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诗歌的城市
“闲云谷”免费订阅
闲云谷一起品味春夏秋冬阿犁:耕耘生命的原野
当诗人不再写诗之时,他,还是诗人吗?
当歌者不再唱歌之时,她,还是歌者吗?
城市,落下了这个夏季最后的雨水。
虽然盛夏已过,但这份尚未入秋的天气,还是让这场夏末的雨,充满了诗与歌的惬意,以及无奈的惋惜。
年轻时,时常这样觉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做下去,终究会有成就的吧……”
然而总是一边选择着自己所喜欢的,一边废弃着之前自己所喜欢的。
久而久之,终究在一无所有之时,发觉了自己的一无所有。
或偶尔的幸运,或不懈的努力,以此,我们真正地开始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了,坚持到了真的无法再坚持之时,却又发现——原来坚持到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我们最终,还是一无所有了。
因为我们所选择的选择,早已被这世界所否定了。
繁华街头的诗人饥肠辘辘,但他的诗篇,却已经换不来哪怕一块面包。
喷泉广场的歌者风餐露宿,但她的歌曲,却再也做不到让过客驻足。
这座城市,已经没有人会去欣赏诗与歌了。
或许,诗与歌,本就不该用面包和听众来衡量,因为伟大的自然伟大,平凡的自然平凡。
然而,这份伟大和平凡,诗人和歌者并不知晓,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着一个个奇迹,一幕幕日常。
诗人写诗换来的面包,他觉得和他写的诗一样难以下咽;歌者为讨好听众而唱歌时,她觉得自己像马戏团的动物,滑稽而无助。
这,或许就是生活吧。
诗作不需要面包,歌声不需要听众。
但是,生活都需要,反而诗与歌,才是生活所可有可无的。
所以,即使写再多赞颂美好的诗,唱再多传递希望的歌,诗人和歌者的生活,都没能离幸福更近,哪怕一个字符,一个音节。
这个世界的浪漫正在慢慢凋零,那些世俗的繁琐,总是将那生长的梦之枝芽剪断,修理成世俗所喜欢的模样,并将这份摧残,美其名曰“成长该有的经历,成熟该有的模样”。
野蛮生长的心灵,被禁锢以文明的枷锁。穿梭于森川的翅膀,变成了被人欣赏的羽毛;歌唱生命的啼鸣,化作供人玩乐的声音。
当你踏进这个人情世故的囚笼,就永远失去了原野和天空;当你走入这个现实世界的城,也就永远回不了幻想乡了。
当那片清凉的雨,落下于这座城市,多想丢掉那把挡住视线的伞,去接住云河的泪水,去奔向季节的怀抱。
然而,雨伞挡着夏季,也撑着理性,丢了伞,我们也就成为了现实的疯子,那份“人者眼中的痴相”,就是我们过于智慧的愚蠢,过于理性的混沌,就是生活对我们永远的束缚,就是我们和浪漫永恒的隔阂。
浪漫,就这样在雨打风吹中消逝了。
诗人的诗不再被世人所传颂,
因为他眼中、诗中的风景,无人看到。
歌者的歌不再被慕者所传唱,
因为她心里、歌里的世界,没人听懂。
但是,诗人和歌者,果然还是不愿用诗歌换生活啊。
因为,这是他们喜爱并为之坚持的东西。
城市的夏雨停歇,路人收起了伞,望着那片雨过的晴空,然后忍受着炎炎夏日,继续漫无目的地随着人群和规则前进。
诗人不再作赋,歌者不再做声,他和她,把最后的诗与歌埋藏在旅行箱底,永远尘封,然后转身离开了殿堂,混入世俗的人潮,消失在了灯火阑珊的街头。
这座城市,再也没有了诗人和歌者,但诗与歌,依然存在着,无论世人是否欣赏,无论生活是否需要。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一起品味春夏秋冬…………………………………………………………………………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寒露节令,祝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