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药瘾》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药瘾》经典影评集

2019-10-05 23: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药瘾》经典影评集

  《药瘾》是一部由Alison Klayman执导,Anjan Chatterjee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药瘾》影评(一):哪里可以看啊

  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求助 在哪里能看啊 各位大神们啊啊啊啊啊啊

  《药瘾》影评(二):药"瘾"?

  中国对这方面贫乏,若果我们国家有,我一定会吃,因为我从长大后的了解小时候,确信我是有多动症的,注意,这里的药对注意力提高,能提高学习成绩,我希望更有效的学习。

往深处说人与人的差距都是由这些决定,如果上层的人有着更多的资源,更高对生化认识水平,的确又大大拉开人与人的距离,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却鲜有这类消息,而美国也有这种现象产品,不由让我想到愚民,或许处于国家利益考虑,单是也是知识封锁。《未来简史》也提到过这类问题,人的本质就是生化反应。我相信又有各种反对,但用事实来说话吧!阿弥陀佛

  《药瘾》影评(三):药别停

  三星半。主要讲述了美国ADHD(注意力缺陷涣散障碍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和被滥用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安非他命是可以治疗注意力不足的多动症,嗜睡症和肥胖症的兴奋剂。但是因为副作用过大又有成瘾性,被开的比较少。现在治疗ADHD主要是用了合成药物Adderall和Ritalin,服用以后可以让人注意力更专注,更容易注意细节,并且长时间保持很好的精神

  片子里面出现的主要使用人群有两类:想让自己坏孩子变成“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和迫于同龄人社会压力而服药的大学生工作人群。

  对于前面一群人而言,强迫自己孩子服药是让自己省心方式,孩子从此不打架了,成绩稳定了,甚至可以集中精力家务了。即使他们的孩子抱怨自己因为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头疼,整夜睡不着,受到周围人的嘲笑鄙视,他们还是坚持声称“我觉得自己做的对”。这到底是家长给自己的教育甩锅甩负担,还是真正的治疗呢?我不知道

  片中让人感到害怕的是,曾经医生判断孩子有没有ADHD的方式是,“给他们开药,如果他们注意力提高了,说明他们有ADHD”。而这种方式在后来被证明,“绝大多数人服用了ADHD注意力都会提高。”所以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长们的“吃了药孩子让人省心”而被迫服药呢?纪录片里面并没有探讨这个话题

  对于自主服药的人群,大部分以“我有医生的处方啊,我服药有什么错呢”为理由心安理得的吃药。片子开头一个医生说,“真好玩,以前我们吃药是为了躲避现实的工作,而现在这些大学生们吃药是为了让自己更融入现实更努力的去工作。”而一位高盛的员工更是揭露了成年人世界里面的秘密——去曼哈顿中城的一家医院,告诉他们你是金融行业的人,他们会露出一个了然微笑告诉你“哦当然你有ADHD,让我来给你开药吧”。吃了药你就可以熬夜,可以更专注于细节,可以交出更好的工作成果

  听起来像是和魔鬼做了交换,但当副作用没有这么明显时候,很多人都愿意这么做。而当同行和同学们来的压力变的更大的时候,这似乎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走。里面一个大学生说,“我穷所以付不起SAT家教的钱,但是因为我有多动症我吃了药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发挥的更好,所以我觉得我和其他人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我并没有比他们多一些优势。”他们甚至能给自己服药的行为心安理得的找个借口

  我说打三星半是因为,片中更多的是做大量的采访提出问题,却没有引导观众去仔细深入思考其中的任何一个。结局似乎更像是欢乐大结局,服用过的人说“我不后悔吃过它,但是我不会让我的孩子服用”。也没有更多的研究表明,长期服药到底对身体有什么严重不可逆转伤害

  看完的一些零碎感受是,

在美国之外似乎很少听说过ADHD滥用的问题。甚至我们在读大学之前,连咖啡也很少喝。家长们帮孩子们备战高考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传统的熬鸡汤补品,做一些增强记忆力食物。我还问男朋友说,“好奇怪,这么多年为什么中国家长没有发现这种【聪明药】”说到咖啡,片中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有多动症的人吃ADHD而表现的更好到底算不算“作弊”?而没有多动症的人吃呢,答案会不一样吗?那如果把这个问题更拓展到喝咖啡,吃咖啡因药片,吃助眠药呢?虽然我自己一度因为咖啡因上瘾而身体素质下降,现在基本上不喝,但是还记得法学院第一年大家都是每天早上一杯满满的咖啡来上学,如果你不喝而下午犯困或者晚上睡得早,大家到底算不算在同一起跑线上呢?很多人觉得那些药物就是帮助人们克服人性中的“自控能力不足”的缺点,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东西能够吸引走我们的注意力,来培养自己的专注度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当我们用药物来管理这种能力的时候,其实就是证明了自己比别人不如。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复杂,毕竟大部分情况下社会都是“结果论”的。

  很好玩的是,豆瓣上大部分的短评是“看完片子只想去吃药试一试”。我也很好奇的想了一下,“我要是当年吃这玩意儿,我的考试成绩会不会再高几分?”不过又想了想,“我要那高几分又有什么用呢?”

  《药瘾》影评(四):兴奋剂当补药吃,美国人怎么了?

  时代的进步or悲哀

  亚当和夏娃,面对着化身为蛇的撒旦的诱惑,最终吃下伊甸园苹果

  他们获得智慧,有了善恶之念。

  但他们也因为偷食禁果,被上帝赶出家园,在之后的日子里不得不辛苦劳作换得食物。

  这是圣经中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谁也没想到,它如今变成了现实。

  1996年,美国引进了一种名为阿得拉的药物,被人戏称为“聪明药”。

  只要吃了它,整个人都会充满精神,注意力集中,做事事半功倍

  于是,吃阿得拉成了一种潮流,不吃阿得拉就不是美国人。

  但是,美味的苹果背后藏着陷阱,这个“聪明药”同样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果,你明知道一种药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副作用,但是它确实能在很快速的时间里帮助你提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你会服用它吗?

  《药瘾》

  该片是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它通过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学生、运动员程序员和其他人士为什么服用阿得拉这样的药物,探讨了人类对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药品滥用所带来的不可控后果

  阿得拉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合成的兴奋剂。

  说起兴奋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和运动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现在的美国,从学生到成人,从员工到老板,所有人都在服用这款兴奋剂。

  自1996年引进,不过数十年,阿得拉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价值130亿美元的大型产业

  那么,是谁在购买这些药,他们又是为什么要服用兴奋剂呢?

  01

  曾经的嗑药是逃避现实,现在却为了更专注现实

  阿得拉在美国属于处方药。

  什么是处方药呢,就是它并不能随便买到,需要医生开出来,才能买到。

  这也是美国限制这种兴奋剂的一种方法

  一个姑娘成为了一名大学新生,她的妈妈为她整理行李,特地给她购置了一个带锁的箱子

  这个箱子,就是用来盛放阿得拉。

  因为,假如你不把阿得拉锁起来,就会被其他学生拿走。

  我们曾经有一个西方学校宽松错觉,但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完全改变想法

  美国的大学,竞争异常激烈。

  阿得拉成了学生们提高成绩的救命稻草,服食它之后能很快让你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学生们吃过兴奋剂后,会选择图书馆学习。

  趁着药效,抓紧时间学习。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女孩的采访让人印象深刻

  她家境贫寒,对于她来说,相对价格低廉的阿得拉是让她和其他有钱人家孩子回归到一个起跑线上的手段,因为她请不起昂贵的家教甚至要花费很多时间打工来贴补家用

  另一个女孩就没有她这么心安理得,这个女孩说,当她工作了以后,她就再也不吃这种药了。

  但当工作后,真的就不需要阿得拉了吗?

  其实,工作中的人一样在疯狂地吃着这种药。

  IT男是一个能够跨越种族和国家的职业

  就像纪录片中的人所说,大家对他们有一个刻板的印象。

  而这种不解风情的刻板印象其实来自于IT男的辛苦工作之中。

  纪录片中的这个男人再一次培训中服用了阿得拉,兴奋剂帮助他精力充足地撑过了这段辛苦的时间,并让他在之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而金融届,是服用阿得拉的另一个重灾区,有人透露,只要你去一家诊所,跟医生说我是做金融的,那么你就能得到阿得拉的处方。

  他们的工作辛苦到什么地步呢。靠着阿得拉的作用,他们两天两夜不睡赶出方案,但是老板一句话就打了回来“这不是我想要的”。

  其中一个员工因为疲劳引发了癫痫,然后到了医院,他还要打电话要方案,准备在医院修改

  很多人心自由天堂美国,每个人都活得如此辛苦。

  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或者工作效率,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得不服用阿得拉。

  一位医生说,曾经人们嗑药是逃避现实,现在却为了更专注现实。

  这种带着荒诞感的改变,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02

  药物堆出来的“别人家的孩子”

  除了上述的人群,其实,还有另外一波人也是阿得拉的消费者

  阿得拉作为处方药,其实主要治疗注意力缺乏症。

  美国是这种多动症的高发地,相比邻国不超过5%的比例,美国足足有11%。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安静下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会让孩子服食阿得拉。

  但是,这种让成年感觉良好的药物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噩梦

  他们会头疼,胸闷,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但相应的,调皮吵闹的孩子,会变得安静,变成大人期待中的样子

  曾经,对于注意力缺乏症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评判标准,所以,医生的惯用方法就是先给孩子开药,孩子吃了之后有效果,那么就是有注意力缺乏症,如果没有效果,就是没有。

  但后来的实验证明,这种药物对大多数人都会起作用。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数字

  服用兴奋剂的儿童在1990年只有60万人,而到了2011年已经达到了350万人。

  纪录片中有一个确实患有注意力缺乏症的男孩,他从小学开始被强迫食用这种药物,他喜欢画画,他的画作中充斥着吃药的英文单词

  他的母亲是一个坚定女人,她每天追着自己的孩子服食这种药物,她能看到药物对人的折磨,但她认为只有吃药才是对他好的。

  纪录片采访男孩,问他是否后悔吃药,他的回答耐人寻味,他说他并不后悔吃药,但是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个药。

  03

  当你吃下这颗药丸的时候,危机就已经开始了

  阿得拉在广受欢迎同时,其实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和问题。

  最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平问题。

  上文提到的那个打工的姑娘强调自己服用阿得拉并没有获得什么优势。

  但另一个姑娘则坦率的多,她说,如果你吃了它,你的成绩能从B到A,那为什么不吃呢。

  运动员比赛的公平显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其中最有争议的一点,就是患有注意力缺乏症的运动员服用阿得拉算不算作弊。

  当然这些争论并不是由药物本身的缺陷,它的问题其实在于副作用。

  看起来像仙丹灵药一样的药物会导致人患上心血管病,诱发神经病,而且非常容易上瘾。

  一个运动员被诊断为注意力缺乏,开始服食了这种药物,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欢欣鼓舞,他在比赛中大展雄风,他在生活中开始帮助妻子做家务,家庭和睦

  但是,很快这种快乐就消失了。

  他开始失眠

  所以他不得不白天服用兴奋剂保持精神,晚上食用安眠药想要入睡。

  再后来,他开始怀疑使用药物之后的自己,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

  他的女儿开始疏远他,他的妻子开始担忧

  最终,他在退役后开始慢慢戒掉这种药物,尝试开始新的生活

  对于阿得拉,其实最近美国做了一项很有趣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阿得拉其实和普通安慰剂并没有任何区别,它并不能提高你的智商,也不能让你获得超能力,它的作用是,让你觉得你自己可以。

  说阿得拉是“聪明药”,其实不如说它是“自信药”。

  它其实是人对自己撒下的一个谎言

  有趣的是,这部纪录片下面的评论中,很多人说的都是想要尝试一下这个药。

  明知道这是虚假的,明知道这有很多副作用,但还是想要试一下。

  毕竟,好处是近在咫尺的,而危险则是未知的。

  人类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无数的借口。

  就像那个兼职的女孩,像那个坚定地让孩子吃药的母亲。

  亚当与夏娃最终一定会吃下苹果,而有些人也一定会吞下这颗药丸。

  但当你把这颗药丸吞下时,当你越来越加大剂量时,当你在亢奋地渡过每一分钟时,危险的种子早已经埋下。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药瘾》影评(五):吃“聪明药”吗?送你进戒毒所的那种

  《哆啦A梦》里,吃个记忆面包,就能考出好成绩;

  《永无止境》里,嗑片药,就能学会新知识,坐拥名利;

  《超体》里,来点CPH4,你甚至能掌控整个世界……

  一块面包、一颗药,就能让你变聪明,超越极限。

  谁不想?

  如果现实中真有这种药,你敢吃么?

  别说,前阵子网飞拍了一部纪录片,就深扒了这种“聪明药”的内幕。

  震惊的同时也让人脊背发凉——

  药瘾

  Take Your Pills

  一个蓝色小药片,吃了之后,40分钟见效。

  此时,你会开始出汗,心脏剧烈跳动。

  接下来,吃药的人会变得亢奋,精神高度集中,效率也变高了。

  这种药名叫“阿得拉”,在美国校园非常流行。

  有11%的大学生都在吃,在常青藤学校中,比例甚至高达20%。

  大家普遍觉得吃药后,自己会变得更专注、更敏锐,成为“好学生”。

“你想变得又瘦又美又拿高分,阿得拉可以帮助你,它能帮你实现一切。” “它就像是我在迷茫不振绝望的时候,给我的一剂良药。”

  对于经常加班的上班族来说,“阿得拉”能让他们一口气工作到凌晨,不费劲。

“服药之后,感觉身体就好像一个喷射燃料的发动机,不用休息,也不会感到疲劳。”

  一次只吃一点点,就可以完成各种工作,攻克各种难题。

“阿得拉,副作用可能包括做什么都很出色。”

  “更快”

  “更出色”

  “能帮你实现一切”

  看起来充满诱惑的字眼,却让人感到心慌。

  世界上真的有东西能“帮你实现一切”?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药?

  其实,“阿得拉”就是一种治疗多动症的神经类药物(也是兴奋剂的一种)。

  同类药物还有“利他林”“专注达”“莫达非尼”等等。

  这种药,能够帮助多动症患者安静下来,专注在某一件事上。

  那么,普通人吃了,真的会“变聪明”?

  为此,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个实验:

  他们选了一些大学生(无多动症),分成两组。

  一组吃兴奋剂(阿得拉同类药物),一组吃安慰剂(没有任何治疗效果的药剂),然后进行学习情况测试。

  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并无明显区别。

  不过,兴奋剂组倒是毫无例外地认为:“服药增强了自己的认知。”

  这说明什么?

  说明服用这些药,只是让你“自我感觉良好”。

  所谓的变聪明,都是“自作聪明”。

  并且,长期服药会让人上瘾。

  “阿得拉”的有效成分是安非他命,学名苯丙胺。

  我们闻之色变的冰毒,与它的结构只相差一个甲基。(冰毒的成分是甲基苯丙胺)

  可以说,这种“聪明药”就是最小剂量的冰毒。

  其危害和成瘾性可想而知。

  并且一旦开始吃药,你必须逐渐增大药量,才能维持药效。

  一开始只吃1片,慢慢就变成3片、5片、10片……

  药效一旦退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沮丧和疲劳。

  那些靠药片续命加班的人,常常一停药就无法继续工作。

  更严重的,还会引发抑郁。

  人们会感觉自己仿佛陷入黑暗之中,迷失了自我。

  有的人甚至精神都出现了问题,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或者整个人如行尸走肉一样,变得木讷不堪。

  但即使这样,吃它的人数也只增不减。

  很多人心存侥幸,觉得上瘾的可能性很小,等将来自己不再需要,就可以轻松戒掉。

  “等我考完试就不吃了。”

  “等我工作以后就不吃了。”

  “等我事业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吃了。”

  天真啊!

  每个最后进戒毒所的人,一开始也都这么想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前几天,新京报的一篇报道让人触目惊心。

  高三学生小田,为了高考而滥用“利他林”。

  成瘾后,她接触到了“效果更强”的“摇头丸”,最终被送进戒毒所。

  戒毒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超过50%被强制戒毒的人,一开始都是从“利他林”等“聪明药”开始,最后成为“麻古”“冰毒”的成瘾者。

  他们都抱着侥幸的心理,然后一步步把自己送进地狱。

  但是,既然这药并不能提高认知,还隐藏这么大风险,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吃?

  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的一种社会焦虑感。

  这种焦虑首先来源于父母。

  纪录片中提到,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药,就是父母给的。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孩子还没出生,各种胎教音乐就安排上了。

  一旦孩子上了学,就更了不得了。

  不仅饮食上无微不至,各种保健品轮番上阵;如今再听说有这“神药”,怎么会放过?

  在很多家长眼里,嗑药这事就跟报课外辅导班一样。

  “聪明药”,别人都吃你不吃?这不是输在起跑线吗!

  他们不清楚药的副作用和危害,听信商家的“绝对安全”的说法,就天真地相信“万无一失”。

  动脑子想想,如果吃这药跟喝白开水一样安全,它会被严格把控吗?

  其次,这种焦虑也来源于自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精英”的概念开始普遍传播。

  每个人对“成功”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这就好像,我不能做到“最好”“最聪明”“最优秀”,我就“没出息”,就不配活着一样。

  纪录片中一个教授说的话就很值得深思。

  “以前的人嗑药为了逃避现实,现代人嗑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

  有上进心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用嗑药的方式才能实现吗?

  就像纪录片中的姑娘,高中时被诊断出多动症。

  得知自己患病时,她第一反应不是沮丧,竟然是开心!

“我很激动,我想要尝试一下,因为自己也快高考了。”

  她并不想用这药来治病,只想用它来考出个好成绩。

  可悲的是,很多人都和她一样。

  有病的,开心自己能有药吃。

  没病的,就算装病也要搞到药吃!

  一个个思想健全的人,为了考得好点,效率高点,速度快点,一切就都要靠嗑药;为了得到一片药,就争着说自己有病。

  不是太可悲了吗?

  这种扭曲病态的想法,才是真正该治疗的毒瘤吧!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把这种药说成魔鬼。

  只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认真的判断,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身体当儿戏。

  要记住,这是药!给病人吃的!

  如果你有病,赶紧治别耽搁;

  没病,就不要给自己“创造病”的也要“治”了!

  诚然社会压力是诱因,想变好不是罪过。

  但是,有必要不惜一切代价地调整自己,去迎合压力与焦虑吗?

  对每个人来说,人生的意义本就不尽相同。

  但我始终觉得:好好活着,好好享受生活,比什么都来得有用,不是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