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象马戏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象马戏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09-04 23: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象马戏团经典读后感10篇

  《大象马戏团》是一本由张云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一):7月27日,北京朝阳大悦城单向空间动物三部曲分享会来啦!

  【活动介绍

  动物三部曲。

  一个历经磨难寻找父亲孩子,一头听不到同类回应孤独之鲸。

  一个心狠手辣、仓皇奔逃的亡命徒,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的古老使鹿民族

  一段跨越了十年的爱与守护,一头见证人性至善与至恶的大象。

  每一种动物,都见证了一段沉重纠结的历史

  每一个故事,都塑造了一个神秘纯粹世界

  每一个世界,都折射出人与自然,以及人本身。

  愿你有鲸的纯净,鹿的聪敏,象的坚忍

  张云成长于皖北平原一处天地广袤乡村,他曾和一群黄鼠狼交朋友,和乌鸦说过话,追逐羽翼巨大的鹰隼,救放过胳膊粗细的大蛇……在自然和动物的包围中成长的经历,让他格外亲近动物,也敏感于人与动物间的关系

  幼年时的乡村生活让他有感于动物对人类生活生产不可或缺,但成年后,身为记者游走在全国不同偏隅的张云,对动物与人类的感触不再止步于此。在东北时遇到的驯鹿的老鄂温克人,在南国的小镇邂逅的一头流泪的马戏团大象,在浩繁的国内外新闻里读到的因纽特捕鲸文化、东南亚渔奴事件…… 太多让人震撼见闻与经历,让他开始关注人与动物、人与世界乃至人与自己如何相处,这个敏感而深刻主题

  现在的人太过忙碌,以至于很少再去关注外界、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不经意间飞速产生变化环境资源这些不论,光是动物灭绝,就已经很恐怖了。人和文明是需要土壤的,而土壤却越来越少,许多文明也必然正在消亡,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这些正在消失的文明,亦或者说动物,冲击着张云。

  这种冲击,既是他文字里那些灵性来源,也是他想要通过文字唤醒的东西

  【嘉宾介绍】

  ▍张云

  80 后,安徽灵璧人。作家、记者、编剧。自号“搜神馆主”,喜诡异野史民间怪谈,嗜妖如命亦胆小怕鬼。“动物三部曲”是一个新的开始,作者旨在通过深刻洞察力温情笔触探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二):引言

  常常,我们来不及告别便匆忙上路

  风雨兼程,颠沛流离,辗转起伏

  最终忘记自己曾是孩童

  大象不会

  它永远记得那片山林,那个人

  一直寻找,长途跋涉不辞辛苦

  只为说一句再见。

  序章

  “你见过大象,只是已经记不得了。”父亲说。

  车子开在渺无人迹公路上,两旁是高大影影绰绰的杂木林,榕树、滇朴、铁力木、清香错落交织,伸出的枝丫完全盖住了上方的天空,投下浓浓阴影,如同行驶在海底

  丁香山茶、马缨花竞相开放,甚至能看到树根处悄然生长兰花大风呼啸而过,随即下了一场花雨

  这里是南国,即便到了十月底,空气依然闷热

  雾很大,牛奶一样升腾流溢着,车灯照到车前几米处,便被吞没。

  父亲往后视镜看了一眼,抽了口烟,很快将手伸向窗外。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干净清爽脸上棱角分明目光温和蓝色格子衬衫袖口卷到了胳膊肘之上。

  后排坐着他的女儿,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她身穿白色短衫,墨色裙子耳朵里的耳机漏出喧闹摇滚乐。还有他六七岁的儿子,他在座椅上爬上爬下,抱着毛茸茸的大象玩具

  旁边的妻子已经睡着,呼吸声轻微面容纯粹。

  白色雪佛兰在寂静中稳稳行驶。

  “你四岁时,我带你来过这边的一个马戏团。”父亲有些讨好地向女儿笑了笑,“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熊、猴子、马、孔雀……

  当然,还有大象。你那时很喜欢大象,吵着不想离开……”

  “我没见过大象,也不想看什么马戏。”女儿面无表情地说。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儿子唱着歌,闹了起来。

  “快到了吧?”妻子醒来,抬手看了看表。

  “快了。”父亲转动方向盘,车子终于驶出山间密林,进入小小的平原。一块路牌掠过,上面写着“勐卡 2km”。

  “你见过大象,只是记不得了。但如果是同一头大象,它可能会记得你。”父亲目光闪烁地说,“亚洲象的寿命可以达到八十岁甚至更久,它们的记忆力很好……”

  “和我没什么关系。”女儿粗暴地打断父亲的话,低下头玩手机

  “两年不见人,回来就开这么远的车看什么马戏,她自然不高兴。”妻子说。

  “孩子总是喜欢动物的。”父亲微微苦笑,“再说,这样的马戏,别处早已看不到了。”

  “现在谁还看马戏呀,老掉牙的东西。”妻子直起身,看着前方说道

  天色依然阴郁,隐隐听见了雷声

  “人一长大,好像一切都变成身外之物了。”父亲边将烟蒂丢出边说,“哪怕是曾经那么喜欢的。”

  车子加速,一阵轰鸣,惊起树上一群白色大鸟。

  “开慢点。”妻子急忙说道。

  “放心,这里偏僻得很,一天都看不到几个人。”父亲说。

  车子疾驰而过。

  妻子额头脖颈满是黏湿的汗水,她捂住嘴,想要呕吐。

  父亲抽出纸巾,转过脸来想递上。

  “小心!”妻子蓦地变色,盯着前方,双目圆睁。

  父亲侧过脸,余光看到前方的雾气中,柏油路中央,站着一头硕大公牛

  “妈的……”父亲骂了一句,急打方向盘,车子发出尖利的嘶鸣,从公路上冲了下去。

  “好险。”父亲擦擦汗,还没有缓过神,一个黑乎乎的高大黑影映入眼帘

  咣!

  车子结结实实地撞在上面,车灯崩碎,前盖弹起,冒出青烟

  车厢里一阵忙乱,父亲顾不得眩晕,急忙检查状况

  还好,妻子、女儿没事,只是儿子擦伤了额头,哇哇哭了起来。

  “没事,没事。”父亲推开车门,想出去。

  “什么声音?”妻子问。

  浓雾中发出吱嘎嘎的声响,来自车子上方。

  父亲往前探了探身,发现撞上的是一根直径约半米的铁柱,锈迹斑斑。

  “或许是什么建筑。”父亲摇摇头,迈出车子,往上看了看,突然大叫起来,“出来!快出来!是水塔!要倒了!”

  吱嘎声骤然变大,异常刺耳

  妻子推开车门,和丈夫一起将一双儿女从车中拽出来。四人将将躲开,一团巨大的阴影便笼罩而下!

  轰!

  沉闷的声响之后,尘土飞扬,车子如同一块小蛋糕,被庞然大物砸得扭曲变形

  四个人目瞪口呆

  的确是水塔,由七八根铁柱支撑着,旁边有通往顶部的阶梯顶端圆柱形的铁皮水箱,早已废弃,锈蚀严重,本就摇摇欲坠,哪里经得起如此猛烈撞击

  直径四五米的水箱不偏不倚砸在车顶,底部横在车尾,另一端破碎开来,里面储存黑色污水连同枯枝败叶流得到处都是。

  “让你开慢点……”妻子抱怨道。然后走上前,想取出车里的手包。

  当她走到车前时,突然双手捂着脸,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怎么了?”父亲吓了一跳。

  “人!死人!”妻子声嘶力竭。

  父亲愣了愣,让儿女站在原地别动,快步走到车前。

  车前盖上横着一具尸体

  不,准确地说,是一副骨架

  皮肉早已不在,只剩下黑黄色骷髅嘴巴张开,一双黑黝黝的眼眶幽幽盯着旁边的人。

  妻子弯下腰,终于剧烈地呕吐起来。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三):人世间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一切的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珍贵,因为它总选择困难的那条路。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象,是在我十岁时。那天是个周末,外公带我去中医院看病,看完医生出来,从医院走去公交车站,正好路过动物园

  看着别的小朋友牵着大人的手兴冲冲地走进那个大门,我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外公低头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下,牵着我走向售票处。

  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然而,我到现在仍然记得那天的烈日树荫下的阴凉汽水味道,还有外公慈祥笑容

  那天在动物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如今我已不太记得了,唯独对大象念念不忘。它那庞大身躯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说,大象是重情重义的动物,它们会照顾象群中生病的成员,甚至会搀扶病号、给它们找吃的、用象鼻给它们喂水。如果象群众有成员死去,大象还会用枯叶掩埋同伴的尸体。当大象走向衰老后,它们能够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会悄悄离开象群回到密林深处,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美国有一句谚语说:「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远不会忘记 。)因为大象的记忆力绝佳,能够辨认许多人、动物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大象的寿命也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左右。我想,大象也和人一样吧,它的一生也会留下很多回忆,既有美好的回忆,更有痛苦的回忆。

  最近,我读到了一本以大象为题的推理小说,来自青年新锐作家张云的《大象马戏团》。

  故事发生在云南边陲小城,一家四口开车去马戏团看表演,却在途中出现意外,车子冲出公路撞上一处被弃的破旧水箱,水箱翻倒,里面赫然有一具赤裸的尸体。

  为了调查“水箱中的无名尸体”,年轻女警安念和被“流放”的中年警官覃东一起,在这座小城里四处奔走,试图挖掘案件真相、找出凶手

  随着调查的深入,覃东和安念遇见形形色色的人,马戏团里低眉顺眼的驯象人、脾气暴躁市侩的马戏团老板身世坎坷即将失明的女画家、边远小镇里退休警察……如同抽丝剥茧一般,二人在纷繁迷乱的调查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一段复杂的陈年往事,人性的至恶与至善也被赤裸地展现出来。

  《大象马戏团》是张云“动物三部曲”的终曲,和前两部《鲸背上的少年》《白驯鹿的九叉犄角》一样,这一部也是以动物为题,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前两部不同的是,这一部的故事发生地在中国云南,故事的主角“大象”也更为人所知。同时,在这一部中,张云的笔力也更加老练,对人性、对命运悲剧性思考更为朴素而深刻。

  书的封面设计延续了之前的几何插画风格,黑色为底,黄绿相间,简洁线条勾勒出大片热带植物树丛中一头盛装的大象正在表演马戏,远景则是马戏团的帐篷和彩带装饰画面上方是一轮圆月和漫天的繁星。整个封面给人一种温情的感觉,而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则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口的忧伤感动

  十年前,少女静水跟随父亲去投奔开马戏团的大伯,与驯象的少年秋山相遇。那是一段生命中最美的时光深山,密林,大湖,还有太阳雨和大象。因为发现了哥哥的违法勾当,静水的父亲死于非命,之后,一场蓄意的大火烧尽了马戏团的一切。静水从此失去了亲人,开始四处颠沛流离。

  无论静水是去了孤儿院,还是被富人养成名画家,她的身后,始终有一个神秘的影子在默默地守护她。这个影子杀死了企图伤害她的继父,又惩罚欺负她的孤儿院孩子,还找来著名的画家教画画……然而,这一切,静水都毫不知情。

  或许,如果不是十年后的这场人命案件,静水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默默地守护她。他所作的一切,只为保护她平安,甚至在事发之后,他还将自己的眼睛留给了她。

  表面上,这是一部推理小说,读到最后你会发现,精彩的推理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爱情故事。整部作品文字简练老辣节奏感极强,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描写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书中,秋山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

世间虽然苦,但终究是好的。太阳会升起,万物会生长,有草,有树,有花,有鸟,太阳落下还有月亮会出来,有了月亮就有星光。所以,即便吃再多的苦,我总是倔强地活着,因为苦,就是人生呀。人活着,就是不断经历苦难

  人活这一世,会经历很多的失去别离。与之相对,在失去和别离之前,我们会先拥有和相遇。而这,就是人生最宝贵财富

  所以,为了这美好的人间,为了这明媚的阳光温柔月光和闪烁的星光,为了那美好的拥有和相遇,我们愿意去经历苦难。那才是我们活过的证据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四):其实,你没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我对大象的第一印象,现在想起来,可能在六七岁或者更早。

  我的故乡,如果有条件老年人的身上都会佩带一块玉,是传统,也取玉养人的好兆头

  那时还小,只觉得好玩,对其中一位老人身上的一块玉极为喜欢。

  一块洁白的羊脂古玉,不知道被盘完了多少年月温润,安和。

  不同于一般的猫狗牛马,那是一个长着长牙的憨厚动物,背上雕着一个正在刷洗的小人儿,玲珑剔透

  我问那是什么,老人说:“大象。这里面有说法,叫童子洗象。中国古代认为大象是瑞兽,见则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他说了很多话,我都忘了,唯独这句,我一直记得。

  那时,我幼小的心里,认定大象是种温暖的质朴的厚重的,能带来好运与和平的动物。

  因为那块玉,我格外喜欢那位老人。和普通的老头不一样,他衣裳干净,温文尔雅,时不时会跟我说些七侠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故事,抑或时志怪鬼狐的奇谈怪论。让我的童年,添了很多色彩。

  老人读过私塾,一生带人平和、善意。那块“童子洗象”,是他的老师给他的,戴了一辈子。

  长大后,我读书求学,四处漂泊闯荡,到了二十几岁,才第一次亲眼看到大象。

  在此之前,我很少去动物园。那不是我喜欢的地方。

  一个南方的小城市,脏乱的马戏团,病怏怏脏兮兮的几只动物作着表演。

  压轴的是一头大象。几乎所有买票的人,都是去看那头大象的。

  我以为会很震撼。但当那头大象摇摇晃晃出来时,我的心咯噔一下。

  没有我想象的美好,没有我想象的那种高大——全身皴裂,身上全是鞭打过的伤口,老态龙钟,走路摇摇晃晃。

  它在训象人的呵斥下,艰难、笨拙地做着动作,稍有差池,训象人手中的尖利的象钩就会毫不留情地刺过去!

  表演,我只看了几分钟,就走出了大帐篷。

  结束后,我来到后场,看到那头老象孤零零地蹲坐在地上,默默流着泪,看着远方的树林。

  它不属于这个地方,或许,它在想念着故乡的热带丛林。

  佛教中,大象是个特殊的题材,是吉祥的象征。藏传佛教有位法王曾经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滑:“一切的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珍贵,因为它总选择最困难的那条路。”

  不但但如此,大象一生都在奔波,穿过丛林,穿过河流,但衰老,死亡前,它一定会选择返回故乡,返回祖先们生活的地方,叶落归根。

  一头象,历经艰难,往往会将沉重的事,埋藏在沉重的心底。

  如果你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看大象的眼镜,那里面,永远都只会有平和。

  即便遭受人类的虐待、殴打,它的眼神,依然会干净得如同潭水。

  为什么会写《大象马戏团》,我说不太清楚,有很多原因吧。

  一个是因为动物三部曲的构思,让我有了由头,一个是因为我一直想写一个发生在马戏团的故事,一个是因为那头大象的眼睛,我一直忘不了。

  不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关于告别、关于再见的情绪。

  年轻时,时光飞扬,快意恩仇,人生如呼啸向前的列车,不会在意身边的风景。

  年岁渐长,看到长辈老去,听到身边的朋友去世的消息,或者某一个夜晚,对着镜子,发现那张脸早已经和之前面目全非,突然会打个寒颤。

  突然会意识到,我们,似乎,一直在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佛教有无常之说。生命无常。世事无常。一切如露亦如电。确是真理。

  很多人,消失在你的周围,很多熟悉的场景,只能在记忆里才能浮现,一棵树,一朵云,虽然树还是树,云还是云,却不再是当初的那时光。

  我们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柴米油盐,忙着灯红酒绿,很少再会触及内心深处的那些被蒙上尘土的东西。

  可即便如此,一些人,一些事,却永远在那里。

  我曾经有个很好玩的想法,就是当我老的时候,我想找到一生中碰到的那些人,一个一个,对他们说再见。

  再见这个词,其实是个很好的词。有告别的意思,也有再此相见的意思。

  人生在世,白驹过隙。虽然说只此一次,不会再有,但我更喜欢佛教的说法,此生我们说句再见,在另外一个轮回,我们作为另外的陌生人碰到的时候,说句再见,多么温暖呀。

  《大象马戏团》,是个关于再见的故事。关于守护的故事。

  我们守护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在这艰难的世界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视若珍宝,即便是告别的时候,我们也会长途跋涉,找到那个人,找到那些事,说一句,再见。

  那是我们生命里的光和亮。

  人都会死,各有早晚,但记忆会留下,留在活着的人的内心深处。温暖会留下。

  故乡的,我喜欢的那个老人,早已经去世了。

  去世后不久,那块“童子洗象”的玉,那块他戴了一辈子的玉,被儿子以几百块的价格,卖给了小贩。

  那几百元,对他的儿子来说,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添置东西,缓解手头之紧。

  但他不会意识到,那块玉中,凝结着老人多少的故事和温暖。

  老人和玉,与我再见了。

  但我会永远记着。

  木心有首诗,我喜欢得要命。相信大家都看过。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有时候,快不一定是好事。

  慢,则可以好好欣赏呀。

  在这嘈杂浮躁的世界里,愿你用心守护你内心深处的那一缕光吧。真的。

  然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一点点地和它们说再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东西,如滚滚流水,不得不再见。

  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在车上,不是你先下,就是他先下。

  擦肩之后,后会无期。

  如同秋山和静水一般。

  我想秋山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平和的。

  我想静水看着那头大象进入丛林、回归故乡,对着大象喊再见的时候,她也一定是幸福的。

  愿大家,都幸福。

  这是我,关于这本书,想说的话。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五):我做你的影子,只为默默守护——中国版《白夜行》更温情更美好

  一部《白夜行》,让我认识了东野圭吾。这部他最经典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冷静、克制的语言下,包裹着炙热的情感。在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小说之后,我又连着看了他的好几部小说,曾有一段时间迷得停不下来。

  后来看到《解忧杂货铺》这么温暖的作品,感动之余我还拜托当时的日本人同事给我带了一本日文版的书回来收藏。

左边是书,右边是包书皮,原配的

  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我有幸读到一本《大象马戏团》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国内80后作家张云写的动物三部曲系列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小说。

  动物三部曲其中有一部是《鲸背上的少年》,当时看到别人推荐的图书信息,就觉得非常吸引我,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读成。而现在,读完这部《大象马戏团》,让我更想读《鲸背上的少年》了。

  不过,现在先让我说说这本《大象马戏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象马戏团》与《白夜行》都有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属于悬疑、推理故事。其次,它们的主角都有一个“影子”。

  但是,它们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日本,一个发生在中国,故事的脉络、背景、角色都各有不同,它们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风格。

  《大象马戏团》的故事,从一则交通事故开始,路人甲一家撞翻了一座被废弃的水塔,倒下的水箱中,惊现一具尸体。于是,随着破案过程的展开,一段神秘的故事随之浮出水面。

  不过为了不过分剧透,为了你们能更好地享受故事,我不想介绍太多内容。我只讲述几点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

  大象

  整个故事围绕一个马戏团展开,马戏团中的明星是一头年老的大象。这头大象是破案的关键,也是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同时,它也象征了忠诚、温厚和智慧。

  可是,又聪明、又忠诚、又被驯服得十分温顺的大象,却只是人类的赚钱工具。它被虐待,被折磨得伤痕累累,只为满足主人的要求,表演出更精彩的动作,哪怕它已到暮年,哪怕它已筋疲力尽。

  它不是没有反抗,它不是不觉得委屈,它只是不会说话。可是,马戏团里不是只有一个老板,马戏团里也有懂它的人,也有疼它的人。所以,连动物也知道谁对自己好,它就对谁好。棍棒下的屈从不代表内心的顺从,当两种态度的主人对它同时下达命令时,它终究会选择听从那个对它好的人。

  这就是人世间的道理,这就是善的力量。

  恶行

  可这个世界,有善就必定有恶,就像有阳光,就必定有阴影。

  虐待动物,对有些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们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比如拐卖儿童、杀人灭口……有些阴暗,就藏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藏在人来人往之中,教人无从察觉。

  所以,一具尸体的背后,牵扯出更久远的案中案。那曾经是一起意外,但当追查下去,人们才发现那是一次几近无懈可击的完美作案。

  可是,就像谁也不知道会有车子冲入荒凉的地带、撞倒那个废弃的水箱一样,事情的曝光就在很巧的一瞬间,那些蛛丝马迹也就随之浮现,带领心细之人一步步揭开真相。

  恶人总会自食其果,恶行总有一天会被揭发。虽然说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但这世上一定有因果报应,种恶因就必得恶果,这是公平的宇宙定律。

  影子

  影子是什么呢?是那个躲在阴影处,帮你打点一切的人。

  《白夜行》中的女主角雪穗,她的背后就有一直默默替她铺路、扫清障碍的亮司。两人看起来几乎无交集,却一直在精神上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各自惨淡的人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也许他俩早就没办法在如此痛苦不堪的人生中坚持下去了吧。所以,当真相揭露,世人都感到无比震撼,震撼于这种深沉又复杂的情感。

  尽管雪穗和亮司基本上没有交集,可是,他们还是彼此知道对方,并互相支持的。但《大象马戏团》里的静水就不知道谁在默默守护她了(或许她有感觉,但她从来都不知道那人的真面目)。从她年少时起,就总是遇到各种苦痛、屈辱,但奇怪的是,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总是接二连三地出事。如果不是最后知道了真相,包括她自己都只会以为,那些做坏事的人,都是老天在惩罚他们。

  老天的惩罚哪有那么快呢。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守护她罢了。

  静水比《白夜行》里的雪穗幸运多了,尽管两人都有悲惨的人生遭遇,可是,当案件被侦破,雪穗因为和亮司的联系,多少都被牵涉进案中,难以脱身。但静水完全不知道她的影子是谁,又是怎样帮助的她,所以,当所有的障碍都被清除之后,她也完全是清白无辜的,她的未来将不再黑暗。

  这么看来,实际上,静水的影子才更完整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他守护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静水能活得更好吗?

  但他也并不是完全在一厢情愿地付出,他在静水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了她对自己的思念。

  所以,跟《白夜行》比起来,《大象马戏团》显得更温情、结局也更美好。有时候,我都觉得《白夜行》太过残酷了,结局把黑暗中的唯一一点光明都掐灭了。

  侦探

  凡是棘手的案件,都少不了一个冷静理智又格外细心的侦探。从福尔摩斯开始,我就特别爱看侦探故事。一层层揭开谜底的感觉,让人屡试不爽。这恐怕是这类型的故事特别吸引人的原因吧。

  作为贯穿整本书的人,侦探应当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不过,如果作者把讲故事的重点放在案情的关键人物上,那侦探可能就只能沦为线索。因为,他再机智、细心、推理能力高超,因为没有多少自己的故事,人们就没办法对他有太多的了解。

  所以,侦探故事往往是系列故事,同一个侦探破解不同的案件,那么,这样长的篇幅就能留出余地和笔墨去一点一滴刻画侦探本身了。就像东野圭吾写的好多小说,尽管不算是系列,但它们的侦探都是同一个人。

  写着写着,一不小心就唠叨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有时候觉得想法真的是写不尽的。我喜欢看小说,就像天底下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一样。爱听故事恐怕就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在故事中,我们学会不要撒谎(狼来了);在故事中,我们学会爱和奉献(人鱼公主);在故事中,我们感受更加深刻的人情冷暖。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要去医院体检,我带着它,坐在熙熙攘攘的医院走廊里阅读。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中,我沉浸在故事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听不到周围的动静和声响。

  多么希望,你们也能明白这种感觉,一种好像穿越时空的阅读体验。

  我是贝妮,具有典型双子座特征的大龄文艺女青年、7岁娃妈。这辈子做的最不靠谱的一件事,是裸辞开始写作。喜欢我的文章,就请关注我,记得点赞、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大象马戏团》读后感(六):告别之后,我们还会再见么

  我自小在皖南乡间长大,对动物、植物有一种深厚的亲近感。客居北京多年,闲暇时间我很喜欢逛公园或者植物园,花木、泥土、雨水的味道让我感觉神清气爽,时常想起南国,想起故乡。但我很不喜欢逛动物园,唯一一次去动物园是为了看国宝大熊猫。

  在我眼里,动物园的动物虽然养尊处优,不用忍受饥渴的困扰,不用防范天敌的侵害,但是它们的眼神大都透着混沌与疲惫,根本没有我从小见过的动物的野性和灵性。

  小时候,我被大狗吓唬过,被一群鹅追着啄,被蜜蜂和毛毛虫蜇过,也骑过牛,抓过蛇,下河塘捕过鱼虾,照顾过毛茸茸的小鸡。动物,甚至昆虫,在我眼里都是活泼泼、有意思的生命。我喜欢和它们玩耍,也有点儿敬畏它们。被咬、被琢、被蛰,可疼呢。

  说起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物,那便是牛了。放牛很有意思。牛吃草时,我和小伙伴们可以在旁边的草地上打闹、翻跟头、过家家、编狗尾巴草戒指、摘野花和柳条编花篮,还可以骑在牛背上玩耍。

  有一次,我大着胆子上了牛背,很得意地和小伙伴显摆,结果没骑了一会儿,重心失衡,从牛背上跌了下来。我掉在长满青草的柔软田沟里,看到牛的眼里闪过慌张,似乎担心伤了我。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牛居然抬起前蹄,轻轻地落在我的肚子上,我当时愣住了,以为牛要踩我呢。不解地看向牛,发现它明亮的大眼里闪过一丝戏谑,好像在说,“小祖宗,让你吓唬我,我也逗逗你。”

儿童骑黄牛,是一曲永远逝去的田园牧歌

  而动物园里的动物大多无精打采,病恹恹地没有生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头大象,它被拴在绳子上,身上布满灰尘,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烦躁不安,不停地踱来踱去,好像想挣脱什么。看到围栏外的人类,它发出低低的怒吼。害怕被大象攻击到,围观的人们纷纷走开了。

  我也走开了,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感叹这头大象并不属于这里。它属于森林,属于河流,它可能和我一样眷恋故乡,想念自己儿时的小伙伴。

  最近我读到了作家张云的作品《大象马戏团》,通过书中的马戏团明星——一头名为“乖憨”的大象,我对大象这种动物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大象和牛一样,是一种温厚勤恳的动物,却拥有着悲哀的命运。

《大象马戏团》

所谓的案件不过是悲伤的故事

  美国有一句谚语,大象永远不会忘记(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有着远比人还要精确的记忆力。它能记住,生命中所有的过往和细节。

  《大象马戏团》讲述了数场谋杀案件,所谓的案件不过是故事,一个、两个或好几个故事交织在一起。大象乖憨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参与了谋杀,一场最令我震撼的谋杀。

  大象的节目经常是马戏团吸引、招揽观众的重头戏。年迈的乖憨要表演各种难度很大的节目:

  单腿旋转、两条前腿支撑倒立、像人一样坐在小小的铁凳上、用象鼻卷起皮球投篮……还有压轴戏“踩西瓜”。

  “踩西瓜”是指在舞台上散放着二三十个西瓜,小丑躺在其中。西瓜和小丑的脑袋差不多大,乖憨被蒙住双眼,一只大脚高高抬起,再狠狠踩向地面,稍有差池,就能把小丑的脑袋踩得稀烂。

  乖憨从未出错,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踩烂西瓜,避开小丑的脑残。但在一次很重要的表演中,乖憨不偏不倚地踩中了马戏团老板岩温的脑袋,杀死了他。

  在这场谋杀之前,是岩温对乖憨长年累月的虐待。马戏团的表演以盈利为导向,频繁的训练和表演使大象无法达到充足的休息。很多大象要承受关节病、心脏病甚至抑郁症的折磨,早早死掉。

憨态可掬、生动灵活的表演背后,是大象的血和泪

  乖憨不是野象,是驯服后的大象的后代。它生下来就落在人类手里,接受了残酷的训练,一旦表现不好,就会遭到饥饿、鞭打、捆绑。尖利的象钩,就是马戏团老板用来惩罚乖憨的工具。乖憨已经50多岁,身上伤痕累累,有着严重的风湿病和关节病。经历过的种种痛苦和虐待,都不可能忘记。

  小说中,杀了岩温的大象乖憨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完全是由于作者张云对动物的悲悯之心占据上风。现实中的大象很难有这样的好运,杀害驯兽师的大象会被处死。1916年,美国田纳西州东部欧文镇绞死了一头名叫 “玛丽”的大象,起因是玛丽将伤害它的驯兽临时工踩踏至死。

大象玛丽被绞死:令人毛骨悚然又心碎

  如果再搜索一下有关象牙的新闻,就会更为大象的悲惨命运感到愤怒和悲哀。

  一头大象,可以活到80岁。希望所有大象,都能寿终正寝。

  传说,每一只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大象,都会在生命的最后,走到丛林的深处,沿着象道来到传说中的归宿——象冢。小说中乖憨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我想,这算是大象最幸福的归宿了。

  去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内心深处,我很羡慕乖憨。

从前慢,日后爱如静水流深

  我之前读过《动物三部曲》的前两部。《鲸背上的少年》的故事主要发生地在北地,《白驯鹿的九叉犄角》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大象马戏团》的故事呢,则发生在云南。如果说“鲸鱼”和“驯鹿”是带着魔幻色彩的,那“大象”就是贴着地面,沉稳前行的。

  张云擅长描摹异乡风情,对各地植被、气候、动物习性以及风俗人情信手拈来,能随时随地把读者带入一个陌生新奇又真实可感的世界。

“‘哪敢呢。’安念摆了摆手,‘不过,我可不姓安。在我们这里,名字是按照排行来的,比如男孩子,长子叫岩某某、次子叫依某某、三子叫桑某某,女孩呢,长女叫叶某某、次女叫玉某某、三女叫安某某……’ “‘所以你是家里第三个女儿了?’ ‘回答正确’。安念笑道,‘我们一般没有姓,除了古老的家族’”

  读到这里,感觉长了不少见识。再看这段对于西南边陲小镇风景的描写。

“果然是很小的镇子。莫美建在地势起伏的河谷和山坡之上,只有一条主干道,有几百户人家。建筑都很古老,大多为木制,道路两旁,身着长裙的妇女拎着鲜花、水果走过,巨大的水牛缓步而行,光着脊背的孩子追逐打闹。在这里,时光仿佛停滞不前。”

  莫美、勐卡、曼隆,三个地方,是男女主人公生命旅程中的三个重要据点。由曼隆到莫美再到勐卡,主人公的命运一路下坠,令人扼腕。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曼隆就是主人公心中的香丘,永恒的乌托邦。在曼隆,月光下,太阳雨中,秋山和静水经常一起骑着乖憨在湖边的森林里玩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友谊,或者尚在萌芽中的爱情,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两个习惯了颠沛流离的少年感受到了人世的安稳和幸福以及天地的大美。

  比起曼隆,莫美的烟火气更重。

“周边居民的阳台上、园子里,花开得正盛。孩子们三五成群欢闹着跑过,晚归的妇女低声说笑。这里的时光过得很慢,人活得很美,静谧安和。”

  在莫美,饭店老板娘爽利、有人情味,上了年纪的葛大爷为爱情打架进了派出所,读起来甚感诙谐。如果静水的养母,大伯娘阿曼,没有一意孤行嫁给金不换,母女俩凭借两双勤劳的双手,慢慢地,也会过上好日子。假如有一天,守在暗处的秋水走到静水面前,和她相认,那该多好呢。

  在勐卡,马戏团驯兽人石枯草和鸠家继承人鸠静水之间隔着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唯一的交集是,拍卖会结束,静水去马戏团“看”了一场马戏表演。她双眼几近失明,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听到秋水和乖憨表演的声响,脸上就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可能很多读者不能明白秋山为什么愿意当静水的“影子”,一直守护她直到死亡。我反复揣摩秋山的心境,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 秋山是孤儿,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关爱,静水给了她人世唯一的温暖。

  第二, 聪敏深沉如秋山,从小到大吃了很多苦头,最能识别至恶,也最能识别至善。我们眼里冷冰冰的病娇静水,在他眼里却是至善至美的化身。他甘愿为她成魔,为她守护光明,驱赶黑暗。

  第三, 不要小看少年人的爱。成年的男女太懂得计算利弊得失,爱与被爱,只有纯真无邪的心才能感知到,被世俗裹挟的男女最在乎的是占有和被占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人的心灵和行为趋于神性。占有欲和控制欲则容易导向兽性。金不换和鸠一禾就是例证。

  在静水心里,她未必能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她和世界隔着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能探知,秋山一定在墙内。

  可叹聪敏如秋山,不懂男女之情,直到临死,也不明白自己对静水是什么感情。命运坎坷的人,可能对善恶最有感知力,对情爱的感知却很迟钝。

  秋山的一生很短,只来得及爱静水一个人。爱如静水,深不见底。

象头神的故事

“十年之前,神诞之日,再见矗立之地,三叉戟之厄,犍泥沙之约。”

  这句玄乎其玄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好像还是第一次读到了象头神犍泥沙的故事。象头神故事中,湿婆神用三叉戟误杀了亲生儿子犍泥沙,为了复活儿子,他将天帝因陀罗的坐骑神象头砍下,安在了儿子身上。

湿婆神一家,从后往前分别为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和湿婆神以及他们的儿子犍泥沙

  这个故事和小说结合得很巧妙。湿婆神杀子的故事,暗喻侯富贵杀害养子侯黑木,可谓神来之笔。这个故事和线索细细铺展开,可能会更有意思呢。

  马戏团是一个大家庭,侯富贵是缔造者,也是毁灭者,他容易让我想起象头神故事中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的湿婆神,可以和他抗衡的犍泥沙并不是侯黑木,而是以前的秋山,现在的石枯草。

  我很好奇这两位男性之间较量的故事,这两个人也是整个故事中最复杂最矛盾的人物。我惋惜秋山在抗争侯富贵之时身单力薄,而为黑暗所吞噬。如果静水足够强大,或者他们早点遇到正直的覃东,或许故事的结局就会改写。

  在黑暗中,在逆境中,我们可能需要按捺住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和无穷无尽的绝望,等到微弱的光亮降临头顶之上,再一直等到光明的力量可以对抗黑暗,最后集结所有的力量彻底驱走黑暗。

  可是,也许身处黑暗中的人,只见到过微弱的光亮,便以为这是人世间唯一的火把。《白夜行》里亮司和雪穗手拉着手一起走向黑暗,《大象马戏团》里秋山牺牲了自己,坠入黑暗,把光明留给了静水。我始终相信生命是应该向上的,与其一起坠入黑暗,不如仰望头顶的光明,即使它很微弱。

  在静水的封笔画作中,秋山骑着乖憨走向了密林深处,似乎她在创作之时料中了结局。秋山没有机会和她告别,和她说再见,长眠于留存美好记忆的大湖之中。而乖憨走入森林之前和静水做了告别。幸好秋山在那幅画作上留下了他最想对静水说的话:

常常,我们来不及告别便匆忙上路风雨兼程,颠沛流离,辗转起伏最终忘记自己曾是孩童大象不会它永远记得那片山林,那个人一直寻找,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只为说一句再见希望大象能生活在没有痛苦和虐待的乐园里

  而在勐卡人的方言里,“乖憨”就是“再见”的意思。秋山给大象取这个名字,暗藏了他内心深处的期许。据说,在结束生命之前,大象会和同伴一一告别,哪怕走很远的路去找到对方,只为打声招呼,说一句,再见。

  本来生命就是一场场告别,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容地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说再见,并期待下一次再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