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温莎王朝》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温莎王朝》的读后感10篇

2019-10-12 23: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温莎王朝》的读后感10篇

  《温莎王朝》是一本由[英]汤姆·利文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4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温莎王朝》读后感(一):生活需要仪式感,你需要给自己授予王冠

  “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一生。”你也会怀疑自己,这是我想过的生活吗?我有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用,你也许会觉得沮丧万分,我们这么拼命的努力,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好运,没有那种享受生活的好命。

  生活需要有仪式感,你才能够将生活过的充实,给与生活需要适当的仪式感,你自己就可以自己佩戴“王冠”。我们的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请别低头,王冠会掉。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是我们的拥有权利女性也可以让自己成为时代女王

  有幸阅读《温莎王朝》这本书,作者是(英)汤姆·利文(Tom Levine),他是专职记者作家,为许多跨地区发行著名报刊写文章;著有人物传记对手——戴安娜王妃和伊丽莎白女王》。

  汤姆·利文这一本书《温莎王朝》,给我们介绍了英国温莎王朝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它从一个帝国巅峰时刻到不可挽回的衰落之路,温莎王朝的荣耀与传承也似乎真的预示着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兴衰史。从乔治五世到伊丽莎白二世,温莎王朝成了整个时代的历史缩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适应适应社会改变,温莎王朝在不断的改变,她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向前进。温莎王朝在兴盛中被赋予使命,历经残酷战争和不稳定和平,一个帝国的演变已被时代印证,这带给人们更深层次思考

  1、你以为高高在上的,实则限制了权利

  生在王室,本以为生来就高尚,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满足,得到很多普通人不能享受的生活。其实不是,生活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你拥有的东西,肯能只是暂存在你那,你不去珍惜,不去爱惜,你也会失去。它不可能辈子都被你拥有。

  不要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你还有很多的东西是不知道的。看待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不要只是懂了皮毛,就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了,可成为大师。不要为自己吹牛找上借口。那只是你以为的,而不是别认可的。

  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一书中介绍,生活在温莎城堡的皇亲国戚们的生活并不是很自由,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生在皇室,从他们出生开始,就被各种条件所限制。被赋予了一种使命,更多的书责任,要为自己的皇室这个位置承担责任。他的出生就是皇权象征,这是他生活真正存在的意义

  他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工作(他们也不需要工作),不需要来为自己获得生活上的食粮,为了吃饭获得报酬。没有言论的自由(他们不允许支持任何一个党派,只能保持中立);没有选举权,甚至都没有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权利。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你自己就应该努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要知道平庸并不代表这平凡,我们普通的人,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权利,但我们有选择追求生活的权利,我们努力,我们积极向上,也可以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2、拼劲全力,你才知道自己有厉害

  《温莎王朝》汤姆·利文一书中说,自由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你觉得不公平是,有些人用24小时创造高效,而你自己的时间却在虚度。

  维多利亚女王,利用自己在位时建立了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英国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让自己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一个女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完全处在非政府体制下,让国家位于高度发展和成绩斐然的欧洲社会之巅,温莎家族的发展历史上写满了辉煌与荣耀。可以让自己的拥有这一顶皇冠展现出它所散发的光亮耀眼

  你无需羡慕别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也会在当下有不想面对的烦恼,也会有你同样羡慕别人的心态。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状态,还不如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不给明天留遗憾

  我们也可以拼劲全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让自己走出沮丧,我们拼劲全力不仅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你拼劲全力才能知道自己多厉害,才能去追求你想过的生活,生活是靠自己去争取的,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不是等待就能够实现的。拼尽全力,你才能选择你想要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3、做自己该做的事,有自己的决策

  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在闭封时期。现在稍微有一点消息,不到一分钟就能够让你所知道的消息让全世界知道。温莎家族不是普通的民众,他们是一个“非普通”家族,而我们对他们所在的家族的生活充满了兴趣。身处皇室就不能够独善其身,皇室出身,赋予了他们一种天生的责任。

  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说“伊丽莎白二世而是位有明确决断力的女王,出了穿衣打扮之外,其他所有的事,她一旦决定,就不会再改变。”女性就该这样,女为悦己者容,我为自己荣。我应该为自己而感到光荣做事情,有自己的判断,不是优柔寡断,有明察秋毫判断力,遇到一件事情,可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

  伊丽莎白女王她遇到问题 ,会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而且总是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她不是各种感情丰富,动不动就气得跺脚的人,她希望改变现状解决问题。伊丽莎白女王沉稳,做事谨慎。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要在脑子里反复的斟酌。还具有时尚理念,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美的追求,这是你天生就应该有的权利。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每天都需要有新的气象,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我们需要要刻意练习。有自己的姿态,才能活出我们想要的精彩。生活的仪式感是自己赋予的,我们的王冠可以自己佩戴。

  我们每天拼命地去努力和工作,不是希望生活过的平淡。生活给了我们每一个人选择的权利,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你自己也可以活成生活中的女王,给自己佩戴王冠。我们不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好的生活,不是大鱼大肉,也不需要广厦千万间,而是我们用尽全力,哪怕活得平凡,也是值得被尊重

  我们既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去善待每一个人,去过好每一天,没有朝代,家族的限制,做自己想做的事,活成自己喜欢样子,我们不属于皇族,我们是一个健康快乐上进的普通人足矣。

  《温莎王朝》读后感(二):18岁接管温莎王朝,站在权力巅峰的她,其实只是一名普通人

  英国温莎王朝,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 是最有名、最富有和最传统的皇室家族。

  除了罗马教皇之外,温莎家族位于人类社会最古老君主统治的权力之巅,使得他们始终高高在上,被他们的子民敬仰。 只是,站在权力巅峰的他们,特别是王室继承人们,他们就是生来高贵吗? 有这样一位高贵的继承人,也许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1837年,一个个子矮小体型纤瘦,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走进了英国宫殿的一间会议室。 她看上去并不是很美:湛蓝的双眼略微有些前凸;金黄色头发自然下垂;她的嘴巴大小适中鼻子略小,而且有些弯钩状,鼻孔微微张开;下巴长得非常迷人皮肤柔嫩洁白。 她大声镇定地朗读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使她成为了英国女王。 一切都是那么出乎意料! 这位新女王还是个乳臭未干孩子,治国方面毫无经验可言,整个英国朝野都替这位新上台的女王捏了把汗。 这位新女王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维多利亚女王。 她的登基继位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她的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海外不断扩张新国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国,并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 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 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的稳定和尊严使君主制又得人心。 要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在全世界的大多数臣民差不多都是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下的不列颠出生的。 权倾世界的维多利亚女王,高贵吗? 答案毋庸置疑:高贵! 其实不然,通过专职记者和作家——汤姆.利文《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一书,我们可以剥开层层历史迷雾,一步步看清楚维多利亚女王。 除了是高高在上的女王外,还是孩子的母亲丈夫妻子同时更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维多利亚在还是公主时,被母亲管得很紧,从未给过她太多的自由。 所以她登基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下令把她自己的床从母亲的卧室中搬了出去。 当晚,女王生平第一次单独睡在了一间卧室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监视她,从此也再也没有任何人来管束她了。 并且维多利亚女王还对多年以来受到母亲的压制行为进行报复,把权力欲望很强的母亲打发到了另外一座行宫。 母女二人的关系就此破裂,直到几年后才恢复正常。 这是不是像极了叛逆期的你我? 和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一样,我们都讨厌被家长管束,我们都曾反抗过、斗争过! 维多利亚女王还像孩子一样向表姐费奥多拉感叹:"这样的日子真是舒服。自从我坐上王位之后,感觉像变了一个人。。。。。。而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们离开父母的管束之后,是否也是如女王这般感叹过真好呢? 想必感同身受吧! 其实从《温莎王朝》一书中,我们可以窥视一二高贵的王室继承人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一样的烦恼。 甚至比我们普通人还惨,不仅要忍受诸多繁琐规矩,还需要听从家族利益安排,比如家族联姻! 事实上,维多利亚女王有过一段刻骨铭心初恋,与俄罗斯沙皇长子——。但最终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分别那天,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皇储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温暖,他看起来很苍白,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脸,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与这位深情可爱年轻人的分离使我感到非常悲伤。" 不久,她宣布与母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对象——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结婚。 权倾天下的维多利亚女王就这样多了另外一层身份:阿尔伯特的妻子。 一名普通的妻子,和寻常百姓家的一样。 维多利亚女王本身是不愿意怀孕生孩子的,从她的书信日记之中可以看出,女王对于生育子女有着深深抵触情绪。 "当女人可怜,无论是身体上还是道义上都成为丈夫的奴隶。" 尽管她这样看待自己的处境,却依旧没有用女王的威严下令,不允许生小孩。 而且在诞生的第一位小孩是公主的时候,还安慰略显失望的丈夫阿尔伯特:"没关系,咱们下一个孩子肯定是个小王子。" 就这样,在要男孩氛围下,维多利亚女王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最伟大的母亲:1840年到1857年间,他们一共养育了九个子女。 面对这样一大群王子和公主们,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和寻常父母管教孩子一样:对待孩子从不娇惯,如果有不听话的或是不努力学习的,不仅要打屁股,还要上鞭子;如果是哪个孩子天分欠佳或是能力不足,就要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进步。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伯蒂王子,伯蒂患有明显的学习障碍症,很可能是阅读障碍。他对于周围的世界似乎没有一点兴趣,也懒得动脑筋,所以学东西很慢,而且特别费劲。 于是女王夫妇采取了和当时其他父母一样的做法:严加管束! 在女王夫妇眼里,伯蒂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他在玩耍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只要限制他的自由时间,就可以帮助他集中精力学到东西。 为了孩子好,女王大人似乎忘记了自己年少时的遭遇呢! 所以导致伯蒂的老师一个比一个严厉,还要随时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小王子的自由时间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嬉戏玩闹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高压管束下,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伯蒂小王子产生了叛逆行为。 每一次管束和调教,就引发了更大的反抗,原本希望他学到东西,结果越学越笨。 女王有些绝望了,哪怕有着管理全世界的智慧才干,有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在孩子面前,也仅仅是个普通的母亲,也照样管不好自己的孩子。 尽管维多利亚女王没能管教好小王子伯蒂,可她是一名合格的妻子! 在维多利亚女王书写的每一封书信里,都提到了阿尔伯特。 在私人信件中,她把丈夫昵称为"亲爱老爸";而在正式的公文中,则是"我的丈夫,他的存在就如同一种坚实的力量,陪伴在我的身边,使我感到无比安全,从而获得强大的依靠。" 维多利亚女王对丈夫的信任,在1854年的间谍案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由于阿尔伯特有着德国血统,人们怀疑他与俄国秘密勾结,甚至将他视为人民公敌。 好在,维多利亚女王始终站在丈夫这一边,而且态度相当强硬:"阿尔伯特就代表女王本人,谁要是对他不敬,就是对女王的不敬。" 实际上,维多利亚女王夫妇俩人相辅相成,彼此互补:阿尔伯特善于逆向思维,并且是个出色分析家;维多利亚的优势在于她能够在王室宫廷和英国社会中玩弄权术,掌控国家大事;阿尔伯特喜欢早睡早起,女王则是典型的夜猫子,喜欢早上睡懒觉。 如果按照一般的夫妻标准来评判,他俩在很多方面都不要般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几对梦幻组合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维多利亚女王心中"最好和最亲爱的"丈夫阿尔伯特不幸病故。 那是1861年12月14日,那是女王一生最悲痛的时刻! 从那一天起,维多利亚不在是女王,而是阿尔伯特的妻子,整日寡寡欲欢,那种悲痛的心情是她无法自拔。 女王从此总是身着黑色的衣服,独自承受丧夫之痛,直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王室的人是生来高贵的吗? 连维多利亚女王这样一个权倾天下的霸主,都是如此普通的孩子母亲、丈夫的妻子,更别说王位继承人了。 他们生活得并不自由,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工作(他们不需要工作)、没有言论自由(不允许支持任何党派,只能保持中立)、没有选举权、甚至没有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权力(与天主教女子结婚视为自动放弃王位继承权)。 同时,他们的生活还必须遵守各种礼教规矩。任何违反或者偏离传统礼教的做法,都会被视为洪水猛兽。 所以,平凡的你我,还羡慕他们的高贵吗? 说到底,其实他们只是一群被束缚的普通人而已,毕竟所谓的圣佑吾民的封建礼教如今早已被历史所埋葬。

  《温莎王朝》读后感(三):原来温莎家族的由来,与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脱不开关系

  近日,海莉Hailey Baldwin为《VOGUE》拍摄的一组休闲装复古时尚大片登上热搜,整组拍摄造型致敬戴安娜王妃多款经典造型,既复古又新潮,引发了网友对戴安娜王妃的怀念。戴安娜王妃虽然已经去世22年,但她的影响可见一斑。

  戴安娜作为查尔斯亲王的前妻,威廉和哈里两位王子的母亲被世人知晓。她传奇的一生注定与英国皇室的温莎家族联系在一起。说到英国皇室,现在人们想到的就是皇室丑闻与花边八卦,但是作为少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的温莎家族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媒体和消息闭塞的时代,为皇室生活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今天皮婶儿给大家讲的就是由汤姆·利文撰写的《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以下简称《温莎家族》)一书。这本书为读者揭开了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温莎家族真实的面目。汤姆·利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一改历史书给人的沉闷感,细数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到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经历了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的英国国王,在历史中经历的艰难时刻与考验。同时还讲述了查尔斯、戴安娜和卡米拉的复杂关系,以及未来威廉和哈里的境遇。不论你是历史的爱好者,还是八卦的猎奇者,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与“温莎”的关系。

01.维多利亚女王作为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意味着下一代王朝即将拉开序幕。

  维多利亚女王其实并不属于温莎家族,但是温莎家族却由她而来。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正式登基成为英国女王,作为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意味着女王的后裔即将开启一个新的王朝。

  这位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曾开启属于自己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王,童年时期却过得并不美好。女王回忆自己的童年用了“孤独寂寞”和“多愁善感”两个词语来形容。

  维多利亚女王的父亲是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爱德华王子,母亲是德国的维多利亚公主,虽是公主却已守寡多年。二人结婚后,生活也并不富裕,经济上经常陷入困境。在维多利亚女王年仅八个多月的时候,父亲爱德华就因感风寒而离世。

  再次成为寡妇后的维多利亚公主,经常感叹命运弄人。面对唯一的女儿,激发了她对女儿更强的保护欲。除了母亲的过度保护,来自皇室的肯辛顿家规更是严格,可见女王的童年并不好过。在女王登基的第一天,她首先办了一件私人事情,那就是下令把自己的床从母亲的卧室中抬出来。也就是那天起,维多利亚女王才开始真正的独立起来。

  女王登基后,人们开始为女王的婚事而担忧。最终女王嫁给了自己的爱情——阿尔伯特亲王。两人互相忠贞于对方,阿尔伯特亲王也成为了站在女王身后最坚强的后盾。1961年,年仅42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因伤寒而与世长辞,女王悲痛万分。女王花了10年时间,才真正走出痛失爱人的伤痛。

  那么,温莎家族为什么会由维多利亚女王而来呢?

  主要是因为阿尔伯特亲王的身份。阿尔伯特是德国人,他是维多利亚女王舅舅利奥波德的侄子,属于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一个支系。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结婚后,他们的后裔都带有德国的姓氏。原本就有排外心理的英国皇室,开始只是带有零星的微词。面对民众对于女王与亲王的拥戴,这件事情也就不再有争议了。

  但是一战期间,英国群众饱受德国人挑起战争的苦难,为了平息民众的质疑,巩固皇权的地位,乔治五世,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把家族的姓氏正式改为温莎。起名温莎,是源于英国最古来的王宫之一——温莎堡。

  所以,温莎王朝的由来源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德国的姓氏,而最终由乔治五世正式改姓温莎。

02.伊丽莎白二世是温莎家族的延续者

  伊丽莎白二世是继维多利亚女王后的最新一代英国女王。她与维多利亚女王面对相同的考验,但是,伊丽莎白二世却做出不同的选择。

  伊丽莎白二世被自己的祖父乔治五世亲切地称为“丽丽贝特”。在乔治五世去世后,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加冕称帝。但是从不曾有人想到,爱德华八世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在加冕一年后,就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选择让位给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

  父亲乔治六世还来不及反应突如其来的皇位,伊丽莎白二世就成为了下一代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与维多利亚女王漫长而跌宕的皇位继承猜测不同,伊丽莎白二世一直都是第一继承人。所以她从小就担负起了属于王室的责任。

  父亲乔治六世统治期间,经历了漫长的二战时期。在那个战火四起的危险时刻,可爱的伊丽莎白二世成为了英国民众心中的一个精神曙光。

她是英国人心中的好孩子,在战争期间被迫与父母分离,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承受战争之苦。宫廷御用摄影师塞瑟尔·贝通拍摄了小公主的很多照片并刊登在媒体上;在这些照片中,丽丽贝特总是神采奕奕,充满了自豪感,无忧无虑,看上去纳粹德国的铁蹄对英国人的生活没有丝毫影响。这便是丽丽贝特和她的妹妹玛格丽特的工作,她们要在世人面前表现得快乐和自信,并且没有丝毫的做作。

  伊丽莎白二世25岁时登基,她在16岁时,就遇到了自己的心仪的对象——希腊王子菲利普。在女王20岁的时候,菲利普正式向女王求婚。这段婚姻一直维持到现在,即使女王和王子都已经白发耄耋,却还是形影不离。

  美好的爱情在当时也是历经阻挠。主要的原因也是在于菲利普的身份与德国人的关系太多紧密。菲利普王子是希腊亲王安德烈亚斯和丹麦公主艾莉丝的儿子。而艾莉丝公主就是拥有德国血统蒙巴顿的妹妹。菲利普王子青年时期生活很坎坷。父亲被赶出希腊,一家人流亡海外,童年时生活在法国,后来又流亡英国。他的母亲总是疯疯癫癫,被隔离起来,而父亲则抛妻弃子,回到了法国自己生活。菲利普的四个姐姐都嫁到了德国,而自己只能寄人篱下的生活,最终被叔叔蒙巴顿抚养长大。后来,菲利普王子加入英国籍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叔叔的姓氏:菲利普·蒙巴顿,这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希腊和丹麦王室的所有贵族头衔。

  虽然与德国近亲关系密切,但是伊丽莎白女王还是冲破阻碍,最终与心爱的菲利普王子结婚生子。但是在新女王登基后,又出现了与维多利亚女王面临的相同问题。伊丽莎白二世会成为温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而她的后裔将开启另外一个德国姓氏的王朝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丘吉尔曾明确的反对更改王室姓氏:从乔治五世立国之初,他就希望温莎家族能够永远流传。在征求了政府内个的意见之后,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保留了温莎的姓氏。(后来,为了维护丈夫家族的权益,她采取了一个权益的办法:女王的姓氏改为温莎-蒙巴顿,而在王位传承时,蒙巴顿的姓氏将不会出现。)

  伊丽莎白女王做出的决定,延续了温莎王朝。未来不论是查尔斯亲王还是威廉王子继位,英国王室依然是温莎王朝。

  记得,上次看伊丽莎白女王90岁诞辰纪录片时,皮婶儿一直感叹女王的雍容华贵和慈祥善良的笑容。现在才知道,这背后其实都是英国王室皇权的象征。而再看看站在女王身后的菲利普亲王,虽是一副慈眉善目,却略显孤独。在举国同庆女王诞辰的庄严时刻,我在想如果伊丽莎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二人挽手同行,整个活动才显得更加温情。

  《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为读者揭开了英国王室的生活。王室生活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既是遥不可及,也是望而生畏,在羡慕王室生活奢华的同时,皮婶儿也看到了很多的无奈。说到底,位于常人无法触及的地位和财富,也要体验常人无法感受的压力和责任,那就是任何时刻都要维护皇权的威严。

  《温莎王朝》读后感(四):《温莎王朝》:走近维多利亚女王,感受她传奇人生中平凡的一面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历史上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她们的能力与成就并不比男人差。比如: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使辽国达到鼎盛的萧太后; 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的吕雉; 历尽艰辛、辅佐儿孙两代君主的孝庄文皇后……

  优秀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也无分年代与国界,都无法掩盖她的光芒。

  在《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一书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去了解英国一位伟大的女性:维多利亚女王。

  《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的作者是英国的专职记者、作家汤姆·利文,为写此书,他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温莎王朝》为我们讲述了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前世今生。从温莎家族的起始维多利亚女王,到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期间历代君主的更迭,都可以从书中有所了解。

  这本《温莎王朝》也可以算作是温莎家族每位君主的小史,温莎家族的历任君主,各有特色,有很多都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创造了一个辉煌盛世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式确立“温莎家族”名称的乔治五世、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意外继承王位却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乔治六世……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温莎王朝》一书中所介绍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与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的开篇,就为我们简要介绍了英国王朝的数次更迭。

  公元600年,埃塞尔伯特王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之后英国王朝历经包括安吉文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以及斯图尔特王朝在内的数个王朝。

  至1714年,斯图尔特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安妮女王去世后,汉诺威大公乔治·古尔夫继承了英国国王之位。

  这位乔治一世原本是一个小国的统治者,不懂英语,也没兴趣掌管新的国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他是“一个令人乏味的德国农民”。

  乔治王朝传承至乔治四世及其弟弟威廉四世后,交给家族中唯一的继承人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和丈夫都来自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自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王位又经她的儿子爱德华七世,传于她的孙子乔治五世。“温莎家族”的名称就是乔治五世在位时确认的。

  1914年,一战爆发。英国民众排外情绪空前高涨,有军官因为德国身份被免职,甚至宫廷内来自德国的侍女都被遣送回国。

  至1916年,一战过半时,英国国家政体里残留的唯一带有德国色彩的家庭只有国王夫妇了。

  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英国王室的祖籍可以追溯至“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姓氏,与德国的“汉诺威”家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民众反德声浪的压力下,乔治五世只好做出让步,让手下人征集一个更为合适的王室名称。

  最终,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1917年7月17日,英国王室正式宣布,将家族名称改为“温莎家族”,所有与温莎家族有亲戚关系的德国家族也都相继改名。

  由此可见,维多利亚女王可以算作是乔治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同时,也可以算是温莎王朝的起始。

《温莎王朝》

  女王维多利亚一波三折的登基之路

  维多利亚女王似乎是专为继承王位而生,但是,她的登基之路却并不平坦。

  当乔治王朝的王位传到乔治三世时,只有乔治三世的长子,也就是未来的乔治四世有一个独生女儿夏洛特公主。可惜的是,这位贤德的公主于1817年意外去世。

  如此,王室将面临缺乏继承人的大问题。 夏洛特公主的去世,带给乔治三世的第三个儿子、年届50的肯特郡公爵爱德华的,除了悲痛,还有机会。

  当时除了夏洛特公主之外,爱德华的哥哥们都没有婚生子女。也就是说,如果爱德华能有一个婚生子女,那么按照英国《王位继承法》的规定,他的孩子就会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四处走访,以期在贵族家庭中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寻访,爱德华的手下在德国选帝侯领地的雷宁根发现了已经守寡四年的维多利亚公主。这位公主出身于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她与爱德华各取所需,如愿结婚,并且婚后顺利怀上孩子。

  1819年5月24日,在伦敦肯辛顿宫附带的一栋公寓楼里,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出生了。

  虽然爱德华为王室贡献了一位继承人,但是,这并没有改善他经济上的窘境,欠下外债后,只好带着一家人搬离伦敦。

  维多利亚八个月大时,她的父亲爱德华与祖父乔治三世相继病故。

  刚刚继位的乔治四世早就想把维多利亚母女赶出英国。与此同时,维多利亚的另一个伯父续弦后,妻子很快怀了孩子,如此一来,维多利亚的王位继承权就要拱手相让了。

  维多利亚的亲舅舅、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利奥波德在这时伸出援手,将维多利亚母女接回伦敦,并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钱来接济母女二人。

  维多利亚的童年在窘迫的经济状况下以及母亲的怨天尤人中度过。

  但是,这并不妨碍维多利亚接受良好的教育。据史料记载,维多利亚的母亲和管家为了她的健康成长煞费苦心。

  维多利亚不仅要学习各种基础课程、掌握多门语言,还要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各项技能。

  长大一些后,维多利亚在母亲的带领下,经常去英国各地旅游,领略大好河山,同时更好的体察民情……

  此时维多利亚的继承权早已重现曙光。那个可能与维多利亚争夺继承权的孩子,在出生三个月时就已不幸夭折。

  乔治四世和他的继任者相继离世后,1837年,18岁的维多利亚正式登基,成为英国女王,从此开启了一个辉煌盛世。

《温莎王朝》

  维多利亚的家庭生活

  维多利亚虽贵为女王,但是,跟普通人一样,为人妻、为人母,同样躲不开琐碎的家庭生活。甚至身为女王,她所面临的压力要更多,要解决的事情比普通人更为复杂。

  所幸,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是她一生的真爱,无论遇见什么风雨,夫妻二人都一起承担。

  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是维多利亚舅舅利奥波德的侄子。在利奥波德的牵线下,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顺利成婚。

  作为英国“第一先生”,阿尔伯特很不容易,他一生都在争取英国民众的认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着排外思想的王室终于肯定了他的能力,接受了这个“德国公爵”,允许他辅佐女王,处理国事。

  女王夫妇在工作上相辅相成、彼此互补;在生活中也举案齐眉、彼此忠贞不二,是历史上公认的梦幻组合。

  由于阿尔伯特的德国血统,他曾被牵扯进一场间谍案,甚至被视为人民公敌。但维多利亚始终态度强硬地站在丈夫一边,没有丝毫怀疑。

  1861年,阿尔伯特因为伤寒不治而离世。丈夫的去世使维多利亚对长子心怀芥蒂,她认为是儿子的花边新闻使得丈夫心力交瘁,才英年早逝。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肯原谅自己的儿子。

  阿尔伯特去世后的很长时间内,维多利亚都郁郁寡欢、无法自拔,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英国,使全国上下都陷入一片哀悼中。

  这足以见得女王对丈夫用情至深。

  维多利亚不仅是女王、是一个妻子,同时还是九个子女的母亲。

  按照当时英国王室养育孩子的方法,作为母亲的女王,很少有机会亲自照顾孩子。但是,维多利亚夫妇对孩子们从不娇惯,尤其是对于他们的长子伯蒂,也就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更是严加管束、处处设限,不仅随时掌握学习情况、就连童年的玩伴儿也要精心挑选。

  可是,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只能适得其反,伯蒂的叛逆让父母非常头疼。

  直到伯蒂从一场令人恐怖的风寒中痊愈,母子关系才有所缓和。

  1901年1月,维多利亚女王安详离世,王位也得以安稳交接。

  维多利亚女王从1837年登基,至1901年离世,在位60余年,是英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她的离世,也宣告了一个辉煌盛世的结束。

  《温莎王朝》读后感(五):他是英国王储,从小锦衣玉食,却比普通人更加孤独

  查尔斯失恋了。

  当他在《泰晤士报》上看到恋人与另一个男人的订婚消息时,痛不欲生,哭了整整三个小时。

  随后,他给自己的叔祖父写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孤楚:从现在起,我一无所有了,我的心已经无家可归。

  这个查尔斯就是现任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

  在此后的八年里,查尔斯王子一直在苦苦寻找。他不仅是在寻找一位可以谈婚论嫁的女子,更希望能对公众有个交代。

  尽管王子的生活锦衣玉食,住在豪华的宫殿,出入各种高档聚会,但他却无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他需要对整个皇室家族承担起王位继承人的责任。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这本书中。这是一本介绍英国皇室家族温莎王朝的书。作者汤姆·利文是一位专职记者和作家,他通过大量的史料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的印象中,贵族身份常常代表着地位、权利以及数不尽的财富。这些人身着御用礼服,参加各种宫廷宴会,结交世界名流,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的确,在《温莎王朝》这本书中,作者揭开了温莎王朝神秘的一角,给读者描绘了大英帝国遵循祖制、奢华气派的宫廷生活。

  可是在这些笔墨下,在查尔斯的故事背后,筱墨却感受到了另外一个词:孤独。

01 皇权挥不散内心的孤独

  在失恋事件后的几年里,查尔斯王子一直在寻觅各种方式,来排遣心里的孤独与无助。比如打猎、玩马球、旅行、滑雪、包括和女人交往等等,效果却始终甚微。

  1978年1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甚至公开表达了内心的苦楚。

查尔斯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目前,我仍没有找到答案。”

  这番话令人们大吃一惊,但是谁也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王子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样,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然而,他却不能停下脚步,因为在他的头顶始终有个监视器在盯着他。在这样的形势下,查尔斯只能被动的接受指令,执行作为王储的任务。

  还有一件事,对查尔斯王子的打击重大,让他差点崩溃,那就是叔祖父蒙巴顿勋爵被暗杀了。

  作为最信赖的人,叔祖父的去世让查尔斯王子的精神一下子失去了寄托。于是,查尔斯再次来到曾经的恋人身边,以求心灵的慰藉向她求婚,不过再次被拒绝了。

  因为身为王子的他不能做第三者,也不能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为妻。鉴于他的身份地位,他只能寻找另外一个女人来结婚。

  那么戴安娜王妃是如何闯入王子的生活呢?只因一句话。

  在一次假面舞会上,戴安娜对王子说:“您真是太孤单了,你应该和那个关心你的人在一起。”就是这样充满理解的一句话,查尔斯瞬间产生了心灵感应,从此戴安娜走进了王子的生活。

02 亲情的缺失是元凶

  你或许会问,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子,要什么有什么,身边还围绕着一大群人,怎么会感到孤独呢?这要从王子的小时候说起。

  小王子刚出生后不久,伊丽莎白公主(这时伊丽莎白还没有成为女王)就患上了麻疹,不能给他喂奶了。于是,小王子只好被转移到其他行宫由保姆们照料,作为母亲的伊丽莎白偶尔看看孩子。

  后来,丈夫菲利普被派去岛国马耳他,公主也跟随丈夫前往,小王子就被放在祖父母家中抚养。就这样,在出生的前三年里,在最需要父母呵护的成长阶段,小王子基本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

  一位和王子关系要好的记者采访过他,王子表示小时候父亲管得很严,每当父亲大发雷霆,他就成了出气筒。父亲还常常在在众人面前和他开玩笑,把他吓哭。母亲也是一样,对他漠不关心。王子还坦言虽然知道父母心中有他,但父母的言行让他感觉自己是不被喜欢的。

  从上述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查尔斯王子在婴幼儿时期是缺乏爱的,在成长阶段骨肉亲情是匮乏的,因此成年后的他渴望爱,呼唤爱。

  近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总是不断被提及。小时候在亲情缺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尤其是父爱与母爱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大后的人们存在某种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容易自卑。

  而王子的表现就是缺乏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一种无人理解、不被认可的孤独。

  不止是查尔斯,包括英国皇室以前的王子们,像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境遇。

  两位王子在成长阶段没有受到过重视,父亲对他们过于严厉,而且总是提出很高的要求,却从没有表扬过他们。因此,长大后的王子生性腼腆,做事小心翼翼。

  温莎家族档案馆的保管员说:“汉诺威家族的父母都不太负责任,生小孩就像下蛋一样,管生不管养。”这句话也从侧面反应了,皇室家族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美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荣耀风光的背后是以亲情的缺席为代价的,这是常人难以体会和理解的孤独和寂寞,是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和凄凉。

03 有权意味着幸福吗

  看过这本书之后,脑海里蹦出这样一个问题:有权意味着幸福吗?或者说权利背后代表的东西:身份的升迁、地位的提高、财富的拥有,这些让人幸福吗?

  我的答案是未必幸福。温莎王朝一代代王子和公主们的生活可谓是有权吧,但荣华背后他们却有各自的内心挣扎:无法选择自己的伴侣、时刻维护家族形象、每日的行程被规划好,总之,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度过想要的生活。

  回到我们普通人,不可否认这些身外之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但凡事有个度,过分追求物质的成功会让人们的眼睛蒙上一层纱,看不见重要的东西。

  在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季胜利是一位党员干部,打拼多年,当上了区长,同时他也是一位父亲。当面对紧张的父子关系时,季胜利表示很悔恨,后悔以前不该为了事业而疏于对儿子的照顾。

  在《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这本书中,作者通过陪伴客户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总结了五点生命哲学,其中一点就是“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的工作”。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年轻时为了追求事业有成忽视了家庭,以致于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现儿女不和,才悔不当初。

  说到这里,筱墨并不是主张大家佛系生活,而是提醒在逐梦路上的朋友们,不要忘记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等,要学会珍惜它,唯有这些才是永恒的,你我共勉。

  《温莎王朝》读后感(六):英国脱欧说来话长,王朝的兴衰,印证现代的文明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正式请求女王在9月中旬关闭议会,女王当天即回复同意,批准了鲍里斯的申请。

  英国议会将从9月9日这一周开始强制休会,直至10月14日结束。英国近几年一直嚷嚷着要公投退出欧盟,而从前任首相特蕾莎•梅上台之后退欧的局面越发紧迫。

  2018年11月特蕾莎•梅代表英国政府和欧盟达成脱欧文本“协议”,期望能让英国平稳过渡,但没想到的是,英国议会下院拒绝了此项协议,从而使特蕾莎•梅在保守党内的信任产生危机。

  主要原因是以工党为首的在野党强烈反对,保守党内部严重分歧,执政联盟北爱尔兰“民主统一统一党对北爱尔兰边境安排强烈不满,纷纷要求她辞去首相一职。

  迫于各方压力”脱欧协议“久久未能达成一致,英国的经济受此影响英镑贬值、通货膨胀、经济放缓就业下滑,多项民掉保守党因处理脱欧问题不力支持率大幅度下滑,特蕾莎•梅只得含泪辞职。她打破了自1900年以来,英国首相在位时间最短纪录2年零315天。

  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向女王陛下报请关闭议会,休停议会也就是说,脱欧不需要议员投票决定,决定权在君主手中,首相提出要求或建议,君主就会同意。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

  而,在脱欧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北爱尔兰的硬边界问题,一旦脱欧成为事实,北爱尔兰人民的利益将无法保障。

  美国作家汤姆•利文专职记者出身的他对英国历代君王执政的历史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他在《温莎王朝》这本书中就详细地分析了英王室的发家史和在处在欧洲顶端发达国家的英王朝的未来。

  《权力法案》的制定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驾崩,为了避免争夺王权再次引起血腥内战,英国上层决定用投票的方式推选一位新国王。最后,苏格兰的斯图尔特家族继承了王位,没过多久糟糕的执政手段,还是使得英国陷入了皇族与地方贵族的纷争之中。

  各国国王纷争不断,直到1689年威廉三世签署了《权力法案》正是这一纸法案宣告了英国君主立宪制诞生。这部法案规定了国王拥有的权力和自身限制。

  议会获得更广泛的权力,英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确认,

  与此同时王位继承的条件经过多年的谈判后于1701年颁布了《王位继承法》,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英国国王只能由新教徒担任,王位的继承人必须经过议会的表决,王位继承人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要是按照这个《王位继承法》,若查尔斯王子想要和卡米拉结婚的话,首先要自动放弃王位继承权,否则议会是不可能同意,这场婚姻也就不复存在了。

  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的婚姻

  查尔斯在和戴安娜结婚之前和一位叫卡米拉的美国女人感情甚好。卡米拉在和查尔斯结婚之前已经和还在皇家海军服役的查尔斯的好朋友安德鲁•帕克•鲍尔斯结婚了。

  当时还在海上执行军务的查尔斯闻听此讯,痛不欲生,足足哭了有三个小时之久。

  查尔斯始终不能忘了卡米拉,一位卡米拉的女友这样评价她:卡米拉长得并不迷人却散发着一种令人着迷的气质,她进到一个房间,人们立刻就会发觉到她的存在,她没有完美的身材,没有贵族头衔,她身上充满了自信,很容易使人为之动情。

  查尔斯就是对卡米拉独特的风韵所着迷,始终不能忘怀,这才有了戴安娜去世后查尔斯王子再次向卡米拉求婚。

  一场普通的婚礼而已,人之常情。在一座小城的民政局,两位老人在各自长子的精心安排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很长一段时期,有太多太多的人们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难以想象似乎一夜之间就被颠覆。

  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有这样一句话:好像太阳从西边升起一样,人们竟然不敢相信这一现实——英国王室的继承人查尔斯王子真的要迎娶深爱多年的卡米拉•帕克•鲍尔斯。

  这是时代变迁朝代更迭与《王位继承法》的冲突。这场婚礼也给温莎王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温莎王朝的荣耀

  一个完全处在非政府体制下的王权体系,却是位于高度发展和成绩斐然的欧洲社会之巅,其命运的走势不由得令人慨叹。温莎家族的发展历史写满了辉煌的荣耀。

  1066年威廉率领诺曼人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附近打败了撒克逊人的国王哈罗德,成为威廉一世。

  不过威廉一世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其间经过复杂的家谱,才能觅到亲属关系。

  1491——1547亨利八世创办了英国皇家海军,使得英国赢得了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查尔斯王子和威廉王子都曾在这里服兵役,可见皇家海军在王室家族中的地位。

  维多利亚女王在两位精明的宰相辅佐之下,曾有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殖民地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正是登基成为英国女王,女王每日都后宫处理国家大事。

  她会把公文安照不同的等级分辨放在不同的箱子里,她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皮箱那里放着她认为最重要的公文,她再分发给内阁和王室成员。

  年轻的女王成为了亿万臣民的精神偶像,曾经一度被乏味守旧的汉诺威人搞的死气沉沉的宫廷生活焕发了青春,政治家们对女王的执政能力赞誉有加,理解能力强,乐于纳谏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直到女王和阿尔伯特结婚嘛,她们每天一起共进早餐,批阅公文,散步,女王很少亲自陪伴孩子们,更过时候是随着阿尔伯特的身边。

  阿尔伯特在逝世的前的晚上还埋在公事里。史学家这样评价:阿尔伯特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创了英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代。

  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新当选的联邦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率领军队讨伐南方,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隔岸观火,虽然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乱世佳人》中描写的战争场面纪录了这一场战役。

  更早的年代美国曾隶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管辖的地盘在战争中漫漫萎缩,后来的爱尔兰宣告独立,只留下最早的一块殖民地北爱尔兰。维多利亚女王把英国打造成为世界强国,使得英国的霸主地位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

  乔治五世的爱国情怀

  1910年5月6日68岁的爱德华七世身染重病,荒淫无度的他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68岁结束了生命。

  两天之后,新一任国王乔治五世登基谕旨。他在窗帘后面等待宣旨。这让我们想起电影《垂帘听政》里慈禧坐在小皇帝的后面执掌朝政的画面。

  这个时期的中国香港早已被迫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乔治五世延续父亲的做法,举办各类庆典活动,此举对于英国王权政体来说起到了示范效应。

  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书中写道:他的头脑口感不空如也,没有耐性,是非不清,性情乖张,难以琢磨,他不缺乏想象力,也不拒绝任何直觉性的判断。说白了他不会耍整治手腕,是个性情中人。

  言必信,行必果是乔治五世的为人处事的风格。他上台之后立即整治宫廷生活,他的父亲35年来分流倜傥的与各式各样的情妇鬼混,他在母亲那里体会到了婚姻不忠带来的痛苦。

  他每天的生活极其单调,早上阅读几个小时文件和王后玛丽共进早餐,与宫廷重要官员商讨国家大事,尔后会去散步,午餐,小憩15分钟,下午会出宫参加政务活动。

  维多利亚时代就是每天要很长时间处理公文,和沉浸在丧父之痛中。无暇顾及其他,所以很长的时间都是维多利亚一个人在执政,这样一晃度过了60年稳固的政权,让大英帝国的名号响彻全球。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也标志着一个盛世的结束。她的儿子阿尔波特~爱德华就是这段开始提到的,他继位时已经61岁了,仅仅8年的统治,拱手让给他的儿子乔治五世。

  乔治五世在1911年出访印度,首次跨两大洲的访问733人的组成的出访团乘英国皇家远洋邮轮“梅迪特“号从英国抵达印度孟买。

  他出访佩戴的王冠超过一公斤,面对公众他总是要戴上这顶王冠,更多的注重面子工程,所以也被人们说他是用此举来表示爱国的情怀。

  王朝的更迭不会阻止未来的脚步

  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交织而来。

  脱欧的困难之处在于,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7年的战争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获取海上霸主地位。

  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的疆土在不断萎缩。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的北部仍留在英国管辖境内,这就是说英国一旦脱欧实现,北爱尔兰人被硬生生划分出欧盟有远离英国大陆,对北爱尔兰人来说是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的。

  英国发家的资本是殖民统治,他们的铁蹄曾踏遍布世界各大洲。

  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温莎王朝的统治者,在高度发达的欧洲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散发着特有的威严。

  温莎王朝的传承和使命的趋势,使得首相鲍里斯•约翰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先停止议会的决议,扬大不列颠雄风。

  至于英国未来的路,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法案会伴随着文明的进程走出应有的轨迹。

  《温莎王朝》读后感(七):《温莎王朝》:为你揭开王室家族的爱恨情仇

  《温莎王朝》:为你揭开王室家族的爱恨情仇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皆是爱江山更爱美人。很少有专情的,对于他们来说,爱情从来都是皇权的产物。

  在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却是一个少有的痴情皇帝。

  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传说故事,为世人所传唱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典范。

  他宠爱贵妃董鄂氏还是有记载的,他可以不顾政治朝局、不顾天下人的唾骂,因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历史上绝无仅有。

  他因为董鄂妃的去逝而痛不欲生,一度出家为僧。

  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在英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位皇帝,因为爱美人不爱江山而流传千古。他就是《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中的爱德华八世,他的爱情故事更加的曲折离奇,充满了传奇色彩。

  温莎王朝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从乔治五世到伊丽莎白二世,温莎王朝成了整个时代的历史缩影,至今依然让人们热情不减。

  世界格局大变动时期,温莎王朝在兴盛中被赋予使命,历经残酷的战争和不稳定的和平,一个帝国的演变已被时代印证,这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本书中,汤姆·利文讲述了这个特殊家庭的传奇历史,分析了其中几位重要人物。为什么温莎家族对于英国社会和文化影响力如此之大?今天人们对于王室家族的热情为何经久不衰?王权体制究竟如何运转?

  在《温莎王朝》这本书中,作者汤姆·利文是位专职记者、作家,他记录了温莎王朝建立前后,帝王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作者用更多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王朝统治者生活情感的面纱,让世人看到他们也如普通人一样,有爱、有恨、有丰富的情感和精神。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莎王朝的来历

  温莎王朝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韦廷。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

  但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

  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乔治五世为了安抚民心,舍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将王室改称"温莎"。

  2.爱与痛: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传奇

  其他王室家族相比,温莎家族的确与众不同。温莎家族不仅是花边新闻诞生的温床,而且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源远流长的家族历史、社会关注的集中体现和纷纷扰扰的丑闻事件。

  在20世纪初的英国,女人们最想嫁的钻石王老五,就是爱德华王子——他是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的储君及印度皇储,未来的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的国王及印度皇帝。

  爱德华王子生于1894年6月,是他的父亲爱德华七世的长子,因为是长子,所以一出生就成为王室第一顺位继承人。

  1936 年 1 月 20 日,在英国臣民的一片欢呼声中,年轻英俊的爱德华王子登基即位,就是爱德华八世。

  可是,在继承王位325天之后,他选择自愿退位,让位给弟弟乔治六世。让他退位的是一个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辛普森夫人。

  辛普森夫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年轻的国王自动退出王位?

  辛普森夫人,美国人,原名沃丽斯沃菲尔德,平民家庭,早年丧父,受过很好的中等教育,无力读大学。第一次嫁给一个军人,第二次嫁给商人辛普森先生,随后移居英国。

  沃丽斯具有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意志坚强,幽默乐观,见解独特,同时也很有女人味。她不漂亮,但体态轻盈,优雅高贵,有教养。

  她布置的家舒适得令人叫绝;她张罗的美式晚宴会赢得国王的赞赏;她能让这个疲惫孤独的男人,说出不能对任何人说的心里话。

  爱德华八世从小便受到了严苛的教育,王室继承人的身份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在他遇到了善解人意的辛普森夫人之后,一下子被她身上散发的光芒笼罩,名不见经传的辛普森夫人,得到了爱德华王子的青睐。

  他们的爱情成了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不光引发了政府和王室的不满,就连民众也不允许,辛普森夫人还到别的国家去避风头。

  现在王子居然倾心于一个平民,一个离过婚的平民,一个马上要离两次婚的平民。

  这是在给王室抹黑,这是让议员们难堪,这是在官逼民反。

  爱德华八世却执意要娶辛普森夫人,议会和王室的关系空前紧张。议会给爱德华八世两个选择,一:取消婚约;二,放弃王位。

  爱德华八世思忖良久,还是决定放弃王位,他于1936年12月被授予温莎公爵称号。在继承王位325天之后,他选择自愿退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因为爱情而放弃王位的人。

  温莎公爵为了辛普森夫人放弃王位,简直是20世纪最感天动地的爱情佳话。这位温莎王室中出现的英俊青年是第一个真正的媒体明星,在与他同辈的各王室成员中,他也是第一位世界级的偶像。

  爱德华巴士不仅靠他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公众的称许,更为后人,留下一段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佳话。

  好莱坞把他们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温莎公爵》、《倾国之恋》上映,一时成为千古传奇。

  3.王室的噩梦;轰动世界的三角恋

  说到英国皇室总是会想到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戴安娜王妃。

  她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她被称为“英国玫瑰”、“人民王妃”。她那标志性的笑容让许多人感到温暖。

  许多外国游客来到英国,就是为了一睹戴安娜的芳容。据统计,她为英国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美元。

  她20岁时候接受了查理斯王子的求婚,可是婚后不久,她就发现查尔斯王子旧情人的关系,她极力挽回自己的婚姻。

  她拼尽全力去爱,去讨好,谁知换来的,却是无穷尽的失望。

  婚姻无法挽回,那就做真实的自己。于是,戴安娜把所有的激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业和养育两个儿子身上。

  她曾是100多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

  她的“反地雷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以痛吻她,而她报之以歌!

  1993年,戴妃和查尔斯分居。两年之后她大胆接受了英国 BBC 的专访,揭露了查尔斯、卡米拉的两人关系,并无奈地声称:三个人的婚姻,太拥挤了。

  这期间,他们的离婚大战战火不断,他们揭开了婚姻背后的真相,互相撕扯,让王室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戴安娜与查尔斯互相报复,揭露对方的不忠。发表在杂志上的两份电话录音让文质彬彬的英国人大大满足了自己的偷窥欲,也令王室颜面无存。

  从此媒体对于王子王妃俩的绯闻兴趣高涨。一场媒体“窥私运动”开始了,英国王室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下降到不可想像的低谷。

  1996年8月28日正式解除婚约,戴安娜获准保留“威尔斯王妃”头衔。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对于她的死因,众说纷纭,成为千古谜团,却让温莎家族从此不再安宁。

  尽管戴安娜王妃早早的离开了人间,但她一直在人们心中,人们在她活着的时候爱她,在她去世后更是如此。

  查尔斯王子给了纯真的戴安娜一个空前盛大的世纪婚礼,却没有给她想要的幸福生活。

  她的故事,已无法仅仅用戏剧性来形容——第三者、出轨、婚变、车祸、厌食症这些狗血的剧情,都是她曾经历过的伤痛。

  对于戴安娜而言,付出了真爱,却换来了一生的背叛和伤害,是她怎么都忘不了的殇,与其生活在伤痛中,离开是一种更好的解脱。

  戴安娜王妃是一个传奇,英国历史上的传奇,英国皇室中的传奇。

  她生前让无数人赞美她,死后让无数人怀念。

  车祸后不久,有人创作了一首叫《风中之烛》的歌曲纪念戴安娜,“虽然你的烛火已经燃尽,但你的传奇将永远流传!”。

  4.后戴安娜时代的爱情童话

  王室的爱情故事从来没有结束,一直在继续。如果戴安娜活着,看到他的儿子威廉和哈里能够找到自己的真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她肯定会露出迷人的微笑,祝福他们。

  2001年,英国王子威廉与凯特在一起,威廉王子在求婚时使用的是他已故母亲戴安娜王妃用过的订婚戒指,戒指上18克拉的卵形蓝宝石,周围围绕着一圈14颗稍小的白色钻石。

  2011年4月29日,凯特·米德尔顿与威廉王子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大婚。

  如今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常常被媒体曝光,令人羡慕。

  放荡不羁,以“花花公子”名号著称的哈里王子也找到了真爱,还放弃签婚前协议。因为他坚信他的婚姻能长久,所以没必要签署任何东西。

  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有真爱经得起诱惑和考验,沉淀下来,得到幸福。

  王权体制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衍生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他们的爱恨情仇也会成为民众茶余饭后关注的话题。

  每一个历史时代,人们都会发现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王权体制。温莎王朝从建立、崛起、兴盛、破败走向辉煌,一直屹立不倒,与王室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息息相关,不论对待爱情,还是王权,温莎家族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未来会一片光明。

  《温莎王朝》读后感(八):行走着的皇权,一本书让你看透它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有各种家族,财富家族、权力家族......不过谁也没有这个家族有如此大的魅力,永远都被各路狗仔追随着,伺机打探着这个家族里面一切的蛛丝马迹,其中的婆媳矛盾、夫妻丑闻、妯娌不和......都会成为媒体的头版头条,成为街头巷尾各种热议。但不得不承认,有需求才有市场,这一切的背后是大众对这个家族的无限兴趣。她们就是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为首的一大家子人,历史上称之为温莎王朝。

  欧洲的历史是一个纷杂无序的历史,各种国家夹杂着各种家族王朝,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各种英剧:《都铎王朝》《风中女王》《白王后》《空王冠》等等。要知道英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王国,但是建立王朝的时间也就1000年,先后出现了9个王朝。

  第一个是诺曼王朝,当时的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来到英格兰,在伦敦加冕为王,开创了这个王朝。

  第二个是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创立的,王朝因为他的父亲戴的毛子上总插着金雀花而得名。在这个王朝期间,通过了《大宪章》并且建立了议会,被认为是英国宪政的开端。这个王朝不断发动国内外张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法百年战争。

  第三个是蓝加斯特王朝,这个王朝建立之后,封建贵族为了争夺王位爆发了著名的玫瑰战争。

  第四个是约克王朝,约克家族为了获得王位而建立了王朝,他们为建立专政政体扫清了道路。

  第五个是都铎王朝,亨利·都铎获得王位,最有名的是亨利八世因为婚姻问题和罗马教皇决裂,从此建立了英国的国教。

  第六个斯图亚特王朝,当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去世之后,没有子嗣,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继承王位。

  第七个是汉诺威王朝,这个王朝传到了乔治三世,北美13个殖民地抗税最后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这个王朝最后一个君主是维多利亚女王。

  第八个是萨克森王朝,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后,爱德华七世继位,以父亲阿尔伯特在德国的属地萨克森为王室名称。

  第九个就是温莎王朝,从1910年一战更名到现在。当时因为英国和德国交战,英国民众觉得自己为国杀敌,结果国家还有着德国人的姓氏,人民怨声载道。后来英国君主乔治五世宣布,以王宫所在地的温莎城堡作为新王朝的名字。

  到现在为止,温莎王朝已经有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这四位君主。

  如果说温莎王朝有什么特点,最鲜明的就是它是距离民众最近的王朝,能让人们一睹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女王和骑士神秘的背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王室放下身段,努力地贴近人民的结果。实际上,这应该是温莎家族一百年来不断适应民众、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如果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像她的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那样,躲在皇宫里面十多年不出门,那是万万不行的。

  他们很亲民,最起码表面看起来如此,当民众近距离地观察他们的时候,就不会对他们怀有畏惧,也就没那么反感,民众也不会总想着为什么纳税人的钱要变成皇族每天的晚宴、珠宝华服、以及昂贵的酒店账单,更何况,这个家族并没有多大实权。

  但是英国民众似乎都很爱戴他们的女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女王的存在给这个国家蒙上了一层浪漫的、复古的贵族气息,足可以让英国人在世界上傲视群雄。

  只不过温莎王朝一直在不断给民众们各种瓜吃,说起来,爱德华八世算的上“开山鼻祖”。1936年,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主在一片欢呼声中登基,入主白金汉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宣布退位,为了那个两度离婚并且貌不惊人的,美国普通妇女辛普森夫人。在当时英国国王的绯闻成为世界性的新闻。

  退位之后的他成为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在这里住了一个时期,因此温莎城堡又多了一番故事。现在很多人都说真爱至上。但是书里分析地十分透彻,是”乏味的生活总会催生新的恋情“。事实上,见过辛普森夫人的人都说,她举止不俗,品位高雅,有自己的主见,又好不任性娇纵。生长在美国的她,比起当时英国女性更有自主意识,我行我素。在爱德华八世看来,辛普森充满自信,挥洒自如,她带给他的是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是迷人的个性俘虏了王子的心。

  这让当时的很多大臣十分不满,甚至对辛普森恨之入骨,现在看这大概是件好事情,因为爱德华八世很希望和德国人结盟,在成为英国国王之后,这个想法始终没变,甚至在一次私人聚会中,当着众多外交官的面,对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表示赞赏。其实爱德华八世并不适合当国王,在他父亲的葬礼上,很多人就预感到了。比如当时的首相就说”那位年轻人的责任感有待提升,这或许是个奇迹。人们可以给一位王子留些面子,但是却不会纵容一个国王“。

  后来在辛普森夫人的事情上,爱德华八世感到最大的痛苦和敌意,那就是:我终于从王子熬成了国王,居然不能娶自己心爱的女人。

  这当中并不仅仅是“门当户对”的原因,辛普森夫人的确不是英国国王的配偶人选,但她本人的素质对于王室并没有构成什么威胁。更深层的原因是,国王如果和一个离婚的女人结婚,有可能会瓦解英国的王权体系。当时以鲍德温为首的政客,无法判断出这个事情会引发多严重的后果,他们甚至会担心这工党会借住此事推波助澜,与王权体制抗争来宣传自己的形象。

  爱德华八世本人也反复无常,一会说自己决定放弃,一会又准备解决这个问题,鲍德温明确表示,想娶这个女人就得下台走人。国王自己却表现地对王位不那么积极,他明明手下就有重要的谋士温斯顿·丘吉尔,但是他完全没有征求他的支持。一句话,爱德华就是不想和人争斗,不想看到宫廷政变。

  后来他的退位只保留了自己的贵族爵位和待遇,却失去了一切政治权力,只能做政治舞台下面的看客。

  说起继位的国王,如果你看过《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你应该会对他充满好感。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切入点非常冷门,却匠心独运。更重要的是,它为观众展示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国王,一个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好地履行王室职责的国王,这件事本身比任何演讲和口号都能打动征服人心。

  我们也确实看到乔治六世的兢兢业业,还有他的夫人伊丽莎白王后是智慧又充满幽默,还带着迷人的灿烂微笑。所有人都感受到她“母仪天下”的胸怀。伊丽莎白王后和乔治六世所到之处,都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尤其是他们乘船拜访美国和加拿大之后,可以说,他们受到了远超想象的欢迎。这一切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也是这一次,乔治六世和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进行了高层会晤,达成两国“特殊的伙伴关系”。而当这对夫妇返回英国的时候,据说在港口等待的群众是人山人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午夜时分,人们才纷纷散去。

  后来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这才是英国王室该有的样子,也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幕,是民族万众一心保家卫国,捍卫王权。

  伊丽莎白王后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展示出最迷人的微笑,她完全体现了一国之母的慈祥,再配上她自己发明的一个王室专用的手势,雍容华贵、仪态万千。当然最无敌的是伊丽莎白王后的眼睛,她的目光扫向人群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王后在端详每一张热情的面孔,人人心里都会感到一种暖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幸亏是爱德华退位,乔治上位,才让英国最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1年,乔治六世离世,还在非洲肯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乘机返回英国,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留下了历史的永恒,25岁的她缓缓走了出来,年轻貌美、面色沉着,而且只有她一个人(当时她已经有了丈夫菲利普)。英国历史上三位有名的首相已经在机场等候多时,温斯顿·丘吉尔、克莱门特·艾德礼、安东尼·艾登, 他们见到伊丽莎白,于是低头弯腰,毕恭毕敬地迎接新一代大不列颠的君主的驾临。

  乔治六世是受人爱戴的国王,当时大约有50万民众走上街头,目送灵车的离去。这一切都给了新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她一言一行都要以父亲为榜样,继承先王的遗志,让王室发扬光大。

  伊丽莎白是一位有明确决断力的女王,除了穿衣打扮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有改变。这一点她很像她的父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满足人们的愿望,要是自己犹豫不决,那就按照规矩办事。

  伊丽莎白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君主,即使这样,也没摆脱厄运的敲门,在她晚年生活中,备受而儿子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骚扰。在1986年到1992年,介绍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危机的图书、电影、纪录片几乎是层出不穷,在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哪个事情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尤其是1995年,BBC电视派出最强大摄制组,对戴安娜进行访谈,整个录制过程执行了高度保密的政策,在女王结婚纪念日那天播出。人们看到了镜头下的戴安娜,表情痛苦、眼睛望向天花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婚姻殿堂里面挤进来三个人,这也太难受了吧”。

  之后的查尔斯迎娶卡米拉,哈利王子和威廉王子纷纷成了家还有了娃,王室的肥皂剧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什么英国的王权体制得以延续至今?有一个说法是王权体制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议会民主制却是“让人搞不懂的,很多政治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只有少数人才能搞明白各种党派之间的差异。这似乎是一种略带浪漫色彩的解释。

  但是温莎家族,身为王室,他们必定要承受其重,因为人们会探求一个从内到外一览无余的偶像,这个偶像会让人们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温莎王朝》读后感(九):从维多利亚到温莎公爵,站在权力巅峰仍然无法自由呼吸

  女人的艳史通常让人好奇,王室的庄严也常让人肃穆。当艳史遭遇庄严,当好奇渗入肃穆,沉淀下来的只有幽暗的人性和不尽的唏嘘。

  英国王室温莎家族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名、最富有和最传统的家族。可以说,除了罗马教皇之外,在当今世界现存的27个皇室之中,温莎家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从规律出发,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可为什么偏偏在英国这个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内,王室依然能够生存?而身处其中的王子和公主又真的像《灰姑娘》中描述的那样,拥有幸福的爱情吗?

  专职记者、作家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中细数温莎王朝往事,从“日不落帝国”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讲起,历经爱德华七世、八世;乔治五世、六世;一直讲述到当今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查尔斯王子。为我们清晰呈现了近代英国王室的发展脉络,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宫闱秘史。

  01王室危机

  谈大英帝国,就必然要说到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大英帝国响彻世界,英国被整个世界所景仰,开创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殖民地统治巅峰。其中,让中国人伤痛最深的鸦片战争就发生在那个时期。

  女王在位64年,在英国历史中代表着辉煌和骄傲。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开创了如此盛世伟业的维多利亚,却在任期内,差一点被赶下了王位。而看完整个事件的始末,我们自然就会明白英国王室能够一直长存的原因。

  时间拉回到1871年,当时正值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拿破仑三世被赶下了王位,法国也由此建立了共和制政权。虽然后来共和国在巴黎和会的一片喧嚣中宣布解体,但这场倒皇运动却还是深深震撼到了海峡对岸的英国人。

  就在同年11月6日,英国下议院代表查尔斯发表了一份重磅声明,将矛头直指王室。他指出,每年需要供养英国王室成员的费用高达100万英镑,这相当于美国总统年薪的10倍,而这些钱却白白花在了王室成员的奢靡享乐之中。

  发言激起了广大中产阶级的拥护,人们普遍倾向于建立民主共和制来取代君主立宪制,从而消除王室的腐败。

  可是历史的吊诡就在于事实往往与人们的希翼背道而驰,而且理由又总是显得那么无厘头。

  就在查尔斯发言的两周之后,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伯蒂王子身染风寒。当时的风寒可不是小病,10年前女王的丈夫就是因为风寒而去世,因此,王子病情的恶化一度成为爆炸性新闻。

  就像报道现在的明星演唱会一样,大批记者聚集在王宫门前,都试图打探王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宫廷内外、政府部门、乡村集市和全体国民也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最新的消息。

  一个月后,就在人们以为厄运最终要降临之际,王子竟然奇迹般地退烧了。病情由此也开始好转。到了翌年2月,王子身体康复的公告出现在全国的媒体上。

  保皇派趁机大肆宣传,女王和王子也破例乘坐皇家马车在伦敦公开亮相。要知道,这可是女王几十年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为了围观女王,首都的群众一度将白金汉宫到圣保罗大教堂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女王和王子的威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几周前,人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推翻女王的君主统治,可一夜之间,这样的想法就成了异端邪说,很快淹没在了拥护女王的欢声笑语之中。

  连本书的作者汤姆·利文都说,“英国的共和主义者恐怕100年内都抬不起头来。一个失业青年得了一场大病,突然就改变了人们对于王权统治的看法,大家一下子都群情振奋地团结在了女王周围。”

  虽然群众的观点总是会被舆论所左右,但是当时《经济学人》杂志的主编巴奇霍特对这一现象给出了精辟的解释。

“君主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政体,它存在的最好理由就在于它是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政府形式。政党之间的权力斗争,集会的行为,思潮的风行,所有这些现代政府运作形式都让人难以琢磨。与之相比,一个个体行为的意愿,一个个体精神的表达,每个人都会懂,也更容易被理解。

  因此,英国王室仍然能够继续生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民需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只要这个人不断做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而对英国王室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做到两个就够了:表现国家荣耀和正派的作风。

  彰显国家荣耀可以增强民众的凝聚力,而正派的作风可以成为中产阶级行为规范的表率。不得不说,英国王室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任何一个国民都不可能脱离这两种精神需要。

  从此,英国开始设立以皇室命名的各种国家节日和纪念日,并耗费巨资举办游行、表演等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彰显国力。而在私德方面,历届国王都需要身体力行。加之英国国王作为圣公会的宗教领袖,其言行举止也一直受到很高的要求和规范,甚至连普通人都拥有的一些权力在他们身上却不被允许。比如,非婚生子,与离异的女人再婚等等都是不被允许的。

  正是对这两件事情的不断坚持,让英国王室在现代社会老而弥坚,腐而不朽。也正是对这两件事情的坚持,让很多王室成员处于分裂的痛苦之中。

  02不爱江山爱美人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就是这么一个分裂的倒霉蛋。

  即便不熟悉英国历史的朋友,也大多听到过一个熟悉的名字——温莎公爵。

  温莎公爵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大家对他的称呼。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为了一个有夫之妇而真的放弃了王位。

  中国历史上也有君王为了博美女一笑,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诸如烽火戏诸侯等等。但直接连王位都不要了,可是非常少见。而且,即便这样,温莎公爵认为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后来一辈子都觉得亏欠了自己的女人,是不是很奇怪?

  温莎公爵的父亲老国王乔治五世曾经这样说过:“在我死后,那个年轻人在12个月内就会彻底完蛋”。没想到一语成谶,温莎公爵一共在位325天,就签署了退位诏书。

  为啥老国王会这么说呢?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段往事出于一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叫做沃利斯·辛普森,故事也颇有些现代灰姑娘的韵味,王子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和心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可真实情况却与童话处处相反,充满了矛盾和反转,结局也相当让人感慨。

  与同辈王室成员相比,温莎公爵可以说是一个世界级偶像。不但人长得英俊潇洒,行事更是风流倜傥。不过虽然做事风格高调,但却有些眼高手低,所以不太受老国王的喜爱。

  在感情方面,不熟悉的人可能以为一个能为了爱人而抛弃江山的人,肯定是个情比金坚的情圣。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温莎公爵自年轻时起就总是深陷情网,性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甚至同一时间会爱上不同的女人。《温莎王朝》中介绍,王子在这方面的程度甚至连王室历史上最出名的爱德华七世都望尘莫及。这是第1个反转。

  多金又高贵的王子自然吸引着所有女人的目光,每每欲得之而后快。我们的女主角沃利斯也不例外,而且正是凭借着出色的心机,终于成为了笑到最后的女人。甚至现在看起来,她接近温莎公爵的套路还挺狗血的,竟然是走的闺蜜上位路线。

  沃利斯先是设法和王子的情人塞尔玛搭上了关系,然后又利用塞尔玛出国的机会,抓住了王子的心,上演了一出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大戏。而当时,无论是塞尔玛还是沃利斯都处于一段合法的婚姻之中,没错,他们都是有夫之妇。这是第2个反转。

  让王子爱上自己只能算是赢了第1步,想要当王妃嫁给王子还要过很多关。第1个就是离婚。

  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离婚需要出具感情破裂的证据,而且必须要有举证对方出轨的行为。当时的沃利斯正与国王如胶似漆,想推卸责任可不容易。

  没想到她的丈夫对大英帝国真称得上是忠心耿耿,竟然自己主动和女性朋友睡到一张床上,还故意让人们逮到。离婚这才顺理成章。这是反转3。

  最后一关就是民众和教会对国王私德的要求。前面说了,国王的一言一行是中产阶级的偶像,一个完美的家庭是国王必须要展示给民众的要求,也是王室存在的理由之一。

  当人们知道国王要娶一个二婚的女人后,纷纷愤怒地走上街头,咒骂这个不知羞耻的女人。王室成员、政府首相和教会也都纷纷表示不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八世选择了退位。

  故事一般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经过磨难,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惜,温莎公爵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反转。

  温莎公爵曾经以为,结婚后沃利斯就会被授予王室成员的身份,这也是他答应送给沃利斯的礼物。可是王室已经恨透了这个给所有人带来麻烦的女人,就在结婚的前夕,新国王明确告知,因为沃利斯曾经结婚生子,所以他只能享有温莎公爵夫人的称号,而不能享有王室成员的特权。

  这让沃利斯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就像很多小三儿上位一样,为了你,我婚也离了,还要被全国人骂,结果连个名号都给不了。

  所以,《温莎王朝》中说,后期温莎公爵的生活节奏基本上被沃利斯所控制,她时常会劈头盖脸发一通牢骚,然后又甜言蜜语地哄他开心,最后再把他骂一个狗血喷头。

  而温莎公爵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了这个女人,要是他们俩再散伙,严格意义上讲公爵不但承认了自己的选择失败,而且连为了爱情的美名也会失去,他的一生也就彻底完蛋了。这是反转4。

  另一方面,新国王对于温莎公爵的态度也很矛盾。他一方面对温莎公爵不顾王室利益一意孤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又害怕温莎公爵复辟,抢了自己的风头。

  再后来,二战爆发。为了让温莎公爵远离战争和英国。他被授予英属巴哈马群岛总督一职。巴哈马群岛一共700多个岛屿,其中仅仅30个岛上有人居住,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地位不值一提,总督府也是破烂不堪。

  沃利斯曾经在一封家信中抱怨说:“我越来越讨厌这个地方。我们俩都烦这里,这里的人都是井底之蛙,那些来访的宾客也都稀松平常,无聊透顶。”

  纵观温莎公爵的一生,在退位的多年中,他一直不懈努力,希望别人能够重视他的一言一行,可惜再没有人对他感兴趣,他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反转5。

  时间总是那么无情,无论是大英帝国的举世无双,还是温莎公爵的风流往事,都慢慢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唯一不变的是,英国王室的责任和风格仍然不断影响着当下的英国民众和王室成员。

  书中对后继者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描述,无不又一次印证着这背后的逻辑。

  历史一次次证明,没有人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哪怕是你贵为国王。

  《温莎王朝》读后感(十):从维多利亚女王到威廉王子,温莎家族为什么频上热搜

  2005年4月的一个星期六,在一座小城的民政局,一个56岁的鳏夫准备迎娶他一生中唯一的挚爱。仪式很简单,没有引起什么轰动,由于对女方不满,男方的亲人只是象征性的露了一下脸,但这并不能阻止新郎终于能娶到新娘子的愉快心情。娶他一生中唯一的挚爱。

  仪式很简单,没有引起什么轰动,由于对女方不满,男方的亲人只是象征性的露了一下脸,但这并不能阻止新郎终于能娶到新娘子的愉快心情。

  如果这一幕发生普通人中,就只是一场普通的婚礼而已,但如果新郎换成了英国查尔斯王子就不一样了。

  1986年,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姻开始出现裂痕,1987年,查尔斯王子和初恋卡米拉旧情复燃,频频约会,戴安娜王妃也不示弱,在做公益的同时,关于戴安娜的各种花边新闻频频被媒体报道。

  1992年,夫妻二人的婚姻危机再也掩盖不住,为了离婚,二人开始互相攻击。戴安娜王妃先用磁带记录下了自己的口述,准备以此为基础制造一起关于皇室的轰动性丑闻,除此之外,戴安娜王妃通过频繁的公益制造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良好形象。

  查尔斯王子也不示弱,他也在好友乔纳森的协助下,策划了一部名为《查尔斯:家居男人,公众角色》的纪录片。

  夫妻二人把家丑不断外扬的行为让皇室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为了吸取教训,皇室的其他成员主要是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在极力维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好印象,两位王子成年后,甚至主动接触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除了王子,王妃也成了媒体报道的对象,两位王子结婚后,凯特王妃和萨塞克公爵夫人也就是梅根王妃的一言一行都是成了媒体评头论足的新对象。

  其实,这些新闻充其量就是一些媒体捕风捉影的八卦新闻,但老百姓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身为皇室的温莎家族如此受媒体青睐?

  在《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这本书中能让我们窥见一二。

  《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的作者是汤姆·利文。作为专职记者和作家,汤姆·利文以丰富的史料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向我们展示了温莎王朝的方方面面。

一、政治背景——从君主立宪制谈起

  17世纪的英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英国正式进入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詹姆士一世是一个绝对君主专制主义者,他不顾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极力推行自己的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以至于和议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查理一世继位后,非但没有放弃不合时宜的专制主义思想,反而比詹姆士一直更加刚愎自用,这直接导致了王权和议会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

  1628年,议会和王权的斗争甚至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当年3月,查理一世在解决财务紧张问题的议会开幕式中甚至威胁议会必须批准征税:

“如果你们不能履行职责,拒绝提供现在国家所需要的东西,我将本着我的意志,运用上帝授予我的其他手段,以弥补可能由某些人愚蠢而造成的损失。”

  查理一世的一番话引起了下议院的强烈不满,为此,下议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就士兵侵占民房、军事戒严法及强制借贷等特定问题展开调查,并提出了《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与《大宪章》一脉相承。

  《权利请愿书》共十一条,重申了非经议会同意批准不得征税原则和普通法优于戒严法的法律正当程序原则。

  面对议会的不满,查理一世竟然抛开了议会,实行了长达11年 “无议会” 的个人专制主义统治,这也就意味着《权利请愿书》已经被国王抛弃。

  查理一世的行为引起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内战。

  1649年,查理一世战败,克伦威尔上台后,以护国公的名义建立了护国政体,但克伦威尔的去世后,政权又落入了高级军官手中,他们互相夺位弄得民不聊生,革命频繁,这时候,人们意识到,不要国王的绝对议会统治和不要议会的国王专制都是行不通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查理二世趁机复辟,但发展并不顺利,1685年,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

权利请愿书

  那时的英国虽然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国家,但其实大部分人信仰的都是国教,对天主教和教皇的权威有着强大的敌意,但詹姆士二世刚一登基,詹姆士二世就违背“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任职,除了任命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在公职里担任重要职务外,詹姆士二世还发布了两个“宽容宣言”,一边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一边疯狂的迫害清教徒。

  为了防止天主教复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政变,俗称“光荣革命”,并于1689年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和《权力宣言》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方向,但又没有割裂历史,就是说国王被保留了下来,但限制了许多权力,比如国王未经议会批准不能中止任何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款,征集和维持常备军等。

  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后,国王成了立宪的君主,虽然掌握着召集或解散议会、批准法律等特权,但在其他方面的权利则被大大限制了。

  为了更好地行使国王的权利,除了必须对外展现庄严的君主形象外,国王还要有着非同一般的正面形象,这就意味着王室成员需要抛头露脸,来展示英国的风采。

詹姆士二世

二、时代的需要——当女王形象与大英帝国息息相关

  对英国人来说,女王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是赢得民心的,但一味的保留传统并不是灵丹妙药,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

  作为女王,自然不能经常出现在民众面前,所以要想塑造女王的正面形象,必然离不开媒体的正面宣传,世界闻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夫妻情深的“天使家庭”形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1836年,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见到了阿尔伯特亲王。

  年轻时期的阿尔伯特亲王非常英俊,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曾记录过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阿尔伯特和欧内斯特一样高,只是要魁梧一些,漂亮一些。他的头发跟我的头发颜色差不多一样。他的眼睛又大又蓝,他有一个很美的鼻子,一张可爱的嘴,一副好牙。可是他面容上的迷人之处却是他的表情。那是最叫人喜欢的,又和善、又温柔,同时又很伶俐、很聪明。”

  虽然维多利亚对阿尔伯特的第一印象极佳,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却并不成功。

  维多利亚是一个天生的夜猫子,所以她把所有的宴会都安排在了晚上,这次相亲也不例外。但阿尔伯特却刚好相反,他习惯早睡早起,所以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阿尔伯特实际上已经困倦不堪,这让维多利亚十分扫兴。

  直到三年后俩人第二次见面,阿尔伯特才将自己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完完全全的表现了出来,俩人迅速坠入爱河,很快就准备结婚。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在枢密院会议上宣布了她即将与阿尔伯特结婚的决定。

  至此之后,我们对于俩人“完美”的婚姻生活的全部任认知都来源于媒体,比如:

  维多利亚女王其实并不喜欢生孩子,但因为爱情她生了9个子女,进入了伟大母亲的行列;

  阿尔伯特亲王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默认下例外的参与了朝政,还被获准阅读政府机密文件;

  1857年,维多利亚还为阿尔伯特加封了亲王的爵位,这完全是一个虚拟的头衔,完全是用来提升丈夫的爵位。

  在女王的配合下,媒体有意塑造的女王夫妇的完美爱情给所有英国公民塑造了最高层级的榜样,对当时整个英国家庭观念的变化都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

  当然,媒体对维多利亚女王的报道远不止“天使家庭”方面,对女王的其他方面也进行广泛的报道:

“尊敬的女王阁下,骑在马背上缓缓而来,一队17人的随从随侍,沿着国王大道,步入史密斯大街,随后是切尔西,指导巴特西大桥。一位很绅士的随从为他主任和自己的马向守桥人缴纳了2便士,随后整个随从队伍都依次缴纳了过桥费。”

  除此之外,女王参加的各种庆典活动,媒体都会对女王进行一番盛赞。

  当女王形象与大英帝国形象息息相关的时候,频繁的在报纸搏版面进行正面宣传就必不可少了。

三、好莱坞也做了一些贡献

  作为皇室,温莎家族似乎天生与众不同,纵观温莎家族史,各种奇人怪事层出不穷,比如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他们的奇特经历给了好莱坞最好的素材,当他们的传记电影被越累越多的搬上银幕,“帅哥王子”“励志君王”的形象也就越深入人心,而这无疑是皇室所希望的。

  要说最早的“明星王子”非爱德华八世莫属。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爱德华八世非常聪明,他清楚的知道在王室权利被日益边缘化的今天,王室成员必须主动出击,才能建立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所以爱德华八世极其看重媒体的力量,他主动联合媒体跟拍,系列片《五万英里环游世界——跟随威尔士亲王出访》就由此诞生。

  这部电影上映后,对于王子的溢美之词长达282页,称爱德华八世为世界级的媒体明星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当爱德华八世为辛普森夫人退位的新闻一出,顿时引起民众的一片哗然,人们好奇,辛普森夫人到底是什么人,能让国王如此着迷,以至于连江山都不要了。这么好的题材好莱坞怎么会放过,随着《温莎公爵》、《倾国之恋》的上映,王室的八卦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倾国之恋

  而好莱坞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大获成功让温莎家族的另一位传奇人物乔治六世被广为人知。

  2010年,《国王的演讲》上映,立刻就获得了观众的一直好评,一举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在内的4个大奖,第68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第24届欧洲电影奖观众选择奖在内的三个大奖,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欧洲电影奖等在内的15个国际大奖。

  《国王的演讲》主要讲了约克郡公爵如何克服口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表演说团结民众的励志故事。

  约克郡公爵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其实并不是王位的最佳人选,他天生脑子慢,身体也不大好,经过治疗,口吃的障碍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他在说话时,仍会出现明显的停顿,尤其是妻子不在身边的时候,情况就更严重。

  作为一个国王,演讲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所以乔治六世本人其实也从没想过自己能当国王:

“我从没想过这事会发生在我头上,我对此毫无准备。大卫(爱德华八世)一直都有人教他,而我呢,连一份国务文书都没见过。我就是个海军军官,只了解军队里那么点事。”

  虽然乔治六世不适合当国王,但奈不住人家运气好,先是爱德华八世的退位让他登上了王位,再是二战中德国在白金汉宫上空失败的空袭让王室抓住了机会,乔治六世为此发表了人生中最成功的演说,加上媒体的集体称颂,王室一家居然成为了民族英雄。

  这一次,国王再次成为了大英帝国的代言人,而要想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言人,其一言一行必然要暴露在公众面前,任人品评。

  自维多利亚女王以来,王权本身的意义已经变得不重要,不仅完全脱离了它的本质,而且越来越需要获得民众的支持,王室必须比以往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民众信服,这也就是继查尔斯离婚的丑闻之后,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极力维护英国王室美好形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接受媒体全方位的报道,展示皇家最美好的一面,是王室的责任,也是温莎家族得以存续的关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