迫害,险遭毒手。最后,汉尼拔发动了政变,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率领大军与罗马进行了一场古代世界的“高科技”战争,并对罗马实施了“三光政策”……

  小说故事很精彩,描写的很真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古代世界的“高科技”更让人眼前一亮,像罗马火、以镜子为武器的战船、青铜机器人等,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的部分。

  然而其中总觉得有点过于血腥,飞翔的战马遭受着机械的折磨、贵重的战象成了“神风敢死队”、不知哪来那么多的鲸成了血肉炮弹,难道战马和战象不应该是战友吗?汉尼拔更是在最后成了杀人恶魔。而且像纸、指南针等,出现在了古罗马和秦朝的中国,感觉如果作为科幻设定,又不是情节需要,更像是作者的疏忽。最后章节中指出整个故事其实发生了一个未来人的脑海中,还需要汉尼拔来拯救他,像是“缸中之脑”的科幻设定,但是直到全书结束也没有交待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其中很多语句读起来很不通顺,更有很多很多的错别字,连封面上作者的名字中也有。

  就在我阅读本书的时候,科幻圈掀起了针对本书中“冉爷”一事的口诛笔伐。我希望这位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作者能明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应该脚踏实地的把作品写好,不要搞歪门邪道的事情。就拿书中的错别字来说,一部小说中偶尔一两个错字无伤大雅,但这么多的错别字,虽说是校对者的疏忽,难道没有作者本人的责任?希望他知错能改,真诚的道个歉,莫让自己的大好前程化为灰烬。希望他继续努力,写出更出色的作品。人非圣贤,回头是岸,相信科幻圈可以原谅他的过错。同时也告诫我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最后,感谢须叔的推荐,让我梦回吹角连营,收获良多。

  《灰烬》读后感(六):【雨枫试读】世间万物,终将成为历史的灰烬!

  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1年,罗马共和国和北非古国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军队统帅汉尼拔·巴卡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成就了自己西方四大名将之一的威名。汉尼拔在这场战争中所指挥的战役、所使用的战略至今仍是很多军事家学习、研究的对象,加上西方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的参与,使得很多战役以及战役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都具有了不少神秘色彩。 叶俊超的科幻小说《灰烬》就是基于第二次布匿战争这一历史背景,通过放大战争场景和夸大武器装备的方式将整场战争科幻化、魔幻化,把科幻和魔幻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创出了科幻小说的创作新方式。 作者叶俊超是一位90后,22岁就开始发表各种作品,其作品大气恢宏、结构精巧,注重塑造颇具张力的场景,同时力图表现史诗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灰烬》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上面所说到的创作特点,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说这是他正在创作的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为一名90后作家,能有这样的勇气的毅力,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灰烬》全书围绕第二次布匿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展开,书中的主角就是迦太基的军队统帅汉尼拔·巴卡,这个从小就向他的父亲发誓与罗马势不两立,永远将罗马作为仇敌的将门之后,在其父亲去世后就承担起了统帅迦太基军队抵抗罗马军队进攻的重任,当然,和历史上很多名将一样,这位将保卫做过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的将军,同样也是不善于政治交际,不经意间就成为了政治活动的牺牲品,战时他是英雄,人人称颂,为了能够让他保卫国家,元老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一次又一次的把战死的汉尼拔复活,重新把他送上站场。一旦政治家们想要和平,他就成为了阻碍和平的绊脚石,会被无情的抛弃甚至残杀!然而和平的进程因为一场宴会被无情的打断,绝望中的汉尼拔再次获得了军队的统帅权,并最终帅军战胜罗马(此情节与真实历史不同,第二次布匿战争最后是以罗马的胜利宣告结束,或许后续的两部作品会有进一步的交代)! 其实,整本书的亮点并不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战争场面的塑造上!书中提到的每一次战役都有着极其恢弘的战争画面,各种精巧的机关设计让原本属于地面和水上的原始战争扩展到了天空,飞腾的战马、鲸鱼、公牛、大象,各种精妙的装备、武器、战术层出不穷,把读者引入到了一个无限宏大的魔幻战场中,令人眼花缭乱又心惊肉跳!作者把阿基米德帮助军队制造的机械装备和武器进行了夸大,例如投石器可以投掷大象、镜子聚集太阳光点燃战船船帆的策略用在了夜间制造海上龙卷风,牵动满载大船的杠杆滑轮机械变成了自动化机械等等,极尽渲染之能事,把想象的天窗不断扩大,不断挑战读者的想象极限,阅读的过程如同在享用一顿想象力爆棚的大餐! 总的来说,《灰烬》这本小说融合了历史、科幻、魔幻、政治斗争、甚至一部分现代社会形态特点,里面有我们熟悉的内容、也有我们陌生的内容,作者将这一切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这本别具特色的作品。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的印刷错误比较多,虽然并不影响对全书的阅读,但是终究是有些少遗憾,希望再版的时候能够予以勘误!

  《灰烬》读后感(七):【雨枫试读】战争的《灰烬》,每一片都值得你我细细品味

  战争似乎是一个并不太让女性喜欢的话题,毕竟太过残忍。那些鲜血淋漓总是直白的展露在了我们面前。而叶俊超的《灰烬》里的战争总是带着那缕唯美。

  叶竣超2015年获第二届磨铁超好看年度新人奖,签约了1年前动笔的长篇,断续半年左右完成,获中国科幻四大天王里的韩松作序、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三丰、李兆欣推荐。

  在《灰烬》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血腥中带着一种瑰丽与壮阔。照亮天空的鲸尸他是这样叙述的:“鲸鱼的尾鳍已经看不到了,它被屯某在一团又一团爆炸中,表面被数条浓重的尘云环绕着,不时有火龙带着滚滚黑烟窜出尘云,相互追逐落下,贴在肌肤表面的炸药,正在将自身的全部为力爆发出来,紧接着是第二波、第三波,被爆炸掀起的血肉像下雨一样洒向地面。”

  除了带着血腥和残忍,画面中同时带着那种惊人的美丽,倒是不像一场战争,倒像是一场盛宴。除了天空鲸尸,萤火虫夜视不对、投石机抛出去的大象、鲜血和枯骨凝结的城墙,这一切的一切充满血腥,让人读来却少了那可怕与毛骨悚然,作者温柔地将其描绘的带有着别样的美感。对于惧怕血腥与残忍的女性读者来说能够迅速接受这样文字风格与描述从而进入阅读状态去看到作者关于战争、人性背后的思考。

  里面的每个场景细细想来不止是鲜血与战争,其中的哲思,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深度与力量,这是一段虚构的历史,却不是虚假的思索。

  世间真真假假的言论不就是从这些满是哲理的言语中说出,犹记得多年前新闻里的那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有的人知道真相,却从不愿意反抗,就算是死都要用着那一个如同权威者缔造出的神话一般用着相同的言语给着自己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颜面。

  “我不是抛弃生命,而是进入苏维埃宫获得永生。”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自己无法忍受自己亲口吃了自己的哥哥,却还是要说出一句让自己内心让别人内心舒畅的话了,直至最后才抛出了真正的答案,无法面对自己。

  我们多少人活到这个世界又如同他一般,用着自己所梦想与相信权威的营造跟随着、盲目着,到了最后幡然醒悟却也没有勇气揭开了那血淋淋的真相,倒是用上一句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话说来倒是显得更叫人安心些。

  听闻写书评一般都是要么从整本书带给人的感受来说,要么提取几个点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因为这样对于初学书评的人相对容易点。这本书却是我第一次从一个片段中提取来说,只因这本书中每一个片段细细思量下来总是觉着颇具深度让人忍不住多思考些。

  就像要说出一副画整体的精妙要容易些,但是要说出一幅画卷某个地方的精妙要难得多。整体上来说容易,细节的讲述不那么容易。同样,一部小说可能整体很精彩,细节上也写得考究就不容易,此书足见作者功力。《灰烬》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如同名家之画,细节精妙奇巧,全局波澜壮阔。

  《灰烬》读后感(八):《灰烬》读后感

  灰烬之帆的上方,正午的死神俯瞰血海,此案飘满彼岸的钟声。

  庞贝,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却又令人好奇的地方,一个充满幻想并且风光绮丽的地方。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着灰烬之帆一起去探索庞贝,去发现她隐藏在深处的美丽。

  《灰烬》是由叶竣超所著写的一段虚构历史,在这里面,汉尼拔被复活,与阿基米德一道,用科技大败

  入侵者,避免了迦太基的灭亡。他们又乔装前往罗马考察,见到其奢淫与强大,但中途被召回。原来,

  迦太基与罗马已达成约定,不再进行战争。汉尼拔受到屈辱,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实现反转,主掌了迦太

  基的权柄,率领大军在攻罗马。最后的情境匪夷所思。总而言之,这是一曲浩阔而惨烈的史诗。

  作者倾尽激情,描写了他心中的古代战争。 这里有照亮天空的鲸尸;有萤火虫组成的夜视部队;有把

  投石机抛出去的大象和人类;有被鲜血和脑浆凝成旗帜的城墙;还有遮天蔽日的海上舰队。这些画面的

  后面,含有对人类历史的沉思,作者似乎在用很大的力气,要参透它的方向。

  庞然大物沿着波浪曲线前行,一头一头接一头,前面的阴影覆盖着后面的,一块块藤篱被线缝合在他们

  不满瘤状突起的身体,像是他们的铠甲。鲸鱼挥动着前端的双鳍,体位也忽上忽下,双鳍下方挂满了灯

  笼一样的东西,它们伸出丝线伸进鲸鱼头顶的喷水口里,在夜空中闪着柔和的光,如同潜游时附着在双

  鳍下的发光珍珠。很快人们发现那些丝线和灯笼随着鲸鱼的嘶鸣,变得像水母一样膨胀、扩张、悠然收

  缩。从底下释放出一圈圈小型的白色云雾。一条鳍上至少点缀着40到50个这样的白色云雾。两条鳍就有

  一百多个了。

  数百头大象,包括他们仅剩的几头也混在里面,一字排开在人群的前面,舞动着尾巴。他们的眼睛被

  蒙上了黑布。广场竖起来的巨大祭祀里放满木头,汉尼拔叫士兵在大象身上浇油,像把油浇在堵路

  的 石头上一样冷漠无情。

  一轮弦月挂在天空,将迦太基逃跑地的船只映照地朦朦胧胧,像飞翔在浪涛中的萤火虫晃动。船在震颤

  中前进,西庇阿几乎可以感受船舱里奋力挥动长浆的战士的呼吸。

  天上依然是白晃晃的太阳,罗马的清晨保持往日的平静。

  如今他看到了父亲眼中的风景,终于理解记忆是一种希望,是对过去的拯救,而在开始他就获得了原谅。

  他闭上眼睛,向着天空张开嘴,把舌头抵在齿床上,让雪画进入他的喉咙,进入他的肺,让它们深渗入

  他的骨头、他的心脏、他的肉、他的血液、进入到他头颅中柔软而苍老的东西里。

  直到他变成雪花。

  《灰烬》读后感(九):【雨枫试读】看历史小说,给自己补历史知识

  看历史题材小说有益于去了解学习所涉及的历史,看了书就去补了补这段历史。

  汉尼拔·巴卡(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为首、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他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

  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

  迦太基(Qart-ḥadašt,该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坐落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最后因为在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中两次失败,被罗马打败而灭亡。是到突尼斯旅游的必游之地。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是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

  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罗马人占领时期重建的。从残存的剧场、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遗迹可知当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确。在迦太基古迹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保存并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单中。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叙拉古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时候,阿基米德虽不赞成战争,但又不得不尽自己的责任,保卫自己的祖国。于是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日以继夜的发明御敌武器。

  ●投石器和起重机--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能把大石块投向罗马军队的战舰,或者使用发射机把矛和石块射向罗马士兵

  ●镜子聚光--千百面镜子的反光聚集在船帆的一点上,船帆燃烧起来了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一部小说,一段历史,一个或许的想象。一个不死的战神--汉尼拔,一个拥有强大智慧头脑的老人--阿基米德,两个不同国家的爱国者在作者的安排下来了一个强强组合。一个个美轮美奂又充斥着血腥的战役,历史毕竟是历史,事实已成,重新洗牌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已有结局。

  历史小说根本就是人性的记叙。人类历史亿万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的技能如何提升,无论生活在地球的什么位置,但人的本性是没有丝毫改变的,所以同样的故事会不断的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

  不得不吐糟的是,这本书让我感觉是不是印刷的时候用错稿了?全书的错误(人名错误,错字,错词)多达10余处。对于喜欢看书的人来说真是忍无可忍,几次都想扔下书不看了。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看到这本书,会有什么感受!好在没影响故事的整体描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灰烬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