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书追求启蒙,不信神仙皇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的书追求启蒙,不信神仙皇帝

2019-09-19 15:45:09 作者:理想国知新馆 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书追求启蒙,不信神仙皇帝

  文:EG主播:路尧配合音频食用效果更佳这里是理想国知新馆。

  这个名字诞生于2015年初。当时的人员思路都还不清楚,不过我一直还都在这里。

  私下说,这名字挺土的,还难记——比如经常被同事合作伙伴当作“知心”或叫作“新知”(无意侵权三联),但起名嘛,就是个baptism,名字只是referentially地使用,叫啥不是叫,叫第11编室也是一样——只不过更酷一点?(哎名字真的很容易就土啊,但长辈起的,改着也麻烦,也就这样了吧……)

  笼统说,知新馆关注科普新知,主体可能偏向认知医学健康;也关注直面问题哲学。但这还没有穷尽我们略为铺张选题方向,还有大历史类(比如forthcoming的After the Ice,Mankind),甚至萌萌趣味小贱书,《从早“茫”到晚》《做二休五》这种。外部地看,似乎也没有比最初的时候思路更清晰。但就我自己而言,心里的向往是更成形了的:

  基本上体现在了2017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上半年我们搞过一阵的实验专栏“格外有用”/beyon的导语里(顺带一提,Beyon是我们将出的一本量子物理读物书名,副书名是“你以为你了解的量子物理学都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我们不断遇到一些知识信息,迫切想和你分享。他们很有用,能帮你开阔思路,更加自如应对现代生活,甚至方便你养生致富;它们似乎又有些超出常理,听起来有点怪,但绝对不是瞎掰,背后都有科学依据希望既给你惊喜,又令你满意

  超出常理,惊喜满意;绝不瞎掰,科学依据。接下来我依次解说这四个方面,举例主要来自理想国知新馆已出版书籍

  1.

  超出常理的态度

  勇敢运用自己的理性,不顺服,不盲信,是为启蒙。所以我们的书追求启蒙,不信神仙皇帝,问着“从来如此便对吗”。

  “从来劳动光荣,便对吗”,于是有了《做二休五》:与其作为996型燃料投身火热的工业熔炉中,是不是应该想想另一种“且放白鹿青崖间”的生活。

  “从来赞美鸿鹄之志,便对吗”,《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结合了哲学文本社会观察发现这种达标式的人生,容易让人陷入“钟摆困境”:目标实现苦闷;实现了,无聊

  “从来早饭要吃饱,便对吗”,饮食的迷思》给出的综述是:似乎一天里尽可能把饮食时间集中在中午到下午4点前,更健康。

  “从来都说爱拼才会赢,便对吗”,超凡我们的身心极致天赋的科学》表示

  只要有热情动力,任何人都能取得他的成就——但热情和动力并不是说有就有的。遗传除了影响别的事,还会影响你的动力和决心……近年来有许多畅销书都在贬低遗传的作用……这部分是出于对遗传学的错误理解流行观念先天后天对立人们还认为先天的就是不可改变、无法修正的。

  事实并非如此……基因会因外界对它们的要求启动或关闭训练、饮食和其他环境因素也可以修正它们。研究这类修正的领域称为“表观遗传学”。人们之所以不愿承认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可能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没有人喜欢基因决定命运说法。但实际上,也没有人这么说过,这根本就是一个假靶子

  而质疑的精神,又一定包含着自我质疑。所以其实在上述例子中,你同时会看见: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工作狂自可去求仁得仁;人生固然不全是定向越野,但一点苦闷或无聊也在所难免;也各种研究的采信度不同,各人体质也差异巨大,你要自己判断……似乎有种“犹抱琵琶”的感觉,这样也可能,那样也未必全错……但这就是世界真相啊,世界没那么简单的。

  2.

  惊喜的趣味

  一旦抱持了开放好奇思索质疑的态度,世界可能会显现得更加有趣味。

  “哦!原来会是这样!”

  “哦?试试这个怎么样?”

  ?所谓小确幸……?

  《做二休五》

  ❄️不期而遇的冷知识❄️

  万物起源:从宇宙爆炸文明兴起

  ?不要做科学家孩子?

  《饮食的迷思》

  ❤️这场手术成功了,但病人可能永远知道中间心脏被误切开并紧急缝合的插曲,更不知道象棋爱好者是多么重要……❤️

  打开一颗心》

  3. 

  绝不瞎掰的方法

  具体的信息,专业期刊回报结论,可能5年后只有10%、甚至5%仍然正确。但基本的观察、思考方法,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可靠富有启发

  比如常说的如何避免各种统计诡计,双盲测试重要性等,都是我们立足现代社会的重要防忽悠工具《饮食的迷思》里,就解说了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不同采信度:

  观察性研究:一种将危险因素(例如食物)与疾病结果加以对比得出推论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性观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较弱,但如果跟踪观察受试对象较长时间(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或者队列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增加。所有的观察性研究都可能存在偏倚。

  随机对照试验流行病学中检测某种疗法或食物效果的金标准。受试被随机分组,接受药物治疗或施行某种饮食,将其效果与作为对照的标准疗法或安慰剂的效果做比较,并跟踪随访几个月或几年时间。

  哲学也是一门很看重“方法”的学科。发现并避免逻辑谬误,也是从事哲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在广义形式逻辑方面,哲学,特别是依一定的形式手段突出问题的清晰度的现代哲学,也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比如《哲学是做出来的》的中,就比较了这样两个句子(这里略为改造一下):

  S1 那些叛徒将被枪毙。

  S2 叛徒将被枪毙。

  似乎很像,但S1施用的是特称量词(如果你觉得这个措辞距离感太强,那就像前面说的,name不重要),S2则是全称量词。差别在哪儿?

  S1=S1’ 张三和李四(那些叛徒)将被枪毙

  S2=S2’ 如果任何人是叛徒,那么他/她都将被枪毙。

  S2里有隐藏的“如果”。

  还比如这个论证

  a. 必然真理为真。b. 一切真理都可能为真。c. 一切可能为真的都可能为假。所以,必然真理可能为假。

  明显荒谬,但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看典型的科普书,除去了解到很多数理化生的知识,去体会学科发展史过程中,理论变革是怎样体现了对“元理论优越性”的追求,也是很有启发的事。所谓元理论优越性,简单说就是,能用更少的劲儿解释得通、预测得准更多的事,就叫元理论层面更优越。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用一种“葵花宝典”式的方式,把这个相对最难的问题放在了靠前的位置相对论牛顿力学(及其修补)的颠覆,是怎样获得元理论优越性的。

  传统物理中,无法解释光速恒定;于是,比如给定地面参照时,速度公式一分为二

  火车上跑的人的速度=火车速度+人跑速度

  火车上跑的人手里的灯光的速度=光的速度

  这样的公式会引发时间坐标空间标的混乱,理论要很费劲儿了。狭义相对论则就从光速恒定出发,其他一切运动、速度都要相对光速而言;时间和空间也索性就糅合为一体的“时空”,变得相对——理论简单了,项目更少了,只是学习者要费劲儿洗刷掉既有的朴素直觉

  同样,伽利略-牛顿的惯性定律

  在不受外力条件下,物体在空间中保持

  a. 静止,或

  . 匀速直线运动

  天体做类圆周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引力”。

  而广义相对论下,惯性定律则变成: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时空中进行直线运动。

  只是,这里的直线不是欧氏空间的直线了,所以环轨道运动也是直线,而引力不再是力,只是时空弯曲后的直线(曲线)。改变时空几何,定律从三行变成一行,更省劲儿了(虽然需要花更大力气刷掉直觉……)

  4.

  有科学依据的知识信息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大概因为,信心确实需要知识来做原材料吧——特别如果这些知识是在追求启蒙精神和更为可靠的方法的状况下得到的(并带着自我质疑)。

  比如,病毒星球介绍普通感冒的“元凶”鼻病毒,告诉我们:这种病毒随时存在,对人无害,有时会引发人类机体免疫反应(和过敏机理差不多),而这种免疫反应,有利于锻炼免疫系统,是人类和鼻病毒千万年来的建设性关系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却能杀灭人体健康的肠道菌群,感冒时候吃它们,岂不有点像大熊为了给主人拍死蚊子,却拍碎了主人的脑袋……当然,流感病毒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要被“感”字迷惑

  我们还有一本讲微生物的书叫Never Home Alone(forthcoming),里面介绍道,蟑螂不会比熊孩子更脏;而你的淋浴喷头里,细菌数量是万亿级……有没有觉得洁癖都被(暂且)治好了(还是更加不敢坐地铁……

  知识也会确实改变社会的观念。比如我们曾经认为抑郁软弱可耻,但随着时代的物理主义转向,在神经科学、精神药物学等的研究结论下,我们今天普遍接受了,抑郁是种精神症状,就和感冒是身体症状一样,它可以治疗,更不可耻。

  《恶的科学》对“恶”也持类似的物理主义态度。固然一些人行出大大小小的恶事会令他人困扰甚至受害,但他的恶行并不是凭空而来,纯出于自身断然决定的。为此作者提出了“共情腐蚀”的概念,并对比了“作恶”这种消极0度共情和“自闭”这种积极0度共情的相似性,勾勒了与共情相关的各种外部因素(基因、应激环境、教育等等),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种思路。有了这样的知识,即便能够理解,现行法律制度基础基于个体自由意志,但是否可以尽量避免无可挽回的结果,比如尽量限制、甚至避免死刑?作者写道:

  罗尼· 李· 加德纳(被判处杀人罪)已经在美国犹他州被行刑队枪决。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已经直面自己的罪行成年后也一直在防止其他年轻人像他小时候一样遭受冷落虐待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然而,虽然他有这样明显的悔过表现,犹他州的司法机关还是认为必须处死他。……罗尼死后他的侄女哭了,在她眼里,罗尼是个受到大家喜爱的人。

  这充分显示了科学的人文性。

  “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文。”——这是物理学家R Muller的话(以这句话为第一句的物理学科普书,我们也会出版)。

  做书卖书,相比于做手机卖手机,更是交个朋友。我们有书,你有钱,大家一起活着,一起等待一个更加美好未来。希望知新馆的态度趣味方法知识,能得到你的认同,能交到你这个朋友

  点击知新,绝不瞎掰

  扫码关注豆列,走近科学

  延伸阅读

  泡在奶茶里的中国

  快乐水,都市人的“现代迷信

  到最后,却是抗生素伴你一生

  当代人减肥,一减就是一辈子

  男女通吃”的HPV

  埃博拉病毒的「蛇形走位」

  「轮到你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杀人吗?

  平成最后一天,我决定到点下班

  做二休五:我不想和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点击“阅读原文”,给人生翻个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