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好的朋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9-10-29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精选10篇

  《最好的朋友》是一部由马丁·迪乌斯执导,安杰洛·穆蒂·斯皮內塔 / 劳塔罗‧罗德里格斯 / 吉列尔莫·普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一):我与荆棘,隔着一片海

  lolo其实是个很平庸学生,踢足球最后一个要他,喜欢女生也因为他的谨慎另觅别人。

  但是平庸的人心却更加细腻,因为有太多舍弃包容,所以才更能体会出每个人不易

  从父亲叫他“监视”caito起,lolo就开始了他的怜悯。他会向父母袒护caito,因为他见证了caito的沉重经历,因为他知道怎么讨好父母,怎么做一个乖小孩,而caito不会。

  每个人的父母都或多或少的对自己喜欢的人有所偏见,当然lolo的父母做的够好了,可还是抵不过caito的不羁,他是个没人疼爱的小孩,自然不会lolo的家庭规矩。但是,当最终灾难来临时,caito选择离开,他也想留下尽量美好一面

  我该拿什么去挽留你,看你陷入荆棘,却伸手难及。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二):最好的朋友,最特殊情感

  一个多月前就一直很期待这部电影,很想知道两位主演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但是看完之后却又感觉整部影片太多的遗憾

  影片前期一直从侧面告诉观众男主其实就是一个正在纠结性取向青春男孩,一方面心里清楚自己喜欢男生,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接受。而影片中期将重点放在了两位主演的情感线上,彼此互诉心事,彼此相互依靠。那段每天清晨的陪伴篝火旁的一个轻吻,真的是甜到我心里。影片后期则将重心再次放到现实,对于男二来说终将要面对自己原生家庭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分离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影片开放式的结局也给观众留下了遐想空间,也许终将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相遇,而那时的男主不在困惑自己的取向问题,那时的男二也卸下了原生家庭的包袱,他们可以无所顾虑的在一起。

  同样让我欣慰的是当母亲察觉到男主对男二的那一份特殊的情感时所说的话:“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能接受,我和你爸已经讨论过了,毕竟你一直没有交女朋友”。当中国家长还在因为学业问题禁止孩子过早恋爱时,国外的家长却因为自己的孩子一直没有谈对象考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同性恋,并提前做好了心里准备。而这样的事在中国,几十年可能都不会发生,我只想说太过于悲哀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三):朋友就以足够

  我并不是要给这部电影五颗星,而是看了后所产生共鸣

  影片快结束时,脑海出现了另一部冰岛的电影《心之石》。类似题材,同样的隐涩,里面带有象征意义的石鱼,立马让我同影片中的Caíto联系起来——用坚硬外壳将自己保护起来。相比《心之石》中色彩暗示,眼中情愫深情流露,以及明确表露出的情感,《最好的朋友》也就仅仅停留在朋友层面,看到的是Lorenzo的一味否认与Caíto口中的兄弟。充其量,只是部小清新的性启蒙电影。

  但是,总是会有但是的。朋友就以足够。你会时时地想念她,想要把遇到的一切跟她分享,你会在脑海里计划每个假期的旅游,与她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是那么的爱她,从不会怀疑她对你的爱。前天与她小小地聚了几天后分离到家,看到她写的一段文字——原来友情也有七年之痒(算了算,我们真的认识七年了),这次旅行感觉小E(我)不是特别开心...后面的在此变不再赘述。是的,爱情,友情,亲情各种各种,总是会有这样一个阶段。所以看到影片中Lorenzo为Caíto做了种种事情时,不得不想到她,想到每次我也是这么任性,不负责任。还好,一路走来有她在身边。

  所以,即便只是朋友,也是我生生世世修来的福分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四):最好的青春遇见

  2018年,是同性电影比较高产的一年,除了今天推荐的这部,还有《爱你西蒙》、《好朋友》、《我的冠军男友》、《小小巨人》、《哥哥》等,平均评分都在7分左右。《最好的朋友》是阿根廷的同性影片,片场90分钟,豆瓣评分7.1,讲述了两个青少年互生好感故事,影片拍摄的比较隐晦,他们之间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观众自己说了算。Lorenzo一家四口过着平静的生活,与其说是平静倒不如说枯燥无味,Lorenzo性格内向害羞,在学校没有什么朋友,年纪轻轻就似乎对生活失去了激情。有一天,父亲朋友的孩子Caito来他家借宿,Caito是个有点放荡不羁孩子,破碎的家庭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可以说不是父母喜欢的那种乖孩子。就连Lorenzo的父亲都告诉Lorenzo要监视Caito,不要留他自己在家里。Caito是个不太好命的孩子,生病的母亲和再婚的父亲,继母还将他和打拳击儿子放在一起,并且还要收取房租,受到排挤的Caito将拳击手儿子用铁棍打进了医院。可以看出,Caito表面坚强都是对自己的保护,以至于在醉酒后的他会崩溃大哭。哪怕是半夜回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没人会等他回家,Lorenzo的父母出去找他,太多的关注也让他觉得很不自在。也许是对友情的渴望,Lorenzo开始有意无意的接近Caito,他们一起骑车、一起聊天、一起踢球、睡在一个房间。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Lorenzo对Caito的好感,用自己攒下的钱,给Caito过生日,可是Caito对Lorenzo更像是友情,在别人都歧视自己的时候,只有他愿意真诚相待。影片中最欢快片段,就是两个人骑车出去旅行,一路的风景美不胜收,Lorenzo对Caito的感情开始升温。也是在这次旅行中,两个人坐在篝火旁互相表白,说了一句I Love U,但也只是面颊上的轻轻一吻而已,可是从Caito的微笑和他拉过Lorenzo拥抱来看,怎么看都是对自己兄弟的拥抱,也许存在着好感,但是却还没有勇气承认。后来,Lorenzo的母亲从Lorenzo穿衣细节和对Caito的方式看出了端倪,并安慰他没有什么大不了,表示可以接受,这一点看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有些类似,都获得了单方家长的认可。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Caito的继母找上了门,Caito怕连累他们一家选择离开,虽然Lorenzo一再挽留,可是Caito还是走了。是友情还是爱情,可能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是对于主人公来说,这一段都会是他整个人生中不可消逝的美好回忆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五):最好的年华,最好的朋友

  青春的情愫总是让人意犹未尽纤细书虫Lorenzo遇上棱角分明的街头男孩Caíto,两个处于世界两级的男孩之间产生的联结是整部影片的线索。片中有两处拉扯胳膊的片段:在到L家的第一天晚上,C去酒吧喝得酩酊大醉,L将他扶上床后,他放声大哭,在L将要离开房间的那一刻,C猛然拉住了他的胳膊;第二次是在片尾C决定离开L家,L不舍其离去,轻轻拉住C的胳膊想挽留。

  高甜时刻出现在1小时2分20秒,这是他们露营野外的最后一晚,L在C的引导下第一次被大麻催眠。将暗的天空下,金色篝火的映衬,湖边波浪伴奏,L吻向C的脸颊。C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L,L一次次在父母面前袒护C。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缘由无奈,只看到表面的现象不免会行为偏激

  C的离去,让人心碎。他将为自己之前的冲动之举付出代价,还是浪迹天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L的思念将会是悠长美丽的。

  本片中,阿根廷南部的自然风光使人震撼。与《春光乍泄》中的那种阿根廷都市迷离忧郁之感不同。本片呈现出一种充满阳光透明质感,那条通向远方森林公路两边有郁郁葱葱丘陵,有湛蓝的湖泊,远方是朦胧雪山,两个背着行囊少年骑行。通过镜头,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微凉清风拂过面庞时的惬意

  我在想,多年之后当Lorenzo和Caíto回忆起这段金色的时光,一定是嘴角上扬的。

  谁知道该片的片尾曲,可以告诉我~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六):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Caito

  昨天在终于Youtube上看完了全片,自从几个月前看到预告片起就一直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但是看完以后,怎么说呢,感觉预告比电影本身好看,电影除了预告片展示出的情节外,并没有太多特别精彩地方,也确实如预告片里说的那样:这是友情还是爱情,要你自己来判断

  下面说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涉及剧透)。

  首先,我认为男主(小卷毛lolo)对男二(小狼狗Caito)的感情是爱情无疑,而Caito对lolo的感情应该是友情。男主lolo的性向在电影里面算是暗示的很明显了。男主在学校没什么好朋友,生活过得平庸,Caito的到来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格之间的碰撞。lolo内敛心思细腻,懂事,且处在自我认同的阶段。Caito不羁,重情重义,独立要强,生活遭遇重大变故。他们都在电影里慢慢影响对方。但是不同的是lolo爱上了Caito,而Caito把lolo当成了一个交心的朋友。影片最关键的一处情节便是他们坐在海边的篝火旁聊天,lolo说:你闭上眼睛。(当然不羁的Caito偷偷睁眼还被发现了,萌帅萌帅的),然后lolo亲了Caito,Caito也根本不意外的样子,看着lolo笑着说了句:I love you,man。lolo回:me too。Caito的那句I love you是那么地直男,而lolo的me too 又是那么地发自内心,这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影片末尾矛盾集中爆发点,Caito因为在电话中知道打伤的继母的儿子死在了医院,因为不想拖累lolo一家不想成为lolo一家的累赘,选择了匆忙离开,lolo再三挽留说一起面对,但Caito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做这种会连累别人的事。影片的最后,Caito离开,之后lolo又去到了那些和Caito去过的地方,只是这次全都只有他一个人了,生活又过的和以前一样没有色彩。两位少年的未来没有定数

  我很心疼Caito,明明还是个孩子,就要过早地面对这操蛋的生活琐事妈妈重病在床,爸爸找了个对她不好后妈,后妈问他要房租,还让他和后妈的练拳击的儿子住一起,Caito当然免不了天天被揍被排挤,最后忍无可忍手把后妈儿子打重伤住院。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他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所以他变得那么不羁,用不羁来保护自己,只有喝醉以后才会放下防备哭得像个孩子,连自己生日都不敢告诉别人,但是和lolo一起玩的时候他又能变得那么快乐,像个调皮的孩子。

  我非常能理解lolo,他经历的这个自我认同期我也经历过,我也爱上过好朋友,我也有过他在帐篷里对Caito说的那种就算很多人在身边伴我左右,但我还是感到孤独的感觉。大概这就是那种,有些事不能和旁人说,有些自我无法释放只能在内心独自承受独自消磨孤独感吧。这让我想起珍珠孕育过程,性取向和别人不同这一事实就像一颗砂砾,一直在我心中刺痛,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把它变成一颗光亮的珍珠。

  最后,爱上注定会没有结果的人,心碎在所难免,但重要的往往是过程,总得有个男孩,教你如何去爱。xxh,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七):《最好的朋友》:韶华不为少年留

  公路上骑来两位少年。前边的反扣一顶棒球帽,三叶草撞色复古卫衣,藏不住的叛逆,后一位紧紧跟随,基本款灰色帽衫,乖巧邻家范儿,刘海被风拂乱。

  两人皆身负厚厚行囊,干净脸上,嘴角微扬,似乎带着少年才有的某种倔强。天空流云淡淡,正一点点被阳光晕染,耳畔有风呼啸,仿佛穿透了画面,拂过眼前。

  逆风飞扬的海报让我有一刹那想起“像少年啦飞驰”之类的句子。画面定格的气场固然只与青春有关,却也不妨碍观众去追念——大概以这种情绪观看阿根廷影片《最好的朋友》(Mi mejor amigo),才能体会到若有若无之间,一种“韶华不为少年留”的微妙感受。

  粗看之下情节似曾相识沉默少言内心丰富的男孩A,忽然来到家中寄宿的男孩B,同为配角戏却不少的父母C、D,懵懂之间忽然生发的情感体验,故事发生地都在美得不像话的僻远小城……在《用你的名字呼唤我》里,也有大体类似的架构设置

  与其说这是一部LGBT电影,不如把它严格限定在少年成长的意义范畴,剥离有色眼镜仅仅关注影片本身。这样说来,似乎只是年少回忆里一段寻常往事,忽然来到家中的朋友打乱了生活的正常节奏,他迥然不同成长背景将你吸引,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景象纷纭。

  “吸引”不等于“爱情”,后者也并非前者的必然归宿,二者仅仅具有近似的情感体验特征。是朋友之间的吸引,吸引的理由可以是单纯的好奇,毫无疑问各自成长经历造成的距离和神秘广泛存在,问题在于对这些东西的探寻应该采取怎样的姿态。

  青春期少年荷尔蒙涌动,困惑面前,总要千方百计找寻问题的答案。一个比较重要的暧昧问题在于,男孩A是否是gay?他自己纠结其中,影片里的不少线索也在向肯定的方向暗示:喜欢大量的严肃阅读、弹吉他只偏好古典名曲、对运动不够热衷……看起来,答案不言而喻。

  从刻板印象入手的推论存在武断的可能。怎么可以对一些事实选择性失明?比如男孩A与女同学的情感线,偷尝禁果的戏份也是某种程度的身份暗示,这大概是两人的第一次,事后两人的互动如同情侣,看起来初试云雨体验显然不坏。这样说来此前的答案需要质疑。

  或许更合理的解释是,男孩A因为对友谊的极度渴求而对男孩B表现出了亲近,B的出现并非要迎合A的情感反应,只是让A在惯性人生的轨道上看到了另一种友谊的可能。完全陌生的成长背景催生了“吸引”,让A对B产生超越友谊的同情。

  又要如何解释野营地那堆篝火旁的一吻呢?那场景出奇的干净:A让B闭上眼睛,蜻蜓点水一样啄了下脸庞,脸上映照着跳跃的火光,“我爱你,兄弟”,“我也爱你”,兄弟般相视一笑,伸手拥抱,拍拍肩膀,少年友谊在夜幕下升华为某种更坚固的情感联系,仅此而已。

  因为理解,所以珍惜,这是“吸引”,不是“爱情”。与《用你的名字呼唤我》一样,影片也有个开放式结局,两位少年终于分离,唯有成长的插曲回荡在面朝大西洋的世界尽头——阿根廷巴格塔尼亚地区的绝美风景,记录了少年伴随困惑的青春记忆,正是这些与韶华同在的宝贵瞬间,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朋友》观后感(八):《最好的朋友》只是在讲青春期男孩间的微妙友谊吗?

  《最好的朋友》看上去是在处理青春期男孩之间青涩微妙的友谊,但实际上去关系与控制。

  Lorenzo家里来了一个大男孩Caíto。这有点像泰西内的《那年我们17岁》。虽然泰西内在同性恋议题上加入了种族、阶级等因素,其实两个男孩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他们在性倾向上的启蒙也是相互的。他们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但是他们找到了关系上的平衡。

  《最好的朋友》几乎在同性恋议题上浅尝辄止,两个男孩之间的关系也只是限制在微妙的友谊范围之内,没有进一步发展。或许这就是导演马丁·迪乌斯想要表达的主题。他们本可以进一步发生关系,但是,因为规则的束缚,错过了。

  他们之间是不涉及性倾向的启蒙的,连接吻的戏都没有,遑论青春期的性爱了。Lorenzo的初次性行为是和女孩发生的,这可能在他认为最正确的规则之下了。两个男孩之间,只是清晨起床,Lorenzo用脚去调戏Caíto的脸,逼他起床,算全部电影最色情的地方了。

  其实,这部电影有点像同性恋版的《艳贼》,中产阶级驯悍记。尽管希区柯克常常引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他的电影中,但是《艳贼》中的弗洛伊德还是叫人极其不耐烦。但是有一点是极其迷人的:那就是男主角试图以举止上的规范,来约束和纠正人性上的原始般的混乱。寻根究源,我们能从一个人的过往,找出他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叛逆和混乱。

  中产阶级的规则是重点。《最好的朋友》中,决不可忽略了有控制欲和焦虑症的母亲的形象。《最好的朋友》说的虽然是友谊,但是Caíto这个有着种种混乱生活的大男孩,在一步步接受着Lorenzo的改变。而Lorenzo也在Caíto的风采中,小心翼翼享受着越界的美妙。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母亲的可控范围之内。

  Lorenzo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虽然在阿根廷的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城Patagonia,谈不上真正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仪式化的内容,也跟全球整齐划一的中产阶级家庭很类似。中产阶级家庭有它完整的一套规则:对安全与财产的重视,家庭秩序的建立,个人主体价值观的表达,等等,在这个电影中的家庭细节里,都得以展现。这个家庭也有着严格的作息,母亲对孩子的安全充满了焦虑,她就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吸毒,才决定全家搬到这个僻静的地方,重新开始;父亲在告诉Caíto财产的重要性;Lorenzo喜欢读书和谈古典吉他……Lorenzo说:“你学会弹奏古典吉他,什么歌学起来也就不难了。”Caíto说:“可是你现在还是什么歌都也不会弹啊。”前者试图在学习规则,而后者不过是想享受片刻的人生。

  Caíto就是在被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开始调整自己之前形成的混乱。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节制,走上吸毒的路,给Caíto的整个青春期蒙上阴影。Caíto跟继母的关系不好,又受到继母的儿子的虐待,他试图反抗,用铁条袭击了继母儿子的头部。这也就是他被送到Lorenzo家中的原因。父与子都是不节制的典型。而节制几乎是中产阶级最大的美德了。这种美德其实在Lorenzo的一家能够得以集中体现。

  Lorenzo严格遵守着他相信的价值观:Lorenzo告诉Caíto,我并不是指责你,而是你的暴力袭击,是不对的;这里的海水是不能下去游泳的,因为有旋涡,淹死过三个人;或者是天气太冷;他们宿营的时候,火是不能生的,因为森林里禁止明火;他虽然知道大麻,但是知道大麻是决不能吸的;他们说好了出来宿营一天,就不能不遵守时间;即使是早餐这样仪式化的事情,也要准时起床。有一个小细节,看着非常温馨:Caíto在Lorenzo父母的鼓励下,找到了工作,为了不迟到,Lorenzo硬把Caíto从座位上拉起,让他去上班,还不忘给他嘴里塞上一片抹了果酱的吐司。他像一个妈妈照顾儿子那样,让Caíto遵守规则,背后的妈妈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出家庭中试图容纳、试图改变的戏码,是走向光明的。但实际上,导演在冷静反思中产阶级价值观,这主要体现在Lorenzo与Caíto之前的关系,Lorenzo和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上。两个小男孩之间互相启蒙,建立起微妙而对等的平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始终也就约束在友谊的范畴之内。这种“最好的朋友”的友谊,带着强烈的忧伤的底子,其实也是一种控诉。而母亲轻易用她的艰苦和悲伤,就收买了儿子Lorenzo的同情和支持。

  Caíto无疑是充满性魅力的男孩子,体格健壮,会踢足球,打台球,游泳,身上好多纹身,充满了叛逆。可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在Lorenzo这种文弱的男孩面前,突然自动矮了一截。可是,电影一开头就把Lorenzo塑造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男孩子。两个人在选各自的足球队友,结果只剩下Lorenzo没有人要。他和Caíto成了好友,自始至终都不平等,而可互补。他们之间是钳制与被钳制的关系。

  Caíto始终都是处于混乱状态,他的人生在Lorenzo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审视之下,就是个错误。尽管他们之间正在一步步建立起更深切、更友好的关系,但是Lorenzo始终都站在道德的高点。因为Caíto始终都越界,并对此深感愧疚。电影的高潮,是两个男孩子为了钱,发生了争执。钱是Caíto自己挣的,保存在Lorenzo父亲那里,并给了Caíto一张收据。他们试图教会Caíto存钱。Lorenzo发现Caíto在父母的房间里试图偷自己的钱。他们发生了剧烈的争吵。Lorenzo一步步发现Caíto的背后的故事,其实并不容易。

  Lorenzo教会了Caíto规则。这同时也导致了他的离开。因为被Caíto袭击的男孩死在了医院。Caíto出于遵守规则,不想拖累Lorenzo一家,选择了匆忙离开。Lorenzo阻拦不住,他知道他的家庭可能无法再继续容忍Caíto的存在了。因为容忍下去,Lorenzo全家的安全都会受到影响。这是他焦虑的母亲完全不能接受的。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他不会跟Caíto一起上演逃亡的戏码。在他清白而桎梏的内心,是容不得这种生死浪漫的。而且,生死本身毫无浪漫可言,这是他的中产阶级信条。尽管母亲跟他提到了同性恋,并认为喜欢上男孩子也并不是错,但是,他有更加重大的敌人,不是出柜这种小事那么简单。

  要知道,Lorenzo在母亲的影响下,都没有半点抵抗。电影《离别是美丽的》中,艾略特也喜欢上了一个直人小男孩,他们发生关系之后,他还试图争取对方的感情;《那年我们十七岁》中德米安直接对托马斯进行同性恋启蒙和肉体上的勾引。而Lorenzo的最大尺度,就是趁着火苗,面对大海,映着夕阳,在Caíto脸上轻轻吻了一下。

  Lorenzo重新来到他们宿营的地方,泪流满面。他肯定会想起他和Caíto在这里的那种种越界的美好。这里的水不能下,因为太冷,可是Caíto也试图骗他下去了;这里不能生火,他们也找到了办法生火;他们在寻找吸大麻后的美妙;他们只被允许出来一个晚上,但是他们仍旧在这里过了两晚。没准他从此以后在学习弹奏古典吉他的时候,也会试着先去学习几首好听的歌,去愉悦性情。但是无论如何,他和Caíto之间的青春萌动,是永远都不可能再追回来了。不管过去多少年,再提起当初那微妙的友谊时,他会不会后悔不再继续冲动一些呢?那样他们就不会仅仅是“最好的朋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