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还是不懂,爱和钱哪个更重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还是不懂,爱和钱哪个更重要?

2019-12-17 14:00:15 作者:爱你所爱的 来源:ONE文艺生活 阅读:载入中…

我还是不懂,爱和钱哪个更重要?

  ONE七周年的主题叫做“热爱”。

  因为我们老板韩寒的口头禅就是:

  “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热爱的一切在一起。”

  港真,“热爱”这个词,在这个年代有点虚。

  在被996榨干的艰难岁月里,下班躺床上自由刷手机,就是至高快乐

  激情梦想,怎么听都有一种“中二”感。

  小孩子才说什么爱不爱的,大人只要有钱就好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真心羡慕那些对人生有热爱的人。

  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有热爱的人才配拥有滚烫的人生。

  热爱是对某件事情经年不变的激情,是我们平庸生活的避难所。

  当人有了热爱之后,才有了出类拔萃和炉火纯青。

  当人有了热爱之后,他才有可能去追求一种极致的人生。

  ONE七周年之际,我们请来6位嘉宾,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极尽热爱。

  当普通人都只想活成温吞水的时候,他们却渴望活成一杯杯烈酒。

  今天和你聊聊他们关于热爱的故事,希望在寒冬中给你打一剂鸡血,让你的2020更有动力。

  点击收看下方微电影

  真正的热爱,难免带有旁若无人、一意孤行的成分。

  不管姿态够不够优雅,形象是不是端庄,旁观者会不会笑话。

  在喜欢的人和事面前,讲究的就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

  2014年《左耳》电影公开选角,马思纯就盯上了黎吧啦这个漂亮坏女孩儿的角色。

  那时候她还没红,整个人看起来既不够坏,也不够美。

  面试自然落选。

  可她实在是太喜欢这个角色了。

  用她的话说,这是她第一次对一件事这么执着,着了魔似的。

  所以黎吧啦的人选未定一天,她就抓住每一场面试的机会。

  好在造化喜人,那个更适合黎吧啦的人迟迟不出现,仿佛连天都在等她。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黎吧啦之后的马思纯,走上的可是金马影后的花路。

  在世人眼里,同样“一意孤行“的还有郝景芳。

  从清华博士毕业的时候,郝景芳也曾逼着自己投了银行一类的工作。

  但她慢慢发现,没兴趣的事连逼着自己干都不行。

  只有写小说,是她坚定而强烈的愿望所在。

  于是她搁置那些令人艳羡的履历。

  从清华博士,到新人作家。

  学术的舞台广阔天地,写作的道路曲径通幽。

  那段时间她也为自己“薛定谔的天赋”焦虑过。

  但是后来她意识到,人的一生中有一条路,是哪怕你走不下去也不想调头。

  这种“不行也要上”本身,已经是一种天赋。

  

  我曾经看过豆瓣的一句影评,深有感触:

  只从中看到痛苦,而看不到痛苦之中挟裹着快乐的人,大概从没认真追求过什么。

  在这个时代,资源不稀缺,天分也不稀缺,稀缺的正是人的意志和决心。

  回身一躺就是富贵温柔乡,有几个人愿意去征战星辰和大海。

  只有心头那一点热爱,能将我们从舒适区里唤起,像一个战士奔向远方。

  比起“喜欢”这两个字的轻快与心动,“热爱”二字带来的氛围,显然更浓稠和厚重。

  厚重里是“承诺感”和“使命感”。

  那个对自己的承诺,总让人难凉热血。

  仗剑屠龙的少年,不能埋没在市井之间。

  采访时,郑云龙告诉我们,自己睡眠质量特别不好,每次演出后都会失眠。

  从前是因为怕戏完不成,所以睡觉也睡得心慌。

  后来演出密度变得很大,多的时候一周六场,周末一天就要演两场。

  大幕拉上的那一刻疲劳就涌上来,回家的路上就想睡觉。

  但等到了家洗完澡,可以睡了的时候,那些舞台上让他血脉贲张的瞬间又重新浮现在眼前。

  于是一夜睡眠变成一场走马灯式的电影,失眠也失得走心。

  《声入人心》之后的郑云龙实在太红了。节目一播出,就是可以预见的前途无量。

  第一次知道自己音乐剧门票被抢光的时候,他躲在宾馆哭了一个下午。

  他说这在音乐剧界,是不可想象的事,是奇迹。

  以前他影响不了太多人,现在他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

  所以他说,更要好好演戏,做更多好的作品,让大家对音乐剧的喜欢和关注,再多一点,长久一点。

  热爱很沉重,梦境很轻盈。

  无数的失眠夜换来一夜的爆红,爆红后的坚守也才更加难能可贵。

  毕竟,热爱并不是为了一个目的,热爱就是目的本身。

  热爱是一件事情很难的事情吗?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很难,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爱。

  真正的热爱能让人忘记岁月,放下焦虑,不知老之将至。

  我问张皓宸,你觉得写作这件事,你还可以坚持到多少岁?

  他说,一直坚持到死才有安全感。

  张皓宸说,真正热爱的时候,你会忘记这个过程中你付出过、努力过。

  他把写作这件事毫不犹豫地安排进他的余生。

  从现在到死亡,中间隔着漫长的几十年,仿佛都不需要再多加考虑。

  没有别的选择,也不需要更多选择。

  大人常说,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有很多条路可以选。

  但选择往往带来迷茫和时间的蹉跎。

  我羡慕张皓宸这样,能够早早决定自己人生方向,这简直是由热爱带来的人生的运气。

  何穗在采访中告诉我:一直到三十岁,她才学会什么叫真正地热爱生活。

  十七岁进入名利场,她一直在“等待结果和被选择”的被动中度过。干这行,运气远远大于努力,焦虑与无力是常态。

  在前三十年,她活得自律紧绷,每一天被各种通告填满,她希望控制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在盛衰荣辱高度不确定的模特行业待得更长一些。

  但30岁之后,她终于活明白了,如果30岁以前的主题词是得到,那么30岁之后,就是放下。

  以前去健身,大多是为了维秘秀。

  但是现在去打拳,她最享受的是老师给出指令的那一瞬间,一拳出去的力量感。

  目的不存在了,事情本身的意义得以凸现。

  当沉下心来,何穗发现每一件事情中竟然都有一个奇妙的世界,生命得以被打开,力量与温度随之而来。

  何穗觉得,她终于体会到了热爱的力量。

  都说何穗是何仙姑,我想能撑起一个“仙”字的,一定有一份热爱所带来的投入与从容。

  一位可能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告诉我,他成功的秘诀是自然规律。

  太气人了。

  这什么天选之子的发言。

  这位靠着自然规律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就是陈铭。

  武大辩论队的那个陈铭,也是《奇葩说》的那个陈铭。

  我们常常羡慕陈铭,就像马薇薇所说:

  “陈铭是个标准人,父母慈爱,夫妻恩爱,孩子可爱,所以打辩论一年四季呼唤爱。

  这份幸福让他看起来不那么“奇葩”,毕竟他拥有平凡人的一生中最“标配”的美好。

  辩论对陈铭而言,不是工作,也不是爱好,而是快乐本身。

  为了找到这快乐本身,大学时候的他也曾尝试过很多路子。

  他参加过校园歌手大赛,在台上嘶吼了一首信乐团的《天高地厚》,最后果然因为不知天高地厚被淘汰了。

  他也留过长发,扎着马尾,骑着轰隆隆响的摩托车满世界找速度与激情。

  后来他来到了辩论队,找到了人与人之间链接的某种状态。

  那种状态陌生又熟悉——纯粹,赤诚,又极致。

  他终于明白那个就是他将终生追求的东西。

  辩论之于他,

  首先是快乐,其次是极致的快乐。

  也因着极致,辩论把他推到人生赛道的顶端。

  走出半生,回头一看,竟该有的都已有了。

  说真的,这真是我能想到的幸福人生的天花板了。

  一边快乐,一边把书读了,一边把钱赚了,一边把老婆娶了。

  搞得我也很冲动,或许人真的可以大胆逐梦。

  有热爱加持的人生,应该不会过得太差吧?

  我有一个不算爱好的爱好——追星。

  有时候聊天聊到,别人问我:你追星啊?你追谁啊?

  我都不太愿意分享,因为听腻了别人说我脑残也好、幼稚也罢的评价。

  可是后来我渐渐听到一种声音:你还能有精力喜欢别人啊,好羡慕。

  我才意识到,这年头,连做到保持喜欢的热情,都是一种令人艳羡的奢侈了。

  越成年的我们,越懂得趋利避害,追求人生的性价比。

  所有的行为都开始有目的,所有的付出都希望有回报,所有的努力都要求有好结果。

  我们开始扬长避短,只做擅长的事。

  我们开始告诉自己不想要,只是因为害怕自己得不到。

  那些因为热爱一个人或一件事,而燃起的沸腾的热血,强烈的爱恨,为了一件事玩命追求的样子,越来越离我们远去。

  我们习惯了做温水煮的青蛙,却忘记了做奔驰的烈马,才是度过青春的最好方式。

  记得有一天在日历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重要的一天又过去了。

  当时有种被戳了脊梁骨的慌张。

  我好希望,今天结束的时候,我不要再对自己说,不重要的一天又过去了。

  而是当每一天过去时,你会充实而有力量,因为这一天,你是和热爱的一切在一起。

  如果你也热爱过某个人或某件事,点个「在看」。

  一生热爱,回头太难。

  那就不要回头,一直向前。

  作者:白勺克

  编辑:卷毛邦尼

  视觉:汉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说说:说说你热爱的人或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