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暗时间”从指缝中流走
推么推头条原创写手:青苔上1三国时期著名学者董遇,早年生活清苦、寄人篱下,但却十分好学:
上山砍柴,累了休息时就拿出书来看;
夜里借微弱灯光看书,茅屋漏雨了,挪挪桌子接着看;
屋外大雪纷飞,搓搓冻僵的双手继续读书……
总之,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如此日积月累,在熟读众多著作后,他写出了《朱墨别异》一书,因此名声大噪。
很多人慕名求教他的学习方法,他对人家说:“先把书读一百遍吧”,请教的人又说:“您说得对,只是苦于没有时间啊”。
董遇听后直言,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就是冬天不忙农活的时候,晚上大家都睡觉的时候,下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的时候。
在别人眼里,冬天、夜晚和雨天,这都是用来休息的时间,但董遇正是抓住了这些看似艰难的时间,才比别人多出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
巧用“三余”、分秒必争,董遇用亲身经历,为我们做出了善待时间的最好典范。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却是不同的,而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就决定他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有一种说法,叫暗时间,指那些琐碎的、没有被利用起来的时间,比如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
小五是我参加写作班认识的文友,前几天看到他的朋友圈,被惊到了。
他给自己做了一个九月复盘:
经营某平台号,涨粉6000+,获奖文章5篇;读书13本,写书评13篇,每篇文章不低于3000字……
我粗略地算了下:每天要打理公众号,每天写作不低于3000字,每两天读一本书……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收获的成果。
当大家向他表示羡慕嫉妒时,他挥挥手,“你要是一天只睡六小时,牺牲掉午休和所有娱乐时间,你也可以!”
《管道的收益》一书中,对我们一生所做琐事的时间做了一个求和:吃饭是6 年,排队是5年,清洁房间是4年,做饭是3年,回电话是2年……乍一看很琐碎,加起来,原来是个巨大的时间宝库。
如果我们每天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那将收获怎样的惊喜?
正如小五,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些碎片化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爱好,才拥有了让人羡慕的成绩。
碎片时间很不起眼,但有心之人往往懂得去如何利用它,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时间久了,播下的种子自然会结出果实来。
3歌德曾说,只要我们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在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成为总冠军。当被问到哪来的时间,学诗词时,他说: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对于时间,我们习惯了用年、星期、天来计算,却忽略了用小时和分钟,但事实上,每天这里几分钟,那里几分钟,加起来就是很多时间。
而雷海为,恰恰懂得这些时间的珍贵,对其加以利用:把等取餐的时间,等红绿灯的时间,都用来背诗了;甚至连下午休息的时间,也会拿出一个多小时背诗………
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才换来他在《诗词大会》上的大放异彩,也收获了董卿的走心夸赞。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每个人的活法却不尽相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他的人生也就有了更多无限的可能。
都说,人生是规划出来的,我觉得人生更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一个人怎样对待他的时间,就决定他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正如卡耐基所说: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时间,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善待我们的时间,就是善待我们的人生。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利用暗时间,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迁跃。
END推么推原创写手|青苔上
编辑|琪 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么推精选推荐▼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