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01-06 22: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经典观后感有感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是一部由罗伯·莱利执导,达拉斯·坎贝尔 / 雷·布莱德伯里 / John Casani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一):旅行者上美国前总统卡特在1977年写了《致外星人

  这艘“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是美利坚合众国建造的。我们是一个具有1.4亿人类生命集体,我们与居住地球上的40亿人类共同生存着。我们人类现在仍以国家划分,但是这些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单一而又综合文明世界。 我们向外星致文。此文可能未来的10年中长存,届时我们的文明世界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当地球面貌也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很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宇宙文明。如果一个文明世界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 这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型世界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意志、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考和我们的情感象征。我们正努力延续时光,以期能与们的时光共融。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在解决了所面临的困难之后,能置身于银河文明世界的共同体中。这份信息将把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我们的亲善传遍广袤而又令人敬畏的宇宙。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二):旅行者号

  2015-03-31 01:16 1977年发射的两颗人造探测仪,正在孤独地遨游太空,它们的任务观测太阳系内的几大行星,第一次拍到近距离清晰照片,行星们不断给我们惊喜突破人类的想象。旅行者一号为了拍到土卫六泰坦,改变轨道,飞离行星轨道平面,在它电力耗尽的二十年里不再飞临任何行星,它所能拍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转身,在独特视角上为太阳系拍一张全部成员照,虽然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能穿透泰坦上浓密大气,旅行者一号的尝试失败了,它只能关闭相机,让电力维持其他科学研究用。旅行者二号飞临天王星、海王星,天王星的冷冻寂静没有给我们新奇,而海王星的大气中,却有白云在漂移,多么神奇,多么惊喜。两颗旅行者继续航行,空寂的太空,至少四万年后它们才会遇到别的行星,在可控时间里,它们能做的就是探测到太阳系边缘数据了吧。之后,只能做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携带那张镀金唱片,成为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存在过的证明,这证明或许比地球存在的更久远…… 发射旅行者号,实在是一次壮举,是数学家计算三体关系模型,使探测器可以利用行星引力获得加速,而各大行星近距离的一次交汇又提供了一个观察他们的绝佳的时间窗口,错过这个窗口是要再等179年的。所以旅行者号们很逢时地出发了。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三):无限长的曲线就是宇宙的抽象,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

  1963年,斯通作为一个芝加哥大学研究生,正在研究卫星发射的轨道。在一次计算中,他惊讶发现当太阳系行星排列成某些特殊形状时候,它们的引力就可以帮助它们周围的物体不断加速。

  进一步的仔细计算表明,这种事情每大约175年才会发生一次,而这种免费午餐式的摇摆变轨加速,能在当时的条件下,用大约十二年时间,就到达原本需要花费三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的海王星。

  而下一次这种时机的来临,是1977年。

  这个现象日后被称为引力弹弓效应,它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现有科技水平,通过利用星际空间的引力,帮助人类的飞行器进行跨太阳系的星际旅行提供了更便捷高效方式

  1977年8月和9月,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开始向着茫茫天际出发。他们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设立的无比远大,他们要冲出太阳系,去探索太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

  在十多年前,很多人讨论太阳系的边界在哪里。据说,在那个地方,太阳风会慢到音速以下,因此形成一个边界,叫做终止边界。这个边界再望外走,又走很远很远很远,星际粒子流将最终克服太阳风等离子体,而形成一个弓形冲击波。这个弓形冲击波的里边界,叫做氦球层顶。而这两个边界之间的地方,叫做氦鞘。它们共同构成了太阳系的最外围。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套理论是否正确。更没有人知道,假如这套理论是正确的话,这两个边界又都在什么地方。

  两位旅行者独自在茫茫宇宙间跋涉前行,它们的钚电池核动力)可以保证它们坚持到2025年。他们遁入茫茫黑暗,走的越远,太阳光就越少一分。他们的能量慢慢减少,为了能够有足够的能量到达彼岸

  1998年,她们的光学成相设备被关掉了。

  2000年,旅行者2号的红外探测仪和紫外探测仪也被关掉了,旅行者1号还努力地半睁着她的紫外探测仪,为此,她不得不让她的左臂,太阳风等离子体观测仪停止工作

  2001年,太阳能电池板所提供的电力已经不足整个卫星供给的十分之一。

  2002年,旅行者2号的高效发射天线停止工作,她靠着低效频段,以原来千分之一的速度发回数据。

  这部纪录展示的就是关于旅行者们的故事,它关于人类的一个想,而这样大大梦想被两个小小的金属探测器所承载,默默地奔向远方。

  2009年12月24日,旅行者号抵达太阳气层边缘。

  2012年6月17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布声明称,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显示,它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个在太空中孤独旅行35年的探测器将有望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如果除去消息传播的时间,那么旅行者1号到达太阳系边缘的时间为2012年5月。

  航天局表示,过去3年中,“旅行者1号”上携带的两个高能望远镜接收到越来越多的宇宙射线,上个月,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数量急剧增加。此外,探测器感测到的高能粒子数量也出现变化,这些源自太阳的粒子数量有所下降。基于这些数据,项目科学家得出结论:“人类向星际空间派出的首个使者已在太阳系边缘”。

  首发飞观应用,小程序同名:https://www.fillgreat.com/tools/app_download.html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四):随影笔记

  outer/far reaches of our solar system 太阳系外缘地区

  galaxy 银河系

  Voyagers 旅行者号

  extraterrestrial civilisation 外星文明

  acecraft 宇宙飞船,航天器

  final frontier 最终边界

  deflected by the gravitational pull of the sun 受太阳引力影响

  three-body problem 三体问题

  lot the trajectory of a small project 为一个小型目标规划飞行轨道

  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use gravity to propel a spacecraft further and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利用引力可给航天器更有力推动 使其飞得前所未有地快

  e catapulted out 被抛射出去

  lingshot technique 引力弹弓效应

  rocket propulsion 火箭推力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red spot on Jupiter 木星红斑

  Mission Control was steering the Voyagers towards their first rendezvous 控制中心正将旅行者号导向第一个回合

  hot, high-pressure core of metallic hydrogen 高温高压金属态氢内核

  immense magnetic field 强大磁场

  lethal radiation belt 致命辐射

  certain dose of radiation 一定量的辐射

  radio signal 无线电信号

  Io 伊娥 木卫一

  molten interior 内部呈液态

  lanetary geologist 行星地质学家

  relief 地形

  inter-planetary space 行星际空间

  flight spare 飞行备件

  communication's dish 蝶形通讯天线

  eam back to earth 发送回地球

  ower supply 电力供应

  lutonium-fuelled generator 钚动力电池

  ectrometer 分光仪

  rings of Saturn 土星环

  dynamical phenomena 动力学现象

  hepherd-tiny moon 牧羊犬卫星

  oke 辅条(土星上)

  rotate with the planet 绕行星旋转

  Titan 泰坦 土星最大的卫星

  Titan fly-by 飞越泰坦

  ath/orbit/trajectory 轨道

  The Grand Tour 大旅行计划-Voyagers

  Voyager 2 passed through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Uranus 旅行者2号刚刚飞过天王星的最接近

  can platform 探测平台

  Uranus has shut down 天王星内部热源冷却

  Miranda 木星最小的卫星

  osition the spacecraft 为航天器定位

  onic speed 音速

  Triton 海卫一

  itrogen 氮

  geyser 间歇

  interstellar space 星际空间 太阳系以外空间

  lanetary explorer 行星探测器

  olar wind 太阳风

  transmitter 发射器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五):后会无期的孤独旅行者

  2012年的纪录片,画质并不完美,但内容很感人讲述了1977年旅行者一号与二号由NASA发射升空,一路探索土星、木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孤独旅程,就像弹幕上所显示的:后会无期,一路珍重。

  我推荐这部片子,因为如果你见识到美国人在70年代就能集合最顶尖的技术向浩瀚的宇宙出发,见识到持续35年的探险后镜头前的科学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也许你会明白我们之间差异的并不光是GDP,而是别的东西

  旅行者一号最后的任务是回首为太阳系所有行星拍一张照,这样的照片注定模糊的,行星们只是照片上的一个小点,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属于科学家的浪漫,一张独一无二全家福,This looks more than a dot, but it is in fact less than a pixel, and this is where we live, on a blue dot.

  观影手记

  The secret of science is mathematics 科学的秘密就是数学

  1977年NASA开启最冒险太空行动:两架无人驾驶太空探测器升空去探索太阳系远端空间(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第一个发射入轨的航天器是斯普特尼克一号(1957年苏联发射)

  1961年加利福尼亚迈克尔.米诺维奇着手解决三天体问题并发现利用引力可以给航天器更有力的推动使其飞的更快。引力弹功效应使外太空飞行成为可能。

  1965年加里.弗兰德罗注意到1975-1976年期间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的轨道将同时交叉,将出现在太阳的同一侧。

  到达木星要花费2年飞行50万英里,另外花两年能到土星,再花五年多到天王星,最后花三年到冥王星旅者者号至少要工作12年。

  约翰.卡萨尼参与制造旅行者航天器。Carl Sagan建议在两个航天器内放置来自地球的信息(镀金铜唱片)以博取公众关注和想象。

  1979年4月,旅行者出发的第二年近距离观察到木星的大红斑,木星内核有巨大磁场,是地球一万倍。其巨大磁场产生辐射带,天文学家希望旅行者号可以尽可能地靠近木星以观察木星四大卫星之一—-木卫一伊俄lo。观察取得成功,拍摄到木卫一的火山喷发,是太阳系中拥有最活跃火山的天体。

  两年后旅行者号靠近土星Saturn,观察土星环。旅行者一号转向观察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Titan,其大气构成与地球类似,一号飞越泰坦后就不再会遭遇其他行星,只剩旅行者二号独自完成大旅行计划。

  旅行者二号时速每小时五万英里,1986年飞近天王星Uranus。天王星没有内部热源,大气平静,但其最小的卫星米兰达Miranda很特别,像打碎又重新融合的大杂烩。

  最后10亿英里的飞行将到达海王星Neptune,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根据计划,旅行者二号会在海王星北极上空低空掠过1秒,这是人类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海王星的机会。1989年8月-2日旅行者二号在海王星北极3000英里附近飞过。The craft had survived the three billion mile 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solar system. 照片拍摄到海王星存在大黑斑,大气中有快速移动的云,星球呈深蓝色。旅行者二号还观察了海王星的卫星察东Triton,表面温度是太阳系最低的,约-233.15摄氏度,大气主要成分为冻结氮,表面还发现了间歇喷泉。

  Voyager 2 had survived to reach the extremes of the solar system. It had revealed not just the planets themselves, but whole systems of rings and moons unlike anything we’d imagined.

  旅行者一号最后一项任务是为太阳系所有行星拍张照。On Valentine’s Day 1990, 13 years after leaving Earth, Voyager 1 was asked to turn its cameras back towards the planets. Now 3.7 billion miles away, by the time Voyager’s pitifully weak signal reached the dishes on Earth, it was just a millionth of a billionth of a watt of power. ..A unique family portrait, the ultimate snapshot of our solar system. This looks more than a dot, but it is in fact less than a pixel, and this is where we live, on a blue dot.

  The fact that Voyager’s still alive and there’s still a signal from it, and it’s about to leave the solar system, I think it is wonderful. That it hasn’t just given up, or that we haven’t given up on it. It’s a tribute to what Voyager means to us that we’ve keep it going.

  《旅行者号:冲出太阳系》观后感(六):数风流人物(转帖自S1)

  G大文,若干年前的好文,与大家共享。

  (一)

  不知道各位玩过一个电脑小游戏没有。游戏是这样的,一个场景中,充满着不同方向的引力场和斥力场。游戏者在某个特定点发射一个小球。通过选择特定的发射角度与发射方向,小球就会在屏幕上翻转盘旋,划着奇异的轨道滑向某个终点。

  我想,1963年的Edward.C.Stone一定是玩过这个游戏的。或许这正是他闲暇之余设计的一个小程序。

  那时,他还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工作之一是计算某些卫星的发射轨道。在一次计算中,他惊讶地发现,当太阳系行星排列成某些特殊形状的时候,它们的引力就可以不断地为经过它们周边的物体加速。

  进一步的仔细计算表明,这种事情每大约175年才会发生一次,而这种免费午餐式的摇摆变轨加速,能在当时的条件下,用大约十二年时间,就到达原本需要花费三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的海王星。

  而下一次这种时机的来临,是1977年。

  (二)

  有诗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是科学的归科学,剩下的全归钱。不要说一万年太久,就是一十二年朝夕必争,也没有一个机构肯下这种本钱。卫星上了天,不是说就算完事了,地面控制要钱,地面数据接收要钱,一个不小卫星出状况了,抢救要钱——说是抢救,其实无非是转着圈儿搜卫星信号而已,宛若大海捞针——闲话少说,总之,啥都要钱,没有人会在一个一飞十二年花钱如流水而且随时都会跟别的男人跑掉的娇宝贝身上下注。

  怎么办?只能把野心藏起来。我们根本没有去海王星的打算,但是,这摇摆变轨加速,可不只缩短去海王星的时间呐。它同样可以让去木星土星的时间,缩短到只需三到四年。

  于是,小心翼翼地,科学家们在六十年代中期,紧跟着一系列成功的水手号卫星之后,提出说,既然我们的水手们如此成功,探测了火星、金星和水星,为什么不也去木星看看呢?就当是这个计划的延续好了。

  ASA答应了,便有了水手计划之木星土星特航,分别叫做水手一十一号,和水手一十二号。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哪里有什么水手的延续。很快,琵琶就被扔掉了,而半边夜叉脸也露了出来。这个计划被改名叫做旅行者计划,理直气壮地要一直飞向土星。

  当时,人类还从未近距离拍摄过这两颗行星。在太空竞赛这个大环境的支撑下,计划同样通过了。而在计划的末尾,则约略提到,如果卫星够幸运够强大的话,或许,可以飞到海王星吧。

  (三)

  海王星?

  这次,轮到NASA开始琢磨了。海王星?海王星在哪里?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土星到太阳距离的三倍,木星到太阳距离的六倍,以及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三十倍。这几乎已经飞出太阳系了!

  啊!原来,我们还有这种指望啊……

  人永远是不知足的,得到了一,还想得到二,而得到了二,就想得到三——得到了三,他就得到了万物。只是,这次NASA的兴奋与希冀,甚至超出了万物。

  他们想和外星人取得联系。地球。太阳。太阳系。太阳系以外。外星人。

  人生五十年,如梦似幻。七零年代的卡尔·萨根,正处在梦幻年华的黄金时刻。他刚刚在康奈尔大学走上了终生教职的道路,同时担任着NASA的顾问。在这之前,在他的推动之下,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和先驱者12号,已经携带上了画者人类男女图象的铝板,向着远方飞去。这次,看上去,又是一个机会啊。

  于是,新的内容被追加进了这个旅行者计划:它将携带更充分的燃料——反正,烧二十年的电池和烧五十年的电池差不多重——然后,再加进一块金盘,录入人类的资料。这东西也不太重,而且,是个软媒介,技术要求不高,开发消耗就更少了。

  看起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1972年,探测土星木星和它们的卫星,也说不定溜达到天王星海王星,顺带还有很小可能跑出太阳系的旅行者计划,被正式批准了。

  (四)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转眼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已经发射了整整二十二年。而前辈强者,如范阿伦、钱德塞克诸人,也逐渐老去。当年的小伙子Edward Stone,现在已经是加州理工的教授了。旅行者一号和二号于1977年先后离开了地球母亲,三年之后的现在,她们已经双双飞过了木星,并有着诸多的发现,不光观测到了第一座地球之外的活火山,还为木星找到了三个迷途的孩子。在卫星中,她们算得上交际名媛,美名远扬。

  而科学家们,则开始为新的卫星做出准备了。

  “朋友,你想得到我的心么?”“当然。”“那么,请遵守四条原则,多,快,好,省。”

  这大抵是NASA的官员对每一个前来拜访的科学家所说的话。既要让马儿跑,还不准多吃草。、

  那么,只好赚外快,打野食。这次,Edward Stone把他的小算盘,打到了太阳身上。

  什么样的车最省油?

  答案是不开的车。

  在日地体系中,有五个引力平衡点。其中,离地球最近的那个,正好位于地球和太阳的连线上,靠近地球的这边。假如把一颗卫星送到这里,那么,就可以让它连续地观察太阳,而不需做出任何主动运动——在法向上,这是一个稳定平衡,日地引力将把这颗卫星带着绕日转动。它只需在切向上细微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就好了。

  ASA一定会喜欢这个计划的,Ed想,这些人虽然有钱,但是顿顿都吃能报销的公务餐。你越是抠门,就越对了他们的胃口。现在他要找的,只是一群好哥们。人多声势大,万言书远不如万人签名来得好用。

  于是,在1980年的地球物理年会上,他找到了他的几个旧识与朋友,比如,旅行者计划的第一大脑,希腊人Krimigis;他在加州理工的同事,Dick Mawaldt;还有新近在旅行者计划中崭露头角的研究员George Gloeckler和他在马里兰的同事,Glen Mason。

  大家都有自己的绝活和自己的兴趣。几个人碰头一商量,不若数好合一好,把每个人的仪器凑到一起,组成一颗新卫星,放到这个日地引力平衡点处。

  而这时,远在地球的另一面,George Gloeckler未来最好的朋友,刚刚服完兵役,开始了他在马克思-普朗克实验室的研究员工作。

  (五)

  时钟开始迅速地再次向后拨动。这次,我们来到了1990年的Iowa。

  一十二年之前,Eberhard Moebius还是一个小人物,他在波鸿大学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然后去服了一年兵役。

  而现在,四十二岁的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粒子飞行时间探测仪,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研究者了。他有了自己的研究经费,更有了很多和他密切合作的朋友,其中和他关系最好的一位,是研究太阳风结构的George Gloeckler。

  于是,在邀请之下,他踌躇满志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来到了世界上空间物理最强的Iowa大学,希望在这里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事情并不令他满意。短短数天时间的互相考察之中,他觉得他并没有看到他想要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学术气氛。相反,空气中搀杂着一些说不出的味道来。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点敷衍,少了些真诚。一边参观著名的范阿伦大楼,他一边与陪同者交流。令他最感到惊讶的是,当他提出说,他可以和其他教工共用以他申请到的经费购买的仪器时,得到的是冷冰冰的答复。

  “不,我们这里不这么干。仪器是属于你自己的,何必要给别人用?”

  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这里交到了一些朋友,比如系主任德怀特·尼克尔森,甚至和他竞争同一个特殊教授职位的克里斯托佛·戈尔茨。

  数月之后,Eberhard同时接到了他的两位好友,George Gloeckler和Martin Lee的邀请,分别来自Maryland和New Hampshire。而Iowa这边,与他联系的人,似乎始终和他有某些隔阂。

  他最终去了New Hampshire。在去New Hampshire之前,他最后造访了Iowa一趟,和尼克尔森与戈尔茨一起吃了顿饭。

  “是啊,大家都只顾自己,从不合作。”尼克尔森感叹道:“但是我也没什么办法。事情变成这个样子,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了。”

  “他们是那里我见到的不多的真诚而友好的人。他们是例外。”多年以后,Eberhard这样评价说。

  戈尔茨最终得到了那个职位,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做卢刚,一个,叫做山林华。

  (六)

  1985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卢刚,来到了Iowa大学,修读空间物理博士。他选择了克里斯托佛·戈尔茨作为他的导师。他的物理基础很好,选择的课题也是理论性很强的电磁等离子体基础研究。

  1986年,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山林华,也来到了美国。他一开始就读的是德克萨斯农机大学。1987年,他转入Iowa大学,并同样选择了戈尔茨作为导师。山林华的研究方向是戈尔茨的另外一个主攻方向,木星的磁场研究。

  经过木星的卫星并不多。在当时,主要的数据来源,仍然是1979年经过那里的两颗旅行者卫星。这同样也成为了山林华的研究的主要依靠。

  山林华和卢刚后来在博士资格考试中,并列获得了第一名。

  1990年,卢刚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论文。

  1990年末,山林华博士答辩成功,他利用旅行者卫星研究的木星光环电磁效应的课题,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得到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旅行者的数据是独一无二的,山林华的研究,同样是独一无二的。教授们把这篇论文评为当年的优秀博士论文。

  1990年末1991年初,山林华获得了Iowa大学的一个博士后职位,他仍然在戈尔茨手下工作。

  1991年1月,山林华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上,研究方向同样是木星光环。山林华是第一作者。

  1991年2月和1991年8月,山林华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则转入了基本等离子体研究,讨论了地球的磁场扰动。

  1991年5月,卢刚试图博士毕业,但是并没有通过初审。他的第二次答辩终于通过了。可惜,他希望留在美国,却并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1991 年11月1日,周五,下午3点。卢刚在研讨会进行的过程中,先后开枪射杀了他的导师,戈尔茨,和组中的副教授史密斯,接着他开枪打死了山林华。他离开了组会房间,下到2楼,射杀了系主任尼克尔森。最后他来到行政大楼,打死了副校长克黎利,重伤当时在场的一名本科生学生助理,随后饮弹自尽。

  从此,范阿伦大楼里,多了几分森森鬼气。而Iowa,这个之前高高在上的空间物理研究者们的圣地,也一蹶不振,泯然众人。

  1993年5月,以戈尔茨、山林华和史密斯为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的论文发表在领域内最好的杂志,《地球物理研究》上。这也是山林华为科学作出的最后的贡献。

  (七)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岁月爬上了小伙子的头,爬上了姑娘的腰。曾几何时,往日的英姿飒爽,已变得老成持重。六十岁的Edward Stone,已经做过了加州理工数学、物理和空间学院的院长,继而在前任辞世之后,担任起了旅行者计划的主要科学负责人。而两位旅行者,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期待。

  旅行者一号,于1980年掠过土星。在远远地对土卫一进行预观测之后,研究人员决定对她进行改道,让她对土卫一作出详细观测,不再经过天王星与海王星。而旅行者二号,则成为了迄今为止,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唯一人造访客。

  在卢刚夺去地球上最好的空间物理系的灵魂之前的1989年,旅行者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她们的行星间观测,并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史上划时代的璀璨明珠。

  然则,好事多磨。那颗原本要放在地日引力平衡点的卫星,虽然早在1983年,就在Glen Mason和George Gloeckler的主持下,正式提上日程,却迟迟没有获得批准。

  直到又过了快十五年。

  1997年年底,卫星ACE,在Stone的主持下,射入太空。这是真正属于Stone的第一颗深空探测卫星。

  (八)

  那是连风都不曾抵达的地方。

  那是连太阳都无法温暖的角落。

  那是寂寞的远处,太阳系的边缘。

  十多年前,一群人曾经聚在一起讨论过,太阳系统的边界,是在什么地方。

  据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太阳风会慢到音速以下,因此形成一个边界,叫做终止边界。这个边界再望外走,又走很远很远很远,星际粒子流将最终克服太阳风等离子体,而形成一个弓形冲击波。这个弓形冲击波的里边界,叫做氦球层顶。而这两个边界之间的地方,叫做氦鞘。它们共同构成了太阳系的最外围。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套理论是否正确。更没有人知道,假如这套理论是正确的话,这两个边界又都在什么地方。

  Just for fun,他们作了一个民意调查,五十多位科学家,每个人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纸上。

  结果大约是这样的:大部分人认为,终止边界会在地日距离的五十倍左右。小部分人认为可能达到六十倍,还有三四个人认为,可能有八十个日地距离那么远。

  旅行者们孤独前行。

  三年过去了。这些科学家在一起,又作了一次民意调查。这时,旅行者已经离太阳超过五十三倍日地距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理论提出了怀疑。另一些人认为,七十到八十倍距离才是合理的。少数人说,或许能到九十倍吧。

  而旅行者们继续孤独前行。

  太阳的温暖越来越难以关照到这两位跋涉的旅人了。她们不得不开始更多地使用自身携带的化学放射电池。即使是这样,能量的供应也在逐渐减少。她们不得不勒紧裤带,节衣缩食。

  1998年,光学成相设备被关掉了。她们失去了一只眼睛。

  紧接着,2000年,旅行者2号的红外探测仪和紫外探测仪也被关掉了,她已经处于全盲的状态——旅行者1号还努力地半睁着她的紫外探测仪,为此,她不得不让她的左臂,太阳风等离子体观测仪停止工作。

  2001年,太阳能电池板所提供的电力已经不足整个卫星供给的十分之一,她们难过地瘸了。

  但是她们仍在跋涉。

  2002年,旅行者2号的高效发射天线停止工作,从此她嘶哑了嗓子,靠着低效频段,以原来千分之一的速度发回数据。

  地面观测人员开始动摇了:她们还能支撑多久?旅行者1号已经离太阳有九十个日地距离了,但是什么都没有看到。终止边界,氦球鞘层,氦球层顶——太空中静悄悄,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相同的数据。

  人们终于决定,是时候放弃这两颗卫星了。她们已经垂垂老矣,或许,不再适合干什么重活了。

  (九)

  我们应该感谢什么呢?或许,科学最应该感谢的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让科学推迟开始,但是也让科学推迟了结束。

  就在层层审批之中,天际传来了波动。

  2003年11月,旅行者1号进入了终止边界。

  审批停止了。大家张大了嘴。

  这时,旅行者1号距离太阳整整九十四个日地距离。无人能料。

  而在四年之后,2007年7月,旅行者2号在八十七个日地距离处,在另一位置穿越了终止边界。

  盖棺定论。理论是对的,尽管,还需要更多发展。

  而旅行者们的生命,也数得到尽头了。化学放射电池不可能无休止地燃烧下去。顶多到2025年,旅行者上的最后一件科学设备也将停止运转。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她们哪里是水性杨花的娇气小姐。她们是身残志坚,不离不弃,天赋异禀,功勋卓著,坚韧不拔,死而后已的奇女子。

  尾声

  2007年,ACE的陨落已经提上日程。连续不断的太阳粒子冲击让这位在航空公司、GPS公司和手机公司中信誉颇高的预言家不堪重负。

  2012年,中国的夸父将走上日地引力平衡点,取代ACE的位置,继续它为地球干了一十五年的太阳风暴预测工作。

  2006年,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号从佛罗里达起飞。

  2009年,Eberhard Moebius和他的同僚一起,发起了新一轮的太阳系边界探测计划——自旅行者出发之后,该计划在三十年之内被人反复提出,无一通过。

  这一年,最早提出太阳风模型的Parker 86岁。Gloeckler 76岁,已经几乎无法辨认哪怕是站在对面的人的相貌。Stone 71岁,已经有了两个孙子。Mason 67岁。Moebius 61岁。即使这个卫星计划最终获得通过,他们之中也只有最幸运的那些人,才能看到卫星到达目标的那一刻。

  而人类历史上走得最长的旅行者们,仍在无声地滑向远方,继续着她们寂静的旅程。

  或许,她们会继续她们的幸运,在遥远的时空中的某一点,被某种生物发现,找到自己完美的归属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