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Permanent Record》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Permanent Record》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0 03:01: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owden 和他的女友 Lindsay(现已结婚)认识于 Hotornot.com,类似于 Tinder 的交友网站。但是注意那是二零零几年,智能手机还不存在,上网的门槛远高于现在。Lindsay 当时还拥有自己的网站,一直更新到现在。

  owden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生成长于整个家族大部分人都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环境,从小内向,技术宅,喜欢玩魔方,熟悉黑客技术,充满理性,极富正义感和勇气。这些形容词只是我的感受,想真正了解还是去读这本书吧,细节非常充实。智商肯定不低,从事 systems engineer 工作,在情报系统内晋升速度惊人,以至接头的记者看到他这么年轻都表露出失望。

  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翻了下 Amazon 上的 Review,大部分认为 Snowden 是爱国者而非叛徒。在临行前内心的挣扎

which periodically would switch allegiance from a world that hadn’t earned it to the woman who had and the family I loved.

  如此真实。希望这个世界不要辜负。

  面对利维坦,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捍卫是自己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不让下一代生活在继续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

We are the first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planet for whom this is true, the first people to be burdened with data immortality, the fact that our collected records might have an eternal existence. This is why we have a special duty. We must ensure that these records of our pasts can’t be turned against us, or turned against our children.

  亨利·戴维·梭罗对奴隶制不满便不服从他的政府,拒绝纳税,被捕入狱。

  政府违背契约时,爱德华·斯诺登同样选择维护后者,这也意味着他将与面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暴力机器为敌。

  这本书遭删减在大陆出版后,斯诺登表达了抗议,同时表示自己也不是为了那点钱才去写书。

斯诺登的社交网络

  斯诺登成为了英雄。他同时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维护宪法尊严的难度,一个普通人随时有可能被碾于车轮。在揭露的信息中我们得知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强国都展开了不限于本国国民的监视。我们该如何做呢?一起挑战这些利维坦吗?至少我们可以表达不合作的态度。我们拒绝成为“恶”的帮凶,如汉娜·阿伦特所说:“ 对政治学和社会学来说,有一点无疑非常重要:极权政府的本质,抑或每一种官僚(科层)制的本性,在于把人完全变成职员,变成行政机器上的小齿轮,从而令他们丧失人性。”

  这本书并非如我预期,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版本翻译水平一般,很难读,有些内容不通畅,常常不知所云。

  整本书就像是斯诺登与计算机互联网不得不说的半生缘,读起来拖泥带水,前面部分都是讲成长经历,偶尔穿插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凸显他与计算机网络的缘分所在,当然,如果你有耐心继续读下去,你会理解斯诺登揭秘的目的、原因及背景。

  其中某些专业术语的解说倒是挺形象通俗的,一些有关政府系统的描述很真实。

  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他的童年和成长经历,第二部分讲他在中情局、国安局工作以及如何发现全民监控,第三部分讲如何精心策划爆料和惊心动魄的逃亡过程。第一部分可读性不强,第二、三部分才是吸引我看本书的原因,佩服他的勇敢爆料以及严谨策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也算是网络大数据时代的革命者了,或者说他自称的“吹哨者”,历史会记住他的,让我们为他鼓掌!这也算是有所进步了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定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DPR

  2013年斯诺登在香港爆料美国政府监控所有国民(包括总统)引发震荡,之后斯诺登便开始流亡之旅。

  故事之精彩我不想转述,建议看书。

  整个过程中我不禁感慨斯诺登的天才和勇气,每一步小心翼翼,精心策划,不然早就被捕了。

  为了把资料带出来,他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选择了小的SD卡,刚开始害怕藏嘴里,后来慢慢和保安熟悉了,才开始放袜子或口袋里。

  此外,在信息世界,要匿名太难了,他通过各种天才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网络的匿名,他特别强调一点删除没有意义,删除只是隐藏起来,唯一能提供保护的是加密。

  在第三部分中,我看到一个细节,就是他的兴趣:魔方。魔方给了他的帮助,魔方可以给他掩护,关键时使他放松下来。

  敢独自与世界为敌,即为英雄。

  而且面对媒体和俄罗斯的诱惑,始终坚持原则,值得敬佩。

  福柯的“全景敞视监狱”,是指通过监狱中心塔可以看到每个房间的情况,但是每个人房间不能看到中心塔的情况,福柯想强调的是微观权力,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权力,如何让权力自动运转起来,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毛细血管之中,最后不管中心塔有没有人可能根本不重要,人们因为无时无刻的恐惧,早已规训了自己,进而被权力所控制。

  福柯的权力是分散弥漫在社会中的,根本没有一个“老大哥”可以反抗,这是奥威尔与福柯的区别之一。

  其实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民主社会,奥威尔的“老大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现代社会,我们反抗都不知道敌人所在,因为权力分散弥漫于社会之中,所以最后只剩发泄。

  美国能爆出这样的惊天大案,媒体还敢报道,斯诺登的同名电影也能在美国上映,而在某些地方,你永远看不到阴暗面。

  比信息监控更可怕的是,让你不知道,还以为很美好。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时刻注意什么不能说,这就是微观权力的作用,“老大哥”甚至不需要在场,不需要看着我,我却知道该怎么做,这才是微观权力的可怕之处。

  关于这本书中文版被修改的八卦,我不敢说,你自己可以去搜,但是要注意,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数据记录,欢迎来到没有隐私的未来世界!

  九一一事件后,就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斯诺登被激起强烈的爱国情怀。他选择入伍,但很快负伤退役。随后他加入中情局,成为派驻海外的技术信息安全人员(TISO),在讲述棱镜门的始末之前,我光是读到谍报相关的内容就已经津津有味:

当大使馆受到袭击,所有外交人员与中情局人员都已撤离,技术信息安全人员通常是最后离开的人。他们破坏、烧毁、清除中情局所留下的痕迹,不论是保险箱的文件或放有暗号文件的桌子,他们要确保剩下的东西对敌人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再传送最后的“离开”信号给总部。在今日外交世界中,大使馆的主要功能是为情治人员提供渗透的平台,已是公开的秘密……现在最有意义的外交,发生在部门与部长之间。

  2009年,斯诺登转而为国家安全局工作。中情局更为知名、更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但国安局更为神秘、技术水平更高。不久后,他在偶然中发现了棱镜计划的绝密文件。美国政府秘密监控着美国民众的电子邮件、影音聊天、视频、照片、网络浏览记录等等信息,而谷歌、雅虎、脸书等网络巨头都是信息的提供者。

斯诺登泄露的棱镜计划绝密幻灯片,显示了提供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和提供的数据类型

  在漫长的消沉、思考与犹豫后,斯诺登决定告密,向全世界揭示棱镜计划的存在。从戒备森严的国安局窃出机密资料并非易事。最初是出于兴趣,斯诺登打造了名为“心跳”的电子布告栏,它从情报部门的网络中自动抓取信息,为每一名国安局官员提供符合他们安全级别、兴趣和职务的“今日头条”。在筹备告密时,“心跳”成为斯诺登不受怀疑抓取机密档案的工具。

  斯诺登没有透露他是怎么将机密档案复制到自己的微型SD卡的,但他讲述了将SD卡带出国安局的惊险过程。他曾将SD卡放在袜子里、嘴巴里与魔方的小方块之中。他曾特意玩着魔方进出国安局,甚至送给同事与警卫魔方、和人讨论魔方技巧,以便瞒天过海。将SD卡带回家后,斯诺登不再与女友共枕,而是睡在沙发,用棉被蒙住自己和笔记本电脑,挡住可能的摄像头监视,再将数据转移到外部存储设备中。

  在最终告密之前,斯诺登选择去亲眼见识国安局监控机器的威力。他申请跳槽,成为国安局的一名“基础设施分析师”,试着使用XKEYSCORE,一个让分析师得以搜索个人全部资料的“国安局版谷歌”:

  “简单来说,这是我在科学事实中所见过最接近科幻小说的东西:你在这个接口可以输入几乎所有的地址、电话号码或IP网址,然后搜寻近期的线上活动。在某些个案,你甚至可以重新播放他们线上对话的纪录,你可以看到他们桌机荧幕画面。你可以阅读他们的电邮、浏览纪录、搜寻纪录、社群媒体贴文,所有的一切。你可以设定通知,每当你关注的人员或装置上线时就会跳出通知。你可以搜寻网络数据封包,看到一个人的搜寻逐字跳出,因为许多网站在每个字母键入时便会传输出去。”

  在斯诺登和同事讨论工作时,他们被另一名分析师打断,只因为他发现了一张裸照。每当发现一张裸照、或者一段裸体影片,分析师们都会彼此传阅。在监视公民隐私这事上,他们要确保彼此互为共犯。

  斯诺登的女友琳赛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但她让斯诺登知道,他的兴趣与忧虑不一定能让她关心、更不一定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要想让爆料不至于默默无闻,他必须抛弃那些技术人员熟知的术语简写,努力和记者与普罗大众沟通。他不光需要向媒体输送情报,还要向媒体解释这些情报的意义为何、民众的隐私为何受到侵犯。

  能够换位思考实属明智,斯诺登的另一明智之举,是完全没有为自己设想退路:

事实上,我根本毫无规划。当别人问及整件事落幕后有何打算,我并没有仔细思考,主因是我成功概率极小。我在乎的是将事实呈现在世人面前,我深知,将这些档案公诸于世,意味着我必须接受全民检验。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策略。若是我事先设想好每一步,那可能会伤害曝光内容的可信度。

  在身份与机密一同曝光后,斯诺登本来打算前往为他提供政治庇护的厄瓜多尔。他的计划是在莫斯科、哈瓦那和加拉加斯转机三次,这是唯一一条不经过美国领空的安全路线。然而,刚飞完第一段航程,他就在莫斯科机场被拦下,美国政府已经取消了他的护照。于是斯诺登在莫斯科机场被困长达40天,他向27个国家申请庇护,没有一个国家敢直接对抗美国。最终,俄罗斯决定结束这场闹剧,授予他一年庇护,后来延长到三年,然后又延长三年至2020年。斯诺登遂一直留在莫斯科。

  他在俄罗斯的流亡生活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清苦,他住在一间两居室里,依旧上网、阅读、写作、和一些机构组织开网络会议、商讨事宜。2014年冬天,他的女朋友琳赛来到莫斯科看他。棱镜事件之前,琳赛对斯诺登的计划乃至工作内容丝毫不知情。棱镜事件之后,琳赛遭到了联邦调查局无孔不入的盘问,而这也是事发后她与斯诺登的第一次见面。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不由得为他们拟定了一种旧日情人见面,如今形同陌路的温暖又凄凉气氛。

  然而,最令我惊讶与感动的,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无关棱镜:

今晚,我们要庆祝我们的周年。琳赛三年前搬来这里,两年前的今天,我们结婚了。斯诺登与妻子琳赛

  我喜欢这本自传,是因为斯诺登的叙述是自洽的。他的行为有原因,有信念驱动,有心路、准备过程、计划、结果与影响。我们无从辨别真伪,但可以看到他的叙述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斯诺登讲自己在泄密之前的一切人生,不是要自我满足,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他的经历、观念、人格促使他爆料棱镜。而爆料也不是有念头即可的过程,从决定爆料到筹备、收集资料、带出资料、交给媒体、自己逃出的过程,细节与风险之多,也超乎我们想象。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不只是一个追忆、一份记录,而是面向全球舆论的一次答辩。好让斯诺登面对美国政府的追缉,继续保有一点微弱的道义优势。他甚至还探讨“泄密者(whistleblower)”一词的词义词源,想为“泄密”找一个更中性、更有“为了公众利益”含义的替代词,比如“植入”或“宣传播种”。“泄密者”一词如今还在继续使用,但从斯诺登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全方面思考过泄密行为的意义、动机、后果,并且有了自己的答案。

  斯诺登为写这本书上了九个月的写作课,我认为写作课的最佳成果,便是他与女友琳赛的感情暗线。他们的相识相爱宛如一对普通情侣,他们的相处象征着远离秘密与阴暗的平凡生活,他们的婚姻与斯诺登在棱镜事件后的未来融为一体。可以看出,斯诺登想告诉读者,他也是一个有喜怒哀乐、会犹豫苦恼的活生生的人,而即使在几乎失去一切爆料棱镜之后,他依然在继续自己的生活。

  在我看来,他成功做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