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太多就会羁绊前行的心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赤祼祼来到这个世间,没带任何行囊。慢慢地我们的行囊才多了起来,我们拥有了亲人与故乡,我们拥有了家产与名头,于是包袱越来越重,重到我们走到哪里都背负着这些弯腰前行。
其实,拥有就是被拥有,我们拥有的越多,是的也就越少。比如,你是科长,人家就喊你某科长;你是局长,人家就喊你某局长。而实际上,你自己本来是谁呢?
改革开放之初,有很多人因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或者已经拥有的东西,没有赶上第一波的浪潮,反而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凭着一股勇气与信念,轻装上阵,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想的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从头再来。
因为他们没有压力,没有包袱,只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与一往无前的信心,反而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害怕会丢了手里的东西而不敢放手前行,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机。空有一身的本领,却因机会没有把握住而最终是拣个芝麻丢了西瓜,到最后只留下一丝叹息。
叹息自己本来比那些成功者更优秀,更应该成为和他们同样的人,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前几天,一个老哥们儿问我选择自主后悔了吗?
这有何后悔的?有得必有失,有失自也自有得嘛,我还拥有了自由呢!
我知道他是为我当时的位置及前途惋惜,可是,有什么可惋惜的呢?
在我刚当兵来的时候,全身上下唯有一件毛衣是从家里带来的,可以说一无所有,难道说当战士时离开不惋惜,当参谋长了离开就应该惋惜吗?
这里面反映了一个道理,就是参谋长这个名头跟战士的身份比起来,是行囊更重了,如若不然,又何来惋惜?
很多人做抉择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理想、兴趣与爱好,而是手里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失去,孰不知:人生不舍就不会得。
如果我们不舍掉儿时的幼稚,又怎么会成长为今天的自己?我们如果不舍掉旧时的村庄,又怎么能来到当下的城市?我们如果不丢掉过去的老思维,又怎么可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如果守着初恋的幻想而死去活来,又怎么会知道那个对的人就在街道的转角处等你?
得到,不过是人生的勇气;放弃,才彰显人生的智慧。
所谓舍得,不过是不舍不得。
所以我们才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
最成功的人,不过是淡茶闲致中找到了自己,不过是在读书会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那些抱着手中的拥有不放手,还想得到最多的人,早晚有一天会明白,自己的两手只有那么大,抱不住整个世界,只有将手臂清空,才可以拥抱自己。
这也想要、那也不舍的人,会被自己沉重的拥有压得喘不过气,走也走不动,就像那些守财奴天天在家里数票子,又怎么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人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握拳而来,想要攥住整个世界;但到死的时候,又撒手而去,手里空空如也。
哪怕你再留恋你所拥有的一切,也需知:到最后什么也不属于你,包括你自己的那幅皮囊,所有的行囊终究都要放下,什么也带不走。
我们一生追求进步,不过是更多地赋予人生一种意义,让我们的精神更富足,而不是给自己筑一个重重的壳,背着它艰难地前行。
那些身处高位的人,那些家财家贯的人,很多人会羡慕他们的权贵与富足,可是,你看到了他们背后的付出与辛酸吗?看到了他们如履薄冰的状态与无奈吗?看到了他们常年奔波无暇与家人相聚的劳累吗?
那些外在的行囊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与追求,赵本山说人的悲哀在于人死了钱没花完,这不是一句笑话,而是有着哲理意义的。
就像一部手机,我们买的越来越高级,可是你可知道其中有80%的功能与我们是没有用的,但我们还是拿钱将那80%买了过来。
我们所有拥有的房子、车子、存款,又有多少是生命的必须?
我曾多次举例:在我从天津徒步回来的时候,晚上睡在马路边,看着淡青色的天,我懂了“人生不过一张床”;当我去老人家里要饭,他骂我年轻轻学什么不好出来要饭时,我懂了“人生不过一碗饭”……
其余的都是夸俗人眼目的东西,多了并非全是益处。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没有伞,唯有努力奔跑,而“伞”亦是我们的行囊。
一个人,如果一定要那些行囊来标签自己,那你不过是行囊的行囊而已。
不肯放下,是大多数人的弊病,就像我们的民族舍不得放下四大发明的辉煌一样。抱着过去的功劳薄不肯放手,认为可以在上面一直睡到永远,岂不知,人家早就用你的火药在发展尖船利炮,来敲开你的家门。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放下,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唯有放下,才能前行。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就越想固步自封,就像大船比小船调头难的多一样,因为太沉重、惯性也大。
前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而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