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婆婆离开了我
文/云淡风轻
1
婆婆一生辛苦,42岁就没了伴侣。五个孩子中最小的,是我先生,当时只有8岁。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婆婆工作上不敢有一丝懈怠,年年都是厂里的劳动模范,月月都拿满勤奖。她常说,满勤奖励的七块钱在那时很重要。
工作之外,家里家外的活儿很多,婆婆都能应对自如。
孩子们的衣服鞋子都是她自己做的,冬季的棉衣、棉裤更是占据了大部分休息时间。
盖房子时她脱大坯、挖地、种菜,也是一把好手。
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婆婆下班后就扛着渔网去捕鱼。看着先生和哥姐们的身高,就知道那些小鱼有不少功劳。
我很难想象,婆婆要有多坚韧,才能独自面对那样又拮据、又孤单的生活。
婆婆的好日子,应该是在她退休以后开始的。
儿女们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工作,陆陆续续成家生子。可是,她却劳碌惯了,又到离家不远的工厂里做了几年零工。
本该是衣食无忧了,婆婆的生活依然过得非常节俭。衣服磨破了,自己补一补;饭菜剩了好几顿,只要不馊,就不让倒掉。
她去世以后,我们打开了她的箱子。
我16年前给她买的衣服,还好端端地躺在里面;
一双羊毛皮鞋,本想让她冬天保暖一点儿,已经四年了,也依然是崭新的;
还有两个姐姐买给她的内衣,她都没舍得穿。
难怪,我每次买回来内衣,她都埋怨我,说有很多新的呢。
2
婆婆身体一向强壮,工作中连男的都不敢与她相较。可是,婆婆却在67岁那年查出了糖尿病。
年轻时只能勉强吃饱的婆婆,眼看着好日子刚开始,却在饮食上有了诸多节制,一时间,心理上很难接受。
接下来的几年,她又新添了冠心病,再加上原本就有肺部的职业病,慢慢地,身体越来越消瘦,背也渐渐弯了下来。
婆婆最难熬的,就是最后的四年。
每天十几种口服药,再加上一日四次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的同时,又加上了心脏衰竭和肾衰竭。
今年3月份开始,婆婆离不开医院了。
先是在心内科住了几天。医生说,病情基本稳定住了,可以出院回家,现在,护理比治疗重要。
言外之意,我们都听懂了。
本以为还能维持个一年半载的,谁知回家三天后的早上,婆婆突然口齿不清、走路跌跌撞撞,被救护车拉去医院。
急诊过后住进了神经内科,为了纠正她的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医生把治疗心衰的很多药物停了。
好不容易,婆婆一点点恢复意识,结果我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她就又喘个不停,整日整夜反反复复。
我们只好又回到心内科,婆婆住进了监护室。
再次出院回家的时候,婆婆说,再也不来了。其实,她心里什么都知道。
一个星期后,婆婆得了脑梗,她在人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想吃了。当时,我在喂她吃早饭。
再次被救护车拉去住院,十九天后,她就离开了我们。
3
在人们心里,婆媳关系似乎永远是一对天敌,弄不好就很容易变得紧张。
其实,婆媳之间哪有什么大是大非的矛盾,不过是两个生活习惯不同的人,冷不丁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彼此有些不适应而已。
婆婆心灵手巧,她习惯用她的标准要求别人,达不到就是错。
无论是她自己的五个孩子,还是我们五个后进入家庭的孩子,都是不能让她满意的。
我在娘家是最小的,凡事自有哥哥姐姐们去做,有时候想帮忙还会被嫌弃。家务事大多数都是结婚以后慢慢学会的。
婚后三年,我和婆婆共同生活。
一开始,在她挑剔的眼光里,我做事越来越不自信,却也没与她争执过。因为从小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可以与长辈争吵,婚后也每每被嘱咐:好好对婆婆,她这辈子不容易。
后来,我们一家三口去异乡生活,与婆婆就聚少离多了,直到四年前,婆婆的身体需要人长期照顾,我留下。
一辈子当家做主的婆婆,开始有些不习惯,身体差了,心气还在,还觉得自己用不着我管。用了很长时间,她才接受被我照顾,那也是无可奈何的。
有好几次,裤子弄上了大便,她自己在卫生间偷偷洗。我听到了就接过来,把她身上清理干净、穿好衣服、送她回房间,她总要客气几句。
不久以后,她就不再跟我说客套话了。
4
婆婆在医院刚刚恢复意识时,医生指着我考她,她说:这是我女儿。甚至连我的名字,都改成了跟她子女前两个字相同。
医生都知道我是儿媳,也跟着笑了。
婆婆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得。
因为我不吃鸡皮,结婚以后,她都是把鸡皮撕掉再下锅;我剖宫产那天,她回家一个人偷偷地哭;她给我做的棉裤,又合体又暖和。
婆婆给我造成的那些不愉快,我也很难忘记。
她会嫌弃我衣服洗得不够干净,菜切得不标准,不肯给儿子绑腿,不肯给儿子穿小粉裙。她在房间里骂我到天亮,我在沙发上偷偷哭一夜,擦干眼泪笑着说:妈,起来吃饭了。
所有不开心的记忆,在她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便没了色彩和温度,就好像是别人的故事一样。
当初,决定留下照顾婆婆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希望她可以再活个十年八年的。她的身体衰老得如此快,是我始料未及的。
遗体告别的时候,我根本止不住眼泪,她早已成为我生命里重要的人之一。
一个日日在身边的人就这样去了,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再也不能听她絮絮叨叨了,心里真的不能接受。
终究,婆婆也是我的亲人。虽然我们差了个血缘,也仅仅是差了个血缘而已。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
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