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11-12 23: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精选10篇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是一本由蔡澜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一):有些人是活着,有些人是生活

  对于一个吃饭狼通虎咽的我来说浅尝简直是开玩笑,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不吃吐都感觉对不起自己。 对于一个地地道道吃货,没有什么是自己特别喜欢吃的因为我什么都喜欢。曾经也读过很多关于美食的书,有很多都是索然无味的。当然其中不乏精品比如《人间有味清淡》、《生活就是吃吃喝喝》等等。发现真正的美食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吃各种东西但都是浅尝即止。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之前对于这四位了解更多的是金庸老先生刀光剑影江湖快意恩仇的生活,是几代人的偶像。后来喜欢听黄霑写的歌,感觉特别有意境。蔡澜个人感觉可能是四个人里面最低调的一个,但其能位列四大才子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学会浅尝二字》,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里面更包括了蔡澜老先生人生哲理。 《学会浅尝二字》,这本书不用打开去看,封面上的一小段话就让人回味:吃不饱的菜,最妙。豆那么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有灵性的人,从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蔡澜先生就是那个从食物中悟出道理的人,他悟出来了人生的哲理。 蔡先生对美食的态度是:简单健康、有好奇心、浅尝。 食物我也喜欢简单一点的,能生吃的最好生吃。夏天时候来一根刚摘下来的黄瓜水龙头简单一冲最是美味。 如果做菜放很多的调味料,在加上复杂工序出来的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味道那还有何意义。 《学会浅尝二字》这本书是蔡澜先生的精品之作。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会浅尝二字,追求“究极”二字 。 第二部分:日本料理极具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平和。 第三部分:尽量地学习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些 。 讲述了蔡澜先生在日本旅游期间的各种见闻和对不同美食料理的分享。 全书共五十五篇文章,每一篇都不长但都特别精致,读完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吃,不一定就一定要吃贵的,吃高档的但一定要吃好的。 “吃一定要花心一点”,这是蔡澜先生对吃的态度,每次去日本都各种的尝试寿司、清酒、大渔河豚、鱼中香妃、乌鱼子、松茸……,活灵活现的文章在配上精致的图画看的人垂涎欲滴。 蔡澜认为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最过瘾事情莫过于放纵自己,偶尔地放纵自己,是清福。 人生不就是如此。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二):吃货的最高境界

  垂涎美食似乎是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伴随一生

  美食家蔡澜在他的美食系列丛书《学会浅尝二字》中,将吃货的最高境界表达一清二楚。而这,都是他尝遍世间美食之发自肺腑感受! 蔡澜作为美食界的领军人物,将自己一路看,一路吃的亲身经历在书中表现淋漓尽致。 书中大量描写了日本的饮食文化,还将食材如何做到美味至极的方法也毫不吝啬交待得一清二楚,能够让读者在拜读这本书后,还学会数道美食做法实在妙不可言。 无论何种食材,到了这位大美食家面前,都能够化腐朽神奇,变成美味佳肴。 如番薯,只不过是寻常百姓家菜肴,但在蔡澜眼中,也能发现与众不同一面。 在日本银座一个普通档口橱窗内三种番薯便吸引了他的注意,黄皮黄肉叫“甘蜜安娜”,紫皮黄肉叫“爱娘”,灰皮紫肉叫“美红”,每一种连名字都充满艺术美,更遑论,吃一口,是何等令人回味无穷。 所以,蔡澜先生总结了一句:大众认为最低贱的食物,追求其稀有品种及糖度和香味,化为最高级享受,是人生一条大道平凡的东西,升华极品,太妙了。 确实如此呀,平凡的食材,总能够在“伯乐”手上将它们最美味的一面表现出来,从而成为人人眼中的美食!

  时下,说到美食,似乎总少不了鱼,什么三文鱼,鲇鱼等等,都能成为美食家的茶余饭后细细品评的谈资。

  就连以剧毒著称的河豚都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一道精品菜肴。《学会浅尝二字》中,蔡澜先生就讲述了如何尝试河豚而不中毒的方法,并且对吃河豚和其他食物的顺序也做了详细说明,从而让人对河豚的美味更加心向往之

  所以,蔡澜先生在此书中不仅介绍菜肴的制作方式,也成功推动了其他美食。

  爱好者更加想一尝书中介绍的食物的美味

  连剧毒无比的河豚,蔡澜先生都敢亲身体验,可见大家都是在拿生命吃菜的呀!

  与此同时,见惯各种场合的蔡澜先生也分享了酒桌文化。 如碟子里夹了一堆食物,却不动筷的女人,是贪心的女人;而畅怀大嚼,吃得一面油污的女人,也是心胸开阔的女人。 由此可见,平时再斯文安静的人,一上酒桌便胡吃海喝,叫嚣乎东西的人,后面才是他的真品性,这样的人太善于伪装,平时交流还是小心为上。 由此可见,饭桌并不单单是吃饭之地,也是反映一个人真实性格的“照妖镜”! 所以,吃饭不仅仅是吃,它还反应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这是吃的最高境界!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三):吃就是一个技术

  《史记·郦生列传》有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那就是说对老百姓而言,吃饭就是天大的事情。 《孟子·告子上》有句话:即“食色,性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喜爱美好的东西,是本性使然。对于美食,相信少有人能够拒绝它的诱惑。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从过去一穷二白、三餐无继到现在美食充裕眼花缭乱。对多数人来讲吃饱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去享受美食,吃出健康、吃出好的心情阅读蔡澜所著的《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会让我们对如何吃会有一个新的感悟提升。 全书介绍了“食神”蔡澜关于“吃”的哲学——爱吃、懂吃;懂生活、爱生活。美食水平要求,是逐步地提高,从便宜的,吃到贵的。原则上,应从淡薄吃到香浓。吃好一点,吃少一点。学会浅尝二字。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些。在书中,蔡澜先生还介绍了烹调与料理的区别,他关于烹调创新的原则就是能够显示材料原味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与当下部分饭店用料多得让人吃不出食材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作者说:吃不饱的菜,最妙。豆那么细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本书对于当美食家的条件给予介绍。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形散而神聚,书中通过作者的见闻,重点介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美食特色及料理手法,散而不乱。二是印刷制作精美。全书图文并茂,有国际知名、《纽约时报赞誉的插画师苏美璐手绘插画,让人在品读文章之间感悟作者的美食心得知性人生。 本书的作者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是最“年轻态”的生活家,年近80而乐观阔达、永远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心态。也是电影人、美食家、作家主持人。他的生活美学系列代表作有《不如任性过生活》《今天也要好好吃饭》《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我决定活得有趣》《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作品。 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饮食活字典和美食心得,不如说是一本日本旅游美食指南,书中大部分内容介绍的是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的特色美食,日本出名的美食之地和美食特色,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了日本料理的特点:就是极具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平和。书中也对日本鱼的料理给出了长篇的介绍,可见作者对于日本饮食文化了解之深。 俗话说吃有吃相。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为人和人品也会通过吃反映出来。足见吃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品味,吃出精彩和健康、活出率性和乐观。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四):大吃大喝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蔡老的率真潇洒轻松活泼是和年龄无关的一种人生属性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大喜大悲都能泰然处之,内外同一,金庸先生也称其是除了妻子之外的灵魂伴侣。在有趣的人眼中,生活的繁复单一总是可以幻化出无穷的乐趣。而蔡老的冷幽默和对俗世见解,给我的感觉总那么不真实先知,活在书本和哲理中的先知;达人活跃微博上的达人。

  “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这就是最普通的大道理,蔡老喜欢吃,也在吃中悟出了许多真谛和道理。这本《学会浅尝二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熬出的浓缩鸡汤,喝了它营养油腻

  全书分为五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由金庸的序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蔡澜,不仅从美食家和作家的角度去看蔡老,更是从朋友视角,告诉我们蔡老是个怎样博学又有趣的人。虽不能坐其左右饮酒谈天,能看看蔡老的随笔心情,也是受益不浅。蔡老以自己和他对话作为代序,点明本书的写作意图观点,“浅尝”是美食的品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学会浅尝二字,追求“究极”二字

  食客对食材的讲究,可以归结为一种“究极”,寻求极致体验和味道。除去矫揉造作的要求昂贵,能做到喜爱,却也不贪食确为大智慧。蔡老的日本的喜爱溢于言表,游行日本的见闻和吃食,也极尽精致。寿司重在“鲜”,酱油却也是点睛之笔,浓厚香甜,色重却透着清澈,喜欢芥末的我这种大俗人是万万不会体会,那腥鲜味道。

  第三部分 日本料理极具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平和

  日本的餐食确实雅致,清淡的太清淡,咸的时候又怀疑厨师是觉得我缺碘。观赏性是有的,在我这种俗人看来,就是少的可怜,精致的喜人。茶泡饭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是配上古朴讲究的餐具也觉得确实优雅。天妇罗,鱼生,清酒都可以说是日本的典型食物,都给人平和之感,虽然不符合我的中国胃,那也是别有风味

  第四部分 尽量的学习和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些

  吃,伴随我们一生,什么都可以时过境迁,对吃的热情却不能。蔡老对吃货的理解,让我感觉到了世界的美好。“什么都吃,对没有试过的食物更感兴趣,一点也不怕肥腻的女人,是个好女人,绝对错不了."简直是对我这个不顾形象身材的大吃货的最大认同

  第五部分 附录

  再次升华“浅尝”的意义,美食的乐趣不是独占,不是贪恋,是浅尝辄止,人间致味是清欢洒脱和看透。吃得好,快乐就多,自由和享受才是人生的大圆满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五):找回丢掉的好吃相

  本书集合了作者跟吃喝相关的或长或短的随笔和专栏文字,文字朴实无华,用句简单直接,里面大部分内容讲得不空洞也不卖弄言下有物,有自己多年来的鉴赏和经历美食的阅历打底,不必鼓吹于外,自有大家的浑厚感和风范。这本书可以说是多年老饕生涯精选集。

  在书中作者在饮食方面推销一种生活观那就是“吃好一点,吃少一点,学会浅尝二字”,讲究适当克制自己的饮食欲,但也不排斥偶尔放纵下自己的食欲,这颇有些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道互补”的意思,讲规矩也不排斥变通。儒家讲究克制自己克已复礼,每日朝乾夕惕,做中庸君子,可也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虽执鞭之士吾为之”这样的话,甚至然而如果天下如果失序,也允许人师从于“黄老”做“愚不可及也”的事情,可以骑青牛,可以晓梦迷蝴蝶,这体出现一定人文味道的弹性

  食肉者讲究“祀与戎”,可在我们老百姓来看,却是以食为天,朝代如何更迭,主子换上哪家圣上,我们还是终规要吃饭和活命的,这也是三百六十行中饮食行业和美食家都一直在文明中占据一定的角色,而其他很多行业往往烟消云散原因

  按照一本前几天解禁的禁书《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的说法,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还是停留在口欲期这个阶段,因此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以至于贯穿中国文化里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社交礼仪民间口头俗语还有书面的语言文字这样的抽象形式符号精神文明上,还是落脚在酒具、餐具、食材、名酒、餐馆菜谱这些能具体感受到的器物文明上,跟吃喝有关例子都是数不过来的。

  其中“吃相”这个词就是个文化当中贯穿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词,物质上讲就是说吃饭这么个物质概念,精神上讲也是种待人接物的风范。像西餐一样,中国人餐桌上也讲究礼仪要吃相好看,比如吃饭吧唧嘴,敲碟敲碗都是在饭桌上最好不要做的事情。“吃相好看”这个词在为人处事上也有他特定的语义,就是书中说的“Live and Let live”。有人说谁谁吃相好看就是说的是这个人做事霸道不好处全占,给他人留下余地,这个人自己是个真潇洒,够漂亮的君子,吃相难看则是反之,是要被鄙视的不入流的货色。

  因为各种原因的作用,本来尊敬漂亮人的天朝,不再温良恭俭让,也开始崇拜强者,研究厚黑学,讲究赢者通吃,讲究对阶级进行专政和杀伐;或者赚钱至上,笑贫不笑娼,强调对要自己要狠一点,充满着暴发户的牛叉气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漂亮潇洒人不是那么多了,想要过潇洒漂亮人生活的,也不知道这类人什么样子,不知道怎么去模仿。好在啊,写方块字的汉文明是有多样性的,在南洋的华人社区,在日韩,在港澳还是有这样的人存在,这些人能保存住文明的一鳞半爪的存在,这真是件蛮幸运的事。

  本人水平有限,胡乱发言,见解一般,希望对大家选书看书有帮助。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六):吃吃喝喝大有学问

  吃吃喝喝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人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所以离不开食物,也就是离不开吃喝。生活中人们最经常说的也是关于吃喝的事情,吃吃喝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里面大有学问,想要真正的了解吃吃喝喝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了解更多的饮食文化,才能够掌握真谛。关于吃吃喝喝的作品当然也是层出不穷,很多人都会对于吃吃喝喝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最能够获得大家认可赞同的,却并不是很多,想要被大家认可,那么必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而且必须要具有饮食方面的权威性,这样的人写出的文章才更有说服力。而这样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但是蔡澜应该算是一位,最近就看了一本他写的关于吃吃喝喝的文章,书的名字叫做《浅尝》。

  《浅尝》看到这样的书名,应该也会有一些感慨。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做浅尝辄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也就是表示不深入研究。这样的成语并不是褒义词,反而有些贬义词的含义。那么作者的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也是表明略微尝试一下吗,不深入研究吗。其实仔细看一下就明白了,这里作者的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饮食方面的介绍,对于食物,尤其是美好的食物大家也是缺乏抵抗力的。但是凡事要讲究一个度,不能太过于贪婪,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只要浅尝就是最好的结果。

  生活变的比以前富裕了,生活质量也是不断的提高,吃吃喝喝已经真正意义上走进了千家万户,不在是以前只要能够吃饱就可以的时代了。现在的人们很讲究生活质量,好吃好喝的有的是,人们对于美食很少有抵抗力的,贪吃是人们的一种常态,大吃大喝之后的人们更是困倦,疲惫,所以都不喜欢运动,长此下去,人们的身体就会出现紊乱,肥胖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所以在吃吃喝喝的时候,做到浅尝就是非常好的。

  《浅尝》的作者是蔡澜,提到作者人们应该是非常熟悉,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这四个人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陪伴我们的成长,十多部著作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而且被改编成影视剧更是让大家非常喜爱。黄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也是出类拔萃的,他作词的曲目也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也是耳熟能详的。倪匡的真性情,和他的作品也是让大家记忆深刻,高产高质的作品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而作者在饮食方面的成就是非凡的,是最“年轻态”的生活家,电影人、美食家、作家、主持人。作者出版了多部作品也是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本书就是作者一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浅尝》是蔡澜的一本非常不错的作品,这是作者谈及美食的作品,作者可谓是轻车熟路,作品中保持了作者的风格特色,也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看到这样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有意义,非常喜欢这本书。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七):唯有美食,不能辜负

  蔡澜先生说:

  吃不饱的菜,最妙。

  水平的要求,是逐步地提高,从便宜的,吃到贵的。

  原则上,应从淡薄吃到香浓。

  要学会浅尝二字。

  蔡澜先生也说:

  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最过瘾的莫过于放纵自己。偶尔地放纵自己,是清福。

  有灵性的人,从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

  蔡老大半生一直在研究人生的意义,或许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那便是吃吃喝喝。其间蕴含着一个简单道理——“吃好了,把自己的胃照顾好了,才会心情好,活得开怀。”

  或许吃是一门特别大的学问,自己有幸阅读了各位生活家有关于美食的书籍,如汪曾祺老先生的《活着多好呀》、梁实秋梁老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以及蔡澜蔡老的《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举凡大生活家都对于美食有些共同的理解。读这些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蔡老所主张的“浅尝”二字,称得上是饮食文化中极其精炼又蕴含深刻丰富道理的理念了。俗话说“吃饭吃八分饱”,其间既有养生之道,也蕴含着过满可亏的道理。而这“浅尝”二字,又融入了不断尝试新事物的道理,着实难得。世人都觉得蔡老是位诗酒风流的妙人,是位难得的美食家。蔡老却说“美食家我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喜欢吃的人,问我怎么成为什么什么家,不如问我怎么求进步。我的答案总是努力、努力、努力,没有一件事是不努力就可以得来的,努力过后就有代价,用这些代价去把生活素质提高,活得比昨天更好,希望明天比今天更精彩。”“浅尝”二字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着一些自己爱吃的东西,总得吃个饱,如何才能做到“浅尝”呢?

  所幸蔡老给出了答案——“我知道,有些东西在这个阶段是很难入脑的,我现在唠唠叨叨地向你说,也不希望你会了解,我只是在你脑中种下一颗种子罢了。有一句话你记得就是:今天要吃得比昨天好,希望明天就得比今天更精彩。到时,你就会发现,一切食物,浅尝一下,就够了”

  北宋诗僧慧洪所著《冷斋夜话》中提到彭几曾与人言 :

  吾平生无所恨 ,所恨者五事耳 。

  一恨鲥鱼多骨,

  第二恨金橘太酸,

  第三恨莼菜性冷,

  第四恨海棠无香,

  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许是这世间,唯有美食, 不可辜负。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八):学会浅尝,方能体会人间美味

  “民以食为天”人生除了吃喝啥都是小事,美食当前你是否可抵挡住诱惑,是大快朵颐呢还是浅尝而止,我是选择前者,你呢?蔡澜先生在《学会浅尝二字》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对美食品尝的新视角,吃谁不会,学会品尝美食才是对美食的尊重,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吃好一点,吃少一点,蔡澜先生说:吃不饱的菜,最妙;豆那么细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吃饭品人生。

  在待序中有个对话不太认同,如问:我们哪有条件天天去吃高级天妇罗?答:把钱省下来,吃一次好的,这么一来,至少你不会天天想吃肯德基。虽不太认同,但想想也有道理,最养叼了,非好吃的肯定“看不上”,但话又说回来,美食有时会藏于陋巷,无最顶级食材但新鲜美味。是不是与此观点有点背行呢。问:对着一些我爱吃的东西,总的吃个饱,怎么做到“浅尝”呢?今天要吃得比昨天好,希望明天就得比今天更精彩。这句又会让我连连称赞,确实,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均不同,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也略有差别,有些人认为不就为了填饱肚子何必那么麻烦,有些人则细而精,都对。在当下讲究养生讲究生活需要节奏感,我更倾向于精致生活,不为攀比炫耀,而是让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美学。

  在第一part中提到学会浅尝二字,追求追极二字,以日本料理为视角,每一位美食家都为得到美味料理,不惜倾尽全力找材料,用心追极只为一口浅尝。

  art2中再次提到日本料理,具有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平和,在印象中日本寿司给人的感觉有一种美感,网搜一些日本家庭主妇的便当,搭配赏心悦目,最有印象的是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校长每次问学生便当里是否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由此可见大家认为的最低贱的食物,也可化为最高级的享受,是人生一条大道,平凡的东西,升级成极品。这是在极品番薯:做点有生命力的东西。好吃的美食不一定是稀有的,但一定是用心的。不只日本料理,中国美食更是如此,即可接地气又可精致到让你不忍心下口。

  最喜欢的在第三part,接地气了,蔡澜先生提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提到山东烧鸡,花素饺、锅贴、狗不理,蛤蛎炖蛋等,吃得是情怀念的是故友;再回忆到儿时的一幕幕,现在已吃不出那种味道,但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热情,其他可以消失,热情不可以消失。再次提到新年,你会想到什么?饺子,饺子中国春节的象征,以前盼过年吃饺子,现在饺子可天天吃,但过年时还是比不可少,吃得是情感。

  吃在当下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吃吃得好值得深思,美食不一定要贵才可以称为美食,做餐好吃的东西,活着早起为自己做个早餐丢失人间美味。凡事不可过量,做到浅尝即可,点到为止,吃少一点,吃好一点,学会浅尝,方能体会人间美味。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九):以“吃态”过生活

  读蔡澜先生作品之前,不得不先了解下蔡澜先生这个人。

  金庸评价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潇洒如令狐冲;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沾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能获得同作为“香港四大才子”的其他三人如此赞誉,可见蔡澜先生“不简单”。

  用近来年流行词汇来形容蔡澜,我认为最恰当的首选“斜杠”二字。他身兼“美食家、作家、电影监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 ”等多重身份,并且每个角色都“扮演”得相当出色,背后的努力可见一斑。或许,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他的成功秘方和人生哲学。

  真正的专业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门道”。书中大量介绍日本料理,可见作者对其喜爱程度。“大决斗”一章介绍道任性如“快刀二郎”,算账全凭他的喜怒哀乐。客人,特别是国外的客人,初来乍到想要躲过“被宰”的命运,懂点吃食上的切磋门道很有必要。从点餐时使用的专业术语、用餐时精准把握美味精髓、再到享用过程蘸酱料的细节,这一来二去几个回合之后,无不在见招拆招中显示了作为吃货的专业的态度。

  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和对学习的热情,加上决心,事半功倍。倘若你以为做个吃货竟然变成了一件相当专业的事情,未免也太严肃了些,那就大错特错了。保持长久的热情是在一件事上做到专业的基本要素。若干年前,蔡澜忽然想要学习篆刻,倪匡听闻大吃一惊并认为想要学成此项技能几乎不可能。因为篆刻学问大,不仅要投入相当多精力,还要有书法基础,而蔡澜当时连最进本的字都写不好。过了大半年后,蔡澜却不动神色地拿出了一叠墨宝和篆刻成果,无不为之佩服。

  想起歌手李健在某节目中说道过清华大学有这么一批人,能力很强,学任何东西都很快。我想这不单纯是靠高智商就能实现的,必定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力,保持高度的热情在某件事情上,才能更加专注。蔡澜大概就属于这一类人。

  认清并尊崇自己的内心,不负人生一场。蔡澜的潇洒,不仅体现在吃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世界的认知上。在吃食上,他爱好广泛又有原则,快餐食品入不了眼,一碗猪油拌饭却能够让他乐不思蜀,这一点让我想到金庸笔下又一个独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洪七公;对世界的认知,从他对待死亡的态度便可看出。飞机遇见气流颠簸不已,邻座客人紧张得一动不动,颠簸过后,看见坦然的蔡澜问其是否“死过”,得到的答案是“我活过”。

  一个人能够真正豁达对待世界,必定先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学会去寻找契合自己的美好事物,最后发自内心爱上这个世界。蔡澜的生活哲学很简单,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接纳现实的不尽如人意,接纳某些成功追求不得……最后明白人生走一遭,活在当下便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这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也是一本了解蔡澜这个人以及他人生哲学的书。其实并不需要寻找什么深奥的大道理,能够在阅读任意一个美食后产生尝试的欲望,就是激发对生活地热情最好的启发了。

  《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读后感(十):好美食而不胖,蔡澜的浅尝之道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瘦与美食不可兼得,其实,这主要是很多人减肥减魔怔了造成的。对瘦的过分追求,让人们忘记了,除了胖和瘦,还有不胖不瘦这个体型。

  蔡澜就是一个不胖不瘦的体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不胖就够了,何必一定要追求瘦呢?尤其是明星那种变态瘦。

  保持极度的瘦,对于明星来说,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是有害无益。能够不胖就是幸福,但不胖很容易达到吗?当然也不容易,尤其对于大都数贪口腹之欲的人来说。作为著名美食家蔡澜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他说——一切浅尝。

  简单来说,吃好的,吃少油的。如果非要吃油炸的,那就吃好的油炸的。也就是说,该吃吃,但别多吃,差不多就行了。

  然后肯定有很多人说,蔡澜有钱,他能吃好的,我们穷,哪儿吃得起好的。对于这个问题,蔡澜也有解答,他说,吃不起,那就更会少吃了。偶尔紧紧裤腰带吃点好的,既能逼迫自己努力挣钱,又能尝到真正的好东西,并且因为吃到好东西而对次一等的有所抵制从而提升饮食审美,可谓一举三得。

  有点道理吧?有钱人的逻辑,未必都要抵制。转念一想,也有学习的价值。

  围绕这个浅尝与吃好的,蔡澜这本书中,写到了很多顶级的餐厅和顶级的厨师,以及顶级的对食物有美好追求的人。

  我把这些,叫作饮食审美。

  提升饮食审美,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像蔡澜在其他书上说的那句: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人生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在这本书里,除了围绕这个主题的文章,还有几篇我特别喜欢的,别有趣味的文章,比如《大决斗》和《南禅寺》。

  很少有蔡澜的书里收录《大决斗》这篇文章。所以,初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极为惊喜。这简直像个微剧本,而且是徐克新武侠风格的微剧本,如果配着蔡澜好友黄霑的《沧海一声笑》的歌声,再配上一杯小酒,边吃边看这篇文章,便会极有江湖豪气。

  这篇文章,妙极了。

  再有,《南禅寺》,禅味十足。

  很有一些日本电影的味道,平淡的文字,日常的场景,和尚,寺庙,素食,雪景……不必多着笔墨,仅仅几个词语,就勾勒出一幅既空灵又从容的画面。

  这两篇文章,一豪放一空灵,对比一看,谁说蔡澜文笔不好?

  娓娓道来,从从容容,蔡澜能被金庸看中,执笔《明报》专栏,可不仅仅是见多识广。他的文字,虽不及金庸,但也有些语到极致是寻常的味道。

  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我很喜欢的文章《关于鱼——留学时吃的鱼生》,讲述了蔡澜年轻时在日本留学吃各种生鱼的感受。那时候他不是美食家,不是名人,不是有钱人,所以,那时候的感受更接近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感受,很值得一看。

  但是说到最能体现蔡澜的饮食审美的文章,还是《吃的情趣》这篇。这篇文章的最后说道——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热情,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热情不可以消失。

  所以,浅尝,就是带着对美食的热情,吃好,吃少。如此,便能享受美食的同时,还不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